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高原牛羊双腔吸虫病病原生物学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文报道在青海高原对牛羊双腔吸虫病病原生物学初步调查的结果。从29个流行地区绵羊收集的标本检查结果,发现有四种双腔吸虫,它们是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矛形双腔吸虫(D.lanceatum)、客双腔吸虫(D.hospes)和枝双腔吸虫(D.dendriticum)。从三个流行区检查Helicella candacharica及Cathaica przewalskii二种陆地蜗牛,查到四种双腔吸虫成熟尾蚴,它们是中华双腔吸虫、矛形双腔吸虫及二种未定名的双腔吸虫尾蚴,此二种尾蚴是何种双腔吸虫尾蚴,尚待进一步研究。检查流行区中7种蚂蚁是于9月份从乐都的Formica gagates查到双腔吸虫囊蚴,其形态与中华双腔吸虫囊蚴十分相像。 相似文献
2.
3.
本调查研究发现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山区中亦普遍存在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二病原。调查了共 11地点的羊队,此二吸虫的感染情况如下:浩特饲羊场:胰阔盘吸虫32%(16/50),中华双腔吸虫8%(4/50);扎旗种畜场:40%(6/15)、66.7%(10/15);突泉保石乡羊队:51.4%(19/37)、21.6%(8/37);中旗杜尔基苏木牧场:10%(1/10),30%(3/10);中旗杜尔基西里花牧场:50%(4/8),62.5%(5/8);前旗绿水种畜场:0(0/20),0(0/20);索伦马场公羊群:40%(2/5),60%(3/5);索伦马场三队:43.8%(7/16),25%(4/16);索伦马场二队:80% 相似文献
4.
牛、羊二种阔盘吸虫及矛形双腔吸虫的流行病学及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一、前言 双腔科某些吸虫是对牛、羊、猪、骆驼等家畜危害严重的一类寄生虫,例如寄生在胰脏的各种阔盘吸虫(Eurytrema Looss,1907)及寄生在肝脏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 Stiles et Hassall,1896)。前者分布全国各地,许多牛、羊群因此寄生虫病而大批死亡;后者主要分布在我国从东北到西北的各牧区中,在羊肝脏中寄生的虫体数量是以千、万来计算,严重地影响畜牧业生产。阔盘吸虫像矛形双腔吸虫一样,不仅是牲畜的重要寄生虫病的病原,而且也都能感染人体致病(图版Ⅰ图1),国内外病例常见不鲜(张月 相似文献
5.
大鲵细菌性败血症病原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润孚生物工程公司大鲵人工养殖场10尾具有典型症状的患病大鲵,从体表病灶和体内器官肠、胃、肝、脾、肾等共分离得到9株细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细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该养殖场大鲵发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通过回归感染试验发现,其中一菌株对大鲵的致病力很强,死亡率达到100%。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头孢西丁药物相对比较敏感,而对克林霉素、头孢唑林、甲硝唑和复方新诺明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由长期致力于医学真菌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廖万清、吴绍熙两位教授主编的《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是“病原生物学丛书”之一,将于2006年9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一书共分11章,本书在介绍真菌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知识的基础上,阐明了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及诊治方法,涵盖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诸多内容;同 相似文献
7.
8.
从海南乐东豇豆地采集到的枯萎病病样,经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和真菌ITS序列分析,将其病原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phaseolus)。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50℃时不能生长;适宜p H为6~10,最适p H值为8.0;全黑暗和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可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碳源为果糖和D-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钠。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29(9)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为了解决对高性能计算的迫切需求,进行了公开招标,中国服务器旗舰厂商曙光公司再次从国内外厂商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为该研究所提供了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的高性能平台.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高性能计算平台采用曙光5000高效能计算机,通过曙光天潮CB60-F刀片服务器、曙光DS6310FE磁盘阵列相配合,实现了物尽其用的原则,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科研工作对高性能计算能力及存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核桃枯枝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随机采集不同发病阶段的枝干样品30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核桃枯枝病病原菌,用柯赫氏法则对菌株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落生长法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共分离得到180个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核桃枯枝病的病原菌为拟茎点霉Phompsis capsici,这是首次关于Phompsis capsici导致核桃枯枝病在我国发生和研究的报道。在PDA平板上该病原菌菌丝为白色,能产生椭圆形和线形两种分生孢子。病菌菌丝生长以PDA培养基为最适。菌丝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氮源,在供试的9种碳、氮源中,适宜生长的碳源为蔗糖和果糖,氮源为钼氨酸和苯丙氨酸。最适生长温度为25°C,最适pH为6.0-7.0。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结论】Phompsis capsici最易从伤口侵入致病。 相似文献
11.
