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艾滋病患者中新生隐球菌病的病原分离部位、耐药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总共分离的424株新生隐球菌,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ATB FUNGUS 3检测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4株新生隐球菌以脑脊液检出比例最高,占62.50%(265/424);血液次之,占30.90%(131/424);第三是痰液,占2.83%(12/424)。424株新生隐球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MIC范围均≤2μg/mL,多烯类的两性霉素B MIC范围≤4μg/mL,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MIC范围≤64μg/mL。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分别为95.28%(404/424)、80.66%(342/424)、75.71%(321/424)。5种抗真菌药物的流行病学折点分别为: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16μg/mL;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0.5μg/mL。结论新生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好,而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在多年的临床用药过程中已慢慢出现非敏感菌株,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MIC范围≤2μg/mL。新生隐球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新生隐球菌病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作为临床重要的致病真菌,实验室及临床均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新生隐球菌的酚氧化酶及用于菌种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4%玉米浸汁咖啡酸琼脂(CACA)培养基。观察了具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新生隐球菌的酚氧化酶活性,并对临床常见的多种酵母和酵母样真菌作了该酶的检测。结果,受试的3个变种、5种血清型和尿素酶阴性新生隐球菌均呈明确的阳性反应;150株常见酵母和酵母样真菌中43株新生隐球菌全部呈酚氧化酶阳性。107株其它酵母和酵母样真菌全部阴性。具各种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新生隐球菌均特异性地产生酚氧化酶,用检测该酶的方法作该菌鉴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且可于72小时内得到结果。此外,结合尿素酶试验可以准确的鉴定出尿素酶阴性的新生隐球菌。  相似文献   

3.
新生隐球菌感染是全世界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发病率最高[1]。新生隐球菌除了容易感染HIV个体外,还易感染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如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缺陷病患者。格特隐球菌主要侵犯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但也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合并艾滋病毒的患者[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广西地区格特隐球菌菌种复合体的基因型特点、种群结构特征和全球菌株的进化关系。方法收集2014—2018年间分离自临床确诊为隐球菌病患者的隐球菌临床株,利用CGB培养基初步筛选格特隐球菌菌种复合体。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确定基因型。通过MEGA7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R语言进行主成分分析。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27-A3方案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检验。结果120株临床隐球菌中,分离出11株格特隐球菌菌种复合体,6株属于C.deuterogattii(AFLP6/VGII),5株属于C.gattii sensus stricto(AFLP4/VGI)。分离自广西的AFLP6/VGII呈遗传多样性,主要起源进化自南美巴西格特隐球菌菌种复合体。11株分离菌株均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结论中国广西可能出现高致病性AFLP6/VGII,对格特隐球菌菌种复合体进行有效的全国性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检测隐球菌不同菌株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方法本研究应用商品化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b END.3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验证该模型应用于隐球菌穿越血脑屏障机制研究的可行性。通过构建模型,以非致病性的酿酒酵母作为阴性对照,比较新生隐球菌不同血清型标准株及基因缺陷株穿越体外血脑屏障能力的差异。结果跨膜电阻值(TEER)检测提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构建成功。检测结果显示酿酒酵母作为阴性对照穿越血脑屏障效率最低,新生隐球菌血清A型标准株H99穿越细胞屏障效率最强,血清D型标准株JEC21穿越细胞屏障效率显著低于H99。