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病程长、危害大、临床表现复杂,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梅毒的早期诊断对控制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前梅毒螺旋体的病原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梅毒的实验室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特别是多聚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等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诊断早期梅毒、先天性梅毒和神经性毒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PCR诊断梅毒的多方面情况,并对PCR、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与经典兔感染试验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梅毒分子生物学实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方法。传统的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暴露出诸多缺点,本文综述了国外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梅毒实验室诊断的方法(以基因工程重组抗原的血清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霍乱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能引起大范围乃至世界性大流行,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霍乱弧菌是导致感染者严重腹泻、引起霍乱的病原菌.霍乱弧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是霍乱预防、控制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外针对霍乱弧菌建立了许多有效的检测方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应用,为霍乱弧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霍乱弧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胶体金法与TPP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 (TPAb)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以梅毒累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为“金标准” ,同时用TPAb法检测梅毒高危人群的血清。结果 :两种方法经 χ2 检验P >0 0 5 ,差异没有显著性 ,Kappa值为 0 86 ,TPAb法其敏感性 88 9% ,特异性 97 8% ,准确性 93%。结论 :TPAb法可推荐用于血清学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查 ,有助于临床梅毒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Mycoplosma pneumonia,MP)为人类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但是支原体肺炎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在临床症状、影像学上并无特异性差别,且其对一般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耐药性,因此肺炎支原体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测对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MP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但各种方法均有其优势与不足,临床可选择两种不同的方法同时检测。比如:血清学抗体的检测结合MP快速培养药敏的方法;血清学抗体的检测结合PCR的方法,不同方法相互补充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而MP药敏试验的检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于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是引起微孢子虫病的真菌类病原。在已知并被命名的1500多种微孢子虫中,共有9个属中的17个虫种可以感染人。人类微孢子虫可侵染包括肠道、肝、肺、脑等部位,引起慢性腹泻、肝炎、角膜炎、脑炎、血液系统性感染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研究开发快速高效的人类微孢子虫诊断方法成为当前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人类微孢子虫的发现历史实际上是伴随检测方法的不断进步而逐渐进行的。这些检测方法包括,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HE)、亚甲蓝染色(methylene blue)、吉姆萨染色(giemsa)、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韦伯氏改良三色染色法(Weber’s chromotrope-based staining)、荧光增白剂染色法(calcofluor white staining)、抗原检测、抗体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环介导...  相似文献   

8.
免疫-PC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梅毒螺旋体重组蛋白为抗原,应用免疫-PCR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并同常规ELISA法进行比较,探讨免疫-PCR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可行性。结果免疫-PCR法敏感性是常规ELISA法的104倍,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法;对照血清标本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为阴性。表明免疫-PCR方法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对梅毒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国内医院、血站的实验室中梅毒血清学诊断主要应用非特异性试验 ,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特异性试验主要应用 TPPA或 TPHA。我们用国产 ELISA试剂 (双抗原夹心法 ) ,对梅毒患者与非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 ,并同时作TRUST与 TPPA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患者组 ,两院皮肤性病科确诊梅毒患者84例 ;非患者组 ,两院门诊、住院及健康查体者各随机抽取 1 5 0例 ,并排除梅毒螺旋体感染。1 .2 试剂  ELISA试剂由广东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TP…  相似文献   

