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扇贝毒素pectenotoxins(PTXs)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仁沿  梁玉波 《生态学报》2010,30(19):5355-5370
扇贝毒素(pectenotoxins,PTXs)是一类聚醚大环内酯结构的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是由海洋甲藻中的鳍藻属Dinophysisspp.的几个种产生的,1984年首次从日本的养殖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中发现鉴定,具有很高的小鼠腹腔注射致死毒性。近年发现的地理区域不断扩大,我国尚属空白。就这一毒素的结构、来源生物、毒性、携带生物、地理分布、降解代谢及风险评估等研究现状作一系统综述,并分析展望了今后我国藻毒素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
两座抽水型水库蓝藻种群与微囊藻毒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每隔两月调查1次广东省两座抽水型水库:凤凰山水库和南屏水库的蓝藻组成与微囊藻毒素分布特征.结果共检测到蓝藻有14属,主要为丝状体和群体种类,常见的有假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蓝纤维藻属(Dactylococcopsis)、湖丝藻属(Limnothrix)、拟柱孢藻属(Cylindrospermopsis)和色球藻属(Chroococcus).两座水库的蓝藻细胞密度为119~137373 cells mL-1,微囊藻毒素浓度为0~2.26μg L-1.凤凰山水库的全年微囊藻毒素浓度均低于国家安全标准(1 μg L-1),最高浓度出现在3月份;南屏水库在丰水期微囊藻毒素浓度高于凤凰山水库,最高浓度出现在7月(2.26μgL-1).长水力滞留时间的凤凰山水库的蓝藻细胞密度比短水力滞留时间的南屏水库高出1个数量级.两座水库蓝藻细胞密度的峰值都出现在枯水期的3月,这主要与温度和调水量变化引起的营养盐季节性变化有关.假鱼腥藻、湖丝藻和拟柱孢藻是凤凰山水库的优势蓝藻种类,大多数情况下相对丰度超过50%.在南屏水库,枯水期蓝藻以丝状体种类为优势,丰水期则以群体种类为优势.温度和调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营养盐季节性变化可能是引起南屏水库不同生活类型优势蓝藻种类季节演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松  张娟  王淼  堵国成  陈坚 《微生物学报》2010,50(6):729-735
【目的】研究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BBE09-18)、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 BBE09-29)以及干酪乳杆菌(L.casei Zhang)对藻毒素的清除能力以及影响乳酸菌清除藻毒素的主要因素,以期为进一步解析乳酸菌清除藻毒素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去除食品体系中的藻毒素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研究乳酸菌细胞的不同生理状态(活细胞与死细胞)对藻毒素清除能力的影响,考察菌浓差异、起始藻毒素浓度差异、葡萄糖的供给等对乳酸菌清除藻毒素效能的影响。【结果】3株实验乳酸菌均具有清除藻毒素的能力,其中,L.casei Zhang的藻毒素清除能力最强,当藻毒素初始浓度为150μg/L时,24h后残留藻毒素浓度为85.5μg/L,清除率可达43%。此外,研究还发现乳酸菌活细胞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热失活后的死细胞。添加外源物质葡萄糖能显著提高实验菌株清除藻毒素的效率,在初始浓度为1800μg/L的藻毒素溶液中,当添加5%(w/v)葡萄糖后,L.casei Zhang经24h可清除92%的藻毒素。【结论】3株乳酸菌均具有藻毒素清除能力;同时,菌体浓度以及菌体自身的生理状态对藻毒素的清除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乳酸菌对藻毒素的清除可能与菌体的代谢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的溶血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温度、pH值、二价阳离子等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sen)溶血毒素溶血活性的影响,分析了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的溶血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室培养米氏凯伦藻的溶血活性约为64.69±6.43 HU L-1,单个藻细胞的溶血活性为6.17±0.61×10-6 HU;在实验温度(0~37℃)下,溶血活性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pH6.0时的溶血活性最高;Cu2+、Mg2+、Mn2+、Ca2+、Co2+、Zn2+和Hg2+等对米氏凯伦藻的溶血活性的影响不同.离子浓度为5 mmol/L时,Hg2+的抑制作用最强.高浓度Hg2+对红细胞的集合效应不但阻止了Hg2+进入血细胞诱导的溶血作用,而且阻止了毒素对细胞膜的破坏,但这种抑制作用可被EDTA消除.  相似文献   

5.
