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菌内毒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细胞识别内毒素的机制,毒血症休克中的细胞因子,内毒素的生理病理作用,对内毒素的超敏和耐受及抗内毒素抗体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石汉平  缪明永 《生理学报》1997,49(2):173-177
本文观察了失血性休克条件下大鼠白细胞介素1(IL-1)与内毒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早期血浆IL-1及ET均明显升高,前者升高在先;无菌大鼠失血性休克后IL-1活性也升高,但ET无明显变化;预先给大鼠口服乳果糖以清洁肠道,或静注内毒素抗体,休克后血浆IL-1活性仍然明显升高,而血浆ET无明显升高;大鼠失血后1h将失血回输再灌注后5d血浆IL-1与ET呈平行性变化,乳果糖或抗内毒素抗体治疗后,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异常与疾病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的血管生成一氧化氮(NO)降低,对乙酰胆碱的舒张效应丧失,而对儿茶酚胺类的缩血管反应异常敏感,血管舒、缩失衡,病人易患高血压。败血症病人体内NO生成过多,血管过分扩张,导致败血症休克,可用NO合成酶抑制剂治疗。NO还参与男性性功能的调控,局部注射NO生成药物能治疗射精功能低下。NO吸入疗法已被用于治疗肺高血压疾病,短期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D-氨基半乳糖敏化小鼠内毒素休克的规范化模型。方法:选择对内毒素休克小鼠死亡率有影响的3个因素:D-氨基半乳糖增敏剂量、内毒素攻击剂量及其给药途径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按L9(34)正交试验表安排试验。以小鼠48h死亡率为评价指标,并通过验证试验,优化与实验要求相符的造模条件。结果:各因素对动物死亡率影响程度依次为:D-氨基半乳糖增敏剂量>内毒素给药途径>内毒素攻击剂量。采用D-氨基半乳糖600 mg.kg-1敏化小鼠,腹腔注射内毒素0.5 mg.kg-1的给药方案为佳。结论:规范内毒素休克模型的复制条件,将有利于科学评价药物的抗内毒素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factor 1,HSF1)活化和过表达对内毒素(endotoxin ,ET)所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 CSF)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即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处理RAW2 6 4 7巨噬细胞,并通过热休克预处理诱导HSF1活化,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HSP70的表达观察HSF1的活化情况,RT PCR检测热休克反应(heatshockresponse ,HSR)对G CSFmRNA表达的影响;构建HSF1的pcDNA3 1真核表达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建立HSF1过表达RAW 2 6 4 7巨噬细胞株,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印迹观察HSF1的表达,RT- PCR及Northern印迹进一步研究HSF1对G CSF基因表达的可能影响.发现LPS诱导巨噬细胞中G- CSFmRNA表达增多,并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与单纯内毒素处理组相比,热休克预处理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G- CSFmRNA的表达明显被抑制;建立的稳定表达HSF1的RAW 2 6 4 7细胞株中有HSF1蛋白的核移位;HSF1过表达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 6 4 7巨噬细胞G -CSFmRNA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热休克预处理能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G- CSFmRNA的表达;HSF1过表达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G CSF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利用cDNA微阵列检测了小鼠内毒素休克2 h及20 h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发现内毒素休克2 h有128个基因表达上调,3个基因下调;内毒素休克20 h有51个基因表达上调,21个下调.并用RT-PCR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初步分析了基因表达谱改变的意义.有助于从基因组水平阐明内毒素休克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止血带休克时主动脉舒缩功能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止血带休克发生过程中血管舒缩功能的改变及意义,以及与血管一氧化氮(NO)产生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thal方法复制大鼠止血带休克(ToS)模型,分别测定对照组和ToS组大鼠血浆中,主动脉孵育液中亚硝酸盐(NO-2)含量及主动脉组织中cGMP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同时观察了主动脉血管环舒缩功能的改变。结果:ToS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降低;其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中NO-2明显增加;主动脉cGMP含量增多;主动脉血管总NOS活性加强,其中主要是诱导型NOS(iNOS)活性增加。结论:ToS大鼠主动脉NOS活性加强,产生NO增多,造成血管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中文吖啶橙荧光标记技术,结合微循环观察用显微超高速摄录像装置,观察了内毒素对微血管内白细胞与微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毒素对大鼠的血压、微血管口径和微动脉血流速度影响不大,微静脉血流速度在滴注内毒素后45和60min下降了16.67%和17.95%(P<0.05);但内毒素能迅速改变微静脉内的白细胞流态,明显增加附壁滚动的白细胞数和粘附白细胞密度指数,经测量同一微静脉内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流速,求得白细胞与微静脉内皮细胞之间的破裂力在5min和15min时下降了25.96%和42.88%(P<0.01),下降趋势持续整个实验过程;说明内毒素能明显地增加白细胞与微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力。