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蛋氨酸脑啡肽(MEK)抗B型流感病毒感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MEK抗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采用MDCK细胞和9~10日龄鸡胚,按不同的顺序加入不同剂量MEK和B型流感病毒,共培养72 h后做血凝实验。所有加入B型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均培养出病毒,HA滴度为1:64。在鸡胚尿囊腔中,先注入MEK孵育24 h后,再注入B型流感病毒的鸡胚也培养出病毒,HA滴度为1:6.8,与病毒对照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未见MEK直接抗B型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株的作用,但可见MEK抗B型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在鸡胚培养的温度,各国学者曾作过研究,认为35℃结果最好。我们实验室的分离及传代的常规方法也是培养于35℃。但在1961及1964午乙型流感病毒分离过程中发现,阳性标本的鸡胚羊水或尿液的血凝很不规律,有时甚至全部阴性,特别是冷冻保存(-40℃)的病毒材料,有时盲传二代仍然未见阳性血凝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原代鸡胚细胞的传代培养工艺,探究传代鸡胚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本研究将原代鸡胚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分别采用原代鸡胚细胞和传代鸡胚细胞培养麻疹病毒沪-191(Shanghai-191,S-191)株毒种,并对病毒收获液进行滴度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原代鸡胚细胞可稳定传代培养至第10代,各代次细胞生长趋势相似;第5代鸡胚细胞染色体检查为正常染色体核型;第8代鸡胚细胞成瘤性检查未见成瘤;采用第3、5代鸡胚细胞制备的麻疹病毒滴度水平高于原代鸡胚细胞,但无显著性差异(n=3,P>0.05),编码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和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的基因序列与S-191株完全一致,未发生变异。本研究证实,原代鸡胚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各代次鸡胚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不变,产毒水平无显著差异,可用于培养麻疹病毒。  相似文献   

4.
甲,型流感病毒与DEAE-D溶液同时接种鼠肺后,再用DEAE-D溶液进行鼻腔刺激,继续传若干代后,病毒很快呈现对鸡红血球有凝集作用,并使动物死亡。血凝滴度和小白鼠LD40滴度分别达1:64和5.0—6.0。用鸡胚病毒的抗血清进行抑制时,抑制滴度与鸡胚病毒相似,但是不被甲。型和仙台病毒的抗血清所抑制。 用原毒株的灭活疫苗免疫小白鼠,然后用鼠肺病毒加DEAE—D攻击,疫苗表现高的保获效价(用正常尿囊液接种作为对照)。本文讨论了利用DBAE—D刺激所获得的鼠肺病毒进行抗流感病毒的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5.
观察3株双歧杆菌对人O型、人B型、绵羊、兔、鸡和小鼠红细胞的凝集滴度,并对其血凝素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3株双歧杆菌均能凝集各种来源的红细胞,血凝滴度无明显差异;D-甘露糖不能抑制血凝。提取的脂磷壁酸(LTA)具有血凝活性。其血凝素受体为糖类。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索流感病毒内部基因对病毒滴度的影响,构建高产流感疫苗种子病毒。【方法】将A/chicken/ZJ/China/2013(H5N1) (ZJ)病毒的6个内部基因或点突变体或聚合酶复合物基因逐个替换鸡胚高度适应的A/Puerto Rico/8/1934(H1N1)病毒(PR8)的相同基因,构建重组病毒,通过血凝试验比较重组病毒在鸡胚上的增殖滴度。【结果】PB2基因影响最大,替换后未能产生重组病毒;PB1、PA、M基因替换后,重组病毒滴度分别下降了3.7、3.4、3.0个滴度(log2);NS基因替换后基本没有影响;聚合酶复合体基因替换后,病毒滴度稍有下降(7.6 log2),没有提供像完全来自PR8的聚合酶复合体相同的生长特性(8.4 log2);PR8 PB2基因627位点替换成谷氨酸(E)后,病毒滴度从8.4 log2上升到8.7 log2。【结论】合适优化的基因组合可以通过病毒RNA与蛋白之间、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病毒复制,从而筛选出能在鸡胚中高效复制的重组体,为高产流感疫苗的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细胞与病毒同时接种于33℃培养5天,其病毒滴度平均为6.25 LogCCID50/ml,但细胞成片后再感染,其病毒滴度平均为4.85 LogCCID50/ml.在鸡胚细胞感染2.3×10-3病毒剂量时,滴度可达≥6.5 LogCCID50/ml,病毒高峰期于100小时和120小时分二次收获,其滴度分别达到6.0和≥6.5 LogCCID50/ml.每瓶产疫苗量4500ml和9000ml,病毒滴度没有影响.液体疫苗于2~8℃保存14天,滴度由5.75降至4.75 LogCCID50/ml,而将疫苗保存在-18℃至18周,其滴度由6.38缓慢下降至5.0 logCCID50/ml.  相似文献   

8.
抗甲3型(H3N2)流行性感冒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SP2/0 Ag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蔗糖梯度离心纯化的甲3型流感病毒沪防/32/84(H3N2)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融合,经初步克隆获得了25个能稳定分泌抗甲3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部份McAb的一些生物学性状如下。 经ELISA测定25个腹水McAb、除4株为10~(-4)外,其余滴度在10~(-5)~10~(-(?))间。此25个McAb中,16个为抗血凝素McAb,其中15个的血凝抑制效价在1:1,280~1:20,480,1个为1:320,在鸡胚内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与病毒滴度有直接关系,如何提高病毒的滴度,增强其稳定性,是提高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报告,在鸡胚单层细胞培养森林脑炎(以下简称森脑)病毒减毒株,加有10mM氯化镁可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流感病毒滴度蚀斑检测方法,研究其适用性,为基于Vero细胞基质的四价流感裂解疫苗原液生产过程提供质控手段。方法通过优化覆盖物琼脂糖含量、病毒吸附时间及培养温度等参数,建立蚀斑法检测流感病毒滴度检测的方法,对其进行初步验证,并与鸡胚法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流感病毒培养条件的优化,确定覆盖物中最佳琼脂糖终浓度为1.0%(P=0.001,P0.05)、最佳吸附时间为90 min(P=0.001,P0.05),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温度(33℃、35℃和37℃)培养条件对病毒滴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毒液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由同一组试验人员连续测定8次,CV在3.73%~7.04%之间;同一组试验人员在不同工作日内对3批甲型(H3N2)病毒液测定,CV在3.46%~4.12%之间;不同试验人员测定结果的CV在1.77%~5.63%之间。表明蚀斑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蚀斑法与鸡胚法检测病毒滴度分别为7.84 lgPFU/mL和7.24 lgEID_(50)/mL,CV分别为2.90%(5%)和10.21%。蚀斑法在流感病毒2017—2018年流行株病毒滴度检测中应用,均获得稳定的检测结果。结论建立的蚀斑法简便、稳定且灵敏度高,能够准确地检测流感病毒的滴度,可用于流感疫苗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5.
16.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7.
18.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9.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