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猕猴(Macaca mulatta)胚胎用非手术移植要比其它一些非人类的灵长目动物困难得多,这是由于其子宫颈管道曲折的缘故。使用简单的胚胎移植装置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经过移植了体外受精胚胎以后,已有两个猕猴后代出生。将一个带有17或18号钝的皮下注射针头的插管轻微探索地插入子宫颈管道,该插管可用一金属套针使其变硬。套针可与一个结核菌素注射器的园筒连在一起。同时套针也可以防止子宫颈粘液引起插管闭锁状态。操纵插管经过子宫颈小阜后,撤出套针和注射器,再把一端  相似文献   

2.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重要的蛀果类害虫之一,目前性信息素广泛应用于梨小食心虫防治,为明确性信息素陷阱诱捕器的诱捕效果,针对开口方式设计四面开口和两面开口两种处理的陷阱诱捕器;针对口径的大小下设计2、3、4、5、6 cm的5种口径的对口瓶陷阱式诱捕器,分别在桃园对梨小食心虫进行诱捕试验,诱捕结果显示两面开口的诱捕器诱捕效果比四面开口的诱捕器效果显著,口径为2 cm和3 cm的陷井式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诱捕量显著高于5 cm和6 cm,诱捕量达34.6头/日和20.4头/日。通过试验明确了陷阱诱捕器的最佳诱捕效果的参数,同时为测报及田间大量诱杀的诱捕器使用提供依据,为防控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提供标准化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啮齿类动物胰管分布、走向、开口,并作种间比较,建立胰液采集方法。方法麻醉动物,暴露肝脏和胆囊,手术插管,推注美蓝,染色。结果小鼠胰腺十二指肠部、胰腺胆管部和胰腺胃脾部组织众多小胰管分别不断汇合成后、前两条大胰管,再汇合成一条胰总管。胰总管不开口于十二指肠,而开口于胆总管。大鼠的胰管也开口于胆总管,但有许多胰管开口,其中有前、后两条较大的胰管。豚鼠各叶胰腺小管的汇合成一条大胰腺管,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升部,无其他副管。结论小鼠、大鼠、豚鼠的胰管走向及开口位置均互相不同,采集胰液的插管方式也各异。  相似文献   

4.
从形态学、染色体、蛋白质、DNA水平等方面对中国猕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猕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猕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染色体核型和蛋白质分析表明中国猕猴遗传多样性有限,DNA多态性分析表明中国猕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线粒体控制区部分序列的分析有助于中国猕猴系统发育与进化的研究,Neighbor-joining进化树和Median-Joining网络图将中国猕猴分为7个类群.  相似文献   

5.
笼养太行山猕猴的理毛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动物行为的归宿 ,无非是获取食物 ,避免伤害或得到最大的繁殖机会[1] 。当今 ,行为生态学已成为灵长类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在猕猴的种群生态[2~4 ] 、繁殖行为[5,6 ] 、取食行为[7] 及社会行为[1,8] 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理毛行为作为猕猴日常社会行为结构的一个重要补充已有一些定性描述[4 ,9~ 11] 。作者对笼养太行山猕猴的理毛行为做了长期观察 ,现将研究结果予以报道。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与设施选取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猕猴养殖场笼养且具有档案记录的 38只太行山猕猴为观察对象。成年猕猴为野…  相似文献   

6.
猕猴(Macaca mulatta)是自然分布最广泛的非人灵长类,因其行为多样且表情丰富,不仅是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等处常见的观赏动物,亦是诸多旅游区的重要观赏资源。近年来,国内不时有引入猕猴开展旅游活动的相关新闻报道,但猕猴相关旅游现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猕猴”和“旅游”“景区”“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等为关键词,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设为2000年1月至2021年10月,提取包括猕猴观赏地的行政区域、类别、猕猴来源和状态、引入猕猴年份和数量等信息,旨在了解国内猕猴观赏旅游现状,为猕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共检索到164处猕猴观赏区,分布于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冠以“景区”“森林公园”“保护区”和“旅游区”的地区分别有97、36、20和11处;2)猕猴自然分布的观赏区有105处,明确为引入猕猴的有53处,而来源不详的有6处,其中,北京、山东、江苏及河北的23处观赏区内猕猴均为人为引入;3)20世纪80和90年代便有地区开始引入猕猴,2005年至2010年引入猕猴的观赏区最多,达16处;4)在已知的引入猕猴观赏区中,仅13处有明确的猴源输出地,其中包括3处引自猕猴来源较复杂的河南新野猕猴繁殖场。本研究提示,国内猕猴观赏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猕猴的自然分布格局。建议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对涉及猕猴观赏项目建立分级审批制度,尤其是针对引入猕猴开展旅游活动的项目应先开展生态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7.
初步报道了缺缺洞发现的猕猴化石。新材料为一具雄性老年猕猴个体的骨架,保存了几乎完整的下颌、全部7节颈椎、9节胸椎、两侧前肢肢骨、右侧后肢部分肢骨以及绝大部分的腕(跗)骨、掌(蹠)骨和指(趾)骨。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猕猴骨架化石。鉴于化石对比材料的缺乏,仅对下颌及牙齿形态进行了描述,并将之与中国已知各化石种进行了对比。由于中国猕猴属各化石种之间的系统关系尚不明确,暂将这批材料作未定种处理,更加深入的研究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8.
暗腹雪鸡食管和胃的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国泰 《动物学杂志》2009,44(5):124-127
为了解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食管和胃的形态及组织结构特征,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暗腹雪鸡的食管和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暗腹雪鸡嗉囊发达.食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黏膜层较厚,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固有膜内食管腺丰富,由腺细胞围成的腺管直接开口于黏膜上皮,食管肌层发达,由内环、外纵平滑肌组成.胃壁由黏膜层、肌层和外膜组成,胃的黏膜下层不发达或缺无,胃肌层的排列则为内纵外环.表明暗腹雪鸡食管和胃的结构可能与其消化功能及其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十分重要的生物医学资源。由于与人类在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等方面近似,猕猴是重要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之一。然而,猕猴作为自然宿主,易感染D型逆转录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SRV)和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simian T lymphotropic virus,STLV)这两种逆转录病毒,并可能会影响AIDS猕猴动物模型等的研究结果。猴B病毒(ceropithecine herpesvirus1,BV)对猕猴及动物从业人员均有危害。云南省拥有较大规模的中国猕猴繁殖种群。基于以上原因,建立SPF级别的中国猕猴种群十分必要。该文应用PCR技术筛查了人工饲养种群中411只中国猕猴的SRV、STLV和BV感染流行情况。结果表明:SRV、STLV和BV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9.71%(81/411)、13.38%(55/411)和23.11%(95/411)。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中国猕猴的病毒感染情况。该研究将有助于建立SPF级别的中国猕猴繁殖种群。  相似文献   

10.
成年太行山猕猴肱骨与锁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项研究对成年太行山猕猴的肱骨(33例)及锁骨(29例)进行了全面测量及观察,计算了5项指数。对太行山猕猴、滇南猕猴、川西猕猴、湘鄂猕猴的肱骨、锁骨和桡骨有关测量指标及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3个猕猴亚种相比,太行山猕猴肱骨与锁骨的形态结构更适应于地面上的活动,说明其在地上活动较多,在树上活动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