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沱江的渔业自然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沱江为四川省的重要鱼产区之一。关于沱江渔业自然资源情况,以往只有些零星调查。本文在1983年至1984年对沱江干流水生态系统各重要营养层次生物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报道沱江渔业自然资源现状及鱼产能力。沱江有浮游植物6门84属、轮虫类10科22属43种、枝角类6科19属41种、桡足类3科12属25种、底栖动物63种、水生维管束植物70种、鱼类97种。依据以上生物饵料资源预测鱼产能力为每年240万公斤。  相似文献   

2.
测定枝角类生物量(湿重,下同)的关键是测知其体重。1981年以来,国内测定淡水枝角类体重的常用方法为两种,即“浮游动物个体重量计算标准(枝角类)”和“常见淡水枝角类体长与体重回归方程”。以此两法通过对四川沱江21种常见枝角类811个不同个体之体重与生物量进行比较测定的结果说明,两法的差距大,尤以中、小型个体为甚。  相似文献   

3.
武汉东湖短尾秀体溞的种群变动和生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祥飞 《生态学报》1989,9(2):132-138
测定浮游动物的生产量是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生产量的测算可客观地评价不同种群对系统作用的大小。短尾秀体溞在我国广为分布,但其生产量在我国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测定研究了东湖麦秋季的优势枝角类——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的种群变化和生产量。在1983—1985年间,这种秀体搔在Ⅰ站的平均种群密度依次为7.67±12.39,11.15±20.58和10.14±11.19个/升;Ⅱ站则分别为7.36±11.07,7.37±16.16和9.69±14.65个/升。最高种群密度Ⅰ站可达95.7个/升,Ⅱ站为70.6个/升。 短尾秀体溞体长与体重(干重)的回归方程为:log W=2.0411logL 0.6462 用累计总增长法测定了这种溞在1983—1985年5—10月的总生产量。Ⅰ站依次为1.193,1.120和1.692毫克/升·年;Ⅱ站则分别为1.029,0.978和1.602毫克/升·年。 短尾秀体溞(5—10月)的P/B系数,1983年Ⅰ站为77.54,Ⅱ站为59.37;1984年Ⅰ、Ⅱ站分别为63.20和50.17;1985年Ⅰ站达78.29,Ⅱ站为71.59。  相似文献   

4.
<正> 茄螟Leucinodes orbonalis 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茄子钻心虫,是为害茄子果实、花蕾、嫩梢的钻蛀性害虫之一。国内有关此虫的生物学报道不多。作者于1962年在南昌莲塘、靖安、新建等地作过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分布及为害情况 在四川(成都、雅安、泸州)、湖南(南县)有发生报道。江西已查明的县市有南昌、进贤、清江、丰城、分宜、宜春、靖安、安义、奉新、瑞金、南  相似文献   

5.
戴贤才 《昆虫学报》1965,(3):274-284
大栗金龟(虫甲)是四川西北部重要农林害虫之一,幼虫为害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玉米、甜菜等作物及森林苗圃中的幼苗,成虫为害杉树、桦树、杨树等森林。1955—1963 年在炉霍虾拉沱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查明大栗金龟(虫甲)在炉霍虾拉沱六年发生—代,幼虫越冬五次,成虫越冬一次。卵于7月下旬至10月上旬孵化为幼虫,卵期由于产卵时期的温度和土壤湿度不同而为45—66天。幼虫于10月中旬开始下降至40厘米以下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上升至5—15厘米的土层为害;五次越冬后,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12—44厘米的土层中化蛹,幼虫期58个月强。蛹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蛹期约两个月。成虫当年不出土,第二年5月上旬开始出土,中下旬最盛:出土后,飞往附近林缘杉树上取食交尾。5月下旬末,雌虫开始飞回田间产卵,成堆产在13—26厘米的土层中,每堆12—28粒。成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死亡,成虫期约10个月。  相似文献   

