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H)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相关致病因子主要包括尿素酶、细胞粘附素、过氧化氢酶、脂酶、蛋白酶、细菌毒素和能导致炎症反应的物质。HP的致病机理与HP的致病性和宿主免疫应答有关,尤以细菌的毒性占主导地位。近年来国内外均关注HP的免疫预防和治疗。由于HP减毒活疫苗的研究条件尚不成熟,目前正重点进行全菌体死疫苗、组分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HP动物模型、疫苗的免疫途径、免疫佐剂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HP疫苗的治疗作用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HP的致病机理、疫苗的研究进展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研究了用反复冻融法及用含十二烷基磺酸衲(SDS)和β-巯基乙醇的样品缓冲液直接破碎法处理幽门螺旋菌对全菌蛋白电泳结果的影响,并观察了两种方法处理后的菌体裂解情况。实验表明,反复冻融法破碎细菌不够彻底,经离心后有较多的膜性结构被清除,引起膜性结构与胞浆内成份不均匀损失,对全菌蛋白电泳条带(特别是某些条带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提示在作细菌全菌蛋白电泳,特别是用于进行定量分析时,不宜采用冻融法处理细菌,可考虑用样品缓冲液直接破碎细菌。超声波破碎及压力破碎法是否存在对电泳结果的类似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树鼩(Tupaia belangeri)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研究组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螺杆菌属(Helicobacter)是树鼩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相对丰度最高的一类细菌,但其具体的细菌种类和结构特征仍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将开展实验树鼩肠道中螺杆菌属细菌的分布种类和特征分析,为后续实验研究工作提供资料。通过系统采集72只树鼩的粪便样本,提取核酸后采用巢氏PCR法应用属特异性引物扩增螺杆菌属特异性片段,再分别采用7个种特异性引物对属特异性阳性样本扩增螺杆菌种特异性片段,包括肝螺杆菌(H.hepaticus)、家鼠螺杆菌(H.muridarum)、胆汁螺杆菌(H. bilis)、啮齿类螺杆菌(H. rodentium)、弯曲螺杆菌(Flexispira rappini)、鼩螺杆菌(H. suncus)和盲肠螺杆菌(H. typhlonius)。属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但种引物扩增阴性的样本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和BLAST比对分析,确认其最终所属的螺杆菌种类。结果显示,72份树鼩粪便样本中,属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有18份,总体阳性率为25.0%。其中,盲肠...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与胃癌的发生有关。本文报告了幽门螺杆菌疫苗及其相关性研究的成果,包括细菌的分离培养、毒力基因分型、抗原的纯化及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基因工程株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面临着细菌耐药性的威胁,研究该细菌未知基因的功能,寻找新的抗菌靶,将为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开辟新途径。将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运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亦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是一类基因组结构变异很大的细菌,除具有共同的一般特征、看家基因、插入序列、致病岛、质粒外,还具有特殊的毒力基因,如尿素酶基因、鞭毛基因、粘连蛋白基因、vacA基因、cagA基因等。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结构的不断阐明,为它的临床研究、流行病学研究以及预防和控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菌群进行定位及定量分析,探究其与胃炎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8例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标本,提取胃黏膜菌群DNA,行荧光定量PCR定量胃黏膜总细菌及H.pylor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另收集12例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标本石蜡包埋切片行荧光原位杂交定位胃黏膜菌群;慢性胃炎、肠化生程度的分类依据新悉尼分类系统。结果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细菌主要分布于胃黏膜表面、胃小凹及腺体中,细菌单个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胃黏膜总细菌数与性别、年龄、肠化生程度无关,与H.pylori感染、慢性胃炎程度有关(P0.05)。H.pylori阳性组胃黏膜总细菌数与H.pylori细菌数目呈明显正相关(r=0.536,P0.01)。不同胃炎程度之间胃黏膜总细菌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胃炎组胃黏膜总细菌数明显高于轻、中度胃炎组(P0.05、0.01)。不同肠化生程度之间胃黏膜总细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组胃黏膜总细菌数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菌群主要分布于胃黏膜表面、胃小凹及腺体中,细菌单个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胃黏膜菌群与慢性胃炎程度、H.pylori感染有关,与性别、年龄、肠化生程度无关,提示胃黏膜菌群的改变参与慢性胃炎的发展,H.pylori感染可改变胃黏膜菌群。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被认为是引起人类胃部疾病的元凶之一。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由细菌外膜自发脱落而形成的囊泡状结构,其具有细菌外膜多数成分,包括外膜蛋白、多糖、脂质以及其他蛋白组分。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关注外膜囊泡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作为疫苗,在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中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潜力。因此,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关于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组成成分的研究,并讨论了外膜囊泡在幽门螺杆菌存活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外膜囊泡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的制备与纯化、毒素活性的测定方法、氨基酸成分与氨基酸末端序列分析、毒素的理化性质与致病机制以及抗细菌毒素抗体的产生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检测10例普通猪的胄组织,有8例分离到螺杆菌样细菌(HLO)。其菌落、菌体形态和某些生化反应与幽门螺杆菌(HP)相似,但其尿素酶活性较低,HLO全菌蛋白的SDS一pAGE图谱也与HP的不同。本文就HP和HLO及其伴发的人、猪慢性胃炎的特点,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肠杆菌科细菌、霍乱弧菌、难辨梭菌、幽门螺杆菌和原虫等病原体感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布拉酵母作为一种益生菌,通过抗微生物、免疫调节、肠道屏障、增加肠道营养等方面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该酵母用于治疗肠杆菌科细菌、霍乱弧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能显著降低腹泻频率,缩短腹泻时间;而作为辅助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难辨梭菌、幽门螺杆菌和原虫等顽固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提高根除率、减少副作用、降低复发率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了布拉酵母对若干腹泻病原体的防治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除幽门螺杆菌之外,胃黏膜内还定居着大量细菌,占主导地位的是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梭杆菌门。