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两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单克隆抗休(McAb)的性质是不同的,1Hg是血凝抑制抗体,2B_7则不然。前者对14株不同来源EHFV抗原部有免疫荧光反应,后者只对9株起反应,对5株不起反应。这意味着14株EHFV都具有血凝素(HAN)的抗原决定簇,但是1H_8对它呈现不同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放射免疫沉淀法(RIP)、Western-blot及ELSA夹心法,对一组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L99株、C4株的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特性鉴定,其中4株McAb针对糖蛋白G2,29株针对核壳蛋白(NP),1株针对糖蛋白G1和NP。微量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分析表明,虽绝大多数抗NP McAb既无中和活性亦无HI活性,但有1株例外。具有明显的中和活性和HI活性,提示EHFV核壳蛋白上可能存在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决定簇。2株抗G2 McAb具有较高的HI活性,1株抗G2 McAb有较低的中和活性和较高的HI活性,另一株抗G2 McAb仅具有中和活性,表明EHFV糖蛋白G2上存在独立的中和与血凝抗原决定簇,也可能存在具有中和、血凝双重功能的决定簇。竞争ELISA分析显示。G2蛋白上某些中和位点和血凝位点虽然独立分布,但在某一区域可能相当靠近或有部分重叠。  相似文献   

3.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李株和陈株血凝素(HAN)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O融合,杂交瘤生长孔率为97.5%和60%,阳性率各为2.5%和22%,克隆化培养阳性率达到100%。通过筛选得2株杂交瘤细胞、一株为2B_7、另一株为1H_8。其腹水单克隆抗体(McAb)滴度均达1∶16×10~4—32×10~4。1H_8的血凝抑制滴度达1∶5120。经染色体核型分析,杂交细胞染色体2B_7为80—97条,1H_8为85—105条,每个细胞均含一条中着丝点标记染色体。McAb的Ig类别和IgG亚类检测结果2B_7为IgM,1H_8为IgG_(2b)。两者对19株不同来源的EHFV具有不同的反应,1H_8McAb与19株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荧光反应,滴度都较高,且对5株不同来源的EHFV-HAN具有血凝抑制活性,滴度在1∶1280—5120,故1H_8为血凝抑制抗体;2B_7只对12株EHFV起反应,对7株不起反应,且没有血凝抑制活性。这说明1H_8与2B_7具有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应用Vero-E_(?)细胞直接从EHF抗原阳性的褐家鼠肺中分离出EHFV-R_(36)株。形态学鉴定符合EHFV,并见到典型的颗粒性EHFV包涵体和大小形态类似的EHFV样颗粒。分离毒株经EHFV单克隆抗体分析,R_(36)株EHFV的抗原谱不同于我国的R_(22)株,它既带有家鼠型R_(22)株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同时又具有野鼠型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经口感染的可能性,1985-1987年,我们以Balb/c鼠作为动物模型,把EHFV悬液经口灌入和食饵浸毒喂饲进行感染,用免疫荧光法(IF)检测。结果,实验用鼠可感染发病,从其脑、肺脏器检出抗原,从血清干查出抗体。并从脑、肺脏器中分离出EHFV。经单克隆抗体抗原决定簇鉴定,分离株与感染株一致。因而证实EHFV可经口感染,此研究结果对今后EHF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预防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四川省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医鼠类带毒调查、病毒分离鉴定及抗原性分析结果,由7份EHF抗原阳性鼠肺标本及9份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各分离到EHF病毒5株。由鼠类分离的5株病毒包括褐家鼠2株,黄胸鼠1株,四川短尾(鼠勾)鼱1株以及中麝(鼠勾)1株。经IFA、ELISA及单克隆抗体的抗原测定,证明所有毒株均属野鼠型、抗原性与76—118株及A_9株接近,但由短尾(鼠勾)及中麝(鼠勾)分离的毒株的抗原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证明猪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敏感实验动物。从啮齿动物中分离的动物源株(R_(22))和从EHF患者血中分离的人源株(HB_(55))都可感染猪,并可在其体内许多组织中复制增殖。家猪在接种EHFV后第6—9天有一个短暂的发烧期,表现出病毒血症。于接种后的第7—11天(R_(22))和7~20天(HB_(55))可在组织中、特别是脾和肺中,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DFA)很容易地捡出EHFV抗原。亦可在感染EHFV的猪血中检出EHFV抗体。从感染后的荧光阳性猪脾、肺可分离出感染性病毒。但R_(22)病毒株在感染猪后的第15天便完全消失,而HB_(55)株在感染后的第20天仍可查见,似乎动物源株(R_(22))和人源株(HB_(55))有所差异,然而都对家猪有感染性。从而,首次证实了家猪为EHFV的敏感实验动物,可作为EHFV的分离,增殖及疫苗研制等的新动物模型。这一发现,对EHF的研究将起积极作用,也提示猪在EHF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宿主来源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感染乳鼠,取脑经蔗糖-丙酮法制备血凝素,对这些毒株的血凝活性和血凝抑制(下称血抑,HI)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结果提示受试毒株间血凝活性高低不等,似与对乳鼠的致病毒力有一定关系,血凝素抗原与其他病毒的免疫血清无交叉反应,在血凝活性较高的几个毒株间血凝素抗原性差异不明显,并找到了一株血抑滴度较高的单克隆抗体(McAb)。  相似文献   

