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随着认识的提高,传染性病毒可以由人血浆及重组/单克隆抗体所制的静注生物制品引起传播,所以,更多的努力趋于除去或灭活这些病毒。对由人血浆提取的治疗用蛋白,包括用加热、化学灭活剂、紫外线照射、基本脂类溶剂抽提、特异抗体中和和用各种分离技术除去病毒,都做了研究。对除去病毒的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有选择的灭活或去除传染因子,保护制品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动物模型,评价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方法对血液成分中DNA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将超离纯化的DHBV分别加入人血浆或人红细胞,经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将含不同基因组拷贝数DHBV的血浆成分经静脉感染1 d龄雏鸭。采用放射性核素核酸杂交法对血清中DHBV DNA进行检测,计算病毒灭活处理前、后人血浆及人红细胞中DHBV的半数感染计量(ID50)。结果 结果显示加入DHBV的血浆在未经灭活处理前对1 d龄雏鸭的ID50值为103.33,而经病毒灭活处理后ID50值为1010拷贝,灭活处理可使病毒感染性滴度下降达6个Log;加入DHBV的红细胞灭活前ID50值为103.35,经灭活处理后ID50值为108.35拷贝,灭活处理使病毒感染性滴度下降5个Log。结论 利用DHBV感染动物模型,可以检测到少量病毒在自然感染宿主体内的感染性,可用于评判血液成分中病毒灭活方法的效果,亚甲蓝光化学处理对血浆中DNA病毒的灭活效果较好于对红细胞中DNA病毒的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者发展了用最终浓度1%( W/W) TNBP和Triton-100于30℃保温4小时的改良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S/D)处理法灭活人血浆病毒。本法灭活≥10~6黑猩猩感染剂量(CID_(50))的HBV,≥10~5GID_(50)的HCV和≥10~(6·2)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_(50))的HIV。病毒灭活后的11批血浆被冻干,12批被冰冻直到使用。上述血浆经过了广泛的实验室试验,包括凝血因子1-XIII, Von willebrand因子,血浆蛋白溶酶原,血凝抑制剂,纤维蛋白溶酶和其他临床上重要的血浆蛋白质的鉴定。在S/D处  相似文献   

4.
S/D处理血浆过程中的脂包膜病毒灭活试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有机溶剂/去污剂对血浆中指示病毒VSV灭活的观察评估有机溶剂/去污剂对脂包膜病毒死活的效果。血浆样品与VSV病毒按9:1混合,然后用1%TNBP/1% Triton X-100在30℃处理4h,测定开始样品中的病毒总量和S/D处理后不同时间取样内的病毒总量。实验中样品内加入1%TNBP/1% Triton X-10015min后VSV病毒已全部灭活,灭活效果≥6.0log。按所述S/D处理方法可以完全灭活血浆内所有的脂包膜病毒而没有主要血浆蛋白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建立制备病毒灭活SD血浆的方法。血浆内加入 1%TNBP/ 1%TritonX10 0 ,30℃保温 4h后用反相层析和超滤去除血浆中的TNBP和TritonX10 0。在 30℃保温 15min后血浆内脂包膜病毒全部被杀灭。超滤后的血浆内TNBP和TritonX10 0的含量都低于 5mg/L。SD血浆蛋白含量的改变都在准许的范围内。建立了一种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叙述了使用改良的TNBP/表面活性剂处理的冻干和冷冻人血浆的生产以及这种病毒灭活血浆的体外特性。 材料与方法 人血浆处理和病毒灭活 用于生产冻干的经过S/D处理的和冰冻的血浆分别来自瑞士Octapharma公司和德国Hagen红十字中心。 贮存于-30℃以下的同种血型的250份新鲜冰冻血浆(每份200~250ml)在不锈钢容器中,30℃条件下融化,经确定是溶血或脂血的血浆在混合和  相似文献   