幽门螺杆菌和胃黏膜菌群之间可通过竞争营养和空间、扰乱抑菌肽的分泌以及改变宿主胃生理环境等直接或间接相互影响。本研究总结了胃内正常菌群的组成特征,分析了胃黏膜菌群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潜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胃黏膜菌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胃部疾病的影响,有利于深入理解慢性胃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黏膜定植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菌群数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30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提取胃黏膜基因组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酸杆菌和总细菌数。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组和阴性组的乳酸杆菌检出率和乳酸杆菌数(Lo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胃黏膜总细菌数(Lo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细菌数(Log)与胃黏膜总细菌数(Log)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炎症程度胃炎患者乳酸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组和未肠化组乳酸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重度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和总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轻度(P0.05)和中度胃炎组(P0.05)。结论胃黏膜定植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无影响,其存在与否及细菌数量对胃黏膜总细菌数亦无明显影响,并与胃炎炎症程度及肠化无关。乳酸杆菌不能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定植、调节胃黏膜菌群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的分子指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敏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4):167-168,179
分子指纹法包括:细菌全细胞蛋白SDS-PAGE图谱分析法,染色体DNA限制酶酶切图谱分析法,rRNA基因限制酶酶切图谱分析法。分子指纹法能敏感表达幽门螺杆菌(HP)基因变异,从菌株水平准确鉴定HP,并应用于HP感染复发,耐药性,致病机理和分子流行病学等重要问题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致病岛是指细菌染色体上一段具有典型结构特征的基因簇,主要编码与细菌毒力及代谢等功能相关的产物。Ⅳ型分泌系统指革兰阴性菌中由多种蛋白分子构成的、通过菌毛样结构向宿主细胞注入毒力因子的分泌系统。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致病岛及其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是幽门螺杆菌关键性致病因子,有可能成为药物作用的新靶标,是近年相关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L型实验动物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2~5×109个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细菌型与L型口饲感染了不同种的小鼠(KM种,C57BL/6N系),于感染后90天处死小鼠。组织学检查表明,口服细菌型与L型小鼠多数出现胃肠粘膜组织的慢性间质性炎症(15/18,24/34),表现为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同时引起肝脏细胞的轻微毒性变化。免疫组化技术(ABC法)证实,这些病变确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HP抗原检出率12/15和19/24)。在形态上,两组细菌均主要以圆球体形式在胃粘膜存在和潜伏。提示HP-L型仍保留一定的毒力因素,是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潜在因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微生态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幽门螺杆菌 (H 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 ,也是胃癌的主要诱发因子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 类致癌物质 [1 ] 。有效地治疗和根除 H.pylori感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治疗 H.pylori的方案很多 ,目前多采用抗生素多联疗法 ,但细菌抗药性的出现导致 H.pylori根除率降低 ,并可能造成菌失调、霉菌感染 ,甚至发生肝功能异常性改变。 Adamasson等 [2 ] 报道了几例使用抗生素治疗 H.pylori导致的菌群失调 :口腔内出现抗药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胃粘膜中细菌数增加 ,且出现抗药性共生菌 ;肠道内微生…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菌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0例慢性胃炎胃粘膜活检标本的细菌与L型的分离与菌落计数,结果显示除幽门螺杆外,尚分离到多种其它细菌和L型。胃液pH值的检测可见两者成正相关(r=0.64),提示胃液pH值直接影响细菌与L型的生长及其繁殖。因此,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奇云 《生命世界》2005,(11):48-51
一个细菌的传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亲密的"同伴"之一,然而科学家却花了一个多世纪才认清它们。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人类"情有独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杆菌外形常常为 S 一个细菌的传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亲密的"同伴"之一,然而科学家却花了一个多世纪才认清它们。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人类"情有独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杆菌外形常常为 S形或弧形,体长为3微米,宽为0.5微米;菌体一端长有几根长约3~5微米的鞭毛,这些鞭毛可以使细菌方便地穿过胃黏膜而定居至胃上皮细胞。幽门螺杆菌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它们能产生大量尿素酶,尿素酶经过分解之后在菌体周围形成一团碱性的"氨云",以此抵抗胃中的强酸,免被胃酸杀死。幽门螺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存在最广泛的慢性细菌。在人群中存在的总趋势是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略高于女性。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人与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发展中国家感染率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外,我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命名的过程1982年4月,Marshall等人在培养人体胃粘膜活组织解剖样品时,发现了一种螺旋状的细菌,由于它具有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的特征,被定名为Camplobacter pyloridis后发现该种名的加词在拉丁文语法上是错误的,因此更名为幽门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pylo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