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双歧杆菌对失血后肠源性感染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双歧杆菌对失血后肠源性感染的预防作用,将大鼠分为假处理、失血、双歧杆菌+失血,新霉素+失血4组。后两组实验前分别灌注双歧杆菌或新霉素,假处理动物麻醉插管不放血,后3组动物放血2o%,6h后每组10只动物活杀取样。发现:失血组大鼠10h存活率降低,血浆ET、IL—1升高,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增多,小肠杆/球菌比值增大,与假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双歧杆菌治疗组大鼠时间存活率增加,血浆ET、IL—1无明显升高,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减少,杆/球菌比例正常,与失血组相比差异显著。新霉素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与失血组相比无显著改善。提示双歧杆菌能有效地预防失血后肠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防治肠源性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80年代以来,人们研究发现在严重创伤、烧伤、失血性休克、肠梗阻、内毒素血症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可引起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调和肠粘膜屏障功能破坏,诱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导致肠源性感染[1,2,3],尽管不断有新的强力抗生素问世,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着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烧伤后腹泻病人26例,发现腹泻时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明显变化:总菌量下降,厌氧菌中的双歧杆菌、类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念珠菌的数量明显升高,厌氧菌与需氧菌比例下降,发生菌群失调。喂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后,双歧杆菌数量增加,需氧、厌氧菌比例下降,患者失调的肠道菌群趋向正常,腹泻停止。双歧杆菌的服用重建了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双歧杆菌制剂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感染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制剂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收治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投以双歧杆菌制剂,经临床观察及大便细菌培养。结果:双歧杆菌制剂可改善临床症状,细菌培养显示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总数明显增加,肠道菌群接近正常比例,结论:双歧杆菌制剂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给机械通气新生儿补充双歧杆菌是否能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肠源性感染。方法将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两组,观察组鼻饲双歧杆菌,对照组不干预,观察两组发生VAP的情况、胃液pH、胃细菌定植、病原菌分布、病原菌与胃定植细菌的同源性等。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16%和46.51%(P〈0.01)。机械通气第3天、第5天、第7天观察组pH≤3的比率均高与对照组(P〈0.01);第5天及第7天观察组胃细菌定植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原菌与胃定植菌同源比率低于对照组(P〈0.01),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可降低胃液pH,减少胃内细菌定值,抑制肠道细菌经胃-咽-下呼吸道的移位而减少新生儿肠源性VAP。  相似文献   

6.
在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慢乙肝期间,重点观察了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CD(16))、白细胞介素Ⅱ(IL-2)分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免疫指标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了病人血内毒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的改变。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比较,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可使慢乙肝病人CD3+,CD4+数目明显增多,而对CD8+细胞数目无明显影响;(2)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可使CAH组的CD16+细胞显著增多(p<0.05);使CAH组和CPH组的IL-2分泌细胞均有非常显著和显著增加(分别p<0.01和p<0.05);(3)CAH组病人血中内毒素和TNF水平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后,匀出现非常显著降低(p<0.01);CPH组TNF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但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满疗程后(60天)CAH组有6例,CPH组有5例HBeAg阴转(分别为26.06%和25.0%),而对照组仅2例阴转(13.33%),两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青春型双歧杆菌在模拟大生产条件下发酵过程中单位活菌、pH值和变化曲线的研究,揭示了△pH的变化和细菌的生产曲线有很大的相关性,确定了在△pH在1.8-2.0的范围内,细菌的生长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后期,是放罐的最佳时期,此时放罐获取的菌体活性强,菌粉单位菌数高。  相似文献   

8.
肠球菌是宿主肠道中正常G~ 球菌,目前已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临床上有30%肠球菌感染患者感染源不明,拟肠道来源可能性最大。本文给小鼠肌注灭滴灵3日,造成动物肠系膜淋巴结(MLN)肠球菌的感染率为40%;肌注灭滴灵加口服链霉素,MLN的感染率上升为90%,肝脾内脏中的感染率为83%;联合使用上述抗生素合并25%体表面积烧伤,动物发生致死性肠球菌性肠源性感染,动物诸内脏中肠球菌感染的检出率均高达100%。本研究证明肠球菌感染可以是肠源性的。  相似文献   

