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场光学显微镜结合量子点标记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靶点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突破衍射极限,具有纳米量级的空间分辨率,量子点(QD s)标记有荧光强度高且抗光漂白能力强等优点。结合上述两种技术,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膜表面特异性结合的叶酸受体(FR)进行成像探测,获得了叶酸受体在SGC-7901细胞膜表面上的分布,以及细胞内化外源性叶酸过程中叶酸受体在细胞膜表面的分布变化,成像的光学分辨率达到120 nm。实验结果表明:特异性结合的叶酸受体在SGC-7901细胞膜表面的分布,绝大部分是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随着SGC-7901细胞内化叶酸量的增加,叶酸受体在细胞膜表面的分布密度逐渐降低,并在经过120 m in左右趋于稳定。上述方法和手段为实现单细胞水平上靶点分布和变化的长期监测,肿瘤细胞内化受体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3.
杨善民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1994,(3)
用光镜、电镜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DMSO在体外对MGC 80-3细胞的作用,不同浓度DMSO对MGC 80-3细胞有不同的生长抑制作用。1.5%DMSO是本研究较适合的浓度。1.5%DMSO处理7天后细胞生长率、分裂指数、克隆形成率和Con-A凝集率分别下降35.15%、18‰,90%和55.8%。处理后,癌细胞膜的碱性磷酸酶(不存在于正常人胃粘膜)比活性下降了90%,接种裸鼠致瘤率亦下降75%。处理后细胞主要形态变化是细胞变大,铺展,长直的微绒毛变成短突状,胞质内有发育特别好的高尔基体和丰富的粗面内质网,这些资料提示DMSO能改变MGC 80-3的恶性表型,对MGC 80-3细胞是一种诱导分化剂。 相似文献
4.
用透射电镜观察到MGC-803细胞的核仁是网织型的,在网眼内分布有电子密度低的纤维中心。MGC-803细胞经丁酸钠作用后,其核仁的类型发生了改变,多呈环型的,核仁的中央有一个大的纤维中心;纤维中心和银染颗粒的大小和数目明显减低;用图像分析仪测得核仁银染蛋白所占面积与核总面积的比值也明显降低。结果提示:丁酸钠可能通过抑制rRNA合成和rDNA转录活性调控MGC-80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ATP已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目前国内外对ATP的抗癌作用也十分重视。我们曾报道过ATP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MGC-803)增殖的抑制效应,Rapaport和Fang等也相继报道ATP对小鼠结肠移植癌及人前列腺癌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但对ATP抗癌作用的机理除了报道膜上嘌呤受体的改变和cAMP第二信使调节作用外,其他方面未见报道。本实验研究了ATP抑制MGC-803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时相分布、间隙连接通讯功能、c-Ha-ras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应用ATP治疗癌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炎性刺激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与CUGBP1表达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EGCG和LPS刺激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GCG对LPS刺激人肺腺癌A549细胞内CUGBP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体外显著促进A549细胞增殖,其胞核胞质内CUGBP1表达明显增强(P0.01)。加入EGCG可拮抗LPS促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促进其凋亡,明显抑制LPS刺激的A549细胞内CUGBP1的表达(P0.01)。CUGBP1蛋白定量分析可知EGCG和LPS共同孵育A549细胞4h、24h时,细胞中的CUGBP1蛋白表达量较单纯LPS作用时降低。但EGCG和LPS共同孵育A549细胞24h,A549细胞中胞核CUGBP1蛋白表达量(1210.565±3.46)较4h时胞核CUGBP1蛋白表达量(67.344±3.6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164,P0.001)。结论:EGCG可能通过干扰CUGBP1基因的表达抑制炎症刺激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炎性刺激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与CUGBP1表达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EGCG和LPS刺激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GCG对LPS刺激人肺腺癌A549细胞内CUGBP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体外显著促进A549细胞增殖,其胞核胞质内CUGBP1表达明显增强(P〈0.01)。加入EGCG可拮抗LPS促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促进其凋亡,明显抑制LPS刺激的A549细胞内CUGBP1的表达(P〈0.01)。CUGBP1蛋白定量分析可知EGCG和LPS共同孵育A549细胞4h、24h时,细胞中的CUGBP1蛋白表达量较单纯LPS作用时降低。但EGCG和LPS共同孵育A549细胞24h,A549细胞中胞核CUGBP1蛋白表达量(1210.565±3.46)较4h时胞核CUGBP1蛋白表达量(67.344±3.6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164,P〈0.001)。结论:EGCG可能通过干扰CUGBP1基因的表达抑制炎症刺激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8.
