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地老虎是典型的迁飞性农业害虫,翅发育在昆虫迁飞行为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具体的控制基因鉴定及功能分析有待深入研究。以小地老虎为材料,对其幼虫整虫,成虫头部、胸部和腹部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组装。最终组装得到转录组243.4 Mb,N50长度668 bp;共组装出转录本429 288个,独立基因37 744个;KEGG数据库注释通路373个。Wnt信号通路是昆虫翅发育的关键信号通路,小地老虎Wnt信号相关通路中CaN、Frizzled、Siah-1等53个元件被注释出,小地老虎胸部组织与头部组织和小地老虎幼虫组织相比,CaN、Frizzled、Siah-1相关基因都上调表达,与腹部组织相比,CaN、Notum、Siah-1相关基因都上调表达。以上这些基因调控可能与小地老虎肌肉发育及翅的形态建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烟草小地老虎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是烟田的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为了探明不同品系的昆虫线虫对烟田地下害虫小地老虎的致病力,在室内采用生测试验法,以滤纸为介质,测定了斯氏属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和异小杆属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共5个品系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致病力。结果表明,5个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均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具有致病力,其中斯氏线虫S.carpocapsae-A11(Sc-A11)对小地老虎的致死速度最快,侵染24 h、36 h和72 h后小地老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1.3%、69.7%和86.7%,均高于其它线虫品系,小地老虎的死亡率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至96 h后校正死亡率达到100%,Sc-A11侵染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其它线虫品系,可见Sc-A11对小地老虎幼虫的致病力最强,为最敏感的昆虫病原线虫品系。Sc-All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在72 h时分别为86.7%、43.3%,化蛹率为23.7%,Sc-All不侵染小地老虎蛹。盆栽烟草上线虫Sc-A11剂量为20头IJs/cm~2施用3次和线虫剂量为80头IJs/cm~2施用2次的处理的保苗效果最好,3 d后保苗效果分别为79.64%和76.85%,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Jakovlev)具有植食性和肉食性,但对其肉食性缺乏研究。作者在室内环境下研究了中黑盲蝽对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Hufnagel)、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卵和初孵幼虫的捕食作用。研究显示:(1)中黑盲蝽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2)捕食量随着若虫龄期的增加而增加,高龄若虫、雌性成虫与雄性成虫之间的捕食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2龄若虫。雌成虫对小地老虎卵及初孵幼虫、甜菜夜蛾卵及初孵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38.60粒和6.80头、56.62粒和5.80头,表明中黑盲蝽对小地老虎和甜菜夜蛾卵和初孵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红外CO2分析仪测定小地老虎幼虫呼吸节律的变化结果显示:小地老虎幼虫呼吸节律属于不规则波动型,取食含Bt烟叶的幼虫呼出的CO2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呼吸节律的波动性也明显增大,说明小地老虎幼虫取食Bt后,呼吸代谢受到一定干扰,出现呼吸水平降低及代谢紊乱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转Bt Cry1A+CP4EPSPS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抗性水平及对八字地老虎Amathes c-nigrum和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的影响,作者用转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叶片对棉铃虫、八字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幼虫进行了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转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新疆南部第2代棉铃虫表现为中抗,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0.4%;棉花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能表达Bt毒蛋白,整个生育期Bt毒蛋白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转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八字地老虎幼虫有强烈的毒杀作用,可以引起幼虫大量死亡,对存活幼虫的生长发育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发育迟缓,不能顺利化蛹;但对黄地老虎幼虫没有明显的影响,幼虫可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是危害烟草的重要害虫.