7.
<正>冻干血浆制品的热处理已被用于降低感染病毒传播的危险,特别是那些能引起肝炎的病毒。当认识到血浆制品能传播AIDS HIV因子的病因时,美国国家血友病基金会的医学和科学顾问委员会和疾病控制中心推荐使用热处理的制品,以降低传播病毒的危险。使用不包括病毒灭活步骤的方法提取的凝血因子,在美国不再被批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病毒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1月来青海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捐献的400 mL全血共1500份,分离新鲜冰冻血浆200 mL后,再分为两份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mL,各1500份。对照组不经灭活,实验组经MB-P病毒灭活。比较两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总蛋白(TP)、凝血因子VⅢ(FVⅢ)及白细胞(WBC)的含量。再随机抽取500例接受了上述病毒灭活血浆输注的患者,观察其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FIB和TP含量及FVⅢⅠ活性比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WBC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IB、TP、FVⅢⅠ的回收率的分别为85.43%、91.08%和80.49%,WBC的残留率为0.21%;500例接受了上述病毒灭活血浆输注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发热症状。结论:经MB-P灭活病毒血浆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WBC含量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要求,但仍需严格要求血液收集和血浆病毒灭活的操作过程并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避免人为造成的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灭活病毒对乙肝病毒和血浆成分的影响。方法:在已知HBV-DNA阳性血浆中加入MB,调整MB终浓度分别为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光照度为40000LUX,照射时间分别为0min、20min、40min、60min,在各点分别取样抽提基因组DNA用于荧光定量分析,测定HBV-DNA的浓度,推断在不同时间和浓度下的灭活效果。在灭活效果最好的点取样检测血浆正常成分有无显著变化,其中包括生化指标,酶学指标,凝血因子FⅧ:C活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蛋白亚基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观察血浆的抗体蛋白活性变化。结果:当MB为10.0μmol/L,光照60min时,灭活乙肝病毒的效果最好,对于高拷贝数的病毒浓度,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尚无法完全灭活病毒,但可以使HBV-DNA浓度明显下降;从病毒灭活的表格看,灭活效果与时间和MB浓度呈正相关,作用60min时血浆中主要成分的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及凝血因子FⅧ:C活性无明显改变,部分血浆酶活性有明显下降(P<0.05)。血浆蛋白的亚基数目和迁移速度未见明显变化,血浆的抗体蛋白也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活性。结论:MB10μmol/L辅助荧光...  相似文献   

10.
有机溶剂/去污剂处理血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溶剂/去污剂处理技术已广泛用于血液制剂的病毒灭活。本文对此项技术用于血浆中病毒灭活的可靠性、处理血液制剂的安全性以及处理血浆的临床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在制备工艺中凝血因子效价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对PCC制备过程中的血浆、S/D病毒灭活、冻干工艺、干热病毒灭活前和后分别取样,检测分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效价,分别分析S/D病毒灭活、冻干工艺、干热病毒灭活前和后凝血因子效价的变化情况。分析PCC干热病毒灭活后的样品中四种凝血因子的效价比例。结果三批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活性在0.8~1.2 IU/m L之间。S/D病毒灭活前后PCC冻干工艺前后PCC中四种凝血因子活性无明显变化,而干热病毒灭活后PCC中四种凝血因子活性均有明显下降。三批PCC中四种凝血因子的比例基本一致,但是凝血因子Ⅶ效价较低,凝血因子Ⅱ效价偏高。结论通过PCC制备工艺中凝血因子效价的检测和分析可实现良好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正>自六十年代后期以来,患血友病A的病人用血浆浓缩物进行治疗,在以后的二十年中,以冷沉淀为原料提制的几种中间体以及高度纯化制品的各种类型浓缩物已被使用。最近,应用免疫吸附剂获得的高纯因子Ⅷ浓缩物已制备出来 表1概括了因子Ⅷ浓缩物在质量上的进展。为急需提高浓缩物的质量,则要求减少异源蛋白质的含量,依据一些体外研究报道此异源蛋白质可引起免疫抑制。此外,自1984年以来尽管所有的血浆衍生物均经过了病毒灭活过程。这些高纯浓缩物也还要求尽可能减少病毒污染。  相似文献   

13.
探究几种实验室常规消毒灭活方法对腮腺炎病毒的灭活效果,为实验室进行腮腺炎病毒消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热灭活、紫外线灭活和化学试剂灭活三种方法对腮腺炎病毒进行灭活处理,灭活处理后腮腺炎病毒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病毒滴定,评估上述灭活方法对腮腺炎病毒的灭活效果。热灭活方法显示,腮腺炎病毒对热敏感,随温度升高和热灭活时间增长对腮腺炎病毒灭活有明显加强作用。65℃30min、60min和70℃10min、30min、60min可有效灭活腮腺炎病毒;紫外线灭活方法显示,紫外线照射15min,30min,60min均可有效灭活涂抹在平皿表面的腮腺炎病毒,但对毒株液倾倒导致的MuV液体不能达到完全灭活效果;化学试剂灭活方法显示,三氯异氰泡腾片、1%过氧化氢、3%过氧化氢和75%乙醇根据试剂说明书处理后病毒均能有效灭活腮腺炎病毒。三种灭活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实现对腮腺炎病毒的灭活,可以作为实验室常规灭活腮腺炎病毒方法。建议使用65℃30min或70℃10min对腮腺炎病毒进行有效灭活。紫外线适用于对腮腺炎病毒进行表面消毒,但对液滴状病毒污染建议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有效灭活。  相似文献   

