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东省蛇类新纪录——黑带腹链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8年7月,在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一条黑带腹链蛇(Amphiesma bitaeniata),为广东省蛇类新纪录.此新纪录的发现对于认识黑带腹链蛇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爬行类新记录——棕黑腹链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6年7月在湖北省广水市大贵寺林场进行动物资源考察时,采集到一批蛇类标本,经鉴定其中4条为棕黑腹链蛇Amphiesma sauteri,为湖北省爬行类新纪录.棕黑腹链蛇在分类上隶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游蛇科、腹链蛇属.标本保存于华中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爬行动物新纪录二种——海南棱蜥和黑带腹链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9年8月4日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石龙子科标本;10日,在湖南城步明竹老山县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游蛇科标本。经分类鉴定后确定为海南棱蜥(Tropidophorus hainanus)和黑带腹链蛇(Amphiesma bitaeniata),为湖南省爬行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对链蛇属Dinodon的分类、分布现状进行了讨论,其中草绿链蛇Dinodon gammiei和南方链蛇D. meridionale为国内新纪录,粉链蛇D. rosozonatum为越南新纪录,黄链蛇D. flavozonatum为重庆市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2023年5月24日于湖南省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41′36″N, 110°09′30″E; 212 m)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一雌性物种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符合华西腹链蛇(Hebius maximus)形态描述;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构建的东亚腹链蛇属部分物种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该标本与华西腹链蛇(H. maximus)聚为一支,其遗传距离为1.7%~2.2%。综合形态数据与系统发育分析,确定此次采集到的标本为华西腹链蛇。同时,根据已有研究对华西腹链蛇在中国分布情况的报道,确定该标本系湖南省分布新纪录。本研究将湖南省东亚腹链蛇属种类提升至8种。  相似文献   

6.
2021年8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牛王寨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蛇类标本1号。经形态比较发现,该蛇明显不同于大别山地区已有的东亚腹链蛇属物种——棕黑腹链蛇(H. sauteri)和绣链腹链蛇(H. craspedogaster)。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该标本与东亚腹链蛇(H. vibakari)遗传关系最近,且形态上符合东亚腹链蛇特征,提示该标本应为东亚腹链蛇。东亚腹链蛇是安徽省和大别山地区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这也是该物种在中国东北地区之外首次被报道。该分布新记录扩大了对东亚腹链蛇的分布范围的认知,对东亚腹链蛇的种群分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21年8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牛王寨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蛇类标本1号。经形态比较发现,该蛇明显不同于大别山地区已有的东亚腹链蛇属物种——棕黑腹链蛇(H. sauteri)和绣链腹链蛇(H. craspedogaster)。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该标本与东亚腹链蛇(H. vibakari)遗传关系最近,且形态上符合东亚腹链蛇特征,提示该标本应为东亚腹链蛇。东亚腹链蛇是安徽省和大别山地区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这也是该物种在中国东北地区之外首次被报道。该分布新记录扩大了对东亚腹链蛇的分布范围的认知,对东亚腹链蛇的种群分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现状。方法 2014年7月22日~8月4日采用样线法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展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记录蛇类动物14种,隶属1目3科12属,以游蛇科为主,占遇见蛇类物种总数的78.6%。大眼斜鳞蛇(Pseudoxenodon macrops)为江西省蛇类新纪录。调查过程中蛇的遇见率为0.88条/km,数量较多的福建竹叶青蛇、山溪后棱蛇和黄链蛇,遇见率分别为0.31条/km、0.24条/km和0.11条/km。结论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竹叶青蛇、山溪后棱蛇和黄链蛇等常见种的数量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蔡国  杨楠 《四川动物》2008,27(2):238-238
2007年5月5日,在四川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200 m的常绿阔叶林中,采到蛇类标本一号.经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尔宓院士鉴定为瓦屋山腹链蛇Amphiesma metusium lnger, Zhao, Shaffer, and Wu, 1990,标本保存于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本次采集是该蛇发表十多年后再次在异地被发现.  相似文献   