较之H99,黑色素酶缺陷株lac1裣穿越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尿素酶缺陷株ure1裣效率显著下降(P<0.05),约为标准株H99通过率的59.9%;荚膜缺陷株cap59裣突破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效率最低,约为标准株H99的18%(P<0.001)。结论隐球菌中枢系统感染体外模型成功构建。新生隐球菌突破血脑屏障的能力与其血清型以及荚膜、尿素酶等毒力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新生隐球菌感染的类型、治疗、预后和菌株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新生隐球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我院新生隐球菌感染共47例,感染类型以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为主(72.3%),78.7%的患者为男性,且大部分患者无HIV感染;此外,有17.1%的患者患有隐球菌肺炎。37例患者进行血清和/或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其阳性率均为100%。所有菌株对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为野生型,90%以上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和泊沙康唑为野生型,对氟康唑为野生型的菌株占85.1%,但对两性霉素B为野生型的菌株仅有53.2%。经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者占78.0%,但未进行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6.7%预后良好。结论及时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有助于提高隐球菌感染诊断的阳性率,新生隐球菌培养阳性后及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非常重要,根据药敏结果尽早给予联合抗隐球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氯喹与氟康唑体外联合应用对隐球菌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参考M27-A方案,检测10μmol/L,100μmol/L与1 000μmol/L 3种浓度氯喹与氟康唑联合后对20株菌株的氟康唑对隐球菌最小抑菌浓度与最小杀菌浓度的变化。结果与10μmol/L氯喹组相比,100μmol/L以上浓度的氯喹组可以显著降低氟康唑对隐球菌的M IC与MFC。结论氯喹在体外可以提高氟康唑抗隐球菌的作用,与氟康唑具有协同抗隐球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观察脱氧胆酸钠体外对自然生长条件下的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CZYD7)胞外磷脂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在37℃下,用蛋黄平板法培养并测量菌株产生沉淀圈的大小,用沉淀圈比值(PZ值)比较磷脂酶活力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脱氧胆酸钠不同浓度组(依次为0.1%、0.2%、0.3%和0.4%)的PZ值分别为0.390±0.050,0.782±0.038,0.875±0.074,0.914±0.048,0.885±0.091;脱氧胆酸钠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脱氧胆酸钠不同浓度组间PZ值比较,0.1%和0.2%、0.1%和0.3%、0.1%和0.4%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脱氧胆酸钠体外对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CZYD7株胞外磷脂酶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1例我国河北地区由格特隐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并对该菌进行试验研究。方法将分离自患者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分别接种于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和刀豆氨酸-甘氨酸-溴麝香草酚蓝(CGB)培养基35℃培养,使用API 20C AUX、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 2 Compact、生物梅里埃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 MS)、r DNA ITS和IG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菌进行菌种鉴定,并使用ATB FUNGUS 3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在显色培养基上35℃培养48 h后为白色略带粉色菌落,在CGB培养基35℃培养5 d后使CGB培养基由黄色变为蓝色。API 20C AUX、Vitek 2 Compact和MALDI-TOF MS的鉴定结果均为新生隐球菌,r DNA ITS和IGS序列分析均提示该菌为格特隐球菌。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4μg/m L、≤0.5μg/m L、≤1μg/m L、≤0.125μg/m L、≤0.06μg/m L。结论 CGB培养基、r DNA ITS和IGS序列分析能够区分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应重视格特隐球菌的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深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测,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对12例新生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网顾性分析;应用美国BD924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阳性酵母样真菌经API20C鉴定到种;FUNGS 3进行真菌药敏试验.