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前人在原位孢子方面已积累的大量资料,并参考现代孢子花粉形态研究成果,大致推测了本区石炭-二叠纪分散孢子花粉的大多数属的植物亲缘关系。通过已建立的含煤地层孢粉组合带推测相应时期的古植被类型,并与前人有关地质时期及地层的大植物化石带进行了对比,不仅验证了各地质时期植被的兴起、发展、繁盛以及衰退绝灭的历史过程,更大意义上将微体形态的孢子花粉与宏观上的植被进行了对比归类,从而使得对研究区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的古植被的形态面貌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最后,利用孢粉分析恢复相应地质时期的古气候。  相似文献   

2.
孢粉学是专门研究孢子和花粉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这门新兴的科学在国外已获得较快的进展。在我国,过去这门科学是个空白,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与关怀下才开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这门学科的研究机构从无到有,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不少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都设有专门的孢粉研究实验室,尤其是在地质、石油、煤炭等工业部门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更多,更普遍。显然,它不仅在古植物学和地层学中具有愈来愈重要的意义,而且联系到古地理、古气候、考古学、古人类、植被历史、医学、养蜂业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3.
作者曾由孢子花粉组合的研究推论酒泉下惠回堡系下部的地质时代和其古地理环境。本篇继续上文,对该系的顶部的孢粉组合、地质时代和古地理环境,作进一步的研究.一.材料的来源和分析的方法本文所讨论的岩石,系采自酒泉高台五乡下惠回堡系顶部的页岩系。岩层共厚约65—100米,作灰黑色,质细含沥青质和薄煤层而具有极薄的层理,有波纹。显属于广大的湖泊沉积,岩石外形与油页岩类似,富有机质。放入氯仿中,有机质溶解其内,氯仿  相似文献   

4.
孢粉学是一门研究孢子和花粉的新兴学科,其中孢子和花粉形态的研究是孢粉学的基础。它为植物分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化石孢粉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孢粉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古地理、古气候、古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新疆准噶尔盆地独山子油田原油中分离出的孢子花粉35属51种。基于原油中孢子花粉的研究,追溯了该含油区的油源并讨论了油气运移问题。根据原油中找到的孢子花粉化石来判断,准噶尔盆地西南含油区有两套油源岩系,即下一中侏罗统八道湾一头屯河组和渐新统安集海河组。  相似文献   

6.
试验用压片法对(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F1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观察表明:1.(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在PMC M1出现较高频率的单价体和多价体;但是减数分裂过程能够完成,并且四分孢子的败育率较低。2.在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可观察到具有多微核、体积不等的小孢子,并发现经过对称孢子有丝分裂产生的二胞花粉;在花粉发育的不同时期均可观察到花  相似文献   

7.
一.古植物学和它的内容古植物学是研究古代植物和它们的生活的科学。它是植物学中的一个学科,也是古生物学中的一个学科。在理论上,它是专门探讨过去地质时代的植物形态、结构、分类、分布、生理、生态、生化和各地质时代的植被、古植物区系以及古植物群的起源、形成、发展和演替的科学。它一方面与研究现代植物的形态、解剖、分类、地理和植被的学科密切结合,共同研究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区系发展和植被变化的规律等等植物学上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又与古动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密切结合,共同研究地层划分与对比、古地理与古气候上的问题。在工作的进行中,古植物学往  相似文献   

