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大叶紫薇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叶紫薇叶子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23-羟基熊果酸(1)、alphitolic acid(2)、熊果酸(3)和β-谷甾醇(4),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椿叶花椒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研究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椿叶花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鉴定出3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的99.99%。椿叶花椒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2-壬酮,芳樟醇,β-水芹烯。  相似文献   

3.
4.
甜叶悬钩子叶的甜味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叶悬钩子(Rubus suavissimus S.Lee)又称甜茶,是蔷薇科(Rosaceae)中一种含甜味物质的灌木。该种植物曾被鉴定为悬钩子(Rubus palatis Thunb.)或秦氏悬钩子(Rubus chingii Hu),但其地理分布范围较狭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含化合物与上述两种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尖叶拟船叶藓居群叶形态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桠特有濒危植物尖叶拟船叶藓4个地点9个居群叶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7个形态指标除叶表外,叶的形状、叶细胞形状、叶基部反曲和宽窄程度、叶边缘的分化及齿的类型和数量、叶尖和中肋的相对长度等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尤其是后三者变异程度较大,在梵净山的4个居群中,随着海拔的上升,叶的宽度递减和长度递增,叶缘齿的数量递减,叶尖和叶中肋的相对长度却以中度海拔的居群较大。  相似文献   

6.
叶的变异     
叶的变异是植物界极为普遍的现象.由于变异是大量的、不断的发生,所以,植物界的叶不可能只是绝对的正常叶的模式. 物种可能是在居群上形成的.居群都有一定的地理分布,都在一定生态下适应.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产生了不同物种的趋异适应,从而造成叶的形态、结构千差万别.大多数叶的  相似文献   

7.
大叶藤黄(Garcinia xanthochymus Hook.f.ex J.Anders.)又名人面果,岭南倒捻子,最近我们从果分泌的树脂中分离、鉴定了大叶藤黄醇(xanthochmol)。 大叶藤黄醇为黄色针状晶,mp 135℃,IRν_(max)~(KBr).(cm~(-1)):3200—3400(OH),1640—1660,1715(>C=O),3079(C=CH基的νc-H振动),890(末端甲烯基)。 ~1H NMR(WH-90MHz.TMS为内标,CDC_3为溶剂)δ(ppm):1.02,1.17(2s,各3H,>CMe_2),且1.54×2,1.70×2(2s,各6H,—CH=CMe_2×2)。  相似文献   

8.
甜叶悬钩子叶的新二萜甜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叶悬钩子(Rubus suavissimus S.Lee)叶的主要甜味成分为甜叶悬钩子甙(ru-busoside),干叶含量达5%,甜度为蔗糖的114倍。我们曾研究了甜叶悬钩子果实的成分。不少甜味成分是与化学结构相近的苦味成分混在一起。本文研究甜叶悬钩子叶中的苦味组分,试图从中分离甜味成分,发现新的甜味化合物。经分离获得了一个苦味成分和一个新甜味成分,其含量分别为0.01%,0.006%,按分离的顺序苦味成分暂称 S-9-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截叶毛白杨叶肉组织用离体培养法获得完整植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肉组织切块在含有1.5毫克/升6-BA和0.1毫克/升α-NAA的F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天后,可分化出绿色小芽。一个月后,将培养物转移到新鲜的原培养基中,或含有0.5毫克/升6-BA与0.1毫克/升a-NAA的F培养基中培养,促进了小苗的继续分化。将无根小苗移入含0.1毫克/升6-BA和0.1毫克/升α-NAA的F培养基中培养7天左右就可以诱导出根,形成整个植株。本文就不同种类的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KT)和生长素(α-NAA,IAA)单独,或相应配合对叶片切块分化芽的作用,以及根的诱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叶表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表皮能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侵袭,起保护作用。同时叶表皮还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植物的适应性及抗病性有关。近些年来,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对叶表皮的亚显微结构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发现叶表皮有许多结构分子,并各自具有一定的特征。过去习惯上把叶表皮称做初生保护组织,近年来发现除了保护组织外,还有许多其它不同形态和机能的细胞,因此,不能单纯称其为保护组织,它实际上是由许多种组织构成,因此应该恰当地称其为表皮复合体(组织群)。它除了  相似文献   

11.
12.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