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埋-玻璃化法冷冻保存湛江等鞭金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埋-玻璃化法冷冻保存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探讨了装载液成分和浓度、装载时间、脱水时间、洗涤液浓度及洗涤时间对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50%PVS(PVS:30%甘油(GLY) 20%乙二醇(EG) 10%二甲基亚砜(DMSO),用f/2培养基定容)装载4.5h,0℃100%PVS脱水50min,冻存24h后取出冻存管并迅速投入40℃恒温水浴中快速化冻约3min,1.0mol/L山梨醇洗涤40min条件下,湛江等鞭金藻的存活率最高,为54%。与常规的两步法和包埋脱水法相比,包埋-玻璃化法简单、快速且存活率高,在藻类种质保存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用包埋.脱水法在常温和低温下保存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l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探讨了温度、光(暗)、含水量,密封袋内空间体积和密封袋外膜材质等因素对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新月菱形藻在4℃下暗保存6个月后的最高存活率达到80.4%.而且,保存后的藻细胞经过恢复培养后,其生长力可达到保存前的水平.包埋.脱水法操作简单.无需复杂设备,在藻类种质保存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铅山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各种因素对其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铅山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较佳的预培养条件为0.3mol·L-1蔗糖预培养3d,较佳的60%PVS2装载时间为20min,较佳的100%PVS2脱水条件为25℃脱水30min,较佳的化冻温度为40℃,较佳的洗涤液蔗糖浓度为1.2mol·L-1,较佳的冻后培养条件为暗培养7d再转到光周期中培养。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的平均成活率约为70%。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冻后再生苗没有发生形态学、生理学和细胞学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连续继代造成的愈伤组织变异,探索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方法,对防风愈伤组织进行了超低温冷冻保存及植株再生研究。以关防风3周龄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单一变量法研究适宜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程序。结果显示:(1)防风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的最佳方案为:4℃条件下于MS+1.0mg/L 6-BA+1.0mg/L NAA+5%DMSO的继代培养基中预培养3d,60%PVS2常温装载20min,100%PVS2于2℃脱水45min后直接投入液氮。(2)防风愈伤组织经超低温保存后的相对存活率最高为79.24%,其中预培养和脱水是实现超低温冻存的关键环节,且1.0mol/L蔗糖的MS溶液洗涤、暗培养14d以上有助于冻后愈伤组织恢复生长。研究表明,玻璃化超低温冻存可以作为防风愈伤组织的保存方法,冻后愈伤可以恢复生长并再生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适宜的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 )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影响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细胞相对存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花烛悬浮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与悬浮细胞的继代培养时间、渗透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及预培养时间、装载液种类和预处理时间、PVS2脱水时间以及超低温保存后的化冻温度均有一定的关系.继代培养3和5 d,细胞的相对存活率较高(约20%);分别以0.3、0.5、0.7 mol·L-1山梨醇和60、80、100、120 g·L-1蔗糖为渗透调节剂预培养0~4 d,以0.5 mol·L-1山梨醇预培养2 d的效果最好,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为26.2%;用体积分数25%PVS2预处理15 min,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最高(29.0%);分别用体积分数100%PVS2脱水0、5、10、15、20、25和30 min,其中脱水10 min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分别在10 ℃、20 ℃、30 ℃、40 ℃、50 ℃和60 ℃水浴条件下进行化冻处理,其中用40 ℃水浴化冻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花烛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和化冻的适宜流程为:将继代培养3~5 d的胚性悬浮细胞团(直径2 mm)在含0.5 mol·L-1山梨醇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预培养2 d后,于4 ℃条件下处理24 h,然后先用体积分数25%PVS2室温预处理15 min,再用体积分数100%PVS2 在0 ℃条件下脱水10 min,最后迅速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将经过冷冻保存的细胞置于40 ℃水浴中化冻3 min,用含1.2 mol·L-1蔗糖的1/2MS液体培养基洗涤3次(每次10 min),之后即可进行恢复培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建立了大苞鞘石斛(Dendrobium wardianum Warner)原球茎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技术体系。结果发现,预处理和玻璃化溶液(plant vitrification solution 2,PVS2)装载脱水是影响大苞鞘石斛原球茎相对存活率的两个关键步骤,高渗与低温-高渗两种预处理方法测定的相对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玻璃化溶液的种类以及脱水时间对冻后存活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建立了大苞鞘石斛原球茎的超低温保存体系,即:以继代培养60 d的大苞鞘石斛原球茎为材料,1/2MS+0.8 mol/L蔗糖的培养基上4℃低温预处理6 d后,转至1/2 MS+2 mol/L甘油+0.4 mol/L蔗糖的装载液中室温下装载40 min,在0℃下装载PVS2脱水40 min,然后转入装有新鲜PVS2冷冻管中并迅速投入液氮。在液氮保存1 h后放在40℃水浴中快速解冻1 min,利用含1.2 mol/L蔗糖的1/2MS培养液洗涤3次,每次间隔10 min;待恢复培养30 d后统计存活率,可使大苞鞘石斛原球茎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达到20.0%。  相似文献   

7.
