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白云鄂博稀土矿区分离到20株纯培养菌,对其个体形态、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反应和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作了初步鉴定。其中,细菌14株,11株鉴定到种,3株鉴定到属;放线菌5株均鉴定到种;真菌1株鉴定到种。同时,经相关试验还测得,20株菌中有极耐酸菌10株;极耐碱菌11株;既耐酸又耐碱菌6株;耐受pH值1~12的菌7株;20株菌都能耐受pH2;耐盐菌17株;耐冷菌20株;耐热菌3株;既耐冷又耐热菌3株。  相似文献   

2.
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 HtpG蛋白诱导小鼠炎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htpG缺失突变株和回复株,对HtpG蛋白的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X-Red重组系统对htpG基因进行缺失突变,构建了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htpG缺失突变株,并利用低拷贝质粒构建了htpG突变株的回复株.在此基础上,对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株的生长曲线、生化反应、豚鼠角膜试验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考察了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株腹腔注射引起小鼠炎症反应的强弱.[结果]HtpG蛋白功能与福氏志贺氏菌的基本生化代谢无关,也不影响细菌穿透上皮细胞的能力,但腹腔注射后能够引起小鼠强烈的炎症反应.[结论]HtpG蛋白功能可能与细菌的免疫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分离自广西的26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以及参考株M41和疫苗株H120、Ma5和4/91的3'端非编码区(3'UTR)的cDNA,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比较及其系统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Beaudette株的3'UTR序列相比较,26株分离的IBV中有1株和3株的分离株3'UTR序列分别插入了23个和2个碱基,另外有12株、6株、1株、2株和1株的分离株3'UTR序列分别缺失了1个、2个、22个、29个和84个碱基,不同毒株之间碱基数量最大相差达107个碱基。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6株分离株可分为4群,其中21株属于第Ⅰ群,与经典疫苗株H120的核苷酸同源性均较低(54.4%~75.5%);3株与4/91同属于第Ⅱ群;1株与H120同属于第Ⅲ群;另外1株单独属于Ⅴ群。综上所述,广西流行IBV的绝大部分毒株在3'UTR序列上与目前常用的疫苗株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而且存在多种形式的碱基缺失和插入现象。由此,我们认为流行株的变异可能是疫苗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含自杀性质粒 PJB4JI::Mu::Tn5的大肠杆菌1830与四株柠檬酸细菌作接合杂交均能获得Kanr转移接合子。其中一株(c-3-1)的Kayr转移接合子中绝大部分对庆大霉素敏感。鉴别了3000个这样的转移接合子菌落获得了2l株营养缺陷型,其中赖氨酸1株,尿嘧啶1株,精氨酸2株,异亮氨酸2株,组氨酸2株,甲硫氨酸株,苯丙氨酸1株,酪氨酸1株,丝氨酸1株,苏氨酸1株,亮氨酸3株,脯氨酸1株,腺嘌呤3株和乳糖利用1株。用琼脂糖电泳检查部分营养缺陷型突变体DNA均未发现自杀性质粒PJB4JI::Mu::Tn5,以32p标记的Tn5 DNA为探针与每个营养缺陷型的染色体作杂交均看到了Tn5 DNA同源序列的存在。由此得出结论,这些营养缺陷型产生于转座子Tn5从自杀性质粒PJB4JI到c-3-1染色体的转座。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BP26基因标记疫苗株的构建及鉴别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由于现有的减毒活疫苗仍存在较强的毒力,因抗原与毒株的差异不大而很难区分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等缺点,限制了现有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的广泛应用.本文拟对布鲁氏菌的减毒活疫苗株M5进行遗传改造,克服这些缺点.[方法]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用卡那抗性基因替换了布鲁氏菌减毒疫苗株M5的BP26基因,得到了新的标记疫苗株M5△BP26.分别用标记疫苗株和野生株侵染巨噬细胞和感染小鼠,比较分析标记株在细胞内和小鼠体内的存活能力.根据种特异性保守基因dnaK和缺失的BP26基因设计引物,建立双重PCR,用于区分标记株与野生株.[结果]成功构建了.BP26基因标记疫苗株,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标记株仍能在胞内和小鼠内存活,具备作为减毒活疫苗的特性.小鼠实验结果显示,感染后两周野生株的细菌数为1022.9 ,而突变株为101.1 (P<0.01),至第3周野生株的细菌数为102.2 ,而突变株未能检出,表明与原疫苗株相比,标记株的感染力进一步减弱.根据DNA序列的差异,建立了能够区分标记疫苗株与野生株的双重PCR方法,标记株因只能扩增出一条带而能与野生株和毒株相区分,从而可以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结论]基因标记疫苗株的构建及鉴别PCR方法的建立,为布鲁氏菌疫苗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13株斑点热群立克欢体(7株中国分离株和6株国际标准株)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物的全细胞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各被检测的立克次体株所含主要脂肪酸成分百分含量有区别,所得色谱图经多兀聚类法处埋的7株中国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中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相近,而与其它国际标准株则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7.