8.
孢粉与环境     
本文探讨了孢粉学在研究古植被、古气候、古地理方面的意义。文中运用我国丰富的新生代孢粉分析资料,详细地讨论我国新生代以来古植被的特点,古气候的演变以及古地理的变迁,进一步讨论上述古环境诸因素的演变对寻找石油、煤等有机可燃矿产及各种沉积矿产方面的意义。本文还讨论了现代孢子花粉研究在环境保护和人类保健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微管骨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OryzasativaL.)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微管变化的研究表明,微管在小孢子不同发育阶段呈现多样性。在花粉母细胞内,微管形成许多粗束和分支,围绕着核分布形成一个网络。花粉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二分体。在每一个二分体细胞内,有许多微管束,从核周辐射至细胞质各部位;在细胞质存在一个疏松的微管束网络。二分体经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在每一个四分体细胞内,微管束呈辐射状,从核膜辐射入细胞质内。四分体形成后不久,四分体的四个细胞便分开,每一个细胞变成一个独立的小孢子。在早期的小孢子细胞内,微管束呈疏松网状分布。其中有些微管束朝向胞质一个小突起聚集。当小孢子进入中期发育阶段,在胞质的小突起部位微管束密度增大。小突起最终形成为萌发孔。当小孢子发育至成熟期,细胞内的微管束变得纤细,而网络则变得紧密。之后的发育阶段(即花粉发育不同阶段)因荧光标记难以进入细胞,无法获得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10.
朝鲜安州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朝鲜安州盆地下白垩统龙盘组孢子花粉34 属59 种(包括2 新种),并根据孢粉组合讨论了地质时代和古气候特征。龙盘组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蕨类植物孢子次之,出现少许原始被子植物花粉。松柏纲花粉在组合中占绝对优势;海金沙科和莎草蕨科孢子则在蕨类中占优势。根据孢粉组合,龙盘组的时代应属早白垩世巴列姆期至阿普第期;安州盆地当时气候温暖偏干,属亚热带半干旱型  相似文献   

11.
第四纪孢粉学利用现代和化石孢粉重建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学科领域。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数据可视化和计量分析模块,以CNKI (中国知网)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0–2020年间的共计6081篇第四纪孢粉学相关文献为基础,梳理了近30年来第四纪孢粉学的过去和现在,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第四纪孢粉学领域发文量呈增加趋势,中国的总发文量和国际影响力整体呈增长趋势;第四纪孢粉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成果有明显的聚集性;中国科学院是外文发文量最多的国际机构。第四纪孢粉学近30年的研究主要涉及古植物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和古气候学等领域,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定性和定量重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表土花粉研究、花粉与人类活动、亚洲季风演变和孢粉分类学是近几年发刊的热点。虽然一些关键词如花粉产量、代表性以及现代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定量关系等出现频次低,但对第四纪孢粉学十分重要。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湖泊表层沉积物的花粉研究,探讨花粉与植被、气候的定量关系,为准确解译化石花粉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莴苣花粉发育过程中ATPase的分布特征做了研究。四分体早期的小孢子细胞质中开始出现ATPase反应颗粒。之后,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花粉内壁聚集大量体积较大的ATPase反应颗粒,并一直保持到花粉即将成熟。在小孢子发育晚期,在花粉萌发孔处和小孢子大液泡中也特异性地聚集了较多ATPase颗粒。二胞花粉刚形成的生殖细胞表面呈现大量的ATPase反应颗粒,当生殖细胞脱离花粉内壁移入营养细胞,ATPase反应颗粒基本消失。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生殖细胞的ATPase反应颗粒逐渐低于营养细胞中的。在成熟花粉中,精细胞中的ATPase反应颗粒比营养细胞中的少,且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结果显示花粉发育过程中ATPase的特异分布与花粉发育的一些生物学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油源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青海柴达木盆地上第三系油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31属68种。基于原油中孢粉化石的研究及其与潜在油源岩中孢粉化石的对比,确定了含油区的油源岩。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油源岩的形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渐新统至下中新统干柴沟组和上中新统至下上新统油砂山组应为盆地西部的油源岩系。研究区油源岩形成于温暖半潮湿和半干燥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
1前言古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地史时期植物的专门科学。古植物学早期的发展是和地质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用于地层的划分、对比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这就是我国及世界上早期的大多数古植物学的研究机构都设在地质部门的主要原因。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达尔文的进化论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古植物学的研究任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们更多地从生物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研究古植物学。把植物化石当作地史时期的植物来研究。古植物学研究任务的扩展和转变是国际古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分布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运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光敏胞质不育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花药发育过程中Ca^2+的分布。短日照条件下,小孢子形成和花粉发育过程中胞内Ca^2+在数量、分布上有变化;小孢子表面逐渐积累Ca^2+,至成熟花粉表面覆盖一层Ca^2+,胞质Ca^2+较少;药隔和药壁组织通过抽外体或共质体途径运输Ca^2+供给花粉的发育;长日照条件下,花粉败育发生在不同时期,早期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压片法及石蜡切片法观察冬季低温下香石竹小孢子发育过程,以明确低温导致香石竹小孢子败育的因素,为杂交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冬季低温下香石竹只有部分小孢子发育正常,经过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四分体等时期,最后发育成花粉。(2)石蜡切片法观察到冬季低温下香石竹1.5~1.6cm长花蕾中有61%的花粉母细胞发生败育,1.7~1.8cm长花蕾中有71%的花粉母细胞发生败育。(3)部分已经进入四分体时期的小孢子胼胝质未能及时溶解,妨碍了小孢子释放而导致败育。研究认为,花粉母细胞和四分体的发育异常是冬季低温下香石竹小孢子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兰科植物的有性生殖特殊,每朵花只有1个花药,且花粉有聚集成块发育的特征。为了揭示铁皮石斛花粉块的发育特征,该研究以野生铁皮石斛不同时期的花药为材料,采用半薄切片和植物组织化学方法对其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分析,并对成熟花粉块进行离体培养,观察花粉管的萌发状况。结果表明:(1)铁皮石斛花药壁由1层表皮细胞,2层药室内壁细胞,1层中层细胞和1层绒毡层细胞组成。开花时,绒毡层细胞退化,中层细胞没有退化,药室内壁细胞则形成纤维状细胞壁;药室中的小孢子母细胞没有明显的胼胝质壁结构。(2)小孢子发生属同时型,减数分裂后四分体小孢子不分散,以四合花粉状态发育,并进一步连接形成花粉块。(3)在小孢子发育中,孢粉素覆盖在整个花粉块表面形成花粉外壁,但花粉块内部的花粉没有花粉外壁结构;在花粉块表面的花粉外壁上未见花粉萌发孔。(4)在花粉离体萌发实验中,具有花粉外壁的花粉块表面花粉未见萌发,仅由花粉块内部的花粉萌发出花粉管。  相似文献   

