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慧敏 《生物学通报》2010,45(9):49-49,F0003
“渗透现象”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中所设立的演示实验。由于教材介绍的渗透实验装置存在一些缺点:如长颈漏斗口直径大不易找到合适的半透膜,且半透膜扎口处密封难度大;玻璃管内径大,  相似文献   

2.
水势是水分代谢教学的难点,教学中一般用渗透作用实验来引入和解释这一概念,以说明水分移动的方向。为了使渗透作用的示教更紧密地与水势概念结合起来,我们对该实验做了一些改进,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实验时取长颈漏斗用刻度尺和记号笔在颈部标上刻度,记录液面高度,颈部顶端用橡皮塞密封(要求不透气)。再向漏斗内倒入浓度为mol/L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加一滴红色染料,区分漏斗内、外溶液,倒入蔗糖液的量以达到漏斗颈部为宜。然后,在漏斗口扎上半透膜置于装有一定量纯水的烧杯中,漏斗内、外液面持平。观察漏斗内液面上升,…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初中《生物》(上)演示种子和叶片在呼吸作用中释放CO2的实验中,笔者在实验操作中发现漏斗口不易密封,容易漏气;因CO2能溶于水,所以在用清水将广口瓶内气体排出时造成少量CO2气体的损耗,影响实验效果。笔者对此实验改进后,不仅操作简单易行,而且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材中,微量元素硼对花粉管生长影响一节所用的花粉实验材料,通常有梨、烟草、凤仙花、甜瓜、丝瓜和南瓜等,由于这些植物的花粉粒较小,或在室内不便栽培,或其开花期与实验教学进度难以一致,故使实验教学常常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们选用朱顶兰的花粉作实验材料,已取得较为满意的实验效果。朱顶兰为石蒜科多年生球根花卉,原产南美洲,我国南北各地庭园常见栽培。用作实验材料时,可提前一年在学校内进行栽培,也可直接盆栽于实验室的向阳处,以上均能正常开花。朱顶兰具发达的鳞茎,球形,叶宽带状,花葶粗壮,花大型,漏斗…  相似文献   

5.
选择温暖晴朗的日子 ,到池塘或水沟等处瓢取一定量的水装入瓶内 (根据我们的经验 ,在腐殖质丰富、生长有大量浮萍的水体中瓢取的水含草履虫较多 ) ,带到实验室后用滤纸进行过滤。过滤的目的是滤去大部分的水 ,使草履虫集中于剩下的水中 ,从而提高水中草履虫的含量。过滤时 ,将滤纸折成漏斗状放在玻璃漏斗上 ,再将采集来的水缓慢倒入漏斗内进行过滤 ,滤出的水和采集瓶底部带有杂质的水不要 ,直到漏斗里只剩下 2 0 ml左右的水时 ,停止过滤 ,并将漏斗内的水倒入干净的大培养皿里。大培养皿里水含有草履虫的数量与瓢取水量的多少成正比。将上面…  相似文献   

6.
将金鱼藻放在装满清水的大烧杯内,并用三角漏斗扣住。将分液漏斗倒置,让其壶部开口处套在三角漏斗的颈上。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阀门,则烧杯中的水便由三角漏斗进入分液  相似文献   

7.
描述线蚓科Enchytraeidae玛利安蚓属Marionina Michaelsen1889一新种--长白山玛利安蚓M.changbaishanensis Xie,Liang et Wang,sp.nov。该种的主要特点为:刚毛线束2~4条直棒状,一束内志长度不等;肾管在隔膜前仅包含肾漏斗;储精囊单个,发达,受精囊腔有2个近球形的分支,分支内具精子环。  相似文献   

8.
刘洋洋  荆奇  周琼 《动物学杂志》2016,51(3):455-465
为了阐明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机制,利用扫描电镜对其体表的超微感受器进行了观察。机敏异漏斗蛛的体表感受器多样,毛状感受器的种类和数目最多,包括触毛、听毛、味觉毛、毛状刺、羽状毛、棘,广泛分布在体表各部;三明治状感受器分布于蜘蛛腹部背面和腹面以及步足等处;半球状感受器分布于蜘蛛的步足;单裂缝感受器和琴形器也主要分布于步足。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我国漏斗蛛属六新种:帚状漏斗蛛Agelena scopulata;船形漏斗蛛Agelena cymbiforma;耳形漏斗蛛Agelena otiforma;拟缘漏斗蛛Agelana sublimbata;灰色漏斗蛛Agelena poliosata;桑植漏斗蛛Agelena sangzhien sis。文内对种的鉴别特征均有扼要描述,并绘有外雌器和触肢器鉴别特征图。  相似文献   

10.
剪取一块羊皮纸(或半透明纸)作为半透膜,蒙在长颈漏斗上用橡皮筋扎紧。漏斗颈上套上一段三厘米左右长的乳胶管。把漏斗口朝下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吸管吸取加有红色墨水的浓蔗糖溶液,从乳胶管口注满漏斗。选一支10.5毫升移液管,插入乳胶管并与漏斗颈相接。用色彩鲜艳的纸条做一宽半厘米:左右的纸环,套在移液管上,纸环可以沿移液管上下移动,作为标记环。装好后,把漏斗移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移置铁架台上加以固定(如图)。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可就地取材作一套尿的形成简易装置。具体方法是: 做一块演示板,大小如下图所示。在木板中央挖一小孔(能放入漏斗上口一部分)。将肾小囊(漏斗上口)和肾小管(漏斗颈)用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另一分液漏斗固定在左上角,其中装红墨水(示血液)。分液漏斗下连入球小动脉(胶管)。肾小球(输液管弯曲而成)一端与入球小动脉相连,另一端与出球小动脉相连。  相似文献   