9.
口服双歧杆菌,酪酸梭菌活菌制剂药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氨苄青霉素引起SPF-BALB/C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腹泻作为模型,观察肠康平制调整扬道菌群的药效作用,并与它同类单价制剂不平制剂对该SPF-BALB/C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腹泻具有治疗作用,高剂量组910^6CFU/次)的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组(10^4CFU/次),肠康平制剂缓解SPF-BALB/C小鼠筵菌群失调后腹泻症状的时间较单价制剂略快。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症状,过去常规用抗生素及止泻药治疗效果不佳,现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是腹泻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证实这一理论,我们用回春生胶囊即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腹泻32例,用多酶片为对照组治疗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52例...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对双歧杆菌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观察了双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其L型形成和抗生素对动物体内双歧杆菌的影响,发现双歧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或易形成L型。动物口服双歧杆菌同时给抗生素,6天后其粪便中仍有大量双歧杆菌或双歧杆菌L型存在,表明双歧杆菌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抗生素的作用,在机体肠道内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2.
复合益生素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复合益生素 (BBR)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Wistar大鼠 70只 ,体重 180~ 2 2 0 g,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BBR治疗组、烧伤对照组 (BC)和正常对照组(NC) ,建立 30 % °烫伤肠源性感染模型 ,伤后 1、3、5 d分批活杀取材 ,检测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率。结果 :伤后 3d BBR组和 BC组肠道细菌易位率分别为 10 %和 33% ;血浆内毒素 BC组明显高于 NC组 (P<0 .0 1) ,而 BBR组与 NC组则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BBR组血浆内毒素明显低于 BC组 (P<0 .0 1)。结论 :30 % °烫伤大鼠口服 BBR后明显降低了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易位 ,表明其对肠道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肠道是全身感染的起源,细菌易位在MOD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以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致病Ecoli作示踪剂,研究不同剂量酵母多糖腹腔注射所致MODS时肠道细菌易位的途径和程度,并观察通里攻下中药和抗生素对细菌易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多糖腹腔注射能造成肠道屏障损伤引起细菌易位,细菌易位的程度具有剂量依赖性。细菌易位途径主要有两条,低剂量时细菌易位以肠系膜淋巴结途径为主,高剂量时以门静脉途径为主。予先应用新霉素和灭滴灵给肠道脱污染反而加重细菌易位,抗生素治疗对细菌移位效果不明显。以大承气汤为代表的通里攻下中药对控制细菌易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合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杂种犬23只,分3组:对照组(n=7)仅作剖腹探查,另16只复制ANP模型后,分为微生态调理组(n=8)和ANP组(n=8)。测定血中胰淀粉酶、内毒素,作脏器细菌培养、病理检查和肠粘膜菌群分析。结果:ANP组胰、肠病理损害严重,血淀粉酶(AMY)和内毒素(LPS)持续升高。肠粘膜大肠杆菌及类杆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减少,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100%。与ANP组比较,微生态组胰、肠病理损害减轻,肠粘膜类杆菌、大肠杆菌数量减少,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增加,肠道微生态趋于平衡,脏器中细菌移位率由100%降为62.5%,数量减少10-40倍,血淀粉酶及内毒素水平下降2~3倍。结论:双歧杆菌合剂可减轻ANP后肠粘膜的损害,调整菌群失调,保护肠屏障功能,对防治ANP后肠道细菌易位和肠源性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从重庆市正常人群肠道中筛选出的5株双歧杆菌经厌氧→微氧→有氧的方式进行了数百次传代驯化,最后选送3株送国家认可的法定菌种鉴定单位认可为:86321两歧杆菌、86043青春双歧杆菌和86274婴儿双歧菌。它的成功为我们进一步开发系列双歧产品奠定了很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intracellular inclusion bodies may occur in every cell over large areas of the epidermis, they have not been found in the guard cells of the stomata. No protoplasmic connexions could be shown to exist between the guard cells and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owing to the absence of plasmodesms, the virus is unable to reach the guard cells. Support is lent to the view that, when the virus moves in the ground tissue of the host, it is carried from cell to cell along the protoplasmic bridges.  相似文献   

17.
B.B.R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 B.B.R(复合生态制剂 )对严重烧伤早期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为防治肠源性感染寻找新途径。方法 :选用健康 Wistar大鼠 13 0只 ,体重 180~ 2 2 0 g,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B.B.R治疗组 ,BFL(单一双歧杆菌制剂 )治疗组 ,烧伤对照组 (BC)和正常对照组 (NC) ,建立 3 0 % °烫伤肠源性感染的动物模型 ,按时分批活杀取材 ,检测细菌易位率、盲肠膜菌群、血浆内毒素和肠粘膜 s Ig A的含量。结果 :B.B.R和 BFL 组 ,伤后 3 d肠道细菌易位率分别为 10 %、2 0 .7% ,与 BC组 (3 3 % )比较明显降低了细易位率。血浆内毒素 BC组明显高于 NC组 (P>0 .0 5 ) ,而 B.B.R组与 NC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1)。BC组盲肠中双歧杆菌数量与 BC组比较明显减少 ,而 B.B.R、BFL 组与 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NC组肠道中酵母菌和大肠埃希菌与 NC比较明显增加 ,B.B.R组差异无显著性 ,肠粘液 s Ig A水平与上述指标有类似变化。结论 :3 0 % °烫伤大鼠肠道内容物双歧杆菌明显下降 ,大肠埃希菌、酵母菌迅速过度生长 ,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 ,应用 B.B.R治疗后 ,促进肠粘膜机械屏障功能的恢复 ,减少细菌和内毒素的易位 ,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提高了肠道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RAPD分析快速鉴定双歧杆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RAPD技术,选用11种引物,以嗜酸乳杆菌为对照,对6种13珠双歧杆菌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其DNA指纹图谱,并计算其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和非双歧杆菌之间,其相似性指数有显著差异;选择合适的引物进行扩增,双歧杆菌不同种间和同种不同株间可表现不同的DNA指纹图谱。本文还对RAPD技术应用于双歧杆菌分类鉴定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粘附大肠癌细胞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青春双歧杆菌DM9227粘附大肠癌细胞cl-187为实验模型,探讨粘附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粘附需要一定的菌浓度(>106CFU/ml),一定的温度(37℃)及一定的时间(>10h),且偏酸更有利于粘附。破坏菌体表面的糖结构使粘附上升,而破坏蛋白结构则使粘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