10.
世界范围内流行的SARS-CoV-2已造成大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生命健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尚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实验室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传染源,尽早治愈患者对整个疫情防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实验室检测方法有病毒分离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CRISPR/Cas技术、测序技术、基因芯片和抗原抗体检测.本文就上述几种方法做一综述,为确诊COVID-19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F)是细菌黏附于接触物表面,由细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包裹形成的多细胞微生物群体,是微生物界细菌普遍的生存状态。基于生物被膜的物理屏障作用和膜内特殊微环境,其具有多重耐药性以及较强的黏附性、抗吞噬性等特性,导致所致疾病迁延不愈,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早期、快速、准确检测生物被膜形成对及时有效防治其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现从表型和基因型检测两个方面对细菌生物被膜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如何有效控制和预防AIDS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HIV DNA整合在CD4+T细胞基因组中形成HIV储存库,使部分HIV逃避了宿主免疫清除和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作用。如何彻底清除患者体内HIV储存库成为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重大障碍。了解HIV储存库的病毒学特征及其检测方法,是目前HIV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对HIV储存库特征及其主要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需氧菌阴道炎(AV)是近几年才被发现的一种下生殖道感染,AV患者多主诉阴道瘙痒、灼热、性交痛,阴道分泌物稀薄脓性、黄色或黄绿色,氢氧化钾试验阴性,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或溃疡.其临床症状体征和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极为相似,仅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诊断易造成误诊.由于AV和TV致病菌的抗生素敏感性不同,只有通过明确诊断才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将国内外用于AV诊断的一些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方法做一概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梅毒螺旋体初筛试验、确认试验和鉴别诊断试验,探讨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差异性,最大限度减少漏诊与误诊,为深入研发新型早期梅毒诊断试剂奠定基础。方法依据2000年中国卫生部防疫司颁布的性病诊断标准,临床筛选一期梅毒患者86例(研究组)和非梅毒患者100例(对照组),对患者血清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初筛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筛选临床体征、TRUST法和TPPA法三者结果有差异的患者进一步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免疫PCR法与自身抗体检测等试验。结果初筛TRUST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2.8%、93.0%;确认TPPA法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66.3%、100%。TRUST法和TPPA法两者结果差异占12.8%;临床体征诊断、TRUST法和TPPA法三者结果差异占41.9%。TPPA法与TRUST法两者均阴性的一期梅毒患者中,FQ-PCR阳性率达88.0%,免疫PCR阳性率占40.0%。TPPA法阳性、TRUST法阴性的一期梅毒患者免疫PCR法与TPPA法结果一致;TPPA法阴性、TRUST法阳性11例患者中结核抗体阳性2例,类风湿因子阳性3例与抗Sm抗体结果阳性6例。结论一期梅毒患者实验室诊断结果差异性较大,漏诊与误诊的比例较高,有待研发新型的诊断试剂和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血液筛查的四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试剂检测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协作标定方式,应用四种检测方法(间接ELISA法、双抗原夹心ELISA法、间接CLIA法、双抗原夹心CLIA法)16种HCV抗体试剂,对经确证筛选出的70份(HCV抗体阳性35份、阴性35份)血浆样本进行检测,通过分析阳性、阴性符合率,评估四种方法 HCV抗体试剂的性能。结果间接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符合率为88.6%(31/35)~94.3%(33/35),双抗原夹心ELISA法、间接CLIA法、双抗原夹心CLIA法试剂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1.4%(32/35)~94.3%(33/35),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阳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ELISA法和间接CLIA法试剂弱阳性样本检出率为11.4%(4/35)~31.4%(11/35),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双抗原夹心CLIA法试剂弱阳性样本检出率为5.7%(2/35)~11.4%(4/35),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对弱阳性样本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ELISA法试剂检测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4.3%(33/35)~100%(35/35),间接CLIA法试剂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4.3%(33/35)~97.1%(34/35),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双抗原夹心CLIA法试剂阴性符合率均为97.1%(34/35),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阴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的性能基本一致,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建议应用多种检测方法对弱阳性样本进行确认检测。  相似文献   

17.
诺如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诺如病毒是引起人类非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和变异性,可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抵抗力弱的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因此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对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RT-PCR、环介导等温扩增、实时荧光定量PCR、巢式PCR、ELISA、免疫层析、基因芯片等技术在诺如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An analytical review of recent publications of home and foreign authors on the problem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campylobacteriosis is presented. The commercial nutrient media, methods of creation of the microaerophilic condi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campylobacter are presented. The filtration method is preferable for isolation of these agents from the studied material highly contaminated by accompanying microflora. A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immunodiagnosis of campylobacteriosis: agglutination reaction, coagglutination reaction, passive hemagglutination reaction, immunoenzyme and radioimmune analyses. Seroepidem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taff at one of meat-packing factories in the Republic carried out by the method of indirect immunoenzyme analysis has revealed high levels of anticampylobacteriosis antibodies in 17.9% of examinees. The promising trends in perfection of the methods for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campylobacteriosis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19.
适应性实验室进化是一种在实验室里将微生物置于一定选择压力下,通过长期驯化,筛选获得具有特定表型突变菌株的方法.近年来,该方法通过改进特定进化条件和筛选策略,已广泛应用于筛选具有优良特性的工业生产菌株,如特定表型筛选、底物高效利用、目标产物合成及生长特性优化等工业微生物菌株选育.本文综述了适应性实验室进化技术在工业生产菌...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that the whole genome of T. pallidum, the causative agent of syphilis, has been sequenced, syphilis is, and will remain for some time, diagnosed by direct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by laboratory methods. This review presents comprehensively most of the practical techniques used for direct detection of T. pallidum and lists all practical methods for phospholipid and treponemal antibodies detection. It describes most novel tests for syphilis, discusses problems with sero-creossreactivity in Lyme disease, immune responses in HIV-syphilis coinfected patients, and reviews serologic responses to antibiotic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