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仙人掌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仙人掌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多糖等;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降血糖、抗病毒、抗菌等。  相似文献   

2.
金丝桃属植物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小燕 《广西植物》1998,18(3):256-262
本从植物分类、资源、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几个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金丝桃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金丝桃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梁小燕   《广西植物》1998,(3):256-262
本文从植物分类、资源、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几个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金丝桃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榕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榕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对杜鹃属(Rhododendron L.)植物起源、中国分布、适应性、灌丛群落结构特征和演替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杜鹃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进行展望。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喜马拉雅至缅甸北部地区为杜鹃属植物的起源中心,贵州百里杜鹃林是全球最大野生杜鹃资源库。杜鹃属植物的适应性与所在区系的同质性、海拔相似度、进化程度、关键功能性状等密切相关,基于进化-形态功能特征的比较为选育适应性优良的杜鹃品种提供了参考。杜鹃灌丛群落具有特殊性,表现出复杂的多层次垂直结构、镶嵌式水平结构和明显的年龄结构特征。依据群落具备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大且种群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来判定杜鹃灌丛群落已演替至顶级的观点仍有待考证。  相似文献   

6.
苜蓿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苜蓿属植物分布广泛,其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等.本属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降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雌激素样作用等药理活性,深入研究后可开发为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7.
石斛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6,自引:0,他引:86  
本文对石斛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从石斛属植物中开发利用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毛兰属植物由于近年来同属于兰科的石斛属植物的过度采挖,而取代名贵中药石斛类作为药材应用。为了了解其化学成分及能否替代石斛应用,本文对毛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毛兰属植物研究所涉及的种类仅5种,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化学成分13种,包括菲类、9,10-二氢菲类及二聚体、联苄、甾体和脂肪族化合物等结构类型。药理研究表明,一些成分如毛兰素和毛兰菲在抗肿瘤和抗氧化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开展毛兰属植物的研究,对发现新的药用活性成分及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枳椇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枳属植物的成分及药理学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枳属植物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瑞香属植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瑞香属植物分布广泛,在我国有35种。其中一些种类自古即供药用、观赏和作造纸原料。近几十年来,人们已从瑞香属植物中发现了60多种具不同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表明,这些活性物质中,有的抗HIV、白血病、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有的可抑制铜绿假单孢菌、细菌和疟原虫感染,有的可用于临床引产,还有的具杀虫和抑菌作用。说明这是一个大有开发前途的植物类群。  相似文献   

11.
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和陇蜀杜鹃(R. przewalskii)是极具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和药用植物。为探讨头花杜鹃和陇蜀杜鹃叶绿体基因组的遗传结构及进化特征,该研究利用 Illumina HiSeq 4000 平台对头花杜鹃和陇蜀杜鹃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经组装和注释后,结合 7 个已发表的杜鹃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头花杜鹃和陇蜀杜鹃叶绿体全基因组呈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均由一个大单拷贝区(105 990、109 191 bp)、一个小单拷贝区(2 617、2 606 bp)和一对反向重复区(45 825、47 516 bp)构成,全长分别为200 257、206 829 bp。(2)头花杜鹃和陇蜀杜鹃叶绿体基因组中共鉴定出 263 个SSR位点,大部分 SSR 偏好使用 A/T 碱基,密码子偏好使用 A/U 结尾。(3)杜鹃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基因丢失以及基因组重排等结构变异现象。该研究丰富了杜鹃属植物的基因组资源,为头花杜鹃、陇蜀杜鹃的资源开发、遗传进化、育种及系统发育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杜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著名有毒植物黄杜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其化学成分与结构、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丝桃属植物主要含有苯并二蒽酮类、间苯三酚类、黄酮类、苯丙酸、香豆素类、挥发油等多种成分,本文综述了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14.
薄荷属植物挥发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荷属(Mentha L.)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有着悠久的药食两用史。目前,薄荷属植物挥发性物质主要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香料、烟草等工业。现代研究表明其挥发性成分主要含有多种单萜类化合物,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辐射、抗癌、降血压等生物活性。本文主要对该属植物挥发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九种杜鹃属植物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连明  张长芹  王中仁   《广西植物》2000,20(4):377-382+393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 ,对 9种杜鹃属 ( Rhododendron)植物的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对 10个酶系统的 14个等位酶位点的检测表明 ,9种杜鹃花在种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水平较高 ,多态位点比率数为 P=2 8.6%~ 57.1% ,等位基因平均数 A=1.3~ 1.9,平均预期杂合度 He=0 .111~ 0 .319,平均观察杂合度 Ho=0 .0 83~ 0 .381。种间的多态位点比率非常高 P=10 0 % ,这说明杜鹃属种间的遗传分化较高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合性基因多样化比率 Fst=0 .683,表明各种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杜鹃属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相似文献   

17.
杜鹃属植物的分类历来都十分重视叶片表皮特征的分类学价值,无论是在各亚属之间还是在种及种下等级的划分中都很强调此类特征的作用。贵州省位于世界现代杜鹃分布中心边缘及向东部散布的过渡地带,省内自然分布的杜鹃种类资源丰富而又独具特色,包括很多尚未深入研究的特有类群。为进一步研究贵州杜鹃属植物的属下系统分类关系,该文对自然分布于贵州的30种杜鹃进行了叶背显微形态特征研究,其中有28种的叶背表皮特征为首次报道。研究材料全部来自采于贵州西北部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的杜鹃属植物,包括杜鹃亚属4种、糙叶杜鹃亚属1种、常绿杜鹃亚属22种、马银花亚属1种及映山红亚属2种,共计30种。研究方法为取成熟叶片处理后在JSM-6490型扫描电镜下对叶背表皮进行观测。叶背鳞片类型的划分方法参照前人工作。结果表明:这30种杜鹃叶片叶背表皮形态特征在电子显微镜下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如有鳞类杜鹃具有鳞片而其他类群则无,叶表面有或无表皮毛,表皮毛排列稀疏或密生,气孔器未见或偶见,散生于乳突状或非乳突状突起之间,或角质层增厚气孔器下陷,内、外拱盖表面粗糙或光滑,气孔器周围有或无间断的条形突起,突起呈环状或羽状等,但在同一亚属或亚组中又呈现出或多或少的一致性。研究讨论表明,叶背表皮显微形态特征在杜鹃属植物的属下系统分类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中国贵州杜鹃属一新种——百纳杜鹃(Rhododendron bainaense Xiang Chen&Cheng H.Yang)。百纳杜鹃与红棕杜鹃(R.rubiginosum Franch.)相似,但本种的叶为长圆形至卵形,叶背鳞片大小近似、琥珀色、凹陷,花冠较小、白色带浅粉色且不具斑点,花丝基部近无毛或仅部分被微柔毛,花药淡褐色。目前该新种的资源量十分稀少,野外调查仅发现1个种群含3株,应该给予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9.
菊三七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科菊三七属植物中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三萜类、甾体类及其皂苷、倍半萜类、酚酸类、脑苷脂类等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止血、降血糖、降血压、抗肿瘤、抗炎、抗凝血等药理活性。可见,该属植物化学成分丰富,药理活性多样,极具药用及食用保健价值。本文就近年来菊三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杜鹃花为世界著名花卉,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对我国杜鹃属植物的文化内涵、栽培历史、综合利用价值等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杜鹃花在我国的开发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