低温污水中耐冷微生物的筛选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污水处理厂低温污水中的耐冷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 共获得各种耐冷微生物154株, 其中丝状真菌12株, 酵母46株, 放线菌6株, 细菌90株。并对部分菌株的耐受性和产酶特性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耐4%NaCl的菌株44株, 耐0.2%苯酚的16株, 耐0.5% SDS的33株, 具有淀粉酶活性的菌株40株, 蛋白酶活性的30株, 脂酶活性的27株。对其中60株细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 序列比对分析表明, 其分属13个属, 其中菌株39与不动杆菌属中的标准菌株Aci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BR151衍生株与北京棒杆菌1134衍生株的赖氨酸高产融合子Q4413株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融合子与双亲株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为Q4413株确系双亲株的重组子或新的融合子增加了佐证.  相似文献   

9.
改进筛选新生隐球菌Cap59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的方法。采用硫酸二乙酯化学诱导新生隐球菌Cap59荚膜缺陷株 ,利用 5 氟乳清酸 (5 FOA)反筛选法筛选ura5尿嘧啶合成基因突变株。用新方法筛选到 2株Cap59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建立了一种筛选新生隐球菌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两株登革2型病毒基因组的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我国两株登革2型病毒D2-43株、D2-04株的基因组进行了全序列测定,在此基础上对这两株引起不同临床症状及鼠神经毒力的登革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D2 43株与D2-04株基因组全长约为10 723nt,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5.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 6%,不存在特别的高变区.这两株序列中共有83个核苷酸的变化导致了氨基酸的变化,其中21个差异氨基酸可引起所在位点电荷或极性的变化,位于登革病毒粒子表面的E糖蛋白第126位氨基酸由Glu(D2-04株)→Lys(D2-43株)的变化对其抗原性有影响,可能引起了病毒对鼠神经毒力的改变.对结构糖蛋白E基因的聚类分析表明D2-43株与新几内亚株、台湾87株及菲律宾83株亲缘关系较近,D2-04株与牙买加株及巴西90年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我国存在不同起源的登革2型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改进筛选新生隐球菌Cap59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的方法。采用硫酸二乙酯化学诱导新生隐球菌Cap59荚膜缺陷株,利用5-氟乳清酸(5-FOA)反筛选法筛选ura5尿嘧啶合成基因突变株。用新方法筛选到2株Cap59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建立了一种筛选新生隐球菌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健康的银杏(Ginkgo biloba)茎和叶片中分离内生菌,结果从银杏叶和茎上共分离到内生真菌20株,其中9株来自银杏茎部,11株来自银杏叶部;内生放线菌23株,其中15株来自于银杏茎部,8株来自于银杏叶部;内生细菌15株,其中8株来自于银杏茎部,7株来自于银杏叶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指示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对内生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20株内生真菌中有12株出现了抑菌活性,有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为60.0%;23株内生放线菌中,仅3株出现了抑菌活性,有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为13.0%;15株内生细菌中,有4株出现了抑菌活性,有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为26.7%。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亲脂性荧光染料BODIPY505/515和流式细胞仪为基础, 从多株诱变海洋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中筛选到4株候选富油藻株(MT-1,2,3,4), 并利用柱状光生物反应器对诱变株的产油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藻株筛选时最佳BODIPY505/515使用浓度为0.87 μg/mL, 染色时间为10min; 4株诱变株产油性能较野生株有较大提高, 其中MT-4油脂积累达到了干重的66%, 油脂产率比野生型藻株提高了45%, 达到了27.32 mg/(L·d)。4株诱变株的脂肪酸组成合适, 其中C16和C18之和占78%以上, 且主要以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多不饱和脂肪酸只占总脂肪酸的6%—8%, 非常适合生物柴油生产。研究提供了一种针对海洋微拟球藻富油藻株快速、有效的筛选方法, 并以此为基础筛选得到4株极具生物柴油生产潜力的候选藻株, 有望用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yciD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yciD基因缺失突变体,以研究yciD基因的功能。方法:根据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基因组全序列,采用Red重组系统对yciD基因进行缺失,并经PCR和SDS-PAGE证实;对野生株和突变株的生长状态及生化反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构建了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yciD基因缺失突变株2457TΔyciD,该突变株外膜蛋白样品中缺失了一条相对分子质量与从yciD基因推导的蛋白相当(约22000)的蛋白带。该突变株比野生株生长快,利用葡萄糖和甘露醇的能力也比野生株大为增强。结论:获得了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yciD基因缺失突变株。  相似文献   

15.