人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细菌性病原体,是全球公认的导致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因.MP是一类能够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细菌个体和基因组都最小的病原体.它能引起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症状,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肺外感染及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耐药菌株或多重耐药菌株的感染,将更加剧这一因素的危险性.从病原生物学的方向对肺炎支...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发生在贵州省施秉县的黄精叶斑类病害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形态特征及rDNA-ITS、β-tubulin和tef1多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为棕榈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体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浸膏为氮源比较适合菌丝体的生长;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PDA;光照对菌丝体生长无明显影响;菌丝体致死温度为45℃。 相似文献
13.
14.
牙鲆病原秦皇岛弧菌主要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秦皇岛某海水养殖场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例中,分离到了相应的病原细菌。经对12株纯培养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理化特性等方面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及代表菌株DNA中G+Cmol%的测定,表明为弧菌属(VibrioPacini1854)细菌的一个新种,并定名为秦皇岛弧菌(Vibrioqinhuangdaorasp.nov.)。同时对该菌的血清型进行了检定,表明12株菌具有同种的K抗原和同种的O抗原(血清同源);另外,经以37种抗菌类药物做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对供试的头孢唑啉等32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等5种耐药,在不同菌株间无明显的敏感与耐药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鱼腥草褐斑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省施秉县鱼腥草上发生一种新的叶斑类病害,有危害加重趋势。为明确该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rDNA ITS和Tef1两个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将该病菌鉴定为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系鱼腥草上首次报告。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于该菌菌丝体生长,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宜pH 8,病菌在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光照有利于菌丝体生长。 相似文献
17.
蚊幼虫病原真菌贵阳腐霉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了开发灭蚊真菌贵阳腐霉Pythiumguiyangense用于蚊虫防治,对贵阳腐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菌丝生长率、真菌产孢情况以及对致倦库蚊Culexquinquefaciatus1龄幼虫的毒力作为评价的指标。测试了7种人工培养基、7种单糖、7种氮源、真菌生长所需的pH范围和温度范围、以及4种光-暗比的光照程序对真菌的影响。结果证明该真菌生长的适合温度为5℃~35℃,最佳温度为25℃~30℃;适合pH范围是5~12;在pH9~11范围内菌丝和游动孢子生长最好;测试的人工培养基中,按照菌丝生长速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Czapek’SFE、PYG、KPYG2、SDAY、CMA和PDA。其中从真菌的游动孢子形成量和对蚊幼虫的毒力来看,最佳培养基为SFE;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甘露糖和可溶性淀粉都是本真菌的合适碳氢营养源;含有机氮的培养基比含无机氮的培养基好;不同的光照程序没有表现明显的影响,但是观察到紫外光对本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开发灭蚊真菌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用于蚊虫防治,对贵阳腐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菌丝生长率、真菌产孢情况以及对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ciatus1龄幼虫的毒力作为评价的指标。测试了7种人工培养基、7种单糖、7种氮源、真菌生长所需的pH范围和温度范围、以及4种光-暗比的光照程序对真菌的影响。结果证明该真菌生长的适合温度为5℃~35℃,最佳温度为25℃~30℃;适合pH范围是5~12;在pH 9~11范围内菌丝和游动孢子生长最好;测试的人工培养基中,按照菌丝生长速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Czapek’SFE、PYG、KPYG2、SDAY、CMA和PDA。其中从真菌的游动孢子形成量和对蚊幼虫的毒力来看,最佳培养基为SFE;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甘露糖和可溶性淀粉都是本真菌的合适碳氢营养源;含有机氮的培养基比含无机氮的培养基好;不同的光照程序没有表现明显的影响,但是观察到紫外光对本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长期致力于医学真菌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廖万清、吴绍熙两位教授主编的《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是“病原生物学丛书”之一,将于2006年9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