10.
西藏蛇类两新纪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10月,对西藏东南林芝、易贡、八宿、波密、察隅等地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快速评估.考察期间,采集到两种蛇类标本,经鉴定,分别为颈槽蛇和绣链腹链蛇,这是它们在西藏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29日在贵州黔南州三都县拉揽乡来楼村采得海南棱蜥(Tropidophorus hainanus)1只,经鉴定为贵州省爬行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12.
2011年7月30日在贵州省黔东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从江县秀塘乡九万大山采得石龙子1只,经鉴定为黄纹石龙子(Eumeces capito),为贵州省爬行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13.
2010年7月~2012年8月,在贵州省荔波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进行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时,分别在板寨、瑶山、翁昂和洞塘采集到游蛇科蛇类标本共5条,经分类鉴定为锦蛇属(Elaphe)的百花锦蛇(E.moellendorffi),为该物种在贵州省内首次发现,增加了其在国内的分布点.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发现高鞍菊头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先华  陈建  周江 《动物学杂志》2014,49(1):126-131
2012年7月和11月在对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及贵阳市乌当区进行翼手类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过程中,于织金县两洞穴及贵阳市乌当区一个洞穴中捕获到32只菊头蝠个体,其中雄性10只,雌性22只,经鉴定为高鞍菊头蝠(Rhinolophus paradoxolophus),为贵州省首次记录,后保留16号标本(雌11,雄5),标本现保存于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5.
张雷  梁琍  冉辉  沈正雄 《动物学杂志》2012,47(4):135-138
报道了角蟾科一新亚种,该亚种具角蟾属特征,与峨眉角蟾种组中的炳灵角蟾(Megophrysbinlingensis)形态特征最为相近,但与该组成员又有明显区别,被命名为炳灵角蟾梵净山亚种(M.b.fanjingmontis subsp.nov.)。本亚种主要鉴别特征为犁骨棱较弱,后端无犁骨齿,上颌有细齿;第一、二指上婚刺细密,趾侧缘膜窄;体腹面斑少,两侧黑褐色长形斑明显;体型较大,雄性头体长大于60.00 mm;趾间具1/3蹼。  相似文献   

16.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mphinemura Ris from China 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i.e. A. annulata Du & Ji, sp. n. from Zhejiang, Shanxi, Shaanxi and Guizhou Province, and A. lingulata Du & Wang, sp. n. from Shaanxi and Sichuan Province. A. annulata is similar to A. tricintusidens Wang & Zhu in having an apical cavity of the epiproct, but the epiproct ventral sclerite and the median paraproct lobe of the two species are different. A. lingulata is related to A. didyma Zhu & Yang in having the similar epiproct, but they differ mostly in paraproct median and outer lobes.  相似文献   

17.
Weixin Liu  Mingyi Tian 《ZooKeys》2015,(517):123-140
Two new species of the millipede genus Paracortina Wang & Zhang, 1993 are described. Both are presumed troglophiles: Paracortina zhangi sp. n. from a cave in Ceheng County,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and Paracortina yinae sp. n. from a cave in Longlin County, wester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 distribution map and a key to all 12 Paracortina species are also provided.  相似文献   

18.
Four species of the genus Lamachus Förster 1869 belonging to the tribe Mesoleiini of the subfamily Ctenopelmatinae (Hymenoptera, Ichneumonidae) are reported from China. Two of them are new to science, Lamachus nigrus Li, Sheng & Sun, sp. n. and Lamachus rufiabdominalis Li, Sheng & Sun, sp. n. were reared from Neodiprion huizeensis Xiao & Zhou, in Guizhou Province of the Oriental part of China. The biology of Lamachus rufiabdominalis is described. A key to the species of Lamachus known from China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月19日和2012年11月21日分别于广东省乳源县大桥镇东学仙洞(24°58.1'N,113°11.0'E,海拔559 m)和文刀洞(24°56.5'N,113°6.3'E,海拔440 m)各采集到1号雄性和1号雌性蝙蝠标本,经鉴定为南蝠(Ia io),为该种首次在广东省发现.本文给出了此2只蝙蝠的外形和头骨特征及其相关测量数据,对其回声定位信号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海南及贵州的标本进行了对比.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因组DNA富集文库法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从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基因组中分离和筛选了10个新的微卫星位点,进而对掌叶木茂兰自然分布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每个位点在30株掌叶木个体上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3.5(3~5个),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650(0.267~0.900),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494(0.224~0.652)。每个位点的第一排除概率值Pr(Ex1)为0.029~0.240,位点综合值为0.7496。单个位点的第二排除概率Pr(Ex2)为0.123~0.419,位点综合值为0.9517。这些信息预示着这些微卫星标记可以为研究喀斯特特有濒危树种掌叶木的基因流及居群遗传结构提供有效的遗传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