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峻  赵敬钊 《蛛形学报》1998,7(1):48-53
实验室恒温条件下,研究了园蛛属3种园蛛——角园蛛(Araneus cornutus),叶斑园蛛(A.sta),大腹园蛛(A.ventricosus)的各龄幼蛛。描述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指出它们之间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2.
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广泛分布于南北方各省,是水稻,蔬菜,果树等植物害虫的有效天敌。主要捕食飞虱,叶蝉,稻螟虫的幼虫和成虫,以及其他的小型蛾类。三年来,在室内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观察,现整理报道如下。一、年生活史自1981年3月下旬开始,每隔3天,在安徽省芜湖市郊区定期采集标本一次,当发现最早拖带卵囊的沟渠豹蛛时,连同卵囊一起采回室内,作为考查该种年生活史的观察材料。各代均以第一个卵囊作为下一代的观察对象。饲养方法为单瓶饲养法,每天饲以水和诱虫灯下捕获的水稻主要害虫,如三化螟,稻纵卷叶螟,飞虱,叶蝉等。初孵的低龄若蛛饲以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3.
黑腹狼蛛和拟环纹豹蛛各龄期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腹狼蛛和拟环纹豹蛛为我国农田的重要害虫天敌。两种蜘蛛成蛛外形较易区别,但其各龄幼蛛形态变化较小,容易混淆。本文将这两种蜘蛛幼蛛各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以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成熟雄蛛的求偶延迟时间和触肢伸展次数作为参数,观察研究了雄蛛通过视觉与处女雌蛛拖丝单独和共同诱导情况下的求偶反应,发现视觉是触发雄蛛求偶行为的主要信号,而雌蛛的拖丝则不能单独激发雄蛛的求偶行为,表明雄蛛能够通过视觉接受雌蛛的信号。在此基础上,又测定了雄蛛通过视觉接受亚成体雌蛛、处女雌蛛和交配未产卵雌蛛信号时的求偶反应,发现雄蛛对处女雌蛛和交配未产卵雌蛛的求偶动作次数显著多于亚成体雌蛛,表明雄蛛能够通过视觉区分雌蛛是否成熟,但是仅依靠视觉无法判断雌蛛是否已经交配。本实验表明视觉在沟渠豹蛛雄蛛对雌蛛识别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次证实狼蛛的视觉比较发达。  相似文献   

5.
星豹蛛求偶和交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对其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描述。雄蛛"俯卧撑"式动作(push-up)在求偶中具重要作用。交配初期,两侧触肢交替插入;随交配进行,单侧触肢连续插入3~5次后才换另一侧触肢插入,触肢每插入一次,基血囊膨大多次。完整交配一次雄蛛触肢器平均插入次数为29·625。交配前求偶时间、交配持续时间和有效交配时间分别平均为6min、32min25s和11min11s。星豹蛛雄蛛可进行多次交配,而雌蛛一般为单次交配。雌蛛交配状态(是否已经交配)影响其同类相食行为,已交配雌蛛对雄蛛同类相食率显著高于未交配雌蛛对雄蛛同类相食率。  相似文献   

6.
彭宇  赵敬钊  胡萃 《蛛形学报》2001,10(1):22-25
幼蛛在蜘蛛的种群中占有很大比例。通过室内饲养。获得了不同龄期的真水狼蛛幼蛛。其体重、体长、背甲宽、步足长、眼域宽以及中斑下的条形纵斑长度都随着龄期的增大而增加。背甲宽和中斑下的条形斑纹长度可用来判断真水幼蛛的龄期。雌蛛的取食量大于雄蛛,高龄幼蛛大于低龄幼蛛。幼蛛在蜕皮时不取食,蜕皮后,取食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对云南洱海周边地区的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Boesenberg et Strand,1906)和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Koch,1878卵袋中寄生蜂种类及其寄主的选择性作了为期1年的调查研究.共发现了2种寄生蜂,即Idiolispa sp.和Idris sp.,两种寄生蜂均可不同程度地寄生在两种蜘蛛的卵袋里.Idiolispa sp.偏好寄生拟环纹豹蛛的卵袋,而Idris sp.则不具寄生偏好性,两种蜘蛛均是其适合的寄主.分析了Idiolispa sp.产生寄主选择偏好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江西熊蛛的幼蛛共蜕皮5次,有6个龄期。对幼蛛各龄期和卵袋的特征作了较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Hidryta sp.和Idris sp.对云南洱海周边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Boes.&Str.)和星豹蛛Pastvigera C.L.Koch卵孵化的影响,对具卵囊的拟环纹豹蛛和星豹蛛进行为期1年的野外采集和室内卵囊孵化观察,发现Hidryta sp.寄生蜘蛛卵囊后,每个卵囊内仅羽化出1只蜂,不再有幼蛛孵化出;而被Idris sp.寄生后每个卵囊羽化出一至数十只蜂,仍有幼蛛孵化出。比较未被寄生与被寄生蜘蛛卵囊的孵化量显示,拟环纹豹蛛未被寄生与被Idrissp.寄生后的孵化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星豹蛛未被寄生与被Idris sp.寄生后的孵化量问存在显著差异(P〈0.01)。比较单位个体孵化量显示,Hidrytasp.对拟环纹豹蛛卵孵化的影响程度大于Idris sp.;而Hidrytasp.对星豹蛛卵孵化的影响程度小于Idris sp.。  相似文献   