<正>产生霍乱毒素(CT)的01群霍乱弧菌引起人霍乱。某些非01群霍乱弧菌株能产生与霍乱毒素相似的肠毒素,而另一些来自临床腹泻病例的非01群菌却不产生这种毒素,这表明还有其它因素能引起腹泻反应。现已证明这些菌株能产生溶血素——一种可能的腹泻因素,尽管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Yamamoto等人证实了非01群菌株和周群E1 Tor型菌株所产生的溶血素在生物学、理化住质和免疫学方面是难区分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两者的基因基本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PFCs)是目前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 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 威胁着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和全氟壬酸(perfluorononanoic acid, PFNA)作用于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研究该两种物质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并且以单一毒性为背景, 按毒性单位比 1:1 水平分别对两种藻进行联合毒性实验。 结果表明: (1)PFOA 对杜氏盐藻和三角褐指藻的 96 h EC50 分别为 668.671 mg·L–1 和 351.775 mg·L–1; PFNA 对杜氏盐藻和三角褐指藻的 96 h EC50 分别为 156.585mg·L–1 和 65.127 mg·L–1。 (2)PFOA 和 PFNA 对杜氏盐藻的联合毒性表现为相加效应, 对三角褐指藻为协同效应。实验范围内, PFOA 和 PFNA 对两种藻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PFNA 比 PFOA 对两种藻的毒性更大; 对于 PFOA 和 PFNA的单一及联合胁迫, 三角褐指藻比杜氏盐藻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嵊山岛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嵊山岛礁生物资源以及邻近海域的微藻资源调查,共发现121种潮间带生物,其中有28种海洋药用生物,包括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马粪海胆(Hem icentiotus pulcherrimus)、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等,其中多数是海洋中药或可制成中成药,嵊山岛丰富的海绵资源具有筛选天然活性物质的潜力。嵊山岛邻近海域的产毒藻类包括产麻痹性贝毒(PSP)的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atum)、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产腹泻性贝毒(DSP)的倒卵形鳍藻(D inophysis forti)、具尾鳍藻(D inophysis caudata);产记忆缺失性贝毒(ASP)的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多列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multiseries)和多纹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multistriata);产神经性贝毒(NSP)的短凯伦藻(Kerina breve)以及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 sangium)、米氏凯伦藻(Kerina m ikim oto)、环状异甲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等能产生生理活性物质的藻类,其中嵊山岛邻近海域产石房蛤毒素和神经毒素的有毒藻类可能具有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球形棕囊藻对五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半静水法研究球形棕囊藻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去藻细胞滤液、藻细胞内容物、藻细胞碎片以及溶血毒素粗提物对卤虫(Artemia sinica)、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蒙古裸腹潘(Moina mongolia)、赤点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akaara)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5种水生动物的影响,并对其致毒途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处理卤虫,其运动速度下降,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与毒素粗提物处理轮虫72 h,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卤虫、轮虫消化道中充满藻细胞,提示摄食球形棕囊藻可能是引起卤虫、轮虫中毒的主要途径.培养液、滤液和藻细胞内容物对赤点石斑鱼幼鱼均有显著的致死作用,而藻细胞碎片和溶血毒素粗提物对幼鱼的存活无明显影响,表明球形棕囊藻细胞表面并不存在毒性物质,球形棕囊藻可能会分泌有毒物质进入水体,进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去藻细胞滤液、毒素粗提物处理蒙古裸腹溞72 h虽有死亡,但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南美白对虾的情况与蒙古裸腹溞类似,表明球形棕囊藻及相关组分对蒙古裸腹溞和对虾的影响较小.这些结果表明,球形棕囊藻对不同生物的毒害作用不同;摄食和分泌有毒、有害物是球形棕囊藻引致生物中毒的主要途径;除了溶血毒素以外,球形棕囊藻还可能产生其他鱼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食源性病原菌,可造成腹泻和呕吐两种类型的食物中毒和其他类型的疾病根据蜡样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症状,其毒素可分为致腹泻型肠毒素和致呕吐型肠毒素,其中溶血性肠毒素BL、非溶血性肠毒素和细胞毒素K是引起腹泻型食物中毒的3种主要毒素,cereulide为致呕吐型肠...  相似文献   

10.
