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梧桐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梧桐科植物全世界有60属约1546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只有少数种类可分布至温带地区,由于梧桐科是多型的科,科的范围较大,对有些属是否应隶属于该科,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很不一致。本文基本上按照J.Hutchinson系统和参考有关文献对一些属的分类位置作了调整,把梧桐科分为12族,根据A.Takhtajan的世界植物区系区划的原则,将梧桐植物在世界上的分布区,划分为6区8亚区23地区,并指出各属在中国各省区的地理分布,现在中国梧桐科植物连引种栽培的在内共有25属99种7变种,其中野生的有18属85种7变种,引种栽培的有8属14种,对梧桐科植物的起源和发展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湖南八角科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祁   《广西植物》1998,18(2):139-145
湖南八角科植物有10种1亚种,分布于44个县,多生长于海拔600~1600m的山地湿润常绿阔叶林中。本文依据湖南八角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结合地理分布、植物区系、地理、气候和土壤资料,经分析和推论得知:(1)湖南八角科植物种质资源丰富,以中国特有成分为主,它们与毗邻省区的种类关系密切。(2)在湖南省内,大多数种类呈地理替代分布。(3)湖南八角科植物区系表现为多种区系成分的过度与汇集,即华中—华东—华南—滇黔桂四个区系成分的交汇、混杂和过度。(4)新生代的冰期和间冰期、湖南的地形和土壤、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和对环境的适应性选择是影响湖南八角科植物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5)湖南八角科植物的多数种类是从湖南西南以外地区迁移扩散而来,一些次生种类是在本省周边地区和周边省区分化形成。(6)湘西南地区是湖南八角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现代分化中心和现代原始类群的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3.
山科榉科植物的起源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相似文献   

4.
山毛榉科植物的起源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根据植物类群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统一的原理,讨论了山毛榉科植物起源和地理分布。划定了该科植物的分布区类型。确认东亚和东南亚区为该科植物的分布中心;而马德雷区南部和加勒比区则是该科的次生分布区中心。提出了马来西亚区、东亚区和东南亚区的多数特有种带有古特有植物种性质的观点。认为山毛榉科植物可能起源于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的季节性干旱热带山地森林中,它们起源的时间很可能在晚白垩纪早期。山毛榉科植物进入北美洲的迁移路线主要有两条,即从起源地经欧亚大陆、格陵兰群岛进入北美洲,及经欧亚大陆、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南美洲的山毛榉科植物则是从北美洲经中美洲迁移过去的。山毛榉科植物的现代分布格局是由三方面因素形成的,即大陆漂移形成的海陆相应位置的变化,渐新世以后开始的赤道带的向南迁移和第四纪以来冰期与间冰期多次交替出现,以及山毛榉科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综合各类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山毛榉科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安息香科植物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涛  陈忠毅 《植物研究》1996,16(1):57-66
安息香科植物共12属,约150种,分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及欧洲南部的温暖地区。亚洲是现代安息香科植物的主要分布区,有11个属,集中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附近。中国南岭山地及其附近汇集了8属20多种,包括中国特有的陀螺果属、秤锤树属和长果安息香属以及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银钟花属。这些呈星散分布的残余成分是从当地起源的。中国西南地区的安息香科植物仅云南一地就达8属30余种,其中不少为局部分化形成的狭域分布特有种。这里是安息香科植物的分化中心,茉莉果属和歧序野茉莉属可能即是由此发端的。后者和安息香属经中南半岛一直分布到热带亚洲地区,并在马来西亚地区形成一次生分化中心。欧洲安息香科植物可能来自亚洲,并于第三纪得到发展。安息香科植物在欧洲的衰落,可能是遭到第四纪冰川严重破坏的结果。北美安息香科植物和欧亚大陆的有着共同起源,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并通过中美向南美发展。南美安息香科植物达50余种,集中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这里是安息香科植物的另一次生分化中心。特产巴西的花弄蝶属即是从当地分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八角科植物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种国产八角科植物做了补充或修订。恢复了华中八角和匙叶八角;将川茴香作为华中八角的变种;将短柱八角归并至匙叶八角,滇南八角归并至小花八角;报道了一些省级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7.
槭树科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槭树科是北温带分布的科,2属202种。本文论述了本科的植物生态学、科的地理分布、槭属的亚属和组系统位置及其分布式样和种的分布,以及对古特有种、新特有种的分析,认为北温带分布的槭树科是热带起源的,其分布中心和祖型都在中国亚热带山地-横断山区连同湖北、湖南和四川东部。在这里,特别在横断山区槭树科种类丰富、分布集中,古特有和新特有成分均多,分化明显,是新老区的结合及分布中心,而且很有可能是槭树科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8.
金粟兰科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金粟兰科的系统位置和分类系统,并在较详尽地研究其现代地理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古植物学等方面的资料,探讨了金粟兰科的现代分布中心及其起源、分化和可能的散布途径,结果如下:1.金粟兰科应独立成目,处于胡椒目与樟目之间;本科4属处于同一进化水平.2.金粟兰科分布于南美、中美、马达加斯加、东亚、热带亚洲、太平洋岛屿及新西兰,属于热带美洲、亚洲、马达加斯加地区、大洋洲和太平岛屿间断分布科,现代分布中心在马来西亚植物区;中国的金粟兰科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为金粟兰科种类的分化中心之一.3.通过化石证据推测,在白垩纪中晚期,金粟兰科祖先有较广泛的地理分布,其起源地可能在早白垩纪的环大西洋地区,即冈瓦纳古陆西北部和劳亚古陆西南部.起源时间应不晚于白垩纪的巴勒姆期.  相似文献   

