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干扰素系统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是一类多基因家族诱导性细胞因子,可在脊椎动物细胞中诱导建立抗病毒状态,并在抗病毒防御中起重要作用。干扰素系统包括应答外界刺激(如病毒感染)而合成干扰素的细胞,和应答干扰素建立抗病毒状态的细胞。干扰素系统基因主要包括Ⅰ型干扰素、Ⅱ型干扰素、干扰素刺激基因以及组成干扰素信号传导系统的基因。鱼类干扰素类作用发现较早,而对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较晚。随着哺乳类和鸟类中干扰素及其相关基因研究的开展和深入,近年来鱼类干扰素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也得到快速发展。综述了鱼类干扰素系统基因的克隆、鉴定,以及其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产品现状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产品现状及市场前景吴美英程永庆(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干扰素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功能调节系统。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它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抗肿瘤治疗药物[1]。干扰素的种类很多,有人体干扰素,动物干扰素...  相似文献   

3.
张克  宋长征 《生命的化学》2005,25(3):262-265
τ干扰素(interferon tau,IFN—τ)作为新发现的一种干扰素,最初发现的作用是反刍动物母体妊娠识别孕体的信号,有抗黄体溶解作用。以后的研究证实,τ干扰素是属于Ⅰ型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增生、免疫调节等作用,并且具有较其他干扰素低的细胞毒性。由于τ干扰素的这些特点,为许多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将近两年前,试图合成人类干扰素基因,那是不可能的。从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通过反转录产生DNA,开始测定出干扰素基因的核苷酸顺序,正好是两年了。此后,从mRNA制出CDNA中表明,在人类染色体组中的干扰素基因可能是一个家族--有些相当于白细胞干扰素(α--干扰素),较少的相当于成纤维细胞干扰素(β-干扰素)及更少量的免疫干扰素(γ-干扰素)。这些干扰素中的每种干扰素的氨基酸顺序还没  相似文献   

5.
将近两年前,试图合成人类干扰素基因,那是不可能的。从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通过反转录产生DNA,开始测定出干扰素基因的核苷酸顺序,正好是两年了。此后,从mRNA制出CDNA中表明,在人类染色体组中的干扰素基因可能是一个家族——有些相当于白细胞干扰素(α——干扰素),较少的相当于成纤维细胞干扰素(β—干扰素)及更少量的免疫干扰素(γ—干扰素)。这些干扰素中的每种干扰素的氨基酸顺序还没  相似文献   

