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使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法,于2009年6—9月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3种主要树种(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槭(Acer mono)和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测定,结合环境因子的同步观测,分析各树种树干液流的动态特征,并探讨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液流速率具有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规律,相同天气条件下,液流启动时间和到达峰值时间相同,但停止时间不同,紫椴停止时间最晚。3个树种的日均液流速率季节变化趋势相同,均在8月份最大,6月份最小,液流速率日均值表现为紫椴色木槭红松。相关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3个树种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建立了依据环境因子推算液流速率的各月逐步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树干呼吸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呼吸气室,于2003年4—10月原位测定了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红松、蒙古栎、水曲柳和紫椴的树干呼吸, 监测了树干温度及林内温度. 结果表明: 4个树种的树干呼吸速率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中7月的呼吸速率最高, 10月最低, 呈单峰曲线. 各树种的树干呼吸速率日变化均为“S”型曲线, 并在4:00达到最低,而呼吸速率峰值出现时间有所不同,红松、蒙古栎、水曲柳和紫椴的呼吸速率峰值分别在18:00、20:00、16:00和14:00.不同树种的树干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也不相同, 其树干呼吸Q10值在2.24~2.91之间变化,为水曲柳>蒙古栎>红松>紫椴.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主要树种耐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研究表明,全球增温可导致干旱趋势的发展,为了解东北主要森林分布区长白山广大低海拔地区阔叶红松林主要组成树种对干旱趋势的反应,通过PV曲线技术测定不同树种的水分参数值,比较评价其耐旱能力,得到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耐旱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山杨、蒙古柞、樟子松、红松、长白松、黑桦、春榆、色木、糖椴、紫椴、红皮云杉、白桦、臭松、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因子,基于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中3个常见树种红松、紫椴、蒙古栎连续5年的生长环监测数据,分析各树种的季节生长变化,比较树种间的生长速率差异,并分析初始径级、邻体树木竞争、土壤、地形因素等对不同树种径向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 3个树种径向生长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树木于5月末开始生长,7月是生长旺盛期,8月底生长开始减缓,于10月中下旬停止生长.3个树种的径向相对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蒙古栎相对径向生长率显著高于红松和紫椴,该差异在小、中径级个体中表现更为显著.3个树种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邻体树木的竞争显著抑制了红松和蒙古栎的径向生长,而紫椴的径向生长主要受初始径级、土壤和地形等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48  
以叶片光合作用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直角双曲线与非直角双曲线两种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主要建群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紫椴(Tilia amur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拟合结果不同,直角双曲线方法简单,但非直角双曲线的拟合结果更符合生理意义.由直角双曲线拟合得出4个树种的初始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Pmax以及暗呼吸Rd大于非直角双曲线的拟合结果,而光补偿点Lcp随树种不同而有差异.两种方法得出4个树种的α、Rd大小顺序相同,分别是:α为水曲柳>紫椴>蒙古栎>红松;Rd为水曲柳>蒙古栎>紫椴>红松,但由两种方法得出的Pmax、Lcp值大小顺序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Guo LP  Ji LZ  Wang Z  Wang ZX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866-872
以皆伐后长白山红松阔叶林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林分为对象,分析其群落和优势树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中,乔木树种的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和Simpson优势度变化较小,多度和均匀度变化较大.随着演替的进程,群落的优势树种组成发生变化,种数逐渐减少,优势种的胸高断面积加和和最大重要值逐渐增加,说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优势种地位不断提高.长白山红松阔叶林的演替过程是白桦、山杨、黄檗、春榆等阳性或半阴性树种不断减少,而紫椴、水曲柳、红松、色木槭等阴性树种不断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研究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二种打孔方法对激光孔远期通畅的影响。方法36只犬结扎左前降支获得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在缺血区随机分为A、B二区,A区采用“Mirhoseini”法,B区采用“滤波片”法打孔,术后4小时、0.5月、1个月、3个月、6个月取出心脏,通过病理学及微血管铸型判断激光孔是否通畅。结果术后6个月“Miehoseiri”法通畅率38%,“滤波片”法70%,术后36个月激光孔仍通畅。结论“滤波片”法优于“Mirhoseini”法,二种打孔方法对心肌缺血有长期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柄双花木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cercidifoliusvar.longipes)是金缕梅科双花木属的落叶灌木。在天然林中,树高可达5—6米。叶片近圆形,基部心形,叶脉掌状,叶宽4—7厘米。每当金秋时节,长柄双花木树叶变红,点缀于青翠的常绿阔叶林间,景色十...  相似文献   

