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罗非鱼是华南地区自然水域的常见种,是我国主要的外来鱼类之一,但对其在自然水域的分布和数量缺乏详细的描述。【方法】对广东省的主要河流珠江(西江、北江、东江)、韩江、鉴江和潭江等的多个样点进行了调查,主要对各样点渔获物中罗非鱼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并对各种群的年龄结构、性比、性腺发育和食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广东省各主要水系均有罗非鱼野生个体的存在,其中,鉴江袂花江段数量最多,约占渔获物总质量的60%,西江、北江数量相对较少,不到渔获物总质量的1%;在各种群中均发现了2龄以上个体和性成熟个体,并在调查中采集到大量仔、幼鱼。【结论与意义】以上结果表明罗非鱼在广东各主要河流已能完成越冬和繁殖,并建立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广西内陆水域的外来鱼类进行入侵风险评估和适生区预测,为广西外来鱼类入侵防治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鱼类入侵风险和水生生物入侵能力筛查系统2个体系筛选广西内陆水域具有入侵风险的鱼类,并用最大熵模型预测高入侵风险鱼类在广西内陆水域的潜在适生区。【结果】广西内陆水域共记录有外来鱼类18种,其中13种鱼类具有高入侵风险,分别为尖齿胡鲇、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豹纹脂身鲇、齐氏罗非鱼、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短盖肥脂鲤、露斯塔野鲮、条纹鲮脂鲤、麦瑞加拉鲮和食蚊鱼,2种具有中入侵风险,为丁鱥和太湖新银鱼。适生区预测结果表明,极易发生鱼类入侵的水域为黔江、郁江和南流江。【结论】对中、高入侵风险的鱼类均需重点监控且在具有高入侵风险水域应对外来鱼类开展持续性监测,并进行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3.
【背景】罗非鱼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有多个品系,其养殖范围已遍布85个国家和地区。1956年我国从越南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经过养殖及推广,2006年我国罗非鱼产量达到100万t。但是,该外来物种在给我国带来良好经济价值的同时,对土著种类及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方法】对近几年珠江水系渔获物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并观察尼罗罗非鱼早期发育形态,统计尼罗罗非鱼苗对其他鱼苗的最大捕食量及捕食规格,以分析罗非鱼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珠江水系的入侵现状。【结果】尼罗罗非鱼早期发育快,卵黄营养非常丰富,比珠江水系土著种类更有竞争性;罗非鱼苗呈现很强的攻击性与捕食性;尼罗罗非鱼已经扩散到珠江水系各主要河流,并在部分江段形成优势种群。【结论与意义】尼罗罗非鱼种群快速扩张,对土著种已构成严重威胁,有必要将其列为珠江水系高危入侵种。  相似文献   

4.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是全球性的外来入侵鱼类之一,已经入侵到全世界多个自然水域,严重威胁着土著鱼类的生存和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为了有效控制自然水域中尼罗罗非鱼的数量,本实验室筛选出一种对尼罗罗非鱼具有特异性杀灭作用的有机磷类药物"灭非灵",用于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的应急防治。本文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方式,验证"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多种常见鱼类的毒杀效果,并测定了"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幼鱼(体长4.0±0.23 cm,体重2.5±0.44 g)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和其在环境中的安全浓度。结果表明:"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毒杀效果非常显著(P0.01),暴露在0.10、0.17和0.20 mg·L-1药液中的尼罗罗非鱼在96 h内全部死亡,而草鱼,鲮,鲫,斑马鱼、唐鱼和泥鳅均能正常生长;"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167、0.077、0.057和0.043 mg·L-1,安全浓度为0.0043 mg·L-1。结果证明,"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应急防治有积极的效果,可应用于小水域内入侵尼罗罗非鱼的特异性灭除。  相似文献   

5.