由此提示,研究白细胞与微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粘附力增强机制及寻找其抑制因素对改善微循环紊乱、抢救休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PTX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浆TNF,TF及TFPI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TX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浆TNF、TF及TFPI的影响许建平肖苏红贺蓉邓常青李俊成贺石林(湖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长沙410078)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ine,PTX)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扩张血管、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反应,降低休克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毒素休克时内源性一氧化碳(CO)对肺组织和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的方法建立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光镜下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测定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肺组织和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结论:内毒素休克时内源性CO对肺组织和肾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且此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作用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能够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当细菌释放大量的内毒素到血液,即可引起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可以伴随多种疾病出现,引起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循环功能衰竭,其病死率极高。内毒素耐受是指机体接受小剂量内毒素刺激后对后续内毒素刺激的反应性降低,表现为促炎因子释放减少而抗炎因子释放增加,机体发热,缺氧,低血压,休克的症状减轻。内毒素耐受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受机体内多种因素的调节,但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近年来,有关其机制的研究有许多报道,其中,对内毒素耐受的信号机制的研究最为广泛,大量的研究表明内毒素的主要受体,细胞内的信号蛋白,负调控因子以及转录因子可能在内毒素耐受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有报道表明免疫细胞的凋亡,染色体修饰和基因重排以及小RNA的参与可能诱导内毒素耐受的发生。本文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内毒素耐受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拟对炎症性疾病如内毒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观察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时血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规律。将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流组和缺血再灌流复合内毒素组。用改良的髓过氧化物酶 (MPO)测定方法 ,测定血、肺和小肠组织MPO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肺组织MPO活性从失血性休克末开始升高 ,致内毒素血症时出现峰值 ;小肠组织MPO的活性在失血再灌流后显著升高 ,但在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后显著降低 ;血MPO活性于失血性休克和失血再灌流后均无显著性变化 ,复合内毒素后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失血再灌流后肺组织PMN扣留、聚集显著增加 ,内毒素血症促进PMN在肺中的扣留 ,这些变化与PMN上CD11b和CD18表达上调有关 ,提示失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时组织细胞损伤与PMN的粘附、扣留、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非类固酵抗炎药有效地抑制休克过程中 PGs 的形成,它可改善休克引起的体动脉压降低;减少血浆向血管外间隙渗出;有抗血栓形成作用;能防止休克过程中 PGs 引起的肺血液动力学障碍及肺功能损伤,以及缓和休克过程中血小板、白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He F  Deng FM  Zhong H  Chu CJ  Sun ZP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4,20(3):235-237,F005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血浆和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种兔24只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连续观察休克前、休克1.5 h、复苏后1 h、2 h、3 h血浆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动态变化.测定复苏后3 h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含量的变化,并常规留取心肌标本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①休克组复苏后各时限血浆NOS活性、NO-2/NO-3含量、LDH活性显著高于休克前及休克1.5 h;②休克组复苏后3 h心肌NOS活性、NO-2/NO-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出现明显水肿和脂肪变性;③牛磺酸(40 mg·kg-1 iv)可显著缓解上述变化.结论:失血性休克复苏后NOS的激活和NO的大量释放,可能介导了休克复苏所致心肌损伤,牛磺酸可减少NO的生成使心肌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15.