丁酸钠对人胃癌和食道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mM丁酸钠可使人胃癌MGc803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变长,出现胞浆突起,趋向于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变化,使食道癌ECa109细胞的核/质比下降。同时能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生长率下降,丁酸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是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的,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丁酸钠可促进人胃癌MGc803细胞胞质中微管和食道癌ECa109细胞内中等纤维的组装,这种变化对丁酸钠处理后细胞形态的改变有关。丁酸钠可使细胞阻断于G_1期。??对3’,5’-cAMP—PDE(cAMP-磷酸二酯酶)活力具有强的抑制作用,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这些结果表明丁酸钠对人胃癌MGc803和食道癌ECa109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丁酸钠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增殖和甲胎蛋白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丁酸钠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形态、生长和甲胎蛋白合成产生的影响。5mM丁酸钠作用24小时后,细胞体积增大,形态改变呈现上皮样;细胞生长率降低;~3H-TdR脉冲标记细胞,显示细胞的标记指数明显下降;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表面形态,结构特点近似于这株细胞的G_1期,说明细胞生长受抑制与细胞被阻止在G_1期有关。此时,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方法显示细胞内合成的甲胎蛋白受抑制。除去丁酸钠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率恢复,甲胎蛋白合成增多,表明CBRH-7919细胞的甲胎蛋白合成能力与细胞的增殖分裂有平行关系,丁酸钠通过控制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的增殖,可以调节肝癌细胞的甲胎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用一种新的快速、简便SLDT’技术研究培养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细胞划痕后,标记两种荧光染料——Lucifer’Yellow(LY, MW.457.2)和Rhodamine Dextran(RD,MW.10,000)。RD停留原位,LY小分子传输到邻近细胞,表示间隙连接通讯现象。用SLDT方法观察到人胃腺癌MGC一803细胞无连接通讯功能。钙调素抑制剂T"FP有使胃癌细胞恢复连接通讯的效应。中国地鼠V,。细胞,wB大鼠肝细胞和鸡胚成肌细胞有通讯功能。促癌变剂TPA阻断正常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并阻断由。rFP丐导的胃癌细胞连接通讯。 相似文献
11.