14.
了解植物病毒在不同水体与温度条件下的灭活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以典型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为模型,比较了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在闽江水、自来水、生活污水、微孔滤膜过滤除菌污水及超纯水中的灭活动力学。结果显示,温度是导致TMV灭活的重要因素,水温升高,病毒灭活速率加快;此外,某些水质因子也影响TMV的灭活效率,其中可溶性盐的存在及其含量对TMV的灭活会因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异;某些微生物或代谢产物对植物病毒TMV具有灭活作用,而能生化降解的有机质加速TMV灭活可能是通过促进水体中的微生物增殖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了解植物病毒在不同水体与温度条件下的灭活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以典型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为模型,比较了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在闽江水、自来水、生活污水、微孔滤膜过滤除菌污水及超纯水中的灭活动力学.结果显示,温度是导致TMV灭活的重要因素,水温升高,病毒灭活速率加快;此外,某些水质因子也影响TMV的灭活效率,其中可溶性盐的存在及其含量对TMV的灭活会因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异;某些微生物或代谢产物对植物病毒TMV具有灭活作用,而能生化降解的有机质加速TMV灭活可能是通过促进水体中的微生物增殖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亚甲蓝/光灭活处理血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血浆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应用的血液制剂,但其安全性却不容忽视。本文对年来来有关亚甲蓝/光灭活处理技术用于人血浆病毒灭活研究的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S/D灭活血浆内脂包膜病毒及病毒灭活血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磷酸三丁酯(TNBP)/Triton X-100对血浆内脂包膜病毒的灭活效果。用VSV病毒和Sindbis病毒作指示病毒,加入血浆后再加磷酸三丁酯/Triton X-100,观察病毒的滴度变化及对血浆蛋白的影响。结果发现终浓度各为1%的磷酸三丁酯/Triton X-100在60min内可以灭活血浆内的两种指示病毒,而血浆蛋白的组成和功能变化很小。经层折、超滤后血浆内磷酸三丁酯和Triton X-100的残余量分别低于5μg/ml,表明S/D处理血浆的安全性和治疗作用都很好,其制剂冰冻血浆或冻干血浆可用于临床治疗凝血因子缺乏症,或用作血容量扩张剂。  相似文献   

18.
提高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中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问题得到极大的重视,原料血浆的筛检方法、病毒灭活工艺及血液制品制造工艺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使得HBV、HCV和HIV等病毒经血液制品传播的发生率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9.
<正> 传播病毒性肝炎是使用血浆蛋白制剂最令人担心的问题之一。甲型肝炎病毒血症时间短,除非输入潜伏早期的血液,不会传播病毒。乙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因长时期的病毒血症,可持续数年甚或终身,传染个体的百分率高。尽管制造部门检查了献血员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浆蛋白制剂中仍可能含有一种或多种肝炎病毒,特别是凝血因子制剂,因制造时需保持其蛋白质活性,通常没有灭活肝炎病毒的步骤。 分离血浆蛋白的低温乙醇法被世界各国作为经典方法沿用迄今已40多年。以人血浆为原料用Cohn法制备的免疫球蛋白不传播病毒性肝炎是众所周知的,但近年来某些报道使人们对此产生了疑虑。除白蛋白外,都有传染病毒性肝炎的报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板层人工角膜钴-60照射病毒灭活验证方法,用该方法对脂包膜病毒灭活效果进行验证。方法以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为指示病毒,将干燥的板层人工角膜浸泡在高滴度病毒液中,在2~8℃浸泡5 h,经剪碎、研磨等步骤后4℃放置12 h,确立角膜吸附和释放病毒的条件。之后,将吸附病毒并呈干燥状态的角膜以0、5、10、15、20、25 k Gy辐照剂量进行钴-60辐照,以确立的条件释放病毒并进行滴定,考察灭活效果。结果板层角膜在2~8℃浸泡5 h可吸附足量病毒;病毒滴度可达到4 lg值以上,满足病毒灭活验证的要求。样品经25 k Gy剂量钴-60照射后灭活PRV为2.75~3.25 lg TCID50/100μL,灭活后的样品在敏感细胞上盲传3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结论成功建立了板层人工角膜病毒灭活验证的方法,并验证采用钴-60辐照法对PRV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