王宪  吴中欣 《生理学报》1996,48(3):217-221
本实验在离体灌流大鼠肠系膜动脉床研究内毒素引起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释放的机制。内毒素(50μg/ml)使CGRP释放增加16倍,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底物L-精氨酸(L-Arg)能促进内毒素引起的CGRP释放(41%)。NOS抑制剂N ̄G-硝基-L-精氨酸(L-NNA)及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甲基蓝(MB)能使内毒素的上述作用分别降低35%与36%,L-精氨酸(t-Arg)能逆转L-NNA的作用。提示内毒素的作用机制中部分是通过一氧化氮引起细胞内cGMP升高而介导的。用化学方法破坏血管内皮细胞,L-NNA与L-Arg的上述作用依然存在。提示内毒素主要是激活血管周围感觉神经末梢的神经源NOS,而非内皮源NOS。环氧化酶抑制剂消炎痛(Indo)与布洛芬(Ibu)也能使内毒素引起CGRP释放的作用分别降低34%与39%,但与L-NNA的作用不能迭加。提示内毒素可能通过激活神经源NOS进而引起环氧化酶活化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的阳离子蛋白,约为55 kD.BPI能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上的脂多糖结合,增加外膜对抗菌药的通透性,具有特异性杀灭革兰氏阴性菌及结合/中和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对BPI研究颇多,并逐渐发现BPI还具有调理 作用、抗真菌、抗原虫和抑制血管生成等许多功能,被学者称为未来的“超级抗生素 ”.本文主要就BPI的结构、分布、生理功能、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人们愈来愈认识到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和非败血症休克导致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释放出的脂多糖(LPS、内毒素)或者由革兰氏阴性菌侵入它们存在的胃肠道。这种病用普通抗菌素治疗,死亡率大约是30—50%。一部份原因是LPS遗留的毒素,甚至还有已死的细菌产生的毒素。在动物和人中,给予特异的抗内毒素抗体治疗,可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抗炎药能抑制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浆CGRP浓度的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宪  韩启德 《生理学报》1991,43(4):410-413
本实验观察了消炎痛、布洛芬、纳洛酮和吗啡治疗对清醒大鼠注射内毒素5 mg/kg 3 h血浆 CGRP 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消炎痛、布洛芬和纳洛酮均明显地抑制休克时血浆CGRP 的升高,同时还明显地减轻休克时的肠道损伤;而吗啡治疗则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体内炎症介质之一的前列腺素可能是引起内毒素休克时 CGRP 释放增加的重要内源性因子。  相似文献   

19.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对内毒素休克小肠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hi EY  Jiang XJ  Bai H  Gu TX  Yoshiki N 《生理学报》2005,57(1):39-44
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的方法建立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探讨内毒素休克时小肠微循环的变化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小肠微循环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小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fterial pressure,MAP)变化情况。利用FTTC标记红细胞和活体显微镜方法直接观察并计算小鼠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红细胞的流速和流量,并观察敲除小鼠iNOS基因和选择性iNOS抑制剂S-methylthiourea sulfate(SMT)对实验过程中小肠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野生型小鼠,应用SMT处理和敲除iNOS基因对基线的MAP、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红细胞流速和流量没有显著性差别。给予LPS后,小鼠的MAP进行性下降。给予LPS前,应用SMT和敲除小鼠iNOS基因可以显著提高MAP:给予LPS后,小鼠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红细胞流速和流量显著下降。给予LPS前,应用SMT和敲除小鼠iNOS基因可以显著提高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红细胞流速和流量。结果表明,iNOS在内毒素休克小肠微循环衰竭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种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OSI)对盲肠结扎和穿孔法(CLP)败血症休克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张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CLP建立大鼠败血症休克模型,腹腔注射三种NOSI对CLP败血症休克进行干预;在体颈动脉插管和心室内导管术,测定血压和左心室动力学指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测定大鼠胸主动脉环的张力.结果:分别用三种NOSI可降低CLP败血症休克的死亡率,改善血压和左心室动力学指标;三种NOSI均能抑制CLP引起的去内皮主动脉环对苯肾上腺素(PE)和KCl的收缩反应性下降,并且iNOSI氨基胍(AMG)能够抑制CLP引起的去内皮主动脉环对细胞外钙的反应性降低;非选择性NOSI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与nNOSI7-硝基吲唑(7-NI)均能抑制CLP引起的内皮完整主动脉环对苯肾上腺素(PE)和KCl的收缩反应性下降,但是三种NOSI均不能抑制CLP引起的内皮完整动脉环对细胞外钙的反应性降低.结论:三种NOSI均能改善CLP晚期败血症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和无内皮血管的收缩反应性,L-NAME和7-NI还可改善有内皮血管的收缩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