结果:12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例,血液感染5例,腹腔感染1例;新生隐球菌对临床常用5种抗真菌药物除2例氟康唑中介外,其余均敏感.结论:新生隐球菌不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可引起身体多部位感染,死亡率较高;早期病原学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联合用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舍曲林抗新生隐球菌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0 mg/mL氟康唑、10 mg/mL舍曲林、20 mg/mL舍曲林、10 mg/mL氟康唑联用10 mg/mL舍曲林以及10 mg/mL氟康唑联用20 mg/mL舍曲林组。通过体外药敏试验及BALBc小鼠新生隐球菌动物探讨各组间抗隐球菌效果的差异。结果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舍曲林可有效降低新生隐球菌菌落数,当与氟康唑联用时抑菌效果更显著。动物实验发现2种浓度的舍曲林都可明显降低感染小鼠实验早期脑、肺组织的新生隐球菌菌落数,但在实验后期,低浓度的舍曲林对感染小鼠脑组织失去抑菌作用。脑、肺组织中,舍曲林治疗对新生隐球菌的抗菌效果均不如氟康唑。舍曲林与氟康唑联合用药对新生隐球菌模型小鼠肺组织的抗菌效果强于单用舍曲林或氟康唑。结论舍曲林具有抗新生隐球菌的作用,当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烟曲霉复合体临床株菌种分布,经典烟曲霉临床株CSP基因型及对常见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 菌株来源: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分离自125名患者的162株烟曲霉复合体菌株.通过形态学,最高生长温度及分子生物学测序分步鉴定;对CSP基因进行扩增、测序,采用国际化命名体系进行CSP分型;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经典烟曲霉对伊曲康唑(ITC)、两性霉素B(AMB)、伏立康唑(VRC)及卡泊芬净(CAS)的敏感性.结果 所有烟曲霉复合体菌株均为经典烟曲霉;共分为16个CSP基因型,最常见为t04A、t03和t01;分离自4名患者的13株菌对ITC的MICs≥4 μg/mL,其中2株菌AMB和VRC的MICa分别为4μg/mL和16 μg/mL.CAS的MECs最高为4μg/mL,仅1株.结论 未检出烟曲霉相关新种;经典烟曲霉临床株共16个CSP基因型,分布与国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中5个为新型.我国经典烟曲霉临床株ITC耐药率为3.2%,个别菌株AMB,VRC和CAS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基础疾病者17例(77.27%),误诊12例(54.55%)。隐脑以颅高压、脑脊液低糖高蛋白为主。22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先用两性霉素B(AmB)或脂质体+5-氟胞嘧啶(5-FC)治疗者18例,待患者症状好转、脑脊液真菌转阴后,改用口服或静滴氟康唑(FCZ)巩固维持治疗,1例脑室扩大行侧脑室外引流术,2例因颅高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随访观察治愈6例,好转8例,死亡5例。结论 AmB+5-FC+FCZ联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体外药敏试验研究分离自我国的着色霉属(Fonsecaea spp.)临床菌株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特征,为制定精准抗真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丝状菌标准的肉汤微量稀释法(CLSI M38-A2法),利用11种临床抗真菌药物,对32株Fonsecaea spp.临床分离株进行的体外抗真菌敏感性测试,总结相关菌株的体外抗真菌药敏特征。同时,对迄今为止国内外83个已报道的Fonsecaea spp.病例的菌株药敏与临床特征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泊沙康唑(MIC50=0.25μg/mL,MIC90=0.5μg/mL)、艾沙康唑(MIC50=0.25μg/mL,MIC90=0.5μg/mL)、伏立康唑(MIC50=0.125μg/mL,MIC90=0.25μg/mL)等二代唑类抗真菌药对Fonsecaea spp.临床株的抗菌活性最高,而两性霉素B(MIC50=4μg/mL;MIC90=8μg/mL)、氟康唑(MIC50=8μg/mL,MIC90>8μg/mL)、棘白菌素类(MEC50=8μg/mL,MEC90>8μg/mL)的抗菌活性较低。结论Fonsecaea spp.3个常见的致病菌种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和临床预后一致,优先推荐二代唑类药物(泊沙康唑、艾沙康唑、伏立康唑等)作为抗真菌治疗方案。有关Fonsecaea spp.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联合药敏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及比较两组毒力差异明显的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特点并进行交配型鉴定。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设计7个看家基因(CAP59,GPD1,LAC1,PLB1,SOD1,URA5和IGS1)的引物,扩增并分析来源分别为环境和临床的各10株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的基因型,并鉴定实验菌株交配型,与多位点微卫星分型(MLMT)结果对比,比较不同基因分型方法在分类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在微卫星分型中为MLMT-36的10株环境分离株,MLST分型为ST-15,而在微卫星分型中为MLMT-13型的10株临床分离株,MLST分型为ST-32,所有菌株交配型均为MAT-α。