10.
11.
前凹水狼珠Pirata procurvus的幼蛛共蜕皮5次,有6个龄期,对其各个龄期的幼蛛形态特征和身体主要部位的长度作了描述和测量,并对卵袋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黄褐新园蛛(Neoscon,doenitzi)和茶色新园蛛(N.theisi)为我国农田常见害虫天敌。其幼蛛特征尚未见报道。鉴于在调查和统计种群数量时常易混淆。为此将两种蜘蛛通过室内饲养获得各龄期标本,进行描述。其各部位的量度统一以蜕皮后三天的幼蛛进行测量,比较如下:一龄幼蛛均在卵囊内。体淡黄色。附肢半透明状。头胸部的放射沟及颈沟均不显。眼列较为相似。但茶色新园蛛各眼显著大且黑于黄褐新园蛛。身体及附肢上具短毛。黄褐新园蛛腹部较茶色新园蛛圆。茶色新园蛛腹部背面隐约可见淡黄色的斑块。二龄幼蛛两种园蛛腹背均具淡黄色斑块,但黄褐新园…  相似文献   

13.
驼背额角蛛和隆背微蛛各龄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1一龄幼蛛(1.驼背额角蛛2.隆背微蛛)图2二龄幼蛛(1.驼背额角蛛2.隆背微蛛)驼背额角蛛(Gnathonarium gibberum)和隆背微蛛(Erigone prominens)是农田害虫的重要天敌。由于发生量大,分布较广,对控制飞虱、叶蝉等水稻害虫有一定作用。在野外采集以及农田统计害虫天敌蜘蛛的种类和数量时,往往对幼蛛的鉴定和计数有一定困难,而国内外关于蜘蛛各龄期特征的描述和研究报道较少。为此,对该二种蜘蛛作了饲养观察,并对其幼蛛各龄期特征描述如下。方法从田间采回成蛛,待产卵、孵化后从卵袋中剥出一龄幼蛛及经蜕一次皮后爬出卵袋的二龄幼蛛。以后各龄…  相似文献   

14.
关于蜘蛛幼蛛各龄期特征的描述,在国内外研究和报道较少。因此,当釆到幼蛛时,就无法进行鉴定。但是,在野外釆集以及农田统计天敌蜘蛛的种类和数量时,往往又会遇到大量的幼蛛。如何能正确区别幼蛛的种类和计算其  相似文献   