9.
封面图说     
<正>红松阔叶林秋色——红松阔叶混交林的针叶树种以红松为主,并混有多种阔叶树。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树种组成比较单一,而东北东部山地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就繁杂的多,常见的阔叶树有紫椴、青楷槭、蒙古栎、花曲柳、刺楸、千金鹅耳枥等,下木有毛榛子、胡枝子、杜鹃等。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是我国东北东部中温带湿润地区的  相似文献   

10.
小果蔷薇Rosacymosa为蔷薇科蔓生灌木,长2—5m。小枝纤细,有钩状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内曲的锐锯齿,两面无毛;托叶线形,与叶柄分离,早落。伞房花序;花梗被柔毛;花白色;蔷薇果近球形,直径2毫米。花期5—6月;果期9—10月。其喜光、耐半荫、耐寒、耐旱、抗病、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较迅速。一般采用扦插繁殖。小果蔷薇花色纯白,花量丰富,伞房花序多花聚生,每一花序着花40—60朵,芳香诱人,5—6月花期时,整个植株表面几乎被白花覆盖,似雪地银花,蔚为壮…  相似文献   

11.
紫茎(Stewartiasinensis)为山茶科紫茎属落叶小乔木。树高可达15米。树皮常呈灰黄色,因所处环境不同,其树皮有时也呈红褐色或黄褐色,树干光滑,有些地方群众因此称其为“红木”、“赤膊柴”。大树树皮有明显的片状剥落现象。嫩枝有绒毛,小枝红褐色;叶长圆状椭圆形,长5—9厘米;花白色,单生叶腋,直径4—6厘米;雄蕊多数,金黄色的花药丁字型着生在联合的白色花丝上;蒴果木质,呈卵圆形或圆锥形,南京引种栽培的果熟期约10月上旬。紫茎喜生于肥沃湿润的酸性土壤中,幼年较耐荫,随树龄的的增长,渐变为中…  相似文献   

12.
 紫椴(Tilia amurensis)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地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常常与红松(Pinus koraiensis)、云杉(Picea koraiensis)及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等针阔叶树混生,因此,研究这些针阔叶树种对紫椴生长的影响,对于进一步了解这些树种的化感作用和选择适合营造混交林的搭配树种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通过大量的盆栽实验,以紫椴、水曲柳、红松和云杉等叶粉混拌火山灰进行培育紫椴幼苗,研究这些树种对紫椴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红松、云杉等针叶树对紫椴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找出紫椴幼苗高生长与针叶含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入仙境榧子脚观香榧绿色游罗仲春我国特产树种香榧(Torreyagrandis),属于红豆杉科榧树属,系第三纪孑遗植物。它于4月中、下旬开花,次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种子成熟。从开花至种子成熟,跨两个年度,历时17—18个月之久。因此,在5—9月间于同...  相似文献   