在小鼠粒单系祖细胞(CFU-GM)集落培养体系中加入LAK细胞能显著增强CFU-GM增殖,LAK∶BMC为8时,CFU-GM数比对照增加194.4%。LAK细胞条件液也有类似co-CSF的活性,单独LAK细胞条件液不能刺激CFU-GM增殖。LAK细胞和BMC共孵育4小时后再进行CFU-GM培养,低浓度LAK细胞仍能增强CFU-GM增殖,而高浓度LAK细胞则显著抑制CFU-GM增殖,LAK∶BMC为8时,CFU-GM仅为对照的27.6%。作者认为小鼠LAK细胞能通过分泌某些co-CSF增强CSF的活力,而LAK细胞对CFU-GM又有接触杀伤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个强促有丝分裂因子和促新血管生成因子,在实体瘤的发生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于bFGF缺乏信号肽序列,人们至今无法阐明bFGF释放的详细机制。我们选用PMA处理人鼻咽癌细胞CNE-2,发现胞内bFGF表达量提高,48 h后,bFGF胞外释放量有明显增加,提示PKC可能直接参与对bFGF释放的调控作用。同时我们的结果也表明:CNE-2细胞中PMA激活的PKC-α可在体外条件下磷酸化细胞内源的bFGF(18KDa)。结果提示了CNE-2细胞内PKC-α转位激活可能磷酸化胞内bFGF底物,导致bFGF释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平阳霉素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平阳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移动和增殖的影响.(1)内皮细胞移动采用组织学切片、常规H-E染色,通过观察不同胚龄鸡胚CAM的组织学结构即可判定毛细血管EC移动.发现鸡胚在第8、10、12天胚龄时CAM EC都位于外胚层绒毛膜上皮之下,随胚龄增大,EC逐渐由中胚层移向外胚层.而孵育至第14天后(16、18天)CAM毛细血管EC大都移至外胚层上皮之上,紧贴壳膜.PY可明显抑制EC移动,使第18天胚龄时早已该移至外胚层之上的毛细血管EC仍停留在外胚层上皮之下.(2)内皮细胞增殖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对第10天胚龄的鸡胚CAM EC进行3H-TdR标记,标记率即反映EC增殖的程度.同时用血管生长抑制剂PY对比研究对EC增殖的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EC 3H-TdR标记率分别为41.5±3.4%和20.3±1.5%,PY可使CAM EC的DNA合成减少,即抑制EC增殖.鸡胚CAM可作为研究EC移动和增殖的体内模型,用于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的筛选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血卟啉衍生物对X线照射的HeLa细胞增敏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卟啉衍生物(HpD)作为光敏剂与激光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治疗浅表肿瘤已取得显著的疗效。但是,HpD能否作为辐射增敏剂治疗深部肿瘤亦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报告了离体培养的HeLa细胞经HpD(30微克/毫升)处理后接受X线(5 Gy)照射,观察其某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并以此作为判断HpD的辐射增敏效应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HeLa细胞经HpD处理后可提高辐射敏感性(SER)10—67.7%。 相似文献
15.
实验在12%乙醇麻醉大鼠进行,侧脑室注射强啡肽A-(1-13)(DYN)观察对肾水钠钾排出的影响。注射DYN10μg可使大鼠尿量明显增加,尿钠,尿钾浓度降低,但排钠量,排钾量无明显变化。注药后20min尿量开始增加,持续120min。侧脑室预先注射纳洛酮(NX20μg/μl)或阿托品(Atr10μg/μl)均可阻断DYN的利尿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60)Co-γ辐照对同步的和非同步的CHO细胞的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关系的影响的研究,用~3H-胸腺嘧啶核苷和~(14)C-丙氨酸双标记,未经辐照的和经4Gy~60Gy ~(60)Co-γ辐照的CHO细胞,通过~3H和~(14)C的参入来估价DNA和组蛋白的合成,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辐照前后组蛋白各组分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 1)、在4~60Gy剂量范内,无论是同步的还是非同步的CHO细胞其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2)、在辐照后1—3小时,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辐照后4小时,DNA合成被进一步抑制而组蛋白的合成却逐渐恢复正常,到辐照后48小时组蛋白的合成几乎接近对照水平。3)、16Gy ~(60)Co-γ辐照后8小时,非同步的CHO细胞的DNA合成被抑制的情况比G_1期CHO细胞更为严重。4)、16Gy ~(60)Co-γ辐照S期细胞,在辐照后1—24小时中DNA合成被明显抑制的同时,组蛋白的合成也受到相应的抑制。5)、从未经辐照的和经6、16和60Gy~(60)Co-γ辐照的CHO细胞分别提取全组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电泳图谱的变化清楚地看到组蛋白H_1和H_3受辐照影响大于组蛋白H_4和H_(2B)+H_(2A),因此我们推测DNA合成和组蛋白H_1和H_3的关系较之组蛋白H_4和H_(2A)+H_(2B)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