长鞭红景天悬浮培养细胞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长鞭红景天悬浮培养细胞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预培养、预处理、脱水处理及冻后处理对长鞭红景天悬浮培养细胞存活率均有重要影响,方差分析结果均显示差异显著.长鞭红景天悬浮培养细胞过程中最佳培养条件是:在含5%二甲基亚砜(DMSO)的MS培养基上预培养1 h,室温下80%PVS2预处理40 min,然后用100%PVS2于0℃处理50 min,投入液氮(LN)保存1 h后在40℃水浴中迅速化冻,再用1.2 mol/L蔗糖培养液洗涤3次,每次10 min,洗涤后的悬浮培养细胞用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法检测,其存活率可达72.70%.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通过对脱水时间和化冻温度的探索,检验了包埋玻璃化法在超低温保存湿润生境中苔藓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卵叶泥炭藓无菌苗在4℃条件下预培养3d后,在0℃用60% PVS_2装载30min,PVS_2脱水60min后迅速投入液氮保存,24h后用40℃水浴快速化冻2min再培养,成活率可达42.41%,且再生植株与常温状态下的植株形态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湿润环境中生长的苔藓植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3个关键要素,即冰冻保护液处理、玻璃化溶液脱水时间和冷冻处理,研究了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对大叶藻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冰冻保护液处理和玻璃化溶液脱水时间对大叶藻种子活力无显著影响;冷冻处理组种子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冰冻保护液和玻璃化脱水处理对冷冻后种子活力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冰冻保护液和玻璃化溶液未对种子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未冰冻保护液处理组玻璃化溶液脱水4h时种子活力显著低于其他脱水时间,而冰冻保护液处理组脱水4h时与其他脱水时间无明显不同,表明较长时间的玻璃化溶液脱水处理需使用冰冻保护液进行预处理.研究结果为超低温保存大叶藻种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找出一条黄芪种质长期包埋脱水法保存和包埋玻璃化法保存的程序,以来源于黄芪离体生长腋芽的黄芪茎尖并包埋成海藻酸钙珠。随后,在MS+0.75 mol·L~(-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25℃下预培养5 d后,放于干硅胶上无菌干燥5 h,直至含水量达23.1%(以鲜重为基础)时将材料投入液氮保存。保存1 d后,茎尖在40℃水浴中化冻2~3 min并转入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再生培养,2周后大约50%的茎尖可再生出芽。黄芪茎尖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程序也被优化,同样包埋成海藻酸钙凝胶珠的茎尖在MS+1 mg·L~(-1)6-BA+0.05 mg·L~(-1)NAA+0.75 mol·L~(-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25℃预培养3 d,用2 mol·L~(-1)甘油+0.4 mol·L~(-1)蔗糖装载液25℃装载90 min并再用PVS2在0℃下处理120 min后直接投入液氮。保存1 d后,取出材料在37℃水浴中化冻2~3 min,并用MS+1 mg·L~(-1)6-BA+0.05 mg·L~(-1)NAA+1.2 mol·L~(-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进行10 min的洗涤后转入MS+1 mg·L~(-1)6-BA+0.05 mg·L~(-1)NAA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再生培养。茎尖的再生率接近80%。以上两种超低温保存方式均未造成再生植株形态学上的变化。因此,包埋脱水法和包埋玻璃化法两种常规方法对于黄芪茎尖超低温保存来说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