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日本中生代晚期手取群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简要评述与中国的对比。手取群从下到上分为九头龙亚群、石白亚群、赤岩亚群。庄川地区九头龙亚群御手洗组新发现菊石,属Tithonian-Berriasian期,改变了以往Callovian期的传统意见。石白亚群发现菊石,属Late Hauterivian-Early Barremian期;亚群上部发现海相双壳类,属Hauterivian期,半咸水相和淡水双壳类也与外带Hauterivian期的对比;绝对年龄测定为135±7Ma和128±8Ma,分别属Hauterivian早期和Barremian早期,其中135Ma被普遍接受;植物群反映的古气候特征与俄罗斯东部Valanginian-Hauterivian期温湿化一致。石白亚群的时代综合为Valanginian-Hauterivian期。赤岩亚群的Trigonioides(Wakinoa)tetoriensis也发现于外带,时代属latest Hauterivian-Early Barremian期;绝对年龄测定数据不稳定,自127±8Ma(Barremian中期)至106±7Ma(Albian中期)。对亚群的Nippononaia ryosekiana作了修订,认为应属N.linhaiensis,与浙江馆头组的同种,比濑林组(Lower Aptian)的N.ryosekiana原始,故时代早于Aptian期。赤岩亚群的时代综合为Barremian期,但不排除上延的可能。区域对比结果认为,中国东北龙爪沟群及绥滨地区的相当地层可与九头龙亚群和石白亚群对比;馆头组、下城子组可与赤岩亚群对比;热河群上部沙海组-阜新组煤系地层可与石白亚群对比;并对义县组的时代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盆地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西部额济纳盆地井下中生代地层中的孢粉植物群,该微体植物群的牲是,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蕨类孢子次之,早期被子植物花粉偶见。根据特征分子的出现情况,将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和早白垩世早期,约在凡兰吟期至早巴列姆期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叶肢介化石在河西走廊赤金堡组、新民堡群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西走廊西部赤金堡组及新民堡群是生油岩系,富含叶肢介化石。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以及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分布规律是有意义的。1974年5—7月,笔者与甘肃区测二队中生代专题研究队同志一起,在玉门、酒泉一带测制地层剖面,采获大量化石标本。关于叶肢介化石属、种的记述,大多已编入陕甘宁地区古生物化石图册(在印刷中)。本文着重分析叶肢介化石在赤金堡组及新民堡群的分布规律、动物群性质,同时讨论有关这两组地层的含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研究人类起源,不能不探究远古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而这不能仅依靠人类化石本身,还必须研究人类化石发现的地层、动物群、植物群及周围第四纪地质,借此来确定当时的古地理和古气候。从我国一些古人类化石发现地点来看,作者认为,远古人类居住的地点,有个共同点,即对于居住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一个总的倾向是,喜生活于森林及草  相似文献   

5.
鄂西松滋一带,三游洞群分布广泛,岩性以白云岩为主,以往除偶见叠层石外,尚未发现其它化石,岩性成为划分地层的主要根据。1980年至1981年,笔者在松滋县刘家场三游洞群上部地层中采集了较丰富的三叶虫化石,主要属种有:Saukia enshiensis Chu, Prosattkia liujiachangensis sp. nov, P. sp.。这些三叶虫的发现,证实鄂西三游洞群上部地层的地质时代为晚寒武世晚期,与华北地区上寒武统凤山阶和川东、鄂西南的毛田组可以对比,为今后鄂西上寒武统地层的进一步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安徽含山县彭庄村西分布一套红色地层,假整合在富含植物化石的象山群中、下部之上,安徽区测队曾将其认作象山群上部(新近命名为含山组),并与南京地区北象山和中山陵前所见的紫红色砂、页岩层及皖南洪琴组对比。在它的近底部浅黄色泥岩中发现不少植物化石,还有瓣鳃类、叶肢介、鲎虫、介形类、腹足类及昆虫化石等。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确定这段地层的时代提供了依据。苏皖两省长江沿线的象山群,均由两组由粗到细含煤线(或薄煤层)的碎屑岩(在南京地  相似文献   