结论MLST分型结果与MLMT分型结果高度一致,提示以上两种分子分型技术在真菌分类鉴定研究中可显示对于其分离背景及进化来源的高分辨率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200株肠球菌系统生理生化、血清学及药敏试验研究。其结果为:粪肠球菌165株,屎肠球菌21株,鸟肠球菌和孤立肠球菌各3株,希拉肠球菌2株,假鸟肠球菌、鸡肠球菌、芒地肠球菌、坚韧肠球菌各1株,2株未定种。148株含D抗原,占74%。对其进行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哌酸和呋喃妥因药敏试验,敏感率较高,并发现屎肠球菌比粪肠球菌更耐药。对严重的肠球菌感染,在测定肠球菌高浓度(≥2g/L)氨基糖昔类耐药性指导下,以联合用药为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相关毛孢子菌的鉴定方法及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对48株临床分离的毛孢子菌分别通过形态学、API20C AUX、Vitek 2 Compact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到种;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及卡泊芬净对48株毛孢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形态学和API20C AUX、Vitek 2 Compact不能准确区分不同种的毛孢子菌,以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将48株毛孢子菌鉴定为8个种:阿萨希毛孢子菌,星型毛孢子菌,皮瘤毛孢子菌,真皮毛孢子菌,皮肤毛孢子菌,赖巴克毛孢子菌,T.domesticum,T.jirovecii。体外药敏结果显示:卡泊芬净对毛孢子菌无体外活性,MIC〉32μg/mL;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毛孢子菌活性差,体外活性最好的药物是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结论常规方法不易将毛孢子菌准确鉴定到种的水平,ITS序列分析准确快速,可以辅助临床区分难鉴定毛孢子菌。毛孢子菌药敏谱不同于临床常见其他酵母菌,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其活性差,伏立康唑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我国首次临床分离的一株格特隐球菌VGII基因型菌株(XH91)的分子和表型特征。【方法】对受试株XH91进行血清型的分子鉴定;选取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中共16个基因片段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受试株进行单倍体繁育、同性交配及异性交配能力评价;观察受试株的黑色素生成、荚膜厚度及37℃生长等表型特征。【结果】我国首株格特隐球菌VGII基因型菌株XH91为血清B型;该菌株在多位点序列分型上与温哥华岛致病基因型VGIIb一致;XH91能与a交配型发生交配,产生担孢子,而不能与α交配型发生交配且不具备单倍体繁育能力;XH91的黑色素生成、荚膜厚度及37℃生长等表型特征与参考株无明显差异。【结论】我国首株格特隐球菌VGII基因型菌株XH91在基因型、表型特征上均与温哥华岛VGIIb基因亚型一致,该结果将为我国格特隐球菌VGII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和疾病监控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靶向新生隐球菌MIS1基因的siRNA重组表达载体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 根据GenBank的MIS1基因序列,按照载体要求设计单链引物,克隆到空载体psilencer4.I-CMV neo中,经过LiAc化学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到新生隐球菌细胞中并用G418筛选,利用real time PCR鉴定阳性细胞的MIS1基因水平.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silencer4,1-CMV-si-MIS1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证明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其能在mRNA水平显著抑制MIS1的表达.结论 已成功构建新生隐球菌MIS1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为深入研究MIsl在隐球菌相关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对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已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生态学方面,,由鸽粪分离的环境株具有表型的多态性,包括新生变种的A、D血清型及尿素酶阴性株,而这些多态性菌株均已在临床发现。分子生物学方面,G+Cmol%和核型已被进行分析。,由PFGE分析所得到的有意义的信息是两个变种和5种血清型新生隐球菌株具有明显不同的核型谱。临床方面,研制的一种新的可同时检测酚氧化酶和尿素酶的培养基可用于该菌的临床鉴定。使用一种高渗培养基诱导出于该菌的L-型,提示在感染期间L-型的形成可能与该病的慢性过程与复发有关。已证实氟康唑对治疗新生隐球菌病有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应重视联合治疗的可能性,例如使用氟康唑加二性霉素B脂质体。总之在我国对新生隐球菌的系统性研究已经初步开始进行,许多有意义的结果已经得到并且将进一步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