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豚血液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从长江中获得的江豚进行了血液学、血液化学特征的测定和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电泳图谱的研究。发现江豚的嗜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较高,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低,具有嗜碱性粒细胞。江豚血红蛋白的电泳类型为Ⅰ-Ⅱ,即电泳相对迁移率在人类Hb S和Hb F之间,并有4条非血红素蛋白带(NHP)。用醋酸纤维薄膜作支持物进行电泳,血浆的总蛋白(TP)带可分成8条主要的区带,从阳极到阴极依次是:前白蛋白(ζ)、白蛋白(A)和6条后白蛋白带(PA);然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支持物共可分成16条区带,其中14条后白蛋白带。脂蛋白(Lp)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可分成4条区带:α_1-脂蛋白、α_2-脂蛋白和β-脂蛋白,分别相当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总蛋白带电泳图谱中的PA9、PA10和PA11,而前-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在起点处。运铁蛋白(Tf)的电泳图为一条区带,相当于PA6。  相似文献   

2.
江豚染色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豚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浅海和河湾的无背鳍豚。其分类学研究[b]、说明该属中有多个种。分布在我国沿海和长江中的江豚,过去曾被认为与日本的江豚同属一种,命名为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有关它的染色体组型  相似文献   

3.
江豚眼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结果表明:与黄海沿岸种群江豚相比,长江种群江豚眼中央至吻端的平均距离显著较小,与长江弱光环境相适应。长江种群平均眼裂高比较小,眼球平均相对水半径比较短,而前后径比较长。眼球较趋近于圆球型。视觉较近视。在显徽与亚显微结构方面未发现两种群之间有差异。江豚无典型的视锥,而具有细胞核和内节呈视锥状、外节呈视杆状的一种中间型视细胞。  相似文献   

4.
5.
长江江豚微卫星DNA分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开发物种特异性微卫星标记,本文采用一种改良的快速微卫星分离法(FIASCO)从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的基因组中筛选得到72条微卫星DNA序列。根据重复单元的排列特点,完美型、非完美型及复合型序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8.3%、22.2%和19.5%。选择其中30条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并用12个随机选择的长江江豚样品进行多态性筛选。初步结果表明其中14对引物的扩增产物稳定并且具有多态性;在每个座位上获得2-1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87个;14个微卫星座位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60和0.709。本研究获得了长江江豚的第一批物种特异性微卫星座位及其扩增引物,这些微卫星标记将在后续的保护遗传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鱀豚和江豚眼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淡水豚,日前存在的数量已很少,因此是世界上一种珍贵而稀有的动物。同时,白鱀豚和江豚都是具有回声定位功能的动物,一般说,具有回声定位功能的动物其视觉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为了了解白鱀豚的视觉功能,我们曾对其视神经和视网膜进行了研究。而眼的一些光学参数对视觉灵敏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本实验对白鱀豚  相似文献   

7.
眼的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角膜是透明的纤维膜,房水是睫状突分泌的稀薄碱性液体,玻璃体呈透明的半胶体状。晶状体外被透明囊,前面曲度小,后面曲度大,由晶状体悬韧带维持其位置与一定的曲度。应注意晶状体悬韧带并非只连接在睫状体的最前缘,也连接在睫状体内侧中后部。  相似文献   

8.
长江江豚某些血清生殖激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首次报道了3~4月份长江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某些血清生殖激素的研究结果。性成熟雄性江豚血清睾酮浓度在2.64ng/ml和9.40ng/ml之间波动。雌性未成熟个体不能测出血清雌二醇,性成熟个体均能测出血清雌二醇,妊娠个体血清孕酮浓度可达30.59ng/ml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长江江豚种群分布与水下噪声的关系, 研究于2021年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针对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和水下噪声进行了3个水期连续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目视调查长江江豚数量共计46头次, 声学拖曳式水下高频声音事件记录仪记录数量共33头, 固定式水下高频声音事件记录仪记录发声事件共2253次, 其种群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 水下噪声强度较高, 均方根声压级(SPLrms)中值为133.80 dB re 1 μPa, 90%声压级在125.77—137.42 dB re 1 μPa, 比水下背景噪声平均高11.50 dB, 差值最大可达31.12 dB, 水下噪声也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 将长江江豚种群分布与水下噪声强度叠加分析, 显示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水下噪声24h累计加权声暴露级(SELcumw)超过长江江豚暂时性听力阈移(TTS)的阈值, 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声下, 可能会使其听力下降, 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损伤。研究可为减缓水下噪声污染提供数据指导, 为保护区长江江豚保护和栖息地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长江江豚声信号及其声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丁 《水生生物学报》1996,20(2):127-133
长江江豚的声信号可分为两大类,即高频脉冲信号和低频连续信号。高频脉冲信号可能与回声定位有关,而低频连续信号可能与通信和情感表达有关。不管是高频脉冲信号还是低频连续信号,在豚处于自由状态时,夜间的发声次数要多于白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