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一《生物》“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教材中 ,有 1个演示实验 :用两个烧杯 ,甲杯装清水 ,乙杯装盐水 ,内各放 1块萝卜条。结果是一块变硬挺 ,另一块变软缩。教材以此证明 :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的水溶液浓度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教学中我感到此实验稍有不足 :直观性不强 ,学生印象不深 ,理解不透。因此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要求学生自行设计 1个直观性强的实验 ,着重提示学生设计时要在“看”字上下功夫。结果 1周后每班均有十几名学生设计并成功地演示出来。总结学生的实验报告如下 :1 目的验…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物(人教版)第一册(上)第六章第三节“茎的输导作用”中编排了“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演示实验,我在教学中将这个演示实验改为一组对比实验,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剪取3段粗细相似的带有3~4片复叶的月季枝条分别作以下处理:甲枝条剥去树皮,保留木质部和髓;乙枝条剥去树皮,并用解剖针破坏髓,只保留木质部;丙枝条去掉木质部和髓,只保留树皮。然后将3段枝条同时插入清水中,放到阳光下,观察发生的现象。利用这段时间引导学生讨论:1此时,3个枝条的叶片将进行哪些生理活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甲、乙、丙3段枝条上的叶片哪些发生…  相似文献   

3.
戴焱 《生物学通报》2001,36(5):38-38
在初中生物第一册“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内容中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安排了萝卜吸水和失水的演示实验。但是在此演示实验中 ,只是根据萝卜块变硬变软而推断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 ,似乎不够严谨。为了使该实验更加严谨、科学 ,我们对其做了些改进。1 准备在上课前一天 ,组织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准备工作 ,把 1个约 2 50 g重的萝卜去掉皮后分成 3份 ,用刀仔细、耐心地削 ,直到在天秤上称出等重的 3块萝卜块。再取3只烧杯 ,A烧杯注入盐水 ,放入 A萝卜块 ,烧杯内液面控制在 2 0 0 ml刻度上 ;B烧杯注入清水 ,放入…  相似文献   

4.
陈维 《生物学通报》2006,41(9):48-49
“渗透现象”是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在讲述“水分的跨膜运输”这部分知识点时,设立的演示实验。对这一实验,各个版本的新教材安排的演示内容有所不同。人教版新教材基本延用了原先教材的图式,安排了“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蔗糖溶液”的演示实验(见图1)。笔者经过此部分内容的多次教学实践发现,这一实验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张涛 《生物学通报》2006,41(7):34-36
在本市举办的一次初中生物学教师新教材培训会上,一位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两个知识性目标动词——‘描述’与‘概述’的区别是什么?”《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性目标动词共计37个,“描述”与“概述”只是其中的两个。但在《课程标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制教材初中生物第一册 (上 )第四章 ,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 ,由于要用大量的天竺葵 ,并且要通过黑暗和光照处理 ,难以进行学生实验 ,很多教师教学中往往是进行演示实验或者是讲解实验 ,学生很难从根本上了解实验的本质。为了使这个学生实验能顺利进行 ,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验 ,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最后选用校园内的观赏植物木芙蓉作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材料 ,并对实验的步骤进行了改进 ,使实验易于操作而效果非常明显。现将实验的有关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 ,希望能与同行共同探讨。1 …  相似文献   

7.
秦立松 《生物学通报》2001,36(12):32-32
渗透吸水原理是“水分代谢”一节的难点 ,而渗透吸水演示实验是突破难点的理想方法 ,按课本的演示实验示意图演示需要的时间较长 ,而且观察液面上升现象不明显 ,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心服口服。本人对原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制备半透膜选用鸡蛋的卵膜代替膀胱膜或肠衣。取生鸡蛋轻敲稍尖一端 ,捣破约 1cm直径的小孔 ,倒出蛋清和蛋黄 ,然后轻轻剥去蛋壳 ,取出较完整的卵膜备用。2 实验操作过程2 .1 用 5 0 0 m L广口瓶盛半瓶清水 ,取双孔橡皮塞 ,一孔插入玻璃管作通气用 ,另一孔插入渗透装置。2 .2 渗透装置安装 ,用…  相似文献   

8.
“快车”活动是指每节课前教师利用课始 5min左右时间 ,让某一小组学生 (通常以实验小组为单位 )针对某一主题 ,通过查找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利用小实验得出结论或通过小品表演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并由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就这一主题进行评论 ,各抒己见 ,最后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对这一主题思想进行升华。“快车”活动不但可以及时地结合当前形势以及社会上的新闻热点创设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 ,而且还能达到以学生教育学生 ,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1 利用“快车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1.1 “绿色快车”与环保教育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教…  相似文献   

9.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绿色植物水分代谢”中的一个难点。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因此,课本上安排了一个证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的演示实验。由于原实验在设备上存在一些弱点,常常给教学带来一些麻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物课中“学习测量血压”的实验,若按常规教法进行教学,教师进行演示时,学生既听不到收缩压和舒张压时脉搏声音的变化,又看不到指针(或)汞柱所指的数值。学生自己做实验,教师又难以指导。因此教学效果一直不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将这一实验与电...  相似文献   