【背景】广东省是我国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许多外来水生动物在广东省的河流均有分布,但有关其具体分布和数量缺乏系统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鉴江、韩江、潭江、西江、北江、东江等水系的外来水生动物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调查到的外来水生动物的生态学特征和入侵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共调查到13种外来水生动物,包括巴西龟、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下口鲶、革胡子鲶、食蚊鱼、麦瑞加拉鲮、露斯塔野鲮、斑点叉尾鮰、大口黑鲈等11种脊椎动物和福寿螺、克氏原螯虾2种无脊椎动物;其中以福寿螺、巴西龟和3种罗非鱼的分布最为广泛。【结论与意义】几种外来水生生物主要通过水产养殖、观赏渔业和生物防治引种入侵;典型的"R"策略者、对环境具有较强耐受力的生物、杂食性鱼类更容易成功入侵。  相似文献   

6.
【目的】2013年5月广东番禺某养殖场罗非鱼出现大量死亡现象,临床症状表现为鱼体体色发黑、体表出血、鳞片脱落、鳍条溃烂等,解剖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胆囊肿大、肝呈黄色、脾脏呈暗红色。为确定病原,【方法】从具以上临床症状的病鱼组织中分离获得可疑菌株1株,编号PYS1。采用形态特征、生长特性、理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理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该菌株种类。通过人工回归感染及组织病理学研究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性,并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其敏感药物。【结果】结果表明PYS1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在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进化树中与其他鱼源类志贺邻单胞菌聚为一支。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已呈现多重耐药性,仅对少数检测抗生素(头孢曲松、头孢洛克和头孢唑啉等)敏感。人工回归感染结果显示PYS1菌株可使尼罗罗非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似症状,其对尼罗罗非鱼半致死量为1.425×108CFU/尾,石蜡切片显示其对感染鱼的肠、肝、脾、肾和心脏等组织均可造成损伤。【结论】证明类志贺邻单胞菌为上述养殖场尼罗罗非鱼发病的病原,且为首次报道该菌对尼罗罗非鱼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九龙江流域对厦门海域潜在的病原菌"污染",为相关侵染性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通过TCBS(Thiosulfate Citrate Bile Salts Sucrose)培养基从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分离到158株细菌,应用16S rRNA基因-RFLP(限制性酶切图谱多样性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158株细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沉积物中分布的TCBS菌群分别属于7个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占28%,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占24%,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占19%,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占13%,芽孢杆菌属(Bacillus)占11%,弧菌属(Vibrio)占4%,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占1%。不同站位TCBS菌群的组成及各菌群的相对差异明显,其中上游区域以非嗜盐或耐盐细菌为主,下游区域以嗜盐细菌和耐盐细菌为主,具有典型的河口细菌分布特征。盐度对各TCBS菌群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弧菌在整个河口区所占的比例不大(6%-19%)且集中在下游区域。【结论】九龙江口存在大量的条件致病菌,其中以气单胞菌属为代表的耐盐菌,对厦门海域存在陆源性污染的风险;绝大多数弧菌属于海洋土著细菌,正常情况下(非流行性弧菌病期间)非来源于九龙江冲淡水的直接污染。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在钱塘江桐庐段水域的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该水域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种群的叉长和体质量组成,性别组成和性比、年龄组成等渔业种群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群体的叉长范围为11.2~33.1 cm,平均叉长为(20.2±3.45)cm;体质量范围为26.0~540.8 g,平均体质量为(171.6±81.9)g。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雌性渔获群体的平均叉长为(23.5±3.58)cm,平均体质量为(183.2±79.87)g;雄性渔获群体的平均叉长为(22.7±3.77)cm,平均体质量为(168.8±78.99)g。雌性群体数量多于雄性群体数量,雌、雄性比约为1.47∶1。渔获群体由4个年龄组组成,以2龄为主。  相似文献   

9.