对野生和栽培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 H. Wright)的性别特征及变异状况进行了观察,并对栽培盾叶薯蓣母根状茎和子根状茎萌发植株的性别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在湖北武当山6个样地717株野生盾叶薯蓣中共有155株开花植株,其中雌株、雄株和雌雄同株分别有60、94和1株,雌雄株比例1 ∶ 1~1 ∶ 3,平均雌雄株比例1 ∶ 1.57,每个根状茎一般具有1支缠绕茎.2004年至2006年的观察结果显示,2004年153株栽培盾叶薯蓣基株中雄株、雌株和雌雄同株分别有78、62和13株;2005年存活的基株中雌株和雄株数量明显减少,雌雄同株数量大幅增加,雄株、雌株和雌雄同株分别有35、19和88株;2006年成活的137株基株中有80株开花,其中雄株、雌株和雌雄同株分别有38、9和33株,雌株和雌雄同株数量大幅下降.随栽培年限的增加,每个基株的缠绕茎数由1~2支增加至5~6支.栽培过程中盾叶薯蓣的性别有较大幅度变异,雄株和雌株多数转变为雌雄同株,反向转变却较少,雄株和雌株间相互转变也较少.2005年存活并开花的基株中共有100株发生变异,在2006年有13株返变回原性别,有26株保持了2005年变异的性别,有11株变异为另一种性别;雄株、雌株和雌雄同株3年的总变异率分别达到80.77%、100.00%和46.14%.子根状茎萌发植株的性别与母根状茎有较大差异,总变异率达到约50%,其中母根状茎为雄性的其子根状茎萌发植株的性别总变异率最高(59.09%).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盾叶薯蓣可能以有性繁殖为主要繁殖方式,性系统简单清晰;栽培盾叶薯蓣复杂的性系统及大幅度的性别变异可能是由外部环境因子的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基因缺失突变体和ArgT蛋白非降解突变体,以进行后续ArgT功能研究。方法:根据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基因组全序列,采用λ-Red重组系统对argT基因进行缺失,并经PCR验证;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ArgT非降解株,并经SDS-PAGE验证;对野生株、argT缺失突变株和ArgT非降解突变株37℃时的生长曲线及生化反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构建了2457T的argT缺失突变株和ArgT非降解突变株;2种突变株初始生长均较慢,但最终和野生株状态一致;2种突变株利用甘露醇的能力都比野生株强,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降低。结论:获得了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基因缺失突变体和ArgT蛋白非降解突变体。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我国两株登革2型病毒D2-43株、D2-04株的基因组进 行 了全序列测定,在此基础上对这两株引起不同临床症状及鼠神经毒力的登革病毒的基因组序 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D2-43株与D2-04株基因组全长约为10 723nt,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5.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6%, 不存在特别的高变区。这两株序列中共有83个核苷酸的变化导致了氨基酸的变化,其中21个 差异氨基酸可引起所在位点电荷或极性的变化,位于登革病毒粒子表面的E糖蛋白第126位氨 基酸由Glu (D2-04株)→Lys(D2-43株)的变化对其抗原性有影响,可能引起了病毒对鼠神 经 毒力的改变。对结构糖蛋白E基因的聚类分析表明D2-43株与新几内亚株、台湾87株及菲律 宾 83株亲缘关系较近,D2-04株与牙买加株及巴西90年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我国存 在不同起源的登革2型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北京棒状杆菌AS1.299(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 AS1.299)经硫酸二乙酯处理,得到的8株产赖氨酸的营养缺陷型中,要求高丝亮氨酸的4株,要求苏氨酸的2株,要求亮氨酸的1株,同时要求苏氨酸和蛋氨酸的1株。产赖氨酸能力最高者为4株要求高丝氨酸的菌株,其次是要求亮氨酸的和一株要求苏氨酸的菌株,而另一株要求苏氨酸和同时要求苏氨酸及蛋氨酸的菌株仅产少量赖氨酸。我们选取了一株赖氨酸较高的,要求高丝氨酸的变异株AS1.563,进行了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这一菌株在含糖10%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狂犬病疫苗生产株aG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为完善aG株毒种的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将aG株病毒全基因组RNA分成8段进行RT-PCR分段扩增,其中基因组5′末端采取5′RACE方法,将PCR扩增产物分别克隆入pGEM-T载体中,测定序列并拼接获得病毒全基因序列;用DNAStar软件包中的相应软件对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主要狂犬病疫苗生产株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和主要抗原位点比较。aG株病毒基因组序列全长11 925bp(GenBank登录号为JN234411),属基因Ⅰ型狂犬病病毒;各疫苗株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各株病毒存在同源性差异。本研究获得了aG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对aG株基因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国内外疫苗株进行了比较,为完善其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捷安肽素高产菌的紫外诱变模型的建立及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新疆棉株上分离得到一株细菌ZK,发酵生产抗病原真菌肽类物质-捷安肽素。以此株菌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处理获得了高产突变株UV146,在摇瓶试验中,该变异株产捷安肽素的量高于亲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