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文采用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线(LD-P线)分析法, 利用室内选育的棉铃虫 Heliccverpa armitera(Hubner)对氰戊菊酯抗性晶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为多基因遗传,其主要基因为不完全显性,抗性不属性连锁遗传。利用增效剂对抗性机理进行的研究表明,多功能氧化酶(MFO)是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因子,因此,可以推断多功能氧化酶基因为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2.
八种新型复配农药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效果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岳 《昆虫知识》1997,34(1):3-6
为解决抗性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的防治,复配农药的研制和开发有了很大进展,大量的复配农药已成为防治棉铃虫的主要药剂。1994年,我们对8种新型复配农药防治棉铃虫的效果进行了测试,现将测试结果整理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复配农药名称①26%抗铃净(河北省原州华太精细化工厂);②50%神威1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效农药实验厂);③20%神威2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效农药实验厂);④40%双灭铃(山东省潍坊市益农化工厂);⑤50%盖灭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效农药实验厂);⑤SO%棉灵特(山东省青州市农药加工厂…  相似文献   

3.
【目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对Bt(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抗性问题是阻碍Bt抗虫棉持续发展的关键,探究棉铃虫对不同Bt蛋白的抗性演化趋势及交互抗性,可为选择合适的抗虫棉花备选基因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通过连续多代筛选,获得了5个对Bt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系,利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这些品系棉铃虫的交互抗性。【结果】经筛选后棉铃虫对Cry1Ac产生了超高水平的抗性、对Cry2Ab、Vip3Aa产生了超低抗性(耐性);Cry1Ac抗性棉铃虫停止筛选而换成Cry2Ab或Vip3Aa继续筛选后,棉铃虫对Cry1Ac抗性水平明显降低,对Cry2Ab或Vip3Aa产生低抗或超低抗性(耐性)。Cry1Ac抗性棉铃虫对Cry1Ab敏感性显著降低,而对Cry2Ab、Cry2Ah及Vip3Aa敏感性变化不显著;Cry2Ab抗性品系棉铃虫对Cry1Ac敏感性显著降低;Vip3Aa抗性品系棉铃虫对Cry1Ac敏感性变化不显著。说明Cry1Ac与Cry1Ab间存在明显交互抗性,与Cry2Ah、Vip3Aa没有交互抗性;而Cry2Ab与Cry1Ac间存在不对称的交互抗性。【结论】在筛选新杀虫基因或叠加基因时,应充分考虑抗性发展及交互抗性问题,Cry2Ah、Vip3Aa是治理Cry1Ac抗性棉铃虫或与Cry1Ac叠加最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建国25年来,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的植物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长期施用化学农药,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们总结了和病虫害作斗争的经验,认识到用单一措施来防治病虫害有它的局限性,为了经济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必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积极采用农业、化学、物理、生物和人工等综合防治措施。自1972年以来,我县在防治棉铃虫时,由于采用综合防治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害虫天敌,降  相似文献   