于2010 年1 月至12 月对广东大沙河水库的三个典型水域(河流区、过渡区和湖泊区)进行逐月采样, 共检出浮游甲壳类动物15 种, 其中枝角类10 种, 桡足类5 种, 多为广温性和嗜暖性种类。全年出现的种类有: 象鼻溞(Bosmina spp.), 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温中剑水蚤(Mesocyclops thermocyclopoides)、博平近剑水蚤(Tropocyclops bopingi)和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在丰度上无节幼体占优势, 枝角类的优势种以小型种类(象鼻溞、微型裸腹溞、角突网纹溞)为主, 枯水期的优势种为象鼻溞, 在丰水期优势种为角突网纹溞, 形成象鼻溞(1-4 月)-角突网纹溞(5-9 月)-象鼻溞(10-12 月)的季节更替结构。浮游甲壳类总丰度和总生物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58.73-231.89 ind·L–1 和224.36-986.03 μg·L–1, 季节波动都比较明显, 丰水期浮游甲壳类的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枯水期; 高峰值均出现在捕食压力相对较低而生长期开始的丰水早期(4 月)。浮游甲壳类的丰度和生物量在三个采样水域之间的时空差异性不明显, 群落结构主要受水库的水温、营养水平和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提取和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文  江天久  王锐 《生态科学》2008,27(6):457-462
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是我国南方沿海主要的鱼毒性赤潮生物,近年来由该藻形成的赤成已造成多起近岸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的事件。为了弄清该藻毒素的基本成分特征,本文研究了室内培养条件下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提取方法,观察了溶血毒素对红细胞的溶血过程,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溶血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藻细胞的超声波破碎最适条件为功率400W,4℃下处理15min;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提取的毒素对血红细胞膜具破坏作用;海洋卡盾藻合成的溶血毒素至少含有4种组分,其中1种可能为为脂类,3种为糖脂类。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展鱼毒性赤潮生物毒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蓝藻水华现象时有发生,蓝藻及其释放的藻毒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概述了常见藻毒素的分类及其主要理化性质,总结了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滤池和生物-生态耦合等工艺对藻毒素的去除性能与机制,分析了生物处理工艺的反应条件(温度、pH和水力停留时间)、原水性质及营养限制等影响因素,并对藻毒素去除机理、新工艺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 研究不同扰动条件对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gii)、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菱形藻(Nitzschia sp. )三种藻在对数时期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pH≤8.3 碳源充足的时候, 扰动本身对蓝藻和绿藻生长影响不大, 仅在扰动速度为0.1 m·s–1 的时候有微弱的促进作用, 对硅藻在0.2 m·s–1 和0.5 m·s–1 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pH>8.3 碳源不足的时候, 扰动速度为0.5 m·s–1 扰动下三种藻生长均加快, 增加碳源是扰动有利于藻类生长的原因 之一。水动力因素本身对蓝藻生长的影响不大, 而水动力降低引起的其他因素改变可能是导致蓝藻水华暴发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营养盐限制对网状原角藻生长与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是能够形成有毒赤潮的海洋甲藻之一,所产毒素为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该藻在全球很多海域中普遍存在,其生长与产毒特征表现出较强的海域差异性。以分离自我国北黄海海域的网状原角藻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温度和营养盐(N、P)限制对该藻生长与产毒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和营养盐限制对藻细胞的生长和产毒均有影响,但营养盐限制影响更为显著。较低的温度更适宜P.reticulatum的生长,15℃时无营养盐限制的L1-Si培养基中藻细胞生长最好。营养盐限制尤其是P限制能够显著降低藻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和细胞密度(P0.01),缩短藻细胞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的持续时间。所有温度下N、P限制均有利于藻细胞内毒素累积,15℃P限制培养基中单个藻细胞中YTX毒素最高,达到92.6 pg/细胞,分别是相同培养温度下N限制和L1-Si中藻细胞毒素含量的3.8倍和7.1倍。温度变化对N和P限制下藻细胞毒素含量影响不同:在5—1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N限制培养基中藻细胞YTX含量增幅逐渐下降,而P限制条件下反之。在所有培养条件下,滤液中毒素含量在稳定期后开始增多,与L1-Si相比,N、P限制不利于毒素的释放。高温能促进L1-Si培养基和N限制培养基中毒素的释放,但对P限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 镰刀菌属(Fusarium)是危害性最大的真菌之一,不仅侵染田间作物和库贮谷物,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产生毒素,引起人畜镰刀菌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被证实后,更引起世界各国对镰刀菌毒素及其中毒现象的重视(孟昭赫等,1979)。镰刀菌产生的毒素主要是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其中 T-2毒素的毒性最强(Ronald,1981),它能引起兔子皮肤反应和抑制植物种子发芽等生物毒性效应(Burme-istes,1970;Ueno,1971)。国内尚未见人工培养产生 T-2毒素的报告。为给农业、食品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报告 T-2毒素产生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16.