15.
星豹蛛精子的超微结构和精子发生(蜘蛛目:狼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的精子发生过程和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星豹蛛的精子发生有下列特征与其他蜘蛛的研究结果相同:1.染色质浓缩;2.精子的囊内形成;3.顶体泡出现,并有一直穿到核管的顶体丝;5.轴丝为9×2+3型;6.精子成熟时盘曲;7.精子在输精管内进行包装。同时,我们在研究中获得如下新的资料:1.在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巢外层出现上皮细胞;2.中心粒在精子发生的前期为平行排列,到后期变为垂直排列;3.微管环在前期见于核膜外,随后消失;后期见于细胞膜下,最后消失;4.没有线粒体和鞭毛通道,但在胞质中有成群的电子致密圆泡和一膜状结构;5.顶体泡锥形,部分内陷到核内;6.精子包装为闭精武。上述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探讨蜘蛛目的系统发生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陈博  文乐雷  赵菊鹏  梁宏合  陈建  焦晓国 《生态学报》2017,37(11):3932-3938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雄性产生精子(精液)也需付出代价。雄性除了依据配偶质量和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度适应性调整生殖投入外,雄性在求偶和交配行为上也相应产生适应性反应,求偶和交配行为具有可塑性。目前雄性求偶和交配行为可塑性研究主要集中于雌性多次交配的类群中,在雌性单次交配的类群中研究甚少。以雌蛛一生只交配一次而雄蛛可多次交配的星豹蛛为研究对象,比较:(1)前一雄性拖丝上信息物质对后续雄蛛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2)雌雄不同性比对雄蛛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星豹蛛前一雄蛛拖丝上的信息物质对后续雄蛛求偶潜伏期、求偶持续时间和交配持续时间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前一雄蛛拖丝上的信息物质对后续雄蛛求偶强度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性比对星豹蛛雄蛛求偶和交配行为都没有显著影响。可见,星豹蛛雄蛛对同种雄性拖丝上的化学信息可产生求偶行为的适应性调整,而对性比不产生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是我国常见蜘蛛,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害虫控制中起重要作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弄清机敏异漏斗蛛的生活史及各龄虫态特征。机敏异漏斗蛛一年1代,蜕6次皮,以成蛛、卵和1龄幼蛛越冬,翌年4月上旬在蛛网上可以见到活动的2龄幼蛛,8月中旬发育为成蛛,由卵到成蛛平均历时265 d。卵椭球形,黄色;1-3龄幼蛛体光亮,枣红或红褐色;3龄幼蛛腹部背面隐约可见四对八字形灰白斑纹;4-6龄幼蛛体表光泽不明显,八字形灰白斑纹明显;6龄雄蛛触肢开始膨大而透明,雄性成蛛触肢膨大且色深。各龄虫态步足足式均为:ⅣⅠⅡⅢ。  相似文献   

18.
喀喇昆仑和可可西里豹蛛记述(蜘蛛目:狼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新疆喀喇昆仑和青海可可西里的狼蛛科豹蛛属11种,其中7种为新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的视觉距离与环境颜色选择情况,通过采用死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拟环纹豹蛛为试验材料,自制试验设备,分别测定了拟环纹豹蛛的视觉距离(3 cm、4 cm、5 cm、6 cm、7 cm)和其对红、橙、黄、绿颜色的选择。第一组试验中,在拟环纹豹蛛饥饿的情况下,观察记录其对不同距离下果蝇的选择停留时间,以此来确定它们的视觉距离。第二组试验中,观察记录拟环纹豹蛛对不同颜色的选择停留时间,以此来确定它们的环境颜色选择情况。第一组试验结果表明,拟环纹豹蛛在视觉上可以感知距离,它们的视觉对于3cm,4cm,5cm,6cm这4个距离的果蝇都具有敏感性。拟环纹豹蛛对距离3 cm和距离4 cm的果蝇的视觉敏感性相近且最好,对距离5 cm和距离6 cm的果蝇仍具有视觉敏感性,且敏感性相近,但对距离5cm比距离4cm的果蝇的偏爱选择指数明显下降(P<0.05),说明敏感性显著下降,对距离7 cm以上果蝇的视觉感知几乎不存在。通过拟环纹豹蛛选择停留在有果蝇处的标准曲线y=-9.6770x 118.74,R2=0.8378和选择停留在无果蝇处的标准曲线y=9.6750x-18.729,R2=0.8377,可知随着果蝇距离的增加,拟环纹豹蛛视觉的感知性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说明果蝇的距离与拟环纹豹蛛视觉的敏感性呈负相关的关系。第二组拟环纹豹蛛对颜色选择的试验中,通过计算出拟环纹豹蛛对4种颜色的偏爱选择指数,即红色为35.40%±1.60%,绿色36.03%±1.60%,黄色18.01%±1.60%,橙色10.56%±1.60%,得出拟环纹豹蛛对黄色和橙色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对红色和绿色的敏感性(P<0.05),它们对红色和绿色最敏感,说明拟环纹豹蛛对不同波长的光色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眉斑并脊天牛幼虫龄数及各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赖开平  陆温  刘德星  骆峥嵘  高鹏宇 《昆虫知识》2008,45(1):138-140,F0002
测定头壳宽度室内观察结果表明,眉斑并脊天牛Glenea cantor(Fabricius)幼虫有4龄。1~4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66±0.20),(1.45±0.20),(2.22±0.23),(3.26±0.29)mm。其龄数(Y)与幼虫头壳宽(X)度符合关系式Y=0.2975+1.1606X。在25℃条件下,1~4龄幼虫的平均龄期分别为(5.25±0.60),(4.94±0.58),(5.98±0.63)d和(22.92±1.28)d,整个幼虫期为(39.09±2.14)d。还对眉斑并脊天牛各龄幼虫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