6.
于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在浙江省选取了10个水库和10个河网饮用水源地,进行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采样调查。记录浮游动物101种(轮虫60,枝角类24和桡足类17种)。水库和河网轮虫的优势种分别为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trigla),枝角类分别为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s deitersi)和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桡足类均为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水库中有一些能指示良好生态或水质的指示性种类。水库枝角类与桡足类群落之间周年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轮虫与桡足类类群之间的相关性最弱;河网枝角类与桡足类在夏、秋、冬季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浮游动物类群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以水库的秋季与河网的夏季为最高。轮虫与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丰富度随着饮用水源水体透明度的变化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沱江浮游生物群落时空分布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沱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形成的环境因子,于2013年对沱江10个采样断面按季节进行采样分析。研究期间共检出浮游甲壳动物13种,以中小型枝角类和剑水蚤为主; 尽管桡足类密度与枝角类接近,但由于体型原因桡足类生物量始终占据优势地位。检出浮游植物7门95种,优势属7个,全年均以硅藻为主。两类生物在上游资阳市区的断面中总生物量最高,中游农村断面最低; 其生物量季节变化也趋于一致,均在丰水季节8月取得最高值,枯水季节2月最低。与历史数据相比,呈现出浮游植物增多,浮游甲壳动物减少的趋势。根据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冗余分析(RDA)的结果,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在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溶氧高的环境中较大,桡足类对溶氧的要求比中小型枝角类高。浮游植物对高温、高营养和高pH较偏好,尤其是一些优势属。尽管受浮游植物生物量影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控制力却极弱。在流速缓慢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江段浮游植物密度已高达2.7107 cells/L,浮游动物尽管能选择性地以部分浮游植物为食,对其控制力却极弱,如不加强污染控制,沱江可能有暴发水华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广东肇庆星湖浮游甲壳类的生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4月至1997年8月对广东肇庆星湖的两个重要子湖(里湖和中心湖)的浮游甲壳类进行6次调查.共观察到枝角类17种,桡足类11种.两个湖泊浮游甲壳类的种类组成差异不显著,但数量及生物量差异十分显著,这与两湖泊的水质不同特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983年6月至1985年10月对四川江油地区蚊体寄生的四川罗索线虫(Romano mermis sichuanensis)的调查结果。四川罗索线虫的自然宿主为中华按蚊等幼虫。它的主要孳生地为稻田,尤以双季田内中华按蚊幼虫的感染率为最高,5~10月份,其平均感染率为6.74%,冬水田为2.14%,流水沟为1.38%,堰塘中偶见(仅占0.15%)。各孳生场所内中华按蚊幼虫的感染幅度为0.15~26.78%。四川罗索线虫在不同月份中对中华按蚊的感染情况来看,自5月至10月份中均有感染,但在不同类型孳生地内出现的感染季节高峰也各有不同,如在双季田内中华按蚊幼虫的感染率以8月份为…  相似文献   

10.
<正> 酵母菌是海洋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之一,各大海洋中均有报道(Kohlmeyer & Kohlmeyer,1979),作者等人曾对中国海中渤海海水、渤海沿岸不同基物和黄海海水中酵母菌种类作了报道(周与良等,1990;1991;Zhou et al.,1990)。本文报道从1983年开始对黄海海水中酵母资源三次调查的结果。三次采样从27个站位共采集了69个水样,分离到474株菌,第一次是在1983年4月,水温7—9℃,5个站位采集水样10个,第二次在1986年8月,水温23—25℃,16个站位采样41个;第三次在1988年8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三峡水库初次蓄水后干流库区枝角类的时空分布规律, 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 在600余公里干流库区设置10个样点, 定性和定量采集枝角类标本。本次调查共采到9种枝角类, 其中春季8种, 夏季5种, 秋季2种, 冬季3种。枝角类种类组成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河流状态的江段有4种, 水库状态的江段有7种, 水库状态的江段距大坝越近, 枝角类种类越丰富。枝角类的密度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一致, 季节间差异极显著(P<0.01), 春季最高, 夏季次之, 秋季和冬季较低; 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在干流库区的纵向分布上差异极显著(P<0.01), 河流状态样点远低于水库状态的样点, 水库上游江段又低于下游坝前段。结果显示三峡水库的枝角类具有明显的纵向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平  刘洋  黄伟  刘传炯 《四川动物》2021,40(1):66-69
2020年4月在四川泸州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于水尾镇何家沟(105.583382°E,28.288271°N,海拔660 m)采到4号角蟾科Megophryidae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物种标本(标本号:HGX2020022~HGX2020025),通过形态学比较、基于线粒体16S ...  相似文献   

13.
朱鹮(Nipponia nippon)觅食地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1年10月,城固县林业局发现有一小群朱鹮(2—5只),经常飞往城固县板凳乡梨子坪地区寻食。为保护、人工饲养珍禽朱鹮,提供资料,我们于1982年4月和1983年5月至6月,做了两次调查,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4.
隐纹花松鼠指名亚种(Tamiops s.swinhoei,以下简称花松鼠)属啮齿目、松鼠科。据郑作新(1982)报道,本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四川、滇西北。在国内曾有王敦清(1957)、寿振黄(1962)作过有关本种的生态报道。作者于1983年8至12月,1986年3至6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对该花松鼠的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整理如下。栖息环境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盆地西缘山区,全区植被垂直带谱明显。海拔1,120—1,500米,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樟科(Lauraceae)、山毛榉科(Fagac-eae)。海拔1,500—2,1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有青杠属(Cycl…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安县发现四川龙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3年9月7日在四川省安县采到四川龙蜥(Japalura szechwanensis)标本1号。采集地点在茶坪乡小河子的公路旁边,海拔950米。标本编号:A83010,♀,这是继胡淑琴、赵尔宓(1966)发表《四川爬行动物三新种》以来,在四川省内发现的第四只标本。原报道标本产地为四川天全及彭县,现分布区又增加安县。现将安县标本报道如下:标本全长185毫米,头体长65毫米,尾长120毫米,头体长占尾长的0.54,前肢长32毫米,后肢长48毫米。躯干中部的黑褐色斑块之间有3个灰白色斑块,有时灰白色斑块变为黄绿色斑块。尾部有5个块状斑,达中部后消失。腹面颜色较浅。前肢肘部…  相似文献   