腹泻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据WHO报告,在发展中国家,毒素原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所引起的腹泻占25%以上,在由工业化国家去发展中国家的旅游者腹泻中ETEC引起的占60~70%。ETEC是我国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第三位病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黄渤海甲壳类的分类多样性特征, 我们统计了2010-201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捕获的黄渤海甲壳类(软甲纲: 十足目与口足目)物种名录。结合历史文献, 进一步系统整理得到黄渤海甲壳类物种总名录。基于这2个名录, 应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he inclusion index at taxonomic level, TINCLi)、平均分类差异指数(average taxonomic distinctness index, 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variation in taxonomic distinctness index, Λ+)研究了其分类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 2010-2015年调查名录中, 甲壳类共93种, 隶属于2目39科66属, 其中10种为新分布种; 对虾科、藻虾科、长臂虾科、梭子蟹科和弓蟹科的物种数最多, 合计占总物种数的38.71%; TINCLi分别为1.41种/属和2.38种/科; Δ+和Λ+分别为50.25和35.20。总名录中, 甲壳类共228种, 隶属于2目53科123属, 其中藻虾科、豆蟹科、对虾科、弓蟹科和鼓虾科的物种数最多, 合计占总物种数的30.70%; TINCLi分别为1.85种/属和4.30种/科, Δ+和Λ+分别为50.18和30.87。对虾科的相对丰富度指数(the relative richness index, Rr)最高(100), 其次是梭子蟹科(71.43)和长臂虾科(62.50), 豆蟹科最低(6.25)。黄渤海甲壳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明显小于鱼类(P < 0.05)。2010-2015年调查的Δ+计算值高于理论值, 且在理论值的95%置信区间内, 说明黄渤海甲壳类群落正处在中等程度的干扰中。  相似文献   

18.
于2005年1-6月,对南亚热带调水水库—大镜山水库的水文、营养盐(N、P)和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检测到浮游植物76种;浮游植物总的细胞数量在4.925×106-63.65×106cellsL-1之间,浮游植物的总生物量在1.632-20.420mgL-1之间。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是主要优势藻,但是早春(1-3月)假鱼腥藻和肘状针杆藻(Synedraulna)共同成为优势藻。浮游植物细胞的丰度晚春(4-6月)比早春的要高,但是生物量却比早春的低。在水文过程与其它水库有一定差别的典型调水水库,水温是引起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组成与动态是受入库营养盐和水动力学的变化所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
渤海南部牙鲆的食性及摄食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051尾渤海南部牙鲆的胃含物分析表明,渤海南部牙鲆为捕食性(游泳生物食性)鱼类,其食物成分有30余种,以底栖虾类中的口虾蛄、鲜明鼓虾、日本鼓虾、脊尾褐虾,软体动物的日本枪乌贼及鱼类中的斑(鱼祭)、鳀鱼、黄鲫、六丝矛尾虾虎鱼及焦氏舌鳎等动物为主要食物。牙鲆除冬季外,其余时间均强烈摄食,而且其摄食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季以鱼类(重量占80.9%)及甲壳类(18.6%)为主要食物;夏季以鱼类(83.5%)及软体动物类(13.1%)为主要食物;秋季主要摄食鱼类(87.9%);冬季则主要摄食鱼类(73.2%)及甲壳类(19.7%)。  相似文献   

20.
系统比较了5种不同材质滤膜对于制备溶解态微囊藻毒素的影响,发现了影响藻毒素测定样品前处理的关键操作步骤。结果表明,醋酸纤维滤膜(CA filter)最多可吸附样品中79%的藻毒素,导致测得的MCs浓度严重偏低。玻璃纤维(GF/C)滤膜和聚醚砜(PES)材质滤器对制备溶解态微囊藻毒素过程影响很小。另外,发现离心法无法完全去除野外水华样品中藻细胞,反而可能导致藻细胞破裂,释放藻毒素,影响水中溶解态微囊藻毒素的测定。研究结果将对发展水体中溶解态藻毒素测定标准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