12.
张秀实   《广西植物》1984,(2):113-122
<正> 本种与尖叶榕(F. henryi Warb.)相似,但叶多变异,长披针形或为琴形,全缘或两侧裂片状,背面被极少白色糖毛,榕果近球形或圆锥状,表面散生白色糙毛,榕果体下部收缢;总花梗长约5毫米,雄花长约2毫米,花被片4,倒卵形,雄蕊2—3枚,雌花长5毫米,有梗,花被片4,倒披针形,子房具柄,花柱侧生,柱头漏斗形;瘿花与雌花相似,但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隅蛛属一新种和漏斗蛛属两新种:刺隅蛛,新种Tegenaria aculeata sp.nov.三角漏斗蛛,新种Agelena triangulata sp.nov.,小斑漏斗蛛,新种Agelena micropunetulata sp.nov.。  相似文献   

14.
实验装置如下图。将废滴定管下端有开关钮的一段和一个漏斗安在大小适宜的橡胶塞上,在漏斗颈下端再接上一段乳胶管,直达三角瓶下部(见图)。将水生绿藻放入三角瓶中并灌满清水,塞紧橡胶塞。此装置在阳光下2—3小时左右就有明显的气泡上升,同时迫使瓶内水分从漏斗内上升或排出。待氧气积累到一定量时即可用于课堂演示。  相似文献   

15.
粱家騵 《微生物学报》1992,32(2):124-126
用透射电镜属察了一种甲烷氧化菌——球形多孢菌(Polysporobacterium globosum)细胞的内膜结构。看到有大小不等的圆盘状膜囊,管状膜囊,膜囊之间以球面相连通,在一个膜囊上可有几处同周围的膜囊相通,连接部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用透射电镜属察了一种甲烷氧化菌——球形多孢菌(Polysporobacterium globosum)细胞的内膜结构。看到有大小不等的圆盘状膜囊,管状膜囊,膜囊之间以球面相连通,在一个膜囊上可有几处同周围的膜囊相通,连接部位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在广东省龙川县定南水河采集到一份弯枝藻属的标本,其形态特征介于弯枝藻(Compsopogon caeruleus)和疏枝弯枝藻(Csparsus)之间。植物体株高10~18cm,主轴直径180~270μm,微收缢;中轴细胞近球形和扁球形,横壁收缢明显,直径150-200μm,高100~110μm;皮层细胞1层,中轴细胞缢缩处为2—3层;多角形或卵形,长25~35μm,直径20-25μm;分枝直出至侧生,某些基部细胞特化为假根;分枝顶端渐尖、急尖或二叉状;单孢子球形,直径10—14μm。该标本可能为弯枝藻和疏枝弯枝藻在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采自湖北省利川县的暗蛛科(Amaurobiidae)隙蛛属(Coelotes)一新种和漏斗蛛科(Agelenidae)漏斗蛛属(Agelena)一种蜘蛛:利川隙蛛,新种C.lichuanensissp.nov.和灰色漏斗蛛A.poliosataWang,1991。  相似文献   

19.
漏斗苣苔属(Raphiocarpus Chun)是分布于中国至中南半岛一带的小属,主要产于中国华南西南抵越南北部至中部,但之前中越两国共有分布的该属物种仅有3个种。大苞漏斗苣苔[Raphiocarpus begoniifolius (Lévl.) Burtt]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的特有种,仅分布在中国的广西西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和湖北西北部,尚未见有在越南的相关研究报道。该文首次报道了越南植物区系中大苞漏斗苣苔的国家级分布新记录,使得中越两国共有分布的该属物种上升到了4个种,并着重讨论了大苞漏斗苣苔与其近缘种长筒漏斗苣苔[Raphiocarpus macrosiphon (Hance) Burtt]的区别特征,进一步完善了越南所分布的漏斗苣苔属植物检索表。根据中越两国的各自与联合野外考察工作对该种的濒危现状进行了讨论,为中越两国开展该种乃至该属植物的保育提供了直接证据。凭证标本保存于越南生物资源与生态研究所标本馆(HN)中。  相似文献   

20.
王艳  邓坤  王小冬 《生态科学》2013,32(2):165-170
在不同光照和营养盐结构条件下半连续培养球形棕囊藻和3种硅藻,研究光照、营养盐限制和硅藻竞争对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光照显著促进了藻类的生长,球形棕囊藻在低光环境下几乎不形成囊体。球形棕囊藻和3种硅藻对光限制和P限制更加敏感,而在N限制环境中均具有相对较高的生物量。粒径较小的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和中肋骨条藻在营养盐和光限制条件下比粒径较大的细胞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硝酸盐是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成的营养基础,但是营养盐结构并未改变棕囊藻囊体形态。具有两种生活史状态有利于球形棕囊藻度过资源限制的环境,从而有利于球形棕囊藻在硅藻藻华之后再次形成藻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