为了实现该害虫的绿色防控,本研究测定了小地老虎幼虫对不同食物(小白菜、蕹菜、人工饲料和麸皮)取食的偏好性,评价添加鲜叶类诱食剂时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粉剂、S.feltiae SN虫尸剂、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化学农药敌杀死(溴氰菊酯)对小地老虎的防控而实现对移栽期烟苗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时间不同食物吸引的小地老虎幼虫数量有差异,但是这些幼虫对鲜叶类蔬菜(小白菜和蕹菜)具有偏好性.当每株烟苗存在2头小地老虎4龄幼虫时,未添加幼虫诱食剂的情况下,昆虫病原线虫粉剂处理后的烟苗死亡率为56.7%,显著低于绿僵菌处理的74.2%、昆虫病原线虫虫尸剂处理70.0%和对照78.3%,但高于敌杀死(溴氰菊酯)处理的烟苗死亡率37.5%;添加诱食剂后,昆虫病原线虫粉剂处理后烟苗的死亡率为40.8%,显著低于绿僵菌62.5%和昆虫病原线虫虫尸剂67.6%处理和对照62.5%,但与敌杀死(溴氰菊酯)处理的烟苗死亡率39.2%,差异不显著.当每株烟苗存在3头小地老虎4龄幼虫时,不论是否添加小地老虎幼虫诱食剂,昆虫病原线虫粉剂处理后的烟苗死亡率显著低于绿僵菌、昆虫病原线虫虫尸剂处理和对照,但与敌杀死(溴氰菊酯)处理的烟苗死亡率差异不显著.同样,添加幼虫诱食剂后,昆虫病原线虫粉剂处理的烟苗死亡率为36.7%,显著低于未加入小地老虎幼虫诱食剂的处理71.7%.因此,烟苗周围存在2头或3头小地老虎4龄幼虫的情况下,S.carpocapsae All线虫粉剂对刚移栽烟苗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在烟苗周围添加小地老虎幼虫诱食剂能显著降低烟苗的被危害率,为烟田小地老虎幼虫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转BtCrylA+CP4EPSPS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抗性水平及对八字地老虎Amathes c-nigrum和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的影响,作者用转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叶片对棉铃虫、八字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幼虫进行了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转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新疆南部第2代棉铃虫表现为中抗,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0.4%;棉花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能表达Bt毒蛋白,整个生育期Bt毒蛋白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转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八字地老虎幼虫有强烈的毒杀作用,可以引起幼虫大量死亡,对存活幼虫的生长发育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发育迟缓,不能顺利化蛹;但对黄地老虎幼虫没有明显的影响,幼虫可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米缟螟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礼章  沈佐锐 《昆虫知识》2002,39(3):206-209
研究了米缟螟Aglossa dimidiata各虫态的生活习性、发育历期、存活率、年生活史、幼虫头宽分龄和成虫寿命,成虫产卵期分布及产卵量;低温对卵孵化率的影响,食料及其含水量对幼虫存活的影响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米缟螟Aglossadimidiata各虫态的生活习性、发育历期、存活率、年生活史、幼虫头宽分龄和成虫寿命 ,成虫产卵期分布及产卵量 ;低温对卵孵化率的影响 ,食料及其含水量对幼虫存活的影响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小地老虎雌蛾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雌蛾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小地老虎雌蛾触角及5龄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受器。【结果】小地老虎雌蛾触角上共分布有5种类型的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锥形感器。5龄幼虫头部呈椭圆形,口器下口式,为咀嚼式口器,头部可见触角、单眼、蜕裂线、刚毛、唇基、额、上唇、上颚、下颚、下颚须、下唇、下唇须及吐丝器等结构;触角上着生1个毛形感器和4个锥形感器;上颚分布有1个毛形感器和1个刺形感器;在下颚及下颚须上共分布有3个毛形感器、3个刺形感器、4个锥形感器和1个栓锥形感器;下唇须上有1个栓锥形感器和1个锥形感器;吐丝器前方两侧有1对刺形感器。【结论】小地老虎雌蛾触角上的感受器比幼虫头部的多,推测雌蛾利用它们来完成寄主植物和产卵环境选择;幼虫口器附肢上的感受器具有味觉和嗅觉功能,幼虫利用它们判断食物的种类和适合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知隶于切根属和地虎属的地老虎达17种以上,其中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严重的主要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这两种地老虎每年在不同地方都造成一定损害,需耍进行防治。防治地老虎能否掌握住施药适期,失决条件是准确的虫情测报。要想测报准确,在进行虫情调查时,就必须正确识别幼虫龄期。区别地老虎幼虫龄期的办法很多,但在田间应用起来都很困难。田间调查往往要求在短时间内调查较多的虫子,这就更需要有一种简易的区别龄期办法,“地老虎幼虫各龄体长示意图”(图1)就是针对这个实际问题绘制的。 示意图绘制了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幼虫一到六龄(二者基本均为六龄,仅少数有五龄或七龄),各龄蜷曲图、各龄平均最短(实线部分)和最长(实线加虚线)体长,在体长的下面注明了相应的最短最长数据。其所以要绘制蜷曲图,原因在于在田间进行调查时,捉住了幼虫,它总是蜷成一团呈假死状,耍经过1、2分钟才开始爬行。如果再触动它,它又会蜷曲起来,所以在田  相似文献   

