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國古代養魚事業的偉大成就中國是養魚技術的發源地遠在公元前1200多年時中國的勞動人民,就能够保護河川中天然產的魚卵,讓它安全孵化,並採取孵出的仔魚實行飼養。到公元前470多年時,更能對鯉魚進行採卵孵化工作又實行建池、選種、確定雌雄交配數目,以及創製魚巢等等,發揮了羣眾的智慧,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早在春秋時代,范蠡曾綜合勞動人民的生產實践的經驗著有“養魚經”一書,很具體的介紹了養魚方法,這本書一直留傳到現在  相似文献   

2.
端足類是一類底棲的甲殼動物,它們生活在海洋或湖沼中,能清除陳腐的有機物質。它們本身又成為魚類優良的動物性食料,因此有些地方的淡水養殖場,特别設法培養這類甲殼動物,作為某種魚類的飼料,增進漁業的產量。所以它們具有相當的经濟價值(Kendal,1921)。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水稻是一種高產作物,在我國分佈很廣,其種植面積目前佔我国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23%以上,其產量佔全國糧食作物產量41%多。今年1月23日我們黨中央提出的1956—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指出,在今後十二年內,要求增加稻谷種植面積,發展和擴大高產作物的生產。這個指標表明水稻在我國糧食生產上佔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在我國南部,長江流域以及華北、華東沿海地區,對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地理條件。 顯然,水稻生理特性的研究從而為其農業技術措施提供理論的基礎,對解决我國目前生產  相似文献   

4.
厦门的文昌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昌魚在動物學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學習動物學時所必需的材料,在厦門文昌魚沒有發現以前,向美國去買一條文昌魚的標本,要美金兩角,自厦门文昌魚發現以來,舉世聞名,年產量達35噸以上,不僅可大量供給我們作學習研究之用,且供當地人民作為食料,實在是我們偉大祖國寶藏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國植物種類異常豐富(單是高等植物就有284科,2,500餘屬,二萬餘種),其中有很多有用的種類很久以來就被勞動人民利用和研究。約在四千年以前,我們就有了相當發達的農業,“詩經”這部古代勞動人民的詩歌,很生動地描寫了當時的農業生産情況,200提到了種以上的植物。“禹貢”很概括地叙述了各個地區的土壤和特產有用植物。 漢代以後,有關農業和植物學的工作更代有增多,後漢時已發明了區種法、浸種法和間作的方法。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總結了以前農  相似文献   

6.
花鲢和白鲢的食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緒言 近年來政府對水產事業有“大力發展淡水養魚”的號召,擁有廣大水面的各省,都在計劃進行放養。放養的對象主要是花鰱和白鰱,因為它們所吃的食料是水中的“肥質”,科學上稱為浮游生物。所謂浮游生物是一羣極複雜细小的動物和植物。它們在池沼和湖泊中,不用人管,自己會生長出來,不需要钱買。因此  相似文献   

7.
小麥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主要食糧,其中冬小麥又是北方地區的主要冬季作物。解放后於1952年冬、1953年春、1954年春均曾先後發生凍害,據中央農業部統計1952年冬、1953年春寒流侵襲所發生的受害面積在主要產麥區約有1億畝以上;1954年春霜凍害僅山西一省受災較重的三十一縣就有496萬畝,約佔當地麥田面積的57.5%。但從為害機構上來說小麥的  相似文献   

8.
养魚是一种良好的农村副業,在党提出农、林、牧、副、漁全面发展的今日,更有提倡发展的必要。尤其是鯉魚,它是一种最普遍的淡水养殖魚,到处都可以生活,如池沼、湖泊、水庫、江河、溝渠、水田等都可飼养。这种魚的养殖水面不但容易解决,魚苗还可就地取材,自繁自养。現在,把我几年来在实际工作中的点滴体会談一谈,仅供同志們的参考。有不  相似文献   

9.
淮河的魚苗     
鲩(魚草)、鰱,鳙、青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魚,也是我國的特產。此种魚苗的分佈据材料記载仅限於長江、珠江等流域,現在向大家說明的,即在淮河流域同樣的發现了鲩、鰱、鳙、青等鱼苗。它們的被發現是從1952年開始,首先發现的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農林廳水產局工作队。本年我們參加了淮河魚苗的調查工作,证实了淮河中產鲩、鰱、鳙、青等魚苗,現就調查所得情况簡述於后:  相似文献   

10.
新書介紹     
1.“米丘林遺傳選種與良種繁育學”第一集著者:伊萬諾夫;出版者:中國科學院,定價每冊一萬八千元;約三十萬字,約四百二十頁;總經售,中國圖書發行公司。 為了有系統地,大規模開展米丘林科學的學習,提高全國農業科學工作者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以迎接祖國的五年經濟建設的偉大任務。中央農業部於1952年冬季,在北京舉辦了“米丘林農業植物選種及良種繁育講習班”,特聘請蘇聯農業專家伊萬諾夫同志主講“米丘林遺傳選種與良種繁育學”,杜布列維娜教授主講,“達爾文主義”。其全部講義經過詳細的校訂整理後,已絡續由中國科學  相似文献   