14.
徐怀亮  李桂坦 《四川动物》1999,18(4):174-174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室先后收集了鸡形目雉科鸟类的卵40枚,雁形目鸿雁的卵2枚,鹃形目鹰鹃的卵1枚。鉴于有关非雀形目鸟卵方面的资料以往报道较少,特进行整理,为进一步研究鸟类生态生物学参考。同时,也为雉类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1-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rufipectus1989年6月5日在马边县黄莲山获得3卵。呈纯白色;3卵平均重23-5(23—24)g;大小为43-57(43—44-2)×31-73(31-4—32)mm。2-血雉Ithaginiscruentus1979年1月22日在成…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树种幼苗组成及其年际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乔木树种幼苗的组成及其年际动态,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a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 在样地内150个种子收集器周围设置了600个5 m×5 m幼苗样方。基于2006–2008年连续3年的幼苗样方调查数据, 对乔木幼苗的树种组成、数量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动态、新增和死亡幼苗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从树种组成来看, 该群落乔木树种的幼苗组成种类较为丰富, 共记录到21个树种, 这些树种也是样地内胸径1 cm以上乔木树种的主要组成成分。树种组成在年际间变化不大, 但各样方间表现出极大的空间变异。(2)从数量组成来看, 共记录到11,959株乔木幼苗, 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紫椴(Tilia amurensis)幼苗数最多, 占总幼苗数的72.75%; 水曲柳、紫椴和红松的幼苗数量在年际间有明显波动, 其他树种年际间波动较小。(3)从新增和死亡幼苗的数量与组成来看, 共记录到15个乔木树种的新增幼苗, 其中紫椴、水曲柳、色木槭(Acer mono)、红松等10个树种在每次调查中都有新苗记录, 新苗数量在年际间随物种和样方位置表现出明显差异。(4)对各树种的幼苗、种子和大树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的比较发现, 各树种的幼苗、种子和大树之间的数量组成和比例差异较大, 其中紫椴、水曲柳、色木槭和假色槭(A. pseudo-sieboldianum)的幼苗、种子在整个样地内都有分布, 春榆(Ulmus japonica)和怀槐(Maackia amurensis)幼苗的空间分布与种子和大树不一致, 糠椴(T. mandshurica)和山丁子(Malus baccata)等的幼苗、种子和大树的个体数相对都较少, 且它们的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郑征  曹敏 《植物生态学报》1998,22(6):499-504
本文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6种树种幼树在林下的光合作用。6种树种的叶单位重量面积为16.02-28.67m^2.kg^-1、光合作用光补偿点为3.8-6.5μmol.m^-2.s-1、光量子产率为0.018-0.044、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97-4.71μmolCO2.m^-2.s^-1 46.99-92.33μmolCO.kg^-1.s^-1(以单位叶干重表示)、暗呼吸速率为0.15-0.31μ  相似文献   

17.
2006—2017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木本植物种子雨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是森林更新的基础.为研究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种子雨组成及时空变化,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内设置150个面积为0.5 m2的收集器.自200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集252次,共收集到成熟、未成熟种子764299粒,隶属12科17属27种,其中,主林层树种13种704231粒,占总数的90%以上.种子最多的4个树种依次为紫椴、水曲柳、色木槭、假色槭,每年各个收集器都收集到这4个树种的种子;种子雨大爆发现象在各林层树种均存在,次林层和林下层较主林层树种滞后1~2年;各林层树种集中在秋季产生种子,各树种的种子雨都存在较大的时空变异性,相对而言,多数树种的空间变异性大于时间变异性;与科罗拉多岛(BCI)热带森林样地和浙江古田山亚热带常绿林样地种子产量的年际变异系数相比,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种子产量年际变异系数较大,支持高纬度地区种子产量变异性高于低纬度地区的假说.  相似文献   

18.
林木间的竞争是影响树木生长、形态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单木邻域竞争分析能够反映个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距离范围,对于减缓林木竞争、促进林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为弄清竞争对阔叶红松林林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基于Hegyi单木竞争指数和邻域分析方法,探讨了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的5个关键树种——红松、紫椴、水曲柳、蒙古栎和春榆(胸高断面积合计占80%)竞争的邻域半径,并分析了竞争对关键树种生长和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松、紫椴、水曲柳和蒙古栎4个树种单木竞争的邻域半径均为11 m,春榆为13 m.关键树种单木邻域竞争强度与其生长量的对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树木个体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竞争强度对树木生长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随着个体的生长而降低.邻域竞争显著增加了关键树种的死亡率.本研究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邻域竞争对关键树种的生长和存活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对阔叶红松林关键树种竞争环境的调整和生产力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红松与紫椴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O-ring统计,分析了红松与紫椴两个优势树种在主林层、次林层和林下层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林层之间的种内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小尺度上,红松和紫椴总体上呈聚集性分布,但不同林层的分布格局各异.物种在较低的林层呈明显的聚集分布,而在较高的林层则呈随机或规则分布,聚集度随林层的增高而降低.主林层与次林层红松在<11m的尺度内呈明显的正相关.主林层与次林层、林下层紫椴之间呈负相关.红松和紫椴在整体上表现为正相关,但不同林层间的关联性各异.主林层红松与3个林层紫椴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性;次林层红松与次林层紫椴在>4m的尺度上呈负相关,而与林下层紫椴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主林层紫椴与次林层红松在0~100m尺度内都表现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1992—1994年的5—9月,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黄眉姬的繁殖生态作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的迁徙期为5月中旬和9月上旬;种群密度为6.6只/km2。窝卵数4—6枚,孵卵期12-13d,孵化率为89.5%,育雏期1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