6.
杨祎  侯炜 《生命科学》2011,(8):749-752
干扰素(IFN)是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Ⅰ型和Ⅱ型干扰素不仅可抑制病毒,而且还能参与天然免疫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最近干扰素家族增添一位新成员:Ⅲ型干扰素,即IFN-λ,因其具有类似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且能诱导干扰素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命名。IFN-λ受体与Ⅰ型干扰素的受体不同,但具有与Ⅰ型干扰素类似的诱导表达方式和信号转导通路,并能激活一系列相似的干扰素刺激基因。就IFN-λ家族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机制、抗病毒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最新发现的干扰素λ表现出抗病毒、抗增殖和促凋亡活性,同I型干扰素一样干扰素λ结合干扰素λ受体复合体后进行信号传递.干扰素受体是由干扰素受体1和白介素10的受体2形成异二聚体,但是干扰素λ信号通路的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分别运用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沉淀试验和免疫共沉淀试验证明了Ran蛋白的结合蛋白RanBPM与干扰素λ受体1相互作用.干扰素λ1能够促进干扰素λ受体1与RanBPM的相互作用和影响RanBPM在细胞内的分布.干扰素λ受体1与RanBPM的相互作用与保守的TRAF6的结合位点无关.RanBPM作为一个支架蛋白通过调控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的活性,是新的调控干扰素λ途径的蛋白.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后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自发现后一直处于细胞因子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前沿。本文通过分析Ⅰ型干扰素α、β和Ⅱ型干扰素γ各自的分子结构,来综述对应的亚型的干扰素的生物活性和特点,同时对其临床应用尤其是最近开发的新的适应症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等功能,被广泛的应用于病毒引起的疾病、肿瘤和癌症的治疗中。干扰素α-2b是干扰素家族中重要的一员,然而限制干扰素α-2b蛋白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包涵体蛋白在变复性过程中出现的聚集和错误折叠。本文将对如何有效的减少干扰素α-2b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聚集和错误折叠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β-干扰素及其重组产品的基础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β干扰素(IFNβ)是一种具有广泛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获得两种重组β干扰素并用于临床。如何对重组β干扰素进一步优化,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仍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不仅对β干扰素的结构、基因、受体、信号传导途径及生物学效应等方面,而且对目前市场上重组β干扰素的种类、来源、优缺点、临床应用及其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对γ-干扰素日益感兴趣的一个标志是Celltech公司把抗-γ-干扰素列入了它的单克隆抗体的产品目录。这家英国公司的抗-α-干扰素在世界上的销售十分成功。许多干扰素制造者都是将附在载体粒的单克隆抗体装柱,来纯化α-干扰素的。在不纯的混和物通过柱时,单克隆抗体唯独与α-干扰素结合。杂质流出柱外,附在单克隆抗体上的干扰素仍留在载体粒上。从载体粒提取的即是高度纯化的干扰素。在α-干扰素的室内测定中,单克隆抗体也有用。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是一类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机体有关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抗病毒、抗癌肿、及免疫调节等功能。pppA_(2′)p_(5′)A_(2′)p_(5′)A(简称2′-5′P_3A_3)是由干扰素作用于细胞以后诱导产生的一种寡聚腺苷酸,它能表现干扰素的许多生物学功能,我们发现2′-5′P_3A_3能激活巨噬细胞,但激活特点与干扰素本身不同。干扰素激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干扰素研究的进展十分惊人。特别是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成功,干扰素的碱基序列已清楚,使大量生产干扰素成为可能。目前关于干扰素临床应用的研究还进展不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足够的干扰素。现在由于用基因重组技术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调节因子是在研究干扰素转录调控时发现的1。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共发现10种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10。一般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IRF)通过调节干扰素的表达而行使其抗病毒、应激、免疫调节等功能2,3。近年来, 研究人员发现IRF在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分化、肿瘤发生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4-6。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对病毒有抑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它还可抑制肿瘤细胞,在临床上用其治疗肿瘤方面,有人认为大有希望。所以对干扰素的研究是目前世界上医学、生物学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干扰素具有种族特异性,即唯有人的干扰素用于人才有效,不能象生产抗毒素那样利用动物来生产。因此,人干扰素通常以培养人的离体细胞如白细胞、纤维母细胞来生产。用这种方法,产量既低,所费又  相似文献   

16.
β-干扰素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 β 干扰素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情况。首先介绍了 β 干扰素的来源、理化性质、基因定位、分子结构以及 β 干扰素的受体 ,重点总结了 β 干扰素生物学作用及当今国际市场上三种 β 干扰素的研发思路和市场情况 ,同时介绍了几家制造厂家的产品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由此可以看出 ,β 干扰素是近年来开发的广泛用于病毒性感染、恶性肿瘤、多发性硬化症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型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是机体抗病毒的第一道天然防线,干扰素α1b是中国人干扰素家族中主要的抗病毒表达亚型。SARS-CoV-2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先天免疫关键分子干扰素的产生。已上市多年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显示出强大的体外抗SARS-CoV-2病毒活性。初步临床研究显示,包括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内的I型干扰素对COVID-19显示出积极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全球多个国家正在开展干扰素治疗COVID-19的临床试验,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率先开展了验证性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是机体抗病毒的第一道天然防线,干扰素α1b是中国人干扰素家族中主要的抗病毒表达亚型。SARS-CoV-2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先天免疫关键分子干扰素的产生。已上市多年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显示出强大的体外抗SARS-CoV-2病毒活性。初步临床研究显示,包括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内的I型干扰素对COVID-19显示出积极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全球多个国家正在开展干扰素治疗COVID-19的临床试验,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率先开展了验证性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9.
重组干扰素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但人们研究发现,干扰素治疗期间,在病人外周血中可出现特异的干扰素抗体,这些抗体的出现,可能是影响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本文就抗干扰素抗体产生情况及检测的临床意义做一介绍。1抗干扰素抗体的...  相似文献   

20.
配对良好的双链螺旋结构的聚核苷酸是一种有效的干扰素诱导物。它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和抑制多种肿瘤生长作用。临床上受到重视的有聚A:U和聚I:C等。一般认为,聚I:C是疗效较佳的一种合成干扰素诱导物。有人认为干扰素合成的遗传机制是在于干扰素基因密码。诱导物作用于干扰素操纵子的0位点上的抑制物,即这个抑制物是辨认分子。又因干扰素诱导物性质上一般是多聚阴离子,所以这辨认分子很可能是组蛋白。研究核酸类干扰素诱导物的结构与功能,不仅有助于了解其临床疗效的分子机制,也是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