12.
明确圆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abinae Xu et He(1989)幼虫的最佳分龄指标、幼虫龄数与各虫龄龄期,为探明圆柏大痣小蜂幼虫期的生长规律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测量圆柏大痣小蜂幼虫上颚关节宽、头宽、体宽和体长4个形态指标,利用频次分布推测幼虫龄数,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判断圆柏大痣小蜂幼虫的最佳分龄指标并验证幼虫的龄数。将最佳分龄指标作为龄期判断依据,根据测量结果对其幼虫龄期进行划分。圆柏大痣小蜂幼虫共划分为5个龄期,上颚关节宽为圆柏大痣小蜂幼虫龄期划分的最佳形态指标,各龄幼虫的历期约为30 d、200 d、30 d、30 d、15 d,共305 d,主要以2龄越冬。  相似文献   

13.
李福春  熊立新 《昆虫知识》2005,42(6):704-707
在岳阳地区农田菜地,寄生于小地老虎幼虫Agrotis ypsilon的线虫都是地老虎六索线虫Hexamermis agrotis。田间调查其寄生率高达44%~68%。并对地老虎六索线虫的生活史及温度、湿度、土壤肥料、日照等自然因素对该线虫生存繁殖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警纹地老虎[Euxoa exclamationis (L.)]自我国新疆开始发现后,西北其它各省(甘肃、宁夏)陆续有报导,作者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研究小地老虎时也发现该虫。现将1963-1964年初步观察的结果简报如下。 该虫在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地,主要在秋季以末代幼虫为害马铃薯、甜菜、萝卜、白菜和大葱等,特别对马铃薯和萝卜为害尤烈。其秋季为害方式与春夏间小地老虎、黄地老虎为害幼苗的情况不同,大多是幼虫在土  相似文献   

15.
警纹地老虎Euxoa exclamationis(Linnaeus)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警纹地老虎在新疆各地与黄地老虎同时混合发生,各虫态又与黄地老虎相近似,因而两种地老虎常常混淆不清,给研究和测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对它与黄地老虎的形态做了比较,生物学特性作了叙述。 2.此虫在南疆莎车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滞育的第二代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深度较黄地老虎为浅。成虫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9月中旬,其间出现两次高峰,第一次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二次为7月上中旬。 3.警纹地老虎虽是杂食性害虫,但其寄主植物范围较黄地老虎为狭。第一代幼虫一般生活在藜科杂草上,作物地除苜蓿外很少发现它的踪迹:第二代主要集中苜蓿、甜菜和马铃薯等作物为害。 4.各虫态历期长短随温度而异。卵期当温度为20℃及26℃时,分别为8-10天、4-6天;蛹期在17-18℃及25-27℃时,分别为25-28天、12-14天;幼虫期第—代以灰藜、甜菜、玉米饲养者,分别为26-33天、33天、37-38天。 5.成虫取食马蔺花蜜者产卵量较取食白菜花及清水者高1.29、2.26倍。幼虫取食甜菜者其成虫产卵量较取食玉米者高1.74倍,蛹重以取食灰藜和甜菜者较重,取食马铃薯和玉米者较轻。  相似文献   

16.
发生消长规律 关于小地老虎的发生数量消长,在前面发生特点中已略述及,即无论它是发生几代的地区,其猖獗为害的世代均为第一世代幼虫,其后各代幼虫群体数量骤减,对作物基本不会造成生产上的损失。为什么出现这种数量骤减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菌株NEAU30503对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innaeus)和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NEAU30503对地老虎低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土壤处理法测定对高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NEAU30503对5日龄八字地老虎幼虫第15天毒力回归方程为y=0.6568x-0.1636(r=0.9846),其LC_(50)、LC_(80)分别为7.28×10~7孢子/m L、139.14×10~7孢子/m L;对5龄八字地老虎幼虫毒力回归方程为y=1.0929x-3.2893(r=0.9801),其LC_(50)、LC_(80)分别为3.85×10~7孢子/L、22.65×10~7孢子/L。未死幼虫化蛹后仍有部分蛹死于白僵菌感染,并能明显降低成虫羽化率。白僵菌与Bt、茶皂素、以及亚致死剂量的高效氯氢菊酯和阿维菌素混用能明显提高其杀虫活性和杀虫速度。【结论】NEAU30503对地老虎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土壤处理防治高龄幼虫效果好,喷雾处理防治低龄幼虫加入少量的高效氯氢菊酯或茶皂素效果明显。本研究为开展白僵菌田间防治地老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饲养小地老虎,研究了交配对其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结果 表明,小地老虎成虫的寿命随其交配状况而有所变化,无论雌蛾还是雄蛾,未能得到及时交配时,则寿命稍长些,交配过的雌蛾产卵前期缩短、产卵期延长、产卵量增大.小地老虎的交配次数对其产卵量和幼虫孵化率有明显的影响,0次交配的产卵量最低,并且产的是不育卵,均不能孵化;随着交配次数的增加,其产卵量和幼虫孵化率都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9.
<正> 黄地老虎Euxoa segetum(Schiffermuller)在山东省普遍发生,是农业生产的一大害虫。 一、生物学特性 1.年生活史 黄地老虎一年发生4代,以第四代幼虫越冬,各代发生期见表1。 第一代幼虫发生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二代为6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三代发生于8月中旬,11月中、下旬进入越冬期,翌年3  相似文献   

20.
昆虫病原线虫对黄地老虎致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的可行性,室内生测比较了9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黄地老虎4龄幼虫的致病力。生测结果表明,9个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黄地老虎4龄幼虫的致病力差别很大,其中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 ib(Sgib)是对黄地老虎幼虫致病力最强的昆虫病原线虫品系,侵染24、36和72 h黄地老虎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其他线虫品系。此外,还测定了不同温度、土壤湿度以及线虫剂量对格氏线虫Sgib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27℃、20%土壤湿度以及侵染期线虫与黄地老虎幼虫数量比不少于10∶1的条件下,格氏线虫Sgib对黄地老虎幼虫的致病效果最好。田间小区实验表明,格氏线虫Sgib对黄地老虎幼虫的防效达到9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