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说 地下害虫包括各种在为害期间生活在土中的害虫,种类很多,如直翅目蝼蛄科中的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nssure)和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de Beauvois),蟋蟀科中的黄褐油葫芦(Gryllustestaceus Walker)和大蟋蟀(Brachytrupesportentosus Lichten.),鞘翅目叩头(虫甲)科中的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icollis  相似文献   

2.
大蟋蟀Bruchytrupes portentosus Licbt.是我国东南地区的一种重要地下害虫,分布于福建、台湾和广东等省,食性很杂。在福建省,特别在沿海地区,是早作的主要害虫之一。大豆、花生等作物受害最烈,常造成严重损失。此外,大蟋蟀对于各种果树、森林幼苗也能为害。防治此虫,使用666毒饵,甚为有效,在福建省许多地区,已为群众所掌握。但此虫在福州地区发生情况,过去报告不多。笔者结合教学需耍,曾在福州地.区进行观察,现将该虫的生活史、习性和各虫期识别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两种棉花新象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养昌 《昆虫学报》1974,(4):482-486
本文记述了两种棉花象虫。依据棉区昆虫工作人员的观察,棉尖象Phytoscaphusgossypii(新种)为害幼苗,能咬断嫩尖,影响棉苗正常发育。它也为害蕾铃期的叶片、苞叶、嫩尖、花蕾等部分。除棉花外,此虫还为害玉米、大豆、大麻等作物的幼苗。它发生于关中、华北、苏北、内蒙古、甘肃等地区。 棉小卵象Calomycterus obconicus(新种)就是刘国士、范秉法1934年报道过的棉小象鼻虫Calomycterus sp.。据他俩的观察,此虫主要为害幼苗,能咬断叶柄,蚕食落叶,有时竟把整块棉田的幼苗、叶片全部咬断,仅剩下顶芽。其为害程度可想而知。在幼苗生出前,它为害桑树嫩芽,所以桑园附近的棉田先受其害。此虫分布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即太湖周围。其危害早在1934年前便引起人们的注意,并由刘国士、范秉法报道了对其生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黑腹蝽(广二星蝽,二小星蝽)Stollia ven-tralis(Westwood)属半翅目,蝽科,是我国常见的农作物害虫,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高粱、玉米、小米和豆类、棉花等多种作物。最近两年,我们在广东省四会县大沙公社发现此虫严重为  相似文献   

5.
<正> 油桐黄毒蛾Euproctis latifascia Walker属鳞翅目毒蛾科,是广西南宁、百色、河池等地山区县为害春玉米的黑毛虫主要种类。白毒蛾与八点灰灯蛾Creatonotus transiens(Walker)等混合发生,数量比例占黑毛虫总数的62.2%。此虫食性较杂,田间主要为害玉米幼苗,另外也为害荞麦、白菜、萝卜、甘蓝等作物。我们从1979—1981年对该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常见蟋蟀种类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音  吴福桢 《昆虫知识》1994,31(6):369-371
蟋蟀类隶属于直翅目(Orthopter)、螽亚目(Ensifera)、蟋蟀总科(rylloide)、蟋出科(oryllidae),在我国从南到北广泛分布。蟋蟀大部分属杂食性,也有一部分为植食性。其中有不少种类为害农作物,取食作物的根、茎、叶、枝、种子、果实、幼苗等。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蟋蟀为害呈上升趋势,值得乌l起重视。这里将我国常见的24种蟋蟀编制成检索表,其中包括了北方地区大部分种类和南方最为常见的种类,几乎所有的农业害虫都已被列入。形态特征蟋蟀体型变化较大,约为2~40mm黑褐至赤褐色,也有些种类为黑色.黄色、淡绿色…  相似文献   