16.
武汉东湖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东湖Ⅰ、Ⅱ站1974—1975,1979—1980四个周年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现存量的调查结果。束湖浮游动物的种类在减少,Ⅰ、Ⅱ站间种类组成的差别亦在缩小。浮游动物现存量的总趋势为逐渐增加。年数量变动曲线一般有夏季和秋季两个高峰,秋季高峰比夏季高峰更为突出。浮游动物总数的消长完全受原生动物数量的支配。年生物量的变动曲线不甚规则,不同的年份,Ⅰ、Ⅱ站均有所不同,以冬、春两季的生物量较高。四年年平均生物量统计结果:Ⅰ站原生动物占浮游动物总量的18.93%,轮虫占25.25%,枝角类占46.02%,桡足类占9.80%;Ⅱ站原生动物占总量的13.92%,轮虫占15.24%,枝角类占58.93%,桡足类占11.91%。本文还对影响浮游动物现存量变动的生态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武汉东湖主要养殖水域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杨宇峰  黄祥飞 《生态学报》2002,22(3):318-325
报道了1994-1996年武汉东湖水果湖、郭郑湖、汤林湖和后湖4个主要鱼类养殖水域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调查结果,其目的旨在比较4个湖区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探讨甲壳动物群落变化与鱼类养殖,水生植物及水体富营养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东湖Ⅰ、Ⅱ站,蚤类平均密度明显低于Ⅲ、Ⅳ站(P<0.05),而近邻剑水蚤在3个周年里一直占据桡足类的优势地位。Ⅲ站从1995年,Ⅳ站从1996年起,近邻剑水蚤均取代了广布中剑水蚤成为桡足类的第一优势种。甲壳动物的体长频度分布表明,在3个研究中,11-12月份和1-4月份体长大于1mm的甲壳动物频度均显著高于5-10月份,体长大于1mm的枝角类个体数以Ⅲ、Ⅳ站较多,而大于1mm的桡足则以Ⅰ、Ⅱ站较多。  相似文献   

18.
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在我国有三个亚种,在山西省关帝山地区分布的为西北亚种(P.i.mandellii)。有关该鸟的生态学资料曾有零星的报道。1982~1984年的3~10月,对关帝山地区黄眉柳莺的数量及其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本区位于山西省交城和方山两县交界处,东经111°27′,北纬37°50′。主峰关帝山海拔2830米。黄眉柳莺多见于海拔1700~2500米的林间,现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一、迁徒与数量(一)迁来与迁离:黄眉柳莺为本区的夏候鸟,每年4月上旬迁来。首见日期为:1982年4月9日,1983年4月6日,1984年4月7日。9月下旬迁离本区。最后遇…  相似文献   

19.
武汉东湖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报道了东湖Ⅰ、Ⅱ站1974—1975,1979—1980四个周年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现存量的调查结果。束湖浮游动物的种类在减少,Ⅰ、Ⅱ站间种类组成的差别亦在缩小。浮游动物现存量的总趋势为逐渐增加。年数量变动曲线一般有夏季和秋季两个高峰,秋季高峰比夏季高峰更为突出。浮游动物总数的消长完全受原生动物数量的支配。年生物量的变动曲线不甚规则,不同的年份,Ⅰ、Ⅱ站均有所不同,以冬、春两季的生物量较高。四年年平均生物量统计结果:Ⅰ站原生动物占浮游动物总量的18.93%,轮虫占25.25%,枝角类占46、02%,桡足类占9.80%;Ⅱ站原生动物占总量的13.92%,轮虫占15、24%,枝角类占58.93%,桡足类占11.91%。本文还对影响浮游动物现存量变动的生态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郧县细蠓Leptoconops(Holoconops)yunhsienensis Yu,1963系1957年发现于湖北省郧县与均县毗邻地区,当时曾对所获雌虫作了初步描述(虞以新,1963)。1978—1979年在四川调查发现岷江、沱江、嘉陵江、雅砻江与金沙江沿岸均有该种细蠓的活动。因本种正模标本被损毁,模式产地又已为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