18.
笔者观察了甘肃西部玉门含油区原油样品中分离出的孢子花粉24属26种(型),提出了原油孢粉集合的概念。本文在孢粉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本油区的油源岩。本区第三纪石油中发现的孢子花粉可以分为石化程度迥然不同的两类。石化较深的一类主要有枣形莎草蕨孢、奇异金毛狗孢、微小单槽粉和本内苏铁粉;石化较浅的一类包括松、云杉、麻黄、眼子菜、百合、榆、藜、睡莲、山嵛草、小扁豆、白刺、柽柳、蓍、蒿、一枝黄花、鬼针草等属以及禾本科和莎草科的花粉。第三纪原油中的这些孢于花粉是来自早白垩世沉积和来自第三纪沉积的孢子花粉的集合。下新民堡群黑色页岩中所产的早白垩世孢子花粉在第三纪石油中的出现是石油运移所造成的结果,反映着早白垩世沉积可能是本区的油源岩。早白垩世石油中分离出的孢子花粉仅有枣形莎草蕨孢、微小单槽粉、本内苏铁粉和皱球粉等,第三纪孢子花粉完全缺乏。这说明油源岩和贮油岩都应属于产化石的下新民堡群。此外,在贮于志留纪变质岩裂隙中的石油内也有一些单槽粉和皱球粉,它们可能也是在油气运移过程中被油气从下新民堡群带来的。总之,根据原油中发现的孢子花粉来判断,本区油源岩应为早白垩世下新民堡群黑色页岩。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油田流沙港组下部储油层所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28属58种及藻类化石2属3种。通过对比孢子花粉及藻类化石的油源,确定了含油区的油源岩;并根据各类孢型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油源岩的形成环境。结果表明,中始新统至下渐新统流沙港组暗色泥质岩是北部湾盆地的主力油源岩,中上渐新统涠洲组暗色泥质岩也是该区的油源岩;该区油源岩形成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0.
谈谈准苏铁的两性孢子叶球王艳秋,谷安根准苏铁,又称本内苏铁,它出现于古生代二迭纪,在中生代侏罗纪曾极为繁盛,到白垩纪时绝灭。由于准苏铁在裸子植物的演化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因此是古植物学和植物系统学者十分关注的一类化石植物,在大专院校的植物学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