7.
双斑萤叶甲研究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坝下几县,普遍发生一种甲虫,主要以成虫为害玉米花丝、高梁、谷子花药,影响作物授粉。它还咬食上述作物刚灌浆的嫩粒,造成籽粒破碎。同时为害豆类、马铃薯、蔬菜、白麻及向日葵等多种作物。据阳原县统计,1976年发生面积达8万多亩。据群众反映,此虫发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年不为害庄稼,自1964年发现为害谷子,故称为“谷罗子”,它的发生程度与8月份降水量有密切关系,降水量愈少,发生程度愈重。在同一地区,旱坡地一般重于水浇地和盐碱地。 此虫经过鉴定为双斑萤叶甲,学名是 Mono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叶甲科(Chrysomelidae)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 双斑萤叶甲在我国分布极广,现已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北、山西、陕西、江苏、  相似文献   

8.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甜菜象(虫甲)又称象(虫甲)虫在本区早有发生,但过去农民一直认为它并不为害作物,因而把它叫做“放羊牛牛”,“好牛牛”等。自从1952年种植甜菜以来,遭到象(虫甲)严重为害,以后随着甜菜的发展扩大而大量蔓延。1955年土默特旗七区共种了6,700亩甜菜,在幼苗期即被象(虫甲)吃掉1,800苗;尤其是1958年春季因象(虫甲)  相似文献   

9.
<正> 在黑龙江省各甜菜产区,为害甜菜的切根虫除了白边地老虎、小地老虎及黄地老虎之外,还有黑三条地老虎Euxoa trifurca(Evers-mann)(属鳞翅目、夜蛾科、切根虫亚科)。 该虫分布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呼兰、双城、海伦、密山、宝清、林甸、富裕、友谊农场及九三农场等。寄主作物有甜菜、大豆、小豆、玉米、高粱、马铃薯及多种茄科作物。该虫在甜菜幼苗期与白边地老虎混同发生,虽然数量不多,但由于为害期长,为害性较大,因此,也是造成甜菜及其它作物缺苗断垄的地下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0.
豆芫菁(Epicauta gorhami Marseul)属鞘翅目芫菁科,是我国南方各省发生普遍的害虫,在四川有的地方称此虫为鸡公虫或苋菜虫(因为害苋菜),其成虫主要食害大豆、豇豆、菜豆等豆科作物叶片和花瓣,据报导尚可为害甜菜、雍莱、甘薯、棉、茄、桑、稻、麻等作物,但未见报导为害榿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作者于1959年6月上旬在四川简阳曾在红塔耕区节约大队的沟边上发现大量的豆芫菁成虫,群集于榿木上为害叶片,受害榿木倾食一光,呈现枯黄,当时曾对此  相似文献   

11.
建阳地区冬瓜生产,普遍遭受到冬瓜天牛(Apomecyna neglecta Pascoe)为害,对冬瓜产量影响很大,据初步调查,严重的被害率达70%左右,死苗率占40%左右,产量一般的要损失二、三成。笔者近数年对此虫进行了调查,现将其发生情况,为害特征以及防治办法等报导如下。 一、寄主及分布 冬瓜天牛,又名瓜藤天牛,瓜农叫它蛀藤虫,此虫以幼虫蛀食冬瓜之藤,造成藤枯叶萎。它除了为害冬瓜以外,尚能加害南瓜、葫芦、丝瓜等瓜类作物。冬瓜天牛分布很广,笔者近数年前后到过闽北的建瓯、崇安、浦城、邵武、光泽、顺昌、南平、沙县、三明和闽东、闽中的福安、闽侯以及闽西的龙岩、上杭、武平等地,均发现此虫为害。据文献记载,在国内除福建外,广东、广  相似文献   

12.
榆四条棉蚜Tetraneura ulmi(Linnaeus)属于棉蚜亚科、四条棉蚜属,也叫高粱根蚜,是值得注意的一种害虫。在辽北它是造成高粱“黄病”的因素之一。1970年我们在调查高粱“黄病”时,发现此虫与蛴螬、麦根蝽象一起为害高粱,造成叶片发黄,因此引起了注意。据近几年来的统计,我公社作物受害面积多达3,000亩以上。据了解,此虫在辽中、辽西等部分地区也有发  相似文献   