9.
报春花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根据Takhtajan世界植物区系分区对报春花科22属在世界各地以及在中国各省区的分布作了较详细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将报春花科各属归纳为10个分布型,认为中国西部横断山区和东西马拉雅为报春花科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高加索—阿尔卑斯山脉为第二分布中心;中国云南、贵州南部,广西西部至越南、泰国北部和缅甸西北部山地是报春花科植物最可能的起源中心;报春花科的起源时间应在早第三纪或晚白垩纪.  相似文献   

10.
桦木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本文对桦木科植物的研究历史作了详细的总结。在钻研文献的基础上,补充了部分系统学资料,使得花序、花、芬粉、叶表皮等各类性状能够在属间进行比较。根据外类群比较、和谐性分析等原则确定了性的演化极性,利用最大同步法和最小平行演化法对桦木科植物进行了分支分析。对各属的现代分布和地史分布作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桦木科植物的分布中心、起源地、起源的时间和散布途径。作者试图回到遥远的晚白垩纪和早第三纪,从描绘  相似文献   

11.
论无心菜属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世界无心菜属植物有306种,隶属10亚属24组,主要分布于欧、亚、美三洲和北非,基本上是北温带分布属。文章分析了亚属的系统位置及其分布式样。地中海区到西亚亚区和中亚亚区的西北部是其分布区中心,也可能是它的起源地,中国横断山脉到青藏高原是其次生分布中心。起源时间至少应该追溯到白垩纪中期。最后,讨论了它的散布途径和现代分布式样的形成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楝科(Meliaceae)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楝科为泛热带分布科,全世界有51属,约550—600种,分布于旧世界热带地区有46属,热带美洲有8属.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为楝科两大现代分布中心.中国楝科共15属,61种,占世界属总数的29%,种总数的10%。中国楝科的分布是在全球楝科分布区的边缘,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及南部诸省,种类由西南向东南递减。中国楝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为5类:1.热带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间断分布(1属);2.旧世界热带分布(3属);3,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2属);4.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1属);5.热带亚洲分布(8属)。中国楝科种的分布区类型仅有2类:1.热带亚洲分布(31种);2.中国特有分布(30种)。楝科植物的起源推断在早白垩纪。中国楝科植物由印度—马来西亚成分及特有成分组成。热带亚洲的楝科植物主要是通过中南半岛和中国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发生联系,而菲律宾和台湾之间可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锦鸡儿属植物分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周道玮 《植物研究》1996,16(4):428-435
依据每个种的地理分布范围,确定了出六种分布类型,并编制了属的分布密度图。结合各类发布特点及其形态特征,认为东亚西南部为其起源中心,而中亚来其变异分化中心。起源第三纪中期的原始类群Ser.Caragana,在寒旱主要压力下分化适应,形成现代化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乌头荠族植物的地理分布表明,其基本上是1个北温带的族,该族植物有14属,8个分布区类型,亚洲的中部及西北部一带,特别是伊朗-吐兰区的西北部,是其原始分布与分化的中心;欧洲中部;西北部及巴尔干半岛并散布到和北美洲的西北部是其次生的分布与分化中心。根据该族原始类群和生境的分布分析,推测以上地区有可能是这类植物的发源地。首次从环境气体的变化和该族形态特征演化探讨了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藜科植物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全球藜科植物共约130属1500余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半干旱及盐碱地区。它基本上是一个温带科,对亚热带和寒温带也有一定的适应性。本文分析了该科包含的1l族的系统位置和分布式样,以及各个属的分布区,提出中亚区是现存藜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原始的藜科植物在古地中海的东岸即华夏陆台(或中国的西南部)发生,然后向干旱的古地中海沿岸迁移、分化,产生了环胚亚科主要族的原始类群;起源的时间可能在白垩纪初,冈瓦纳古陆和劳亚古陆进一步解体的时期。文章对其迁移途径及现代分布式样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罂粟科植物的分类,进化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庄璇 《云南植物研究》1993,15(2):137-148
罂粟科有38属约700种,作者通过对科内各属的研究,根据其主要器官(雌蕊、雄蕊,花被、果和种子)的进化趋势,重新排列科内的分类系统,在3个亚科下,包括8个亚族。在此基础上,讨论各属可能的演化关系,分析它们的分布规律,最后探讨本科的起源。  相似文献   

17.
椴树属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椴树属Tilia是椴树科一个形态特殊且唯一的北温带分布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构成典型的北温带分布格局,三个分离的分布区之间缺乏共有种。本文对各分布区的种类进行重新评价,确认全属25种。其中东亚17种,占68%,包含了现存种类各个演化阶段的类群,是现代分布中心;欧洲-西西伯利亚6种,属于木果组及壳果组;北美2种,均为木果组成员。化石分布与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基本相似,但分布纬度较现代分布偏北,达到北纬80°附近,且还出现于现今无椴树分布的亚洲大陆腹地,北美西部椴树至第三纪末完全绝迹,而东部到第四纪才有化石记录。根据现代地理分布,结合化石证据、地质历史、气候变迁及形态演化推测,椴树属可能在白垩纪晚期起源于中国东部亚热带山地,至少到始新世之前已散布至欧洲和北美西部。渐新世之后的全球降温和更新世大冰期对椴树属现代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