5.
随着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的日益增加,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对Bt的抗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发展转多价基因作物是当前缓解害虫对Bt抗性的最有效措施。本研究以经室内多年筛选的、抗性倍数达2 000多倍的Bt杀虫剂(含多种蛋白)抗性品系为材料,通过生物测定和不同的杂交试验,测定棉铃虫对Bt杀虫剂的抗性遗传方式,以期为Bt生物农药的抗性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为制定棉铃虫对转多基因作物的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对敏感亲本和抗性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的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品系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2.2倍和24.6倍;抗性显性度D值均小于0,分别为-0.20和-0.17,抗性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对4种回交后代和2种自交后代F2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死亡率与期望死亡率差异较大,说明抗性是由单基因多个位点或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转双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将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t)杀虫晶体蛋白 (insecticidalcrystalprotein ,ICP)基因转入棉花植株中获得的抗虫棉花 (下略为Bt棉 ) ,为棉花害虫综合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Bt棉除具有丰产性、纤维品质好和对靶标害虫的良好控制作用等特性外 ,更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于其高杀虫效果与维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良性作用上[1] 。但研究结果已表明 ,害虫对BtICP的抗性适应 ,将严重威胁Bt棉的使用寿命[2 ] 。已有的报道证明 ,将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基因转入植物并同时表…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对辛硫磷抗性的风险评估与预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林祥文  沈晋良 《昆虫学报》2001,44(4):462-468
在室内用辛硫磷对采自江苏东台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连续筛选了12代,平均成活率为37.6%,抗性上升了4.9倍。据Tabashnik介绍的方法,估计了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0865。并预报了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发展速率。还对抗性风险评估、影响抗性发展速率的因素及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推动下,馆陶县测报站和广大贫下中农,根据棉铃虫产卵特点和幼虫为害习性,从1974年开始利用毒土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用面积至1976年已推广到七万亩,占全县棉花种植面积的70%。实践证明,利用毒土防治棉铃虫具有:1方法简便、省工、省药;2.药量集中,防治效果较高;3不受工具限制,便于打人民战争;4.对天敌杀伤少等优点,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棉铃虫在我区一年发生四代,一般以第二代发生较重,有的年份第三代也较重。经多年观察,二代棉铃虫在棉株着卵量:生长点占11.3%,顶叶占47%,顶部果枝群尖和中层以上的大叶占32.9%,其它部位仅占8.8%。卵孵化后,幼虫首先取食卵壳,随即爬到叶正面啃食叶肉,继而为害生长点,嫩叶和幼蕾,三龄后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县委、县革委的领导下,在地区农科所植保站的具体指导和山西大学生物系昆虫专业班全体师生的协助下,我们在全县开展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试验。投入这个试验战斗的有九个公社、五个棉花加工厂、八十个大队、一个农科所等四百五十余人。所用蜂种,采自本地寄生棉铃虫卵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在全县范围内发动广大群众饲养繁殖赤眼蜂的中间寄主——蓖麻蚕九十八万头,繁蜂二亿五千余万头,在八个公社、七十二个大队、一个农科所共放蜂治虫九千二百五十五亩。放蜂后分别在八个公社、十四个大队的七百五十亩放蜂区和对照区进行了群众性的典型调查。调查结果:在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高潮中,山西省和运城地区的领导,都很重视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工作。我们根据上级指示,加快步伐,经过一年实践,对当地赤眼蜂种类、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和田间放蜂等,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并根据计划,在运城地区几个县和广大群众在一起,用680多万头蜂放  相似文献   

11.
用经室内诱导的抗溴氰菊酯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种群与室内饲养多年的敏感种群进行杂交,研究了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杂交后的显性度(D)分别为0.34和0.35,F1与亲本回交的期望值与实际值在比值是1 ∶1时差异显著,回交平台在35%~45%,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可能是一个以上主基因的不完全显性遗传。生化分析表明,抗性种群的。-乙酸萘酯酶活力与敏感种群的差异显著,这可能是棉铃虫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药性的重要解毒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抗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吴益东  沈晋良 《昆虫学报》1996,39(4):342-346
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对三种拟除虫菊醌(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功夫菊酯)的抗性稳定性及敏感性恢复表明,即使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到3166.3倍以上,抗性仍不稳定,经14代室内饲养后抗性下降为61.4倍;对一系列田间抗性种群的抗性稳定性研究后发现,棉铃虫对这三种拟除虫菊酯的抗性不稳定,在没有杀虫剂选择的情况下,开始几代抗性下降较快,当下降到一定水平(2~9倍)后,抗性比较稳定,很难完全恢复对拟除虫菊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31  
吴益东  沈晋良 《昆虫学报》1994,37(2):129-136
用氰戊菊酯对来自阳谷的棉铃虫(YG)Heliothis armigera(Hubncr) 进行抗性晶系的筛选。在15代期间经过9代的室内选育,获得抗性品系(Fcn-R),抗性倍数高达2“3倍,筛选后F15代LD50值(24.1412μg/头)比筛选前F1代lD50值(0.2020μg/头)提高了119.5倍。对来自偃师的棉铃虫(YS)进行了连续两代单对筛选,得到敏感品系(Fen-S),敏感晶系的LD50值为0.0116μg/头,接近1983年东台敏感晶系的LD50值(0.0098μg/头)Fcn-R抗性晶系筛选前后分别测定了七种杀虫剂的剂量-死亡回归线,发现Fen-R抗性品系对溴氰菊酯[LD50(Fen-R)/LD50(YG)=5.2X] 和氯氰菊酯(2.5X)具有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而对功夫菊酯(0.66X),氯菊酯(0.89x)、灭多威(0.74X)及久效磷(1.5x)没有交互抗性。氰戊菊酯加Pb的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是由于多功能氧化酶的代谢作用。毒理学资料还暗示抗性为多因子(基因)的。  相似文献   

