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具时代相当早的人科“粗壮”头骨的发现,复活了关于我们自身人种和近亲的进化的讨论,并否定了某些以往的观点。该头骨是由理查德·利基的野外队在1985年发现的,并于1986年在伦敦的一次报刊会议上公布于众。这具头骨属于南方古猿亚科的一个成员。粗壮型南方古猿最好的头骨是在1959年由利基的母亲——玛丽发现的,并因该标本颌骨和牙齿的大小而得绰号“Nutcracker人”。但是新的头骨,不仅更完整,而且其时代为距今二百五十万年,比“Nutcracker人”早七十五万年,这表明粗壮南方古猿类是人科的一个成功而生存时间长的分支。新头骨更增加了人们这样的信念,即非洲在二百万年前是人科早期几个种的故乡,这些种中只有一个是现代人的直接祖先,并且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与人类  相似文献   

2.
吴新智 《人类学学报》1987,6(3):180-183
本文计算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几个头骨与尼阿洞人之间的歧异系数,结果是柳江人与尼阿洞人的距离小于后者与澳大利亚大约同时期的人类的距离,也小于其与山顶洞人之距离。本文还根据一些形态特征的相似性讨论了尼阿洞人、塔邦洞人与亚洲大陆及澳大利亚古人类的关系。结论认为亚洲大陆对尼阿人有过相当大的影响,塔邦洞人也接受过一些来自北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3,22(2):174-175
1993年 3月 1 3日 ,在江苏省南京市汤山葫芦洞发现了一具人类头骨化石。经初步鉴定 ,属于直立人。随后又发现了另一具头骨化石。这两件化石分别编号为南京直立人 1号头骨和 2号头骨。这是继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之后 ,在中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由于初步的动物群对比显示与汤山直立人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都是周口店中更新世动物群的成员 ,南京汤山直立人很可能代表着与周口店相同时代的直立人成员。这一发现对于进一步揭示东亚地区直立人化石特征 ,研究直立人的分布、变异及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化石发现后 ,…  相似文献   

4.
张银运  邢松 《人类学学报》2011,30(3):241-249
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是1929年发现的, 被步达生鉴定为一青春期或成年期的女性个体的头骨。后来, 步达生改变了观点, 认为该头骨是代表青春期早期的男性个体。魏敦瑞同意步达生的意见, 但认为该头骨应属于8岁或9岁的男性个体。此后,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的性别和年龄的鉴定一直困扰着许多古人类学家。1993年发现的南京直立人成年女性头骨在形态上和尺寸上与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有相近之处。本文对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与南京直立人等头骨作了形态和测量上的比较, 结果表明: 从头骨的尺寸大小, 眶上圆枕、枕圆枕和肌嵴的发育程度以及头骨骨壁厚度等来看, 周口店3号头骨有理由被认为是女性个体的。该头骨的鼓骨裂、下颌骨关节窝、泪腺窝、额窦、骨缝等都无法证明其是幼年个体。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应代表成年女性个体。  相似文献   

5.
黄学诗 《化石》1990,(2):5-5
从肯尼亚北部发现的2.5百万年前的人类头骨,意味着目前已被接受的人科两分法不得不被三分法所代替。从而出现了许多可能的新解释。根据目前的理论,简直很难发现一种新的人科化石能导致人科分支树的重大改变。然而1985年夏季在肯尼亚北部发现的一具阳当完整的头骨正是这样类型的化石。包括著名的“露西”骨架在内的南方古猿阿法种,是十多年前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这具新头骨无疑是继阿法种材料后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又一重大发现。并因此使人们对人类起源问题重新进行考虑,至少意味着现在一般为古人类学界所接受的人科两分法不得不被三分法所代替。  相似文献   