9.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陈株)分別感染MA-104和Vero-E6传代细胞,结果受病毒感染的MA-104细胞荧光阴性细胞出现早,感染滴度高,胞浆内颗粒大,提示MA-104细胞用于该病毒的分离传代及抗原片的制作等方面优于Vero-E6细胞。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在某些原代及传代细胞上能适应增殖,国内外已有过报导。但用对轮状病毒十分敏感的恒河猴胚肾MA-104细胞培养和增殖EHFV并与通常使用分离该病毒的VeroE6细胞进行繁殖动态观察,尚未有过报导。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比较观察EHFV在两种细胞上的增殖动态,为MA-104细胞代替常规Vero-E6细胞用于该病毒的分离、传代等研究以及抗原片的制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单克隆抗体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50k蛋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8株抗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以下简称HFRS)病毒McAb,以Western-blot技术分析了纯化的该病毒50k蛋白。结果有7株McAb可与该蛋白反应。这7株McAb的特性(包括感染细胞膜抗原免疫荧光染色模式、中和活性及HI活性等)亦各不相同,提示它们所针对的抗原决定簇的特性也不同。用ELISA阻断试验等证明,上述7株McAb中,有5株所针对的抗原决定簇之间有部分相同或重叠,提示这些具有不同特性的抗原决定簇确实位于同一结构蛋白上。分析结果表明,该50k蛋白的特性及结构均较复杂,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铕螯合剂DTTAEuNa标记流行性出血热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对异硫氰基苄基)二乙三胺N1,N2,N3四乙酸铕钠(DTTAEuNa)作为螯合剂,标记不同蛋白浓度的流行性出血热单克隆抗体(EHFMcAb),经SephakexG50凝胶柱分离标记的单抗分子,通过对层析液的紫外吸收峰处的蛋白光密度,时间分辨荧光强度以及免疫活性测定表明:二批Eu标记单抗的比活性分别为78和147个Eu3+/EHFMcAb,标记回收率分别为41%和42%,标记物的免疫活性良好,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抗原及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2.
马立克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了4株分泌马立克氏病毒(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4BS10对MDV所有毒株呈阳性反应;4CN8 对MDV血清1,3型毒株发生反应;2BN90和4CN24只对MDV血清1型毒株有阳性反应。3个McAb属IgG1,1个为IgG2b,均不中和MDV,免疫扩散试验也无沉淀线。对禽白血病毒(ALV)无交叉反应。 以2BN90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异硫氰酸荧光素的结合物进行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均获得成功。抗体滴度前者为1/51,200,后者为1/640。对ALV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3.
14.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在鼠间垂直传播的问题一直未被证实。1985~1986年我们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疫区现场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从感染的孕鼠子宫内剖取胎鼠,用免疫荧光法作抗原、抗体检查和病毒分离,结果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获的4只黑线姬鼠孕鼠的胎鼠体内检出了特异性抗原和抗体(IgM和IgG)。从24只抗原阳性的褐家鼠孕鼠中检出抗原阳性胎鼠18只,垂直传播率达75%。从褐家鼠孕鼠和胎鼠中分离出病毒六株,经特异性试验和单克隆抗体鉴定确认为EHF病毒。上述事实证明,在自然条件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疫区鼠类中存在着经胎盘感染或垂直传播。这一证实对于阐明疫源地形成、延续和扩散,以及人类发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克隆抗体对乙型脑炎病毒不同毒株抗原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发现,应用动物免疫血清(多克隆抗体,PcAb)进行抗原分析时,我国分离到的乙型脑炎病毒SA14、P3、A2和高株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别,与从日本分离到的中山株有些差别,但仍被PcAb所中和;而用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分析,情况就明显不同:SA14和P3株抗原性相似,高株和中山株不能被51-8McAb所中和,A2株则介于两者之间。A2和高顺生株的寡核苷酸指纹图谱分析表明,高株比A2株多两个斑点,但大多数斑点是一样的,证实了上述结果。实验还发现不同毒株的保护效果不同,A2株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高株。  相似文献   

16.
巨细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人巨细胞病毒(CMV)AD169株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 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4株(12H、3H、47C和6H)能分泌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其中47C株McAb(滴度≥512 000)经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能与细胞培养中的AD169株和Davis株CMV发生特异性核内染色反应。14份出现CMV典型病变的临床阳性标本中,12份呈明显的阳性反应,另2份为弱阳性反应,而对正常细胞及感染其它病毒的细胞均无染色反应,说明该McAb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用于鉴定分离的毒株,一天内可出结果,比中和试验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特产属—箬竹属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全国各地采集的箬竹属(Indocalamus Nakai)标本,参阅国外有关标本和资料,对全世界箬竹属的地理分布作了考证,表明箬竹属仅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其分布中心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米仓山以南及长江上游,西南界到金佛山和贵州的赤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具有高特异、高效价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以纯化的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HA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阳性克隆,经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单抗的特性和特异性。结果:获得6株甲型H1N1流感HA抗原特异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抗原肽库ELISA检测结果表明其中3株(1E12,3F12,1C11)单抗只与甲型H1N1流感HA抗原肽库反应,不与H5N1病毒HA抗原肽库反应;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单抗1B3只特异识别甲型H1N1流感HA抗原,而与其他季节性甲流病毒(H1,H3)及人禽流感H5N1病毒不反应。结论:所获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强,效价高,分泌抗体性能稳定,为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性位点、建立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