14.
胡振东  李显春 《昆虫知识》1999,36(5):270-272
本文利用人工诱导滞育的方法,对不同氰戊菊酯抗性水平的棉铃虫蛹滞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氰戊菊酯抗性高的棉铃虫滞育率低,滞育蛹历期长,耐寒性差。不同氰戊菊酯抗性水平的棉铃虫蛹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晋良  谭建国 《昆虫知识》1991,28(6):337-341
  相似文献   

16.
棉花单宁-黄酮类化合物对棉铃虫的抗性潜力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武予清  郭予元 《生态学报》2001,21(2):286-289
陆地棉棉叶甲醇提取物包含了棉花的大部分单宁-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棉花多种病虫害具有抗性作用。将这些化合物定量加入人工饲料中饲养棉铃虫龄幼虫5d,结果表明,培儿茶素、缩合单宁、芸香苷和异槲皮苷在饲料中的浓度增加均与幼虫体重生长呈显著负相关,ED50分别为0.81%,0.49%,0.57%和0.83%;儿茶素则不存在这种关系;用含0.8%的浓度桔儿茶素、缩合单宁,芸香苷和异槲皮苷的饲料测试棉铃虫,发现随取食量的增加,相对生长率的增加显著低于对照(不含次牛物质),即这些物质属于慢毒剂,而儿茶素仅有阻食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对Bt(Bacillus thuringiensis)Cry1Ac敏感和抗性品系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中肠羧肽酶(carboxypeptidase)的mRNA表达,发现在抗性品系中羧肽酶表达量明显下降(约2.6倍);中肠汁液中羧肽酶酶活测定结果表明,抗性品系羧肽...  相似文献   

18.
对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抗性 (R)棉铃虫靶标抗性的分子机理 ,即乙酰胆碱酯酶 (AChE)和钠通道敏感度降低进行了研究。根据AChE的动力学常数表明 ,R品系AChE的活性和Vmax值分别是S品系的 1 0 9和 1 2 3倍 ,但R品系的AChE的Km 值仅是S品系的 0 6 7倍。R品系AChE对DDVP和马拉硫磷的Ki值分别是S品系的 0 4 4和 0 55。这表明AChE发生了质的变化。还应用PCR技术对抗性棉铃虫的击倒抗性 (kdr)进行了鉴定 ,克隆了钠通道的IIS6序列、IIS5和IIS6连接片段以及II和III连接片段 ,测序后比较了R和S品系以及其它昆虫的同源性 ,结果在氨基酸水平未发现有任何差异 ,这表明该抗性棉铃虫品系不涉及kdr。  相似文献   

19.
目前防治棉铃虫使用的药剂,防治三龄后幼虫的效果不够理想,因而在蛾、卵量较大的年份,常因防治不彻底而出现大量残虫,给棉花生产造成很大威胁。1973—1974年我们采用苏州化工厂“辛酯醇钠丙酮法”和连云港市综合化工厂“乙酯液碱法”(中间试验产品)生产的50%辛硫磷,作了些试验,结果表明辛硫磷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用浓度0.005—0.1%的辛硫磷稀释掖对三龄幼虫怍触杀试验,24、48小时后,杀虫率均为100%,显著优于当前常用的杀虫畏、双硫磷、杀虫脒、混灭威等农药。尤其对老龄幼虫是一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毒素的作用方式及杀虫机理,分析了Bt棉种植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风险。综述了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理、监测方法及治理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可能主要与中肠上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结合受体中结合位点的改变有关。在多种抗性治理策略中,庇护所策略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并已广泛采用的抗性治理措施。应针对Bt棉在我国的种植情况,在棉铃虫还未在田间表现出抗性以前,制定合理的抗性预防、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