13.
甘薯象虫(Cylas formicarium Fabr.)又名红薯象鼻虫或红薯小象甲,是华南地区红薯的重要害虫,著块经其幼虫钻蛀为害即变黑发臭,人畜均不能食用。据两年来观察结果:在柳州地区,此虫第1、2代主要在红薯育苗地为害;第3代为害早薯;第4、5代则为害晚薯。  相似文献   

14.
焦条丽夜蛾(Acontia graellsi Feisthamel)由于为害棉叶,故在湖北过去一般多称棉叶夜蛾。在河南黄泛区农场和武昌宝积庵附近棉田,以往都曾发现其为害,但因发生数量不多,故当时都未引起注意。近几年来,此虫在本专区的襄阳、宜城、枣阳、光化等县发生很多,特别是棉花生长中后期,雨水稍多时,为害更重,常把棉叶吃光。鉴于此虫在国内以往还未见到发生与为害的详细研究记载,故本所在1962年作了些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现将此虫的生活习性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是江苏省主要地下害虫之一。为害麦类、玉米、高粱、棉花、马铃薯等作物,但尚未见为害湖桑的记载。 1965年4月23日,在湖桑嫁接田松土时,发现大量为金针虫为害嫁接后尚未露出土面的桑芽,已膨大的嫩芽被咬食一空,有的桑芽受害后已开始腐烂。当时对该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多点取样检查,大部分金针虫集中在3-5厘米的土面下(上面也有)活动,平均每平方米有虫11头,其  相似文献   

16.
杨笠圆盾蚧的生物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杨笠圆盾蚧Quadraspidiotus ostreaeformis(Curtis)属同翅目、盾蚧科,笠圆盾蚧属。此蚧是宁夏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也越来越严重,有的地区有虫株率达100%。1981年我们在中卫县对此虫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一、分布及为害情况 此虫分布于东北、新疆、内蒙、宁夏等地,在我区中卫县各林场业已成灾。主要为害箭杆杨、合作杨、群众杨、大官杨等杨树品种,还为害苹果、梨、桃等果树。在中卫县以箭杆杨和合  相似文献   

17.
<正> 芦苇豹蠹蛾Phragmatoecia castaneae(Hübner)是为害荻芦的主要害虫,分布在湘、鄂、赣等省的芦苇产区。此虫在湖南沅江1年1代,幼虫的为害从5月中旬至11月。为了解该虫空  相似文献   

18.
1955年春,我们在陕西武功、扶风、永寿、蒲城等县调查油菜病虫害时,看到了两种新的油菜害虫——油菜蓝跳(虫甲)和菜茎象(虫甲)。此两种害虫均为陕西关中地区油菜上之重要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也甚严重,往往造成油菜严重减产。因此,特将此两种害虫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发生和为害情况先行整理介绍,以供有关同志  相似文献   

19.
<正> 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属鳞翅目,螟蛾科。此虫是大豆主要害虫之一,河南各地均有分布,尤以豫东、豫北沿黄河故道以及加鲁河两岸的春大豆区为害最重。受害的主要作物有:小叶金鸡耳、刺槐、柽麻、大豆、毛叶苕子、春箭舌豌豆、绿豆、豇豆、红豆以及各种菜豆角等。被害荚角,有的籽粒全被食光,荚壳内只留下虫粪,有的籽粒剩下半个或一部分与虫粪混在一起,严重影响豆子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云杉大黑天牛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云杉大黑天牛Monochamus urussovi(Fi-scher)是我区木材主要害虫,此虫在贮木场、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为害甚烈。对伐倒木的为害,木材损失量达15%左右。为了有效地控制此种害虫的发生和为害,我们进行了各个虫期的防治试验。通过检验各种试验效果,及对大量防治进行的经济核算,可以得出预防成虫是最为理想的措施。所以,在进行处理时,就必须掌握该害虫各个虫态的历期与各虫态的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