6.
与鄂西巨猿共生的南方古猿牙齿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发现在非洲。自从1924年达特(Dart)发现第一个南方古猿的头骨以来,已有头骨、肢骨和骨盆等大量的南方古猿材料从非洲的南部和东部发现。从已发现的地理位置来说,这些材料都集中在非洲大陆,它们的分布范围是否更广大?在我国境内有否南方古猿化石存在?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过去,在我国华南的一些洞穴堆积中最常见的高等灵长类化石为猩猩的牙齿,此外就是巨猿下颌骨和大量牙齿的发现。关于巨猿的系统地位至今仍有争论,但除了巨猿以外,在我国有没有可能找到类似南方古猿的化石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孔尼华(G.H.R.Von Koegniswaid,1957)曾经提出在我国华南存在“裴氏半人”的问题。他所列举的牙齿都购自香港中药店,缺乏明确的地点和层位,其形态依据也还有疑问。 1968年春,我所一个野外组在湖北巴东县中药材经理部收集的动物化石中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05,(3):39-39
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前已经出土了,随后新的化石不断发现,到现在为止,人们已经能根据化石大体勾画出从猿到人的进化脉络了。在这些古人类化石中,有些当时就引起了轰动,有些虽然在发现的时候没有引起重视,但是后来的发现确定了其重要的地位。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特谷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一块古人类头骨和若干体骨的化石,这是古人类化石的第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8.
1969年9月13日,在印度尼西亚爪哇中部三吉岭地区,当地的一位居民在一条小河边的断崖基部发现了一个爪哇直立人(以前叫做爪哇直立猿人)的头骨。这个头骨几乎完全被坚硬的沙岩包裹着,经初步修理,已可看出还残留着一个犬齿,一个前臼齿和两个臼齿,这些牙齿都比已知的爪哇直立人类型的牙齿要小。根据这个头骨的基本特征,例如低的头盖,厚的骨壁,凸出的枕骨隆起,臼齿和前臼齿的形状与大小,特别是头骨的轮廓,是属于爪哇直立人类型的。  相似文献   

9.
1939年魏敦瑞曾就在周口店山頂洞发現的三具完整头骨发表論文,认为一个老年男性头骨(101号)在測量上很象某些西欧新人化石如克魯馬农人等,而根据形态观察等特征則确定是原始的蒙古人种。另一个女性头骨(102号)則认为是美拉尼西亚人类型,第三个女性头骨(103号)是爱斯基摩人类型。二十年来他的这种論点曾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評,但都沒有就这些化石的种族問題作过比較全面的分析。二十年来特別是解放以后,在我国又发現了許多新人化石,如柳江人  相似文献   

10.
《化石》1975,(1)
1974年初,河南省浚县发现一具披毛犀头骨化石,在这类动物中这样较完整的头骨化石,在本省是首次发现。披毛犀是一种生活在较寒冷地区的动物,它全身披以长毛,是奇蹄类额鼻角犀中最进步的一类犀牛,现已绝灭。它们头骨长,上、下门齿已退化,鼻骨及额骨上各长有一个角质的角(这是由鼻部和额部的毛发胶结在一起形成的,在化石上并  相似文献   

11.
甘肃酒泉青铜时代人类头骨种系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晓瑛 《人类学学报》1993,12(4):327-336
本文对甘肃酒泉干骨崖墓地人头骨的种系类型特征进行了多元分析,全部头骨接近蒙古人种东亚类型,未发现具有西方人种特征的头骨。  相似文献   

12.
人类起源的地点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在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提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点。当时人们知道,现生猿类中以黑猩猩和大猩猩最与人接近,而这两种猿都生活在非洲。达尔文主要根据这一类间接证据提出自己的论点。 1891年起在东南亚的爪哇岛发现了直立猿人头骨化石。当时有些人认为这是从猿到人的“缺失的环节”,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本世纪廿年代后期,在我  相似文献   

13.
1986年8月,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理查德·利基(Richard Leakey)宣布,他们在肯尼亚北部特卡纳湖两岸发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人科成员的头骨(缺下颌骨),年代为距今250万年。这个发现使原先的二分叉模式的人类进化系统树改变成了三分叉的模式。 这个头骨是1985年夏季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沃克(Alan Walker)从特卡纳湖西岸富含化石的堆积中发现的,头骨标本编号为KNM-WT17000,这个地点就在1984年发现著名的直立人男孩的完整骨架以南32公里处,但其层位较  相似文献   