徐宾铎  任一平  叶振江  曾晓起 《生态学报》2007,27(10):4224-4232
根据2004年春、秋季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单元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青岛近岸水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春、秋季调查分别渔获31、32种鱼类,平均每网渔获量分别为7.36kg/h和2.99kg/h,优势种类主要包括赤鼻棱鳀Thrissa chefuensis、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 sotakii、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黄鳍刺鰕虎鱼Acanthogobius flavimanus、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i和长条蛇鲻Saurida elongata等。聚类分析表明,春、秋季青岛近岸水域鱼类群落都可划分为3个站位组,分别对应于北部、中部和南部调查水域。不同站位组的优势种组成变化较大,不同站位组间种类组成差异显著。分析了造成站位组内种类组成相似的特征种和造成不同站位组间相异的分歧种。不同站位组的特征种不同。赤鼻棱鳀、大泷六线鱼、黄鳍刺鰕虎鱼、方氏云鳚、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角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和细纹狮子鱼是春季所有站位组间的分歧种;赤鼻棱鳀、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大泷六线鱼、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方氏云鳚、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是秋季所有站位组间的分歧种。大多数特征种也是不同站位组间的分歧种,主要是由于这些种类的数量分布的空间变化造成的。青岛沿海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间作番茄对花椰菜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咛  杨广  尤民生 《昆虫学报》2015,58(4):391-399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花椰菜 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田合理间作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对菜田主要害虫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明提高花椰菜田生态系统保益控害服务功能的番茄最佳间作比例。【方法】2014年2-5月,试验在福建省闽清县省级标准农田示范区(26°10′41″N, 118°48′10″E)内进行,按番茄株数占花椰菜田总植株数中的比例设置4个梯度小区,分别为0%, 10%, 30%和50%,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目测法对花椰菜菜田节肢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间作番茄显著降低了花椰菜田中菜蚜 Lipaphis erysimi 的个体数量,且控制效果随番茄间作比例的上升而增强(50%>30%>10%)。间作30%和50%番茄显著降低了黄曲条跳甲 Phyllotreta striolata 的个体数量,但2种间作比例的效果差异不显著。间作番茄不影响菜青虫 Pieris rapae 和蜘蛛的个体数量。3种间作比例都提高了菜蛾绒茧蜂 Cotesia plutellae 的个体数量和蜂/蛾比,但三者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花椰菜田中间作30%的番茄,对害虫控制最有利。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山美水库两种入侵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和伽利略罗非鱼(Sarotherodon galilaeus)种群的繁殖生物学特征,于2021年3—10月份在山美水库逐月采样,分析了繁殖时间、性比、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和成熟卵径等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罗非鱼均于4月份开始繁殖,齐氏罗非鱼繁殖高峰为7月, 10月结束繁殖;伽利略罗非鱼繁殖高峰为6月, 9月结束繁殖。齐氏罗非鱼平均绝对繁殖力为(4009.85±1305.69)粒、平均体重相对繁殖力为(67.32±15.63)粒/g、平均体长相对繁殖力为(31.31±5.03)粒/mm;伽利略罗非鱼平均绝对繁殖力为(1701.85±591.29)粒、平均体重相对繁殖力为(6.46±0.87)粒/g、平均体长相对繁殖力为(8.22±2.33)粒/mm;齐氏罗非鱼的绝对繁殖力、体重相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均显著高于伽利略罗非鱼,平均成熟卵径则显著小于伽利略罗非鱼。齐氏罗非鱼和伽利略罗非鱼繁殖群体的雌雄性比分别为1.59和1.83,两个种群的雌雄性比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偏离1﹕1。研究表明两种共同入侵的罗非鱼种群具有不同的繁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骆驼生活环境中水生双翅目昆虫的调查研究,以明确其种类的组成和分布。