11.
去年五月間蘇聯專家伊萬諾夫在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所的報告中,特別指出了我們常用的小麥行距過大的缺點。他肯定的說,如果把行距縮小,就能提高產量。1952年8月4日蘇聯農學專家盧森科在京郊雙橋機耕學校報告“蘇聯小麥栽培技術”,也談到小麥密植問題。因為小麥密植是蘇聯農業科學工作者和農場工人、集體農莊莊員多年實践、研究的成果。密植是小麥增產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增產方法中最容易做到的一項,可是目前我國農民還存在着保守思想,甚至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營養素供給量標準是評論膳食調查結果和改善人民營養狀况的準繩,也是制訂國家食物生產計劃重要依據之一。二十年來,近代的營養學有了很大的發展,在維生素方面的研究,進步得更快。世界上一些科學先進的國家根據科學研究結果,隨時修改他們所制訂的標準,這樣的措施使科學理論的改進,即時地得以在實際上應用。1938年,中華醫學會營養委員會曾根據前國際聯盟健康組所制訂的營養需要量的標準和我國人民  相似文献   

13.
劍蔴的開花和它的階段發育情况,在植物生理學通訊1956年第二期,曾經由筆者做過一次簡單的報導。說明了一些田間的视察現象,提供了一點意見,希望各有關方面對於劍蔴的生理問題給予相應的注意,尤其是協助生產部門來解決目前面臨的種苗問題。 劍蔴栽種面積的發展是随着航海漁業和其它纖維工業的發展而產生的。而且目前各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國藥理学的研究工作一起始就是從中藥的研究着手的。這種情况很容易理解,因為中醫中藥在祖國文化遺產中,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幾千年來中醫中藥不僅為中國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受到中國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而且不斷的流傳到外國,為外國採用和推崇。有很多國家,特別是一些亞洲國家,至今還擁有相當數量採用“漢藥”進行治療的“漢醫”。在亞洲國家中例如日本和朝鮮的學者,曾對中藥進行過很多系統的研究。我國早期的藥理學家在1920年前後就開始承擔起中藥藥理的研究,並且獲得顯著  相似文献   

15.
大家都知道南海是祖国海洋的最南面的、面积最大、包括島嶼最多、同时又是水產资源蕴藏很丰富的海域。單就魚類一项來說,到目前为止已經發現有480多种,包括南海主要经济魚類鲷魚、金線魚、蛇鲻、紅魚、赤魚、大黄魚、烏鯧、鳓魚、绯鲤等等以及许许多多形状奇異、颜色美麓的魚類。有些颜色美丽、形状奇特的魚類不但可以供作观賞,而且可以作为研究热帶魚类的对象。它們在華北沿海是很难遇到的,在南海也是分佈不广、數量很少的一些种類。  相似文献   

16.
中國植物種類异常丰富而複雜,正如科馬羅夫院士早就指出過的,中国西南森林保存着好幾百萬年以前的植物,過去曾經广佈在包括现在温带和寒带的整個北半球。中國植物雖经各國植物學者尽力研究,直到现在,其中還給我們十分有興趣的發现。  相似文献   

17.
據北京日報消息:各兄弟国家贈送我國的第一批動物,已經運到北京。去年十一月初,北京市公園管理委員會派遣了“中國國際交換動物工作隊”運送170多隻飛寓走獸(包括虎、豹、鲵魚、鱷魚、眼鏡蛇、鴛鴦等等)出國,先後送到蘇聯首都莫斯科、捷克首都布拉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萊比錫等地,受到了各兄弟國家人民的熱烈歡迎。各兄弟國家也還贈給我國大批的珍禽異獸,其中第一批已在四日運到北京,計有蘇聯的白熊、獅子、白狐、鴯鶓(鴕鳥)等;民主德國的獅子、美洲獅、非洲鬣狗、印度瘤牛、色特蘭小馬、黇鹿、  相似文献   

18.
我国領海大部分位于温暖地带,海岸綫长达二万余公里,沿海港湾甚多、島屿林立,海底坡度迂緩,且有大陆江河入海挾带大量养分,自然条件极为优越,适于各种各样魚类的栖息、繁育。我国的渤海、黃海、东海和南海,已成为世界海洋生产力最高的区域之一;同时,这些海域的大陆棚面积,約占世界大陆棚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我国海洋魚类資源,在北太平洋西部漁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什維爾尼克同志: 中國人民、中國政府和我自己,懷着無限悲痛的心情,獲悉了中國人民最親密的朋友和偉大的導師斯大林同志逝世的消息。這不僅是蘇聯人民而且也是中國人民和整個和平民主陣營以及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無可估量的損失。我現在謹代表中國人民、中國政府,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向您及蘇聯人民和蘇聯政府表示最沉痛的哀悼。  相似文献   

20.
我們在哭泣,為全世界勞動人民的偉大領袖、中國人民最敬愛的朋友和導師斯大林的逝世而哭泣! 在這最悲痛的日子裏,我們懷着無限感激的心情,默念着斯大林的名字。我們不能不想到:由於他獻出自己整個的生命來無私地服務於共產主義事業。由於他的英明的領導,繼承列寧的事業指引着我們從奴役下解放出來,獲得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他引導蘇聯人民和全世界勞動人民走向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