7.
广西武鸣产出广西地区迄今唯一一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东方广西龙(Kwangsisaurus orientalis)。受限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条件,有关该化石产出地点、地层层位和时代信息一直比较模糊,对后人阐述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演化过程及探究鳍龙类在华南的古地理迁移历史造成了一定阻碍。本文从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入手,结合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定年结果,对武鸣地区早、中三叠世地层进行了综合分析,着重研究了含东方广西龙地层的岩性组合、生物群面貌及地层时代。东方广西龙产于板纳组薄层泥晶灰岩中,伴生有丰富的菊石化石,所属地层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对含东方广西龙地层上部层状凝灰岩中具有岩浆韵律的锆石进行了SIMS原位U-Pb年代学测试,获得了(244.2±0.7)Ma的绝对年龄值,时代相当于安尼期中晚期。东方广西龙时代的厘定排除了鳍龙类早三叠纪世晚期在下扬子区和右江盆地同时出现的原有结论,同时同位素年代学新证据证实广西武鸣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与贵州盘县海生爬行动物群基本同期,表明了鳍龙类在华南东部起源后在三叠纪中期向西南地区辐射扩散范围的广阔性和适应环境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宁夏旧石器考古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2年4—5月在宁夏开展的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时代地点30余处。2003年4月再次调查并对上年发现地点进行复查,确定了灵武地区水洞沟、施家窑、张家窑和固原地区彭阳县岭儿村4处地点群,采集石制品300余件,动物化石20余件,大部分来自地层断面上。石制品个体多较小,类型多样。从地层和石制品特征判断,新地点多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水洞沟文化时代相当;少许材料发现自早于水洞沟工业的层位。此项调查扩大了宁夏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分布区,对探讨水洞沟文化的分布范围、渊源和旧石器时代晚期东西方人类迁徙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南京江宁坟头组几丁虫化石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前言坟头群自1956年由潘江从高家边组分出以后,时代问题争议颇多。依据多种无脊椎动物化石确定的时代意见,目前已趋于一致;而依据脊椎动物化石确定的时代意见,近来仍有不少分歧。几丁虫类一部分是浮游的,一部分是底栖的。在缺乏笔石的非碳酸岩地层中,浮游几丁虫在地层划分、对比,尤其在解决壳相和笔石相地层对比方面所起的作用已日趋重要。笔者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新疆吉木乃地区托斯特西部发现的Triplopus sp.、 Triplopus? jeminaiensis sp.nov., Lophialetes sp.及Hyaenodontidae indet.等哺乳动物化石,证实了这一地区中始新世地层的存在.其属种构成大致可与内蒙古伊尔丁曼哈动物群及哈萨克斯坦中始新世Obayla或Sargamys哺乳动物群对比,时代为伊尔丁曼哈期.  相似文献   

11.
乌尔吉晚更新世动物群和古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尔吉地区晚更新世地层出露广泛,哺乳动物化石常有发现.乌尔吉动物群属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其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动物群的生态性质明显反映了当时应为寒温带湿冷草原为主间有疏林和少量灌丛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12.
吉林乾安大布苏晚更新世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比较了在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泡子新发现的鬣狗科化石Crocutaultima。依据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 6目 1 2科 1 8属 1 9种脊椎动物化石组合 ,结合含化石地层的孢粉分析和1 4 C测年数据推测 ,大布苏一带在晚更新世晚期曾经以草原景观为主 ,兼有森林及荒漠 ,而且经历了从干凉草地向较潮湿凉爽的疏林或森林草原 ,直至干凉半荒漠草原环境变迁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晚更新世地层及哺乳类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记述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黄河阶地堆积及其所产哺乳动物化石,并经 C~(14) 测定,化石距今约22650±300年,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4.
三门峡地区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几个第四纪剖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门峡地区的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包括了上新世至晚更新世各个层位,其中以早更新世的材料较多,有七种与泥河湾动物群是相同种;有4种与山西榆社、临猗和西侯度等地点的早更新世动物群是相同种。这说明三门峡地区早更新世动物群相当于维拉方晚期或中晚期。三门系属河湖沉积,但比黄河发育的历史为早,而黄河的沉积系贾福海等划分的第5层。为此,黄河形成的时间恐怕是早更新世之末或中更新世之初。  相似文献   

15.
河北蔚县大南沟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时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在河北蔚县一带晚新生界陆相沉积中,陆续发现有四个不同的化石层位,使这一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关系更加明确。本文所记述的大南沟化石点中的哺乳动物化石属于泥河湾期哺乳动物群,其地层时代为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万荣县荣河公社西桌子附近离石黄土中,与脊椎动物化石一起出土的旧石器有十余件,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7.
山西屯留西村早更新世地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屯留西村的早更新世地层,位于长治盆地的西北隅,属山间盆地。由于地层出露好,并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对于确定这一地区第四纪地层的时代划分和对比很有意义。由于在该盆地中沉积了不同时代的河湖相和土状堆积,上、下层位和接触关系清楚,因此,对长期以来有争议的“晋东南红土”或“R红土”的解决有所帮助。尽管到目前为止,在“R红土”中没有找到可靠的化石依据,但它的上、下层位为河湖相沉积,并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所以,它被限制在中更新世早期和早更新世初期之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1974、1975、1978年在山西屯留县小常村采集的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并根据动物化石组合的性质和对比分析,认为该动物化石的时代为中更新世初期。  相似文献   

19.
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及时代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占扬  董为 《人类学学报》2007,26(4):345-360
系统记述了在近两年从河南省许昌市灵井旧石器遗址出土的食肉目、长鼻目和奇蹄目化石:宽吻灵猫相似种(Viverra cf. zibetha)、熊未定种(Ursus sp.)、中国硕鬣狗相似种(Pachycrocuta cf. sinensis)、古菱齿象未定种(Palaeoloxodon sp.)、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梅氏犀(Dicerorhinus mercki)、普通马(Equusca ballus)和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并对灵井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和年代进行了探讨,指出灵井动物群含有的北方种类较多,与北方区的很多动物群可以比较,属于北方区动物群,其生态环境为以平原草地为主,镶嵌有零散的森林,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似低于现在。灵井动物群中绝灭种类占44.4%,其时代应为晚更新世早期,其绝对年龄与许家窑接近,约在100kaBP。  相似文献   

20.
1972年10月,作者在陇东进行第四纪哺乳动物和地层考察期间,在陕西省长武县城关附近的窑头沟及鸭儿沟观察了几个晚更新世地层剖面,并且在这些剖面的中、下部灰色砂质土及砂砾层找到了许多石器和少量哺乳动物化石。此外,还获得了一枚化石智人牙齿。通过这些材料的简单记述(石器材料将另文发表),作者希望对黄土高原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和地层时代的认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