【方法】于2014年5-9月利用网捕法,调查了阿拉善骆驼生活环境水生双翅目昆虫。对鉴定的吸血种类的COI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和分析。【结果】共发现水生双翅目昆虫21科41属47种,其中有16种为内蒙古地区新记录,12种为吸血种类,长角亚目、芒角亚目和短角亚目个体数量分别占水生双翅目昆虫总数的49.3%,43.5%和7.2%。分子数据分析显示,12种吸血水生双翅目昆虫的COI基因序列一致性在75.9%~97.3%之间,不同科之间大部分水生双翅目昆虫差异显著,科内不同属间差异也较明显。【结论】本研究基本上掌握了内蒙古骆驼生活环境水生双翅目昆虫的种类,特别是吸血种类,为后期骆驼福斯盘尾丝虫病传播媒介种属的确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九龙江河口及厦门污水处理设施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多药物抗性超级细菌的产生,有关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在环境介质中分布、迁移和扩散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九龙江河口及厦门污水处理设施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情况开展研究。【方法】通过定性PCR研究九龙江河口水体、沉积物和厦门污水处理设施活性污泥中4种磺胺类、13种四环素类ARGs及2种整合子基因的污染情况,并选择四环素类tet(W)基因进行克隆文库测序分析。【结果】除tet(O)和tet(S)外,其他基因均被检出。不同环境介质中的ARGs及整合子基因检出率为活性污泥(0.86)>沉积物(0.57)>水体(0.24)。在淡水和淡盐水中,sul(l)、int(1)、tet(A)、tet(C)、tet(E)、tet(M)和tet(W)的检出率要高于海水,表明九龙江上游可能是ARGs的污染源之一。【结论】主成分分析表明污水处理设施是ARGs的高发载体;沉积物是ARGs的稳定载体;而水体中的ARGs易于分解。此外,tet(W)基因克隆文库分析表明,厦门污水处理设施也可能是九龙江河口及厦门沿岸的ARG污染源。  相似文献   

14.
应用3′/5-′RACE方法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奥利亚(Oreochromis aureus)罗非鱼胰蛋白酶ⅠmR-NA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胰蛋白酶ⅠmRNA序列全长分别为863bp和858bp,序列中均含有738个核苷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编码长度为245个氨基酸残基的胰蛋白酶Ⅰ。胰蛋白酶Ⅰ氨基末端均存在信号肽和激活肽序列,序列中均具有与催化活性必须的高度保守的催化三联体氨基酸残基(His、Asp、Ser)和构成二硫键的12个半胱氨酸残基,以及决定底物特异性的保守性氨基酸残基即天冬氨酸残基和S1结合袋。南极鱼(Patanotothenia magellanica)、大西洋鲑(Salmo salar)、日本鲽(Paralichthys olivaceus)、大西洋鳕(Gadusmorhua)、牛和人类胰蛋白酶mRNA序列以及氨基酸序列与奥利亚罗非鱼相比较同源性分别为58.3%—72.5%和63.3%—76.1%,与尼罗罗非鱼相比较同源性分别为59.1%—73.1%和63.6%—75.6%。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胰蛋白酶mRNA序列以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2%和99.2%。    相似文献   

15.
九龙江河口区nirS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和nirS基因克隆文库的分析,揭示九龙江河口区nirS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方法】选取九龙江河口区一富营养化采样点,分别采集水样及沉积物样品,进行理化因子的测定并提取细菌总DNA。以水样DNA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以沉积物DNA构建nirS基因克隆文库,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中获得86条有效序列,按97%的序列相似性划分为53个OTU,分别属于Proteobacteria门、Planctomycetes门、Bacteroidetes门、Actinobacteria门、Firmicutes门和Chloroflexi门。其中属于Proteobacteria门OTU的克隆子占克隆数的62.9%,是最优势的类群,分属于Alph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和Deltaproteobacteria纲等。从nirS基因克隆文库中获得190条有效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序列后,按82%的序列相似性划分为60个OTU,并定位到属的水平。其中Proteobacteria门是最优势的类群,占文库克隆子总数的71.6%,包括Alphaproteobacteria纲(5.8%)、Betaproteobacteria纲(49.0%)和Gammaproteobacteria纲(16.9%)。nirS基因克隆文库中丰度最高的OTU与GenBank中的一株可培养反硝化菌Thauera sp. R-26906具有100%的序列相似性。【结论】九龙江河口区的微生物以及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rS)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大部分NirS序列在GenBank中的最相似序列来源于河口、海湾等相似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于2020年春季(4月)和秋季(9月)利用水声学频差技术和网具调查方法同步开展鱼类资源调查,评估调查江段鱼类资源时空特征。