14.
《化石》1978,(1)
自从1959年在坦桑尼亚发现“东非人”头骨化石及175万年前的旧石器以来,东非成了古人类学界注意的中心。1972年在肯尼亚发现了KNM-ER1470号人类头骨化石以后,更加深了古人类学工作者对东非的向往。 1977年8月,我们中国科学院第四纪地质与古人类赴非考察组一行六人,应坦桑尼亚民族文化与青年部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邀请,访问了这两个国家。在主人的热情接待和周到的安排下,我们对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及化石地点都作了访问。此行收获很大,特别是两国朋友对我们的友情更使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学报》1989,8(2):194-196
尼安德特人现今一般被认为是智人种(Homo sapiens)的一个亚种,而最近以色列的拉克(Yoel Rak)教授提出尼人可能是与现代人的祖先平行发展的一个单独的种。 尼人在大约10万至3万年前生活于欧洲和中东,其解剖特征在东欧得到最大的发展。如厚重的骨骼,倾斜的前额,粗壮的眉脊,无颏的颌骨等是其与智人相区别的主要性状。 拉克等近年来在以色列占领区卡梅尔山(Mt.Carmel)的基巴拉(Kebara)洞的发掘中,发现了一具近乎完整的尼人骨架,但头部只保存有下颌骨和一个上第三臼齿,其年代测定为距今6万年。尼人的骨盆过去发现的只有少数破片,而基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在印度西部的纳尔玛达(Narmada)河的一条支流——奥尔桑(Orsang)河谷发现了一具孤立的智人头骨,这对于了解印度人类进化历史和南亚直立人与最古老的亚洲智人(或AMH,解剖学上现代的人)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化石是在古老的河流沉积物中发现的。对主体沉积和颅内沉积物的红外光释光(IRSL)测年结果显示,其年代为3—5万年。然而,对化石的直接测年(放射性碳加速器质谱测年AMS)结果表明,其年代最小为4981—5579年前。头骨被归类为圆颅型智人。头骨上最引人注意的特征是颅外有亚洲直立人头后部很发达的角圆枕。头骨最宽处在下部(颞骨)如直立人,这样的情况从来不见于智人。这可能是由于乳突的气窦化而形成的。乳突上脊发育,从破损的眉间区(20mm)可以看到很宽的额窦。所有这些粗壮的特征都表明Orsang头骨和晚期亚洲直立人之间具有遗传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张银运 《化石》2004,(4):6-6
近年来,有不少报刊和杂志发布消息,宣称南京猿人具有西方血统。南京猿人化石是在1993年发现的,包括两具头骨,分别称为1号头骨和2号头骨。1号头骨是女性的,比较完整,有面部骨块,由此可以得知这个猿人的大致长相。令人惊奇的是,这个猿人有高高耸起的鼻梁,很像欧洲人的:因此,南京猿人被认为有西方血统。  相似文献   

18.
安徽和县猿人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本文主要记述了1980年在安徽和县龙潭洞发现的一个猿人头骨化石。它是一个男性青年的脑颅,具有直立人的许多典型性状,分类上当属直立人(Homo erectus)。初步研究表明,它在形态上和北京猿人较为相似,但又具有若干较北京猿人为进步的性状。因此,该头骨代表了一种进步类型的直立人。根据目前的认识,它的系统位置似应与较晚的北京猿人相当。  相似文献   

19.
1924年,南非(阿扎尼亚)金伯利以北塔昂附近的一些石灰窑工人,发现第一个南方古猿头骨化石,至今已五十八个年头。在这期间,一些学者为要解开南猿究竟与人类有着什么关系这个谜,曾付出相当艰苦的劳动,其中有不少动人的事迹,确使人们难于忘怀。  相似文献   

20.
消息与动态     
《人类学学报》1987,6(4):367-367
1986年夏,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人类起源研究所所长约翰逊(D.C.Johanson)率领的坦桑尼亚-美国联合发掘队在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了一个“能人”(Homo habilis)的部分骨架,包括头骨碎片、上颌骨(腭骨)、牙齿、右臂的肱骨、桡骨和尺骨,左侧股骨的上段,右侧胫骨的一小段,编号为OH62(奥杜韦第62号人骨)。化石产自奥杜韦层位Ⅰ,与1959年玛丽·利基发现“东非人”头骨的地点距离不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