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试论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原生境保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野生稻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由于经济建设用地需要,近年来野生稻原生地遭到严重破坏,野生稻原生境保存已是十分紧迫的事情。本文论述了原生境保存的意义,原生境保存地的选择原则及设想,旨在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野生稻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2.
试论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原生境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野生稻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由于经济建设用地需要,近年来野生稻原生地遭到严重破坏,野生稻原生境保存已是十分紧迫的事情。本文论述了原生境保存的意义,原生境保存地的选择原则及设想,旨在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野生稻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3.
云南野生稻生态类型丰富,且具有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耐旱、耐寒等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经消失的遗传基因,是水稻品种改良的优良基因库。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加剧,这一宝贵的战略性生物资源正面临着快速消失的危险。为了加强云南野生稻资源的保护,近年来,我们对云南野生稻资源开展了原生境保护(物理隔离方式和主流化方式)及非原生境保护(种质库、种质圃、细胞库和DNA库)等保护技术研究,明确了各种保护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保护了云南野生稻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了丰富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4.
广西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的进展、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广西是我国野生稻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虽然广西野生稻资源异位保存工作成绩卓著,但自然居群逐年减少,分布面积急剧下降,导致广西野生稻濒危状况严重。为了遏止广西野生稻濒危加剧的趋势,广西自2002年开始进行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工作。本文详细介绍了广西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的技术、方法和成效,并根据国际国内原生境保护的发展动态,提出了从合理制定保护点建设规划、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资源鉴定与利用等几个方面促进广西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土壤养分状况,采集了海南省不同地区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土壤并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土壤pH、碱解氮总体适宜,全氮为极缺乏水平,有机质及其它养分含量以中等偏低水平居多。不同地区野生稻土壤除pH和全氮外,其它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在大多数地区,栽培稻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低于普通野生稻原生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农业野生植物十分丰富,约有1.5万种,从2001年开始实施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原生境保护区(点)共20个.然而,由于该项研究起步比较晚,势必存在不足之处,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云南澜沧县陆稻品种资源多样性和原生境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云南澜沧县不仅存在丰富的陆稻品种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而且也存在陆稻生长环境和栽种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即山地民族在陆稻栽种方面的土著知识(indigenous knowledge,IK)多样性,讨论了由传统的刀耕火种生产制度过渡到现代固耕生产方式对陆稻生产及品种资源保存和保护的影响。提出了陆稻资源多样性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实践与未来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截止2011年底,我国利用物理隔离和主流化两种保护方法已建成各类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226个,保护物种52个,分布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物理隔离保护点154个,保护物种39个,分布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流化保护点72个,保护物种31个,分布于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文通过对我国已建成的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的调查和分析,比较了物理隔离和主流化两种保护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两种保护方法建设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对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未来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野生稻是水稻基础研究与育种的战略性资源,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是世界上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野生稻栖息地遭到严重破环,一些重要居群濒临灭绝.自1996年开始,农业农村部设立专项对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收集,并实施了异位保存和原生境保护项目.本文全面总...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海南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利用,2002—2013年对海南省18市(县)野生稻资源进行野外调查、资源收集和原、异位保护。初步查明,目前在全省15个市(县)发现154个野生稻自然居群,其中普通野生稻136个、疣粒野生稻11个、药用野生稻7个。收集到野生稻居群87个,其中普通野生稻80个、疣粒野生稻4个、药用野生稻3个,总共2900余份野生稻种茎,经繁殖和编目后妥善保存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的热带野生稻异位保存圃中,并参照农业行业标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分别在文昌、琼海、儋州、万宁、陵水和保亭等县(市)建立了6个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其中普通野生稻4个,疣粒野生稻1个,药用野生稻1个。根据调查结果,对海南野生稻濒危状况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南野生稻保护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野生稻保护的意义;原生境保护、异生境保存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野生稻收集、鉴定和保存现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通过介绍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繁种、编目、鉴定、评价和保存、保护状况,论述了我国野生稻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研究成就,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种野生稻谷粒外稃乳突结构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对中国的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以及栽培籼、粳稻谷粒外稃的乳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籼稻的乳突属锐型双峰乳突,疣粒野生稻的乳突属瘤型单峰乳突,栽培粳稻属钝型双峰乳突。谷粒外稃乳突特征是稳定的微观形态形状。  相似文献   

14.
有机大米产业化与野生稻种质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有机大米产量明显低于普通大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有机大米产业化与野生稻优异种质利用的关系,分析了野生稻优异基因利用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在有机水稻品种选育过程中,通过利用野生稻优异基因,提高有机水稻品种抗病虫性、抗逆性(耐寒、耐旱、耐贫瘠)和光合效率等特性,从而推动野生稻优异种质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解决化学物质残留和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野生稻优异基因分子标记定位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野生稻中抗(耐)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等许多有用的遗传性状,抗病虫、耐非生物胁迫环境、高产和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等优异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进行了综述,评价了野生稻中的这些优异基因的利用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对庵家山普通野生稻原、异位群体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原、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在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每穗总粒数平均为58.28粒,比原位多11.44粒,但其每穗实粒数却较少,为9.89粒,结实率降低了45.43%。从种植环境可以发现,异位保存圃的环境不适宜东乡野生稻的生长,应该选择与原生境相类似的种植环境,以便于东乡野生稻的保存、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建设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中国的农业野生植物十分丰富,从2001年开始实施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的建设,2001-2003年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原生境保护区(点)共2 0个.本文论述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的选择、实施和管理,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挖掘野生稻中的抗病资源,根据已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核苷酸结合位点序列中的保守结构域设计3对简并引物,从疣粒、药用、高秆、宽叶和斑点野生稻基因组DNA中分离出13条NBS类抗病基因类似物,其中11条具有连续的ORF,具有NBS类R基因的保守基元P-loop、kinas-2、kinas-3a和GLPL。在NCBI上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其中12条RGAs的核苷酸序列与水稻已知的NBS类R基因具有66%~94%的同源性,与其他植物已知R基因具有67%~84%的同源性;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已知的NBS类R基因具有43%~93%的同源性,与其他植物已知R基因具有37%~79%的同源性。另外1条的核苷酸序列与水稻假定的NBS类R基因具有76%的同源性,其氨基酸序列与水稻假定的NBS类R基因具有74%的同源性。根据序列分析结果设计6对不同基因特异性引物,并利用RT-PCR技术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RN1BD5、RN1BD10、RN1GG2和RN1YY6均能表达,说明这些片段可能是功能性抗病基因的部分序列;而RN1KY9和RN1GG5没有表达,可能是假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