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江段鱼类资源密度均值为(0.094±0.183)尾/m2,鱼类单体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 TS)均值为–(57.33±5.69) dB,主要分布在–62.5—–50.5 dB,随着水深的增加, TS逐渐增大;网具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共采集鱼类758尾、53.53 kg,鉴定鱼类种类达48种,其中以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占优,中上层鱼类群体数量和质量占比分别为36.15%和66.12%,长江江豚饵料鱼类(体长小于20 cm、体高小于6 cm、体重小于100 g的中上层鱼类)数量和质量占比分别为23.22%和8.72%。在时间特征上, 4月和9月鱼类资源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 4月鱼类TS均值小于9月,且4月鱼类平均规格小于9月。在空间特征上,鱼类资源主要分布于和畅洲北汊和焦北滩附近水域,中上层鱼类资源相对较多,且4月鱼类资...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2006年6月、8月和10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捕获渔业生物207种,主要是以暖温性和暖水性的种类为主,冷温性种类细纹狮子鱼和黄鮟鱇等也出现在调查中并成为优势种.渔业生物的多样性有所升高,种类的更替加快,部分洄游种类已成为历史记录.经济价值低、个体小、年龄结构简单和营养层次低的类群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占据优势地位.调查捕获渔业生物的种类数明显高于20世纪80年代相应月份的种类数,但是渔业生物的渔获率和个体数仅占80年代调查的8%左右.渔获率比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域的北部、中部及河口区域,但是渔业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布与之相反,因此在具有相对均质高多样性的群落结构条件下很难维持高渔获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理烟区烟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分类。【结果】从烟草叶片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 568株,分别归于31个属,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镰孢属(Fusarium),分别占真菌总数的40.79%和18.73%。【结论】烟草内生真菌的数量、种类、多样性和分布分别在不同部位叶片间和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在下部叶数量较多,而上部叶的种类较多,多样性更丰富。随着烟草的发育成熟,内生真菌数量、种类和多样性增加,在现蕾期和成熟期最大。  相似文献   

19.
阜阳机场草丛动物群落特征与食虫鸟类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5—10月,对阜阳机场3种典型生境草丛动物及食虫鸟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草丛动物12个目,从个体数量来看,优势类群是直翅目,占草丛动物总数量的49.5%;常见类群是双翅目、鞘翅目、同翅目、鳞翅目、蜘蛛目,共占草丛动物总数量的39.8%;从总重量来看,优势类群同样是直翅目,占草丛动物总重量的80.1%;草地生境草丛动物重量和多样性水平最高,是草丛动物防治的重点区域;将草丛动物群落与食虫性鸟类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食虫鸟类数量与直翅目总重量呈显著正相关(r=0.881,P=0.021),直翅目昆虫是主要防范类群;药物灭虫的最佳时间是每年5月;草丛动物总重量和食虫鸟类数量最大的时期是8月,也是鸟害防治的重点月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明确中国主产茶区茶树小绿叶蝉种类。【方法】通过网捕法采集了全国14个省(市)109个地区的茶树小绿叶蝉成虫标本。根据外部形态并结合雄性外生殖器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共检视5 589号叶蝉雄成虫标本,发现8种小绿叶蝉。其中包括: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锐偏茎叶蝉Asymmetrasca rybiogon(Dworakowska)、拟小茎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paraparvipenis ZhangLiu、波宁雅氏叶蝉Jacobiasca boninensis(Matsumura)、匀突长柄叶蝉Alebroides shirakiellus(Matsumura)等。小贯小绿叶蝉发生最普遍且数量最多,占总检视样品的98.53%。各地小贯小绿叶蝉样品数量占当地样品数量的55.56%-100.00%。锐偏茎叶蝉在重庆市采样点发生较多,占当地检视样品的36.96%-44.44%。其余种类,个体数量极少且分布狭窄。【结论】我国茶树小绿叶蝉有多个种。除云南、广东、海南、台湾和西藏5个产茶省本研究未涉及外,全国绝大部分茶区的优势种为小贯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