11.
能量代谢在教学中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适应当前高考“探究性实验”试题的需要,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环境温度对不同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此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完成实验。意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性实验的全过程,复习已知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回答和说明,并与别人交流结果等。从而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现把实验设计方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听课中我注意到 ,学生们在做初一新教材教师用书 (第 1 0 4页 )所介绍的“气孔能够通气的演示”实验时 ,在所有的实验中都只是在叶片的几处有气泡冒出(少则只有一处或没有 ,一般 3~ 5处 )。为什么气体仅从几处冒出 ?叶片上气孔众多 ,在 1个放大 1 0 0倍的菠菜叶片背面的视野里大约有 2 0 0个气孔 ,正如教师用书中所列数据 1片叶子背面的气孔数多达上万个 ,密密的分布在叶的下表面。如果气体是从气孔冒出 ,则只几处冒出气体这一现象纯属偶然 ,与气孔的通气没有必然的关系。稍加仔细观察 ,发现叶片上迅速冒泡的地方是叶片的破损处。那…  相似文献   

13.
有关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虽然难度不大 ,但由于涉及到细胞内部的微观结构 ,比较抽象 ,学生的感性知识少。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增添了相应的实验 ,为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笔者对“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的教学 ,尝试选用探究式学习和教学模式 ,其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下 :1 合理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 ,创设探究学习和教学情境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 ,“细胞质”部分的教学内容有 :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两个基本知识点 ,以及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的两个实验。教师在预备实验中发现 ,用黑藻做实…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理卫生》教材中有一个“测试盲点”的实验.以往我们采用“马利奥特瓦”方法(测试板)进行盲点测试.虽作了实验,但教师在讲解“视网膜上盲点的位置是靠近鼻侧还是靠近相反的另一侧”这个问题时,一般只采用画图来抽象地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在头脑中难以形成正确的立体概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试制了盲点测试演示模型,以加强盲点测试实验的直观性,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初中植物学教材中“细胞吸水原理”是活细胞重要的生理过程,对初一学生来说是难度较大的内容。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我们加强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独立地去探究知识,注意能力的培养。作法如下: 1.提出问题,揭露矛盾问题和矛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讲课开始前先让学生观察一个演示实验。用两棵生长状态相近的幼苗,将一棵的根放在清水中,另一棵的根放在盐溶液里。经过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两棵幼苗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对两棵幼苗变化的对比找出原因,为进一步揭示矛盾提出探究的目标。生长正常的幼苗为什么能吸收水分?发焉的幼苗为什么不能吸收水分?根毛细胞吸水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寻求细胞吸水的原理。  相似文献   

16.
中师生物教学进行探索式教学的体会谢揖(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214000)新编中师第一册《生物》教材,强化了实验教学、直观教学。课文中有学生实验15个,不少章节均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或有关演示实验,为教师进行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创造了条件。在实验教...  相似文献   

17.
"旁栏思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旁栏思考”是高中新教材新增加的小栏目,虽然它不是必学内容,但教师如果适当地加以利用,无疑会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到积极明显的作用。试教中,我对全书48个“旁栏思考”逐一进行分析,积极进行尝试,取得较好效果。1 “旁栏思考”在设计教案与教学过程中的作用1.1 用新颖、趣味性强的“旁栏思考”导入新课 新教材许多章节的“旁栏思考”是针对本节有关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或某些现象提出疑问。用它来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的教学中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绪论”中的“旁栏思考”:将一粒石子扔进水里,水面会出现…  相似文献   

18.
戴春 《生物学通报》2006,41(6):23-24
[教学简要程序]放映视频短片《植物的开花过程》,进入情境,引入植物的生殖话题,引导学生欣赏并领会植物开花和生殖的意义,借此对学生实施美育。以FLASH动画配合学生回顾、复习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提出问题: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有其他的繁殖方式吗?用学生熟悉的诗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激趣的作用,并请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哪些植物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开花结果)产生后代?使学生对扦插这一概念形成基础性的感性认识,再准备有芽的生姜、蒜瓣演示,学习无性生殖的概念。出示用嫁接的方式培育的仙人掌科植物图片,提出问题:有没有同学知道培育的方法?——引出嫁接的话题,并通过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学习植物营养繁殖的不同方式,选材始终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学习植物嫁接的活动中,要求学生以课本为参考,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教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期间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或小组进行个别性教学。活动之后,教师演示嫁接的动画操作,请学生对照,反观自己的操作中有没有不科学的地方,为什么?在活动中,学生先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进行实践,最后在演示的指导下建立正确的认知,符合探究的精神和程序,符合认知规律。而在活动的展示环节中,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学生有不同的展示平台。通过这个动手实验,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用评选的方法激励他们继续关注自己的劳动成果,专注于自己所  相似文献   

19.
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目前时代的要求。这也是目前高中新教材增加了许多研究性实验的原因。“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便是其中的1个。虽然,花粉管的发现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但观察花粉管的萌发及生殖细胞(或精子)在其中的活动,仍然是认识和理解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应该是实验设计者的最初用意。研究性实验给我们的教和学提供了很大的拓展空间.如“影响被子植物花粉管萌发因素的探究”(见《生物学通报》2003年第7期,以下简称“探究”)一文在引导学生观察被子植物花粉管基础上,继而对影响花粉萌发的因素做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上)在讲述种子成分时,列图比较了水稻、大豆、芝麻三种植物种子的成分。从图中可明显香出大豆种子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为使学生对这一事实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我组织他们在课余时间做了“提取和利用人豆蛋白质”的小实验。通过学做豆腐*不仅使‘“大豆种子含有丰富蛋白质”这一事实得到验证.而且还使学生在学会做豆腐这项技能的同时认识到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确实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现将实验方法介绍如下:取晒干贮藏的成熟大豆种子数千克。放于清水中浸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