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荔枝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喜温常绿乔木。它对温度的降低相当敏感,温度低于8℃时,幼嫩的组织就会受到伤害,也就是冷害。冷害分冻害和寒害两种。冻害是气温在0℃以下,植物组织内部结冰而导致植物受害。寒害是气温在0℃以上,在几天或几小时内,热带或亚热带植物被冻死或严重受害的现象。荔枝最常遇见的是寒害,其主要表现:芽枯、顶梢干枯、破皮流胶及落叶等现象。 预防寒害的办法:关键是提高作物的耐寒能力,减少土壤表面温度下降,保持热量及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1.采果前后加强施肥,可提高荔枝抗寒抗冻能力。以施有机肥为主如…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抗性生理(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植物的抗寒性低温会使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以至死亡,按照低温的不同程度,植物受到的伤害可分为冻害和冷害2大类。冻害是气温下降到冰点以下,植物体内结冰所致。我国北方地区晚秋和早春,寒流入侵,气温骤降,常常造成越冬作物和果木的严重冻害。冷害是零度以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常会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代谢失调,受伤以至死亡。植物的抗寒性研究对于农林业生产十分重要。那么,具备抗寒性特点的植物是如何感知寒冷,又是如何产生对寒冷的适应性呢?2.1植物对寒冷信号的感受和传导抗寒基因表达为抗寒力的过程,也就是植物体内…  相似文献   

3.
冬季低温胁迫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树光合活性的主要影响之一,体现在光合机构的低温光抑制。为了阐明冬季低温胁迫下常绿阔叶树光系统Ⅱ的光抑制程度及光保护机制,该文研究了冬季自然低温胁迫(零下低温冻害和零上低温寒害)对红叶石楠、枇杷和猴樟三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树光合机构光系统Ⅱ(PSⅡ)光抑制的影响以及春季气温回暖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冻害和寒害低温胁迫使猴樟的PSⅡ活性显著降低,PSⅡ受到较严重的光抑制,低温胁迫解除后PSⅡ活性未能完全恢复。红叶石楠PSⅡ活性下降程度和光抑制程度最轻,春季PSⅡ活性显著上升,光抑制显著下降。枇杷PSⅡ活性和光抑制程度介于猴樟和红叶石楠之间。低温胁迫下红叶石楠的非光化学猝灭(NPQ)接近常温水平; 枇杷的NPQ略有降低,春季恢复正常; 猴樟NPQ最低,春季低温解除后仍不能完全恢复。此外,三种常绿阔叶树在冬季低温胁迫和春季恢复时期的NPQ与PSⅡ的光抑制程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合以上结果分析表明,冬季低温对红叶石楠PSⅡ影响不大,对枇杷有一定影响但春季气温回暖后可以及时恢复,对猴樟PSⅡ有显著的光抑制且恢复过程较慢,同时NPQ对保护常绿阔叶树PSⅡ免受冬季低温光抑制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冻害与抗冻     
曹虎 《生命世界》1997,(6):25-26
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一般的植物都在适宜的气温下完成生长发育,但在温带与寒带,周年中四季气温变化很大,特别是在严寒的冬季,只有耐寒遗传稳定的植物,才能傲霜斗雪,度过低温季节,硬要把南方的喜温植物在北方露地越冬,则百分之百地会冻死。培育抗冻品种,扩大农作物种植纬度,一直是育种家的理想。自1906年开始冻害研究以来,植物生理学界对冻害与抗冻的机理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有数千篇论文发表,基本上搞清了植物冻害的原理,在抗冻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豆.对冻害原因的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在植物的逆境生理中,低温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低温伤害可分为冻害和冷害两大类型,冻害是指冰点以下低温引起植物体内结冰(细胞间隙结冰或细胞内结冰),使原生质脱水凝固或受机械损伤而造成的伤害现象。冷害主要是指热带、亚热带植物由于冰点以上低温(10—12℃)引起的代谢失调而造成细胞伤害的现象。根据植物对冷害的反应速度可将冷害分为两类:一是直  相似文献   

6.
热带、亚热带作物的冷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可使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时引起死亡。低温伤害可分成冻害和冷害两大类型。1.冻害(frost damage):是指温度下降到冰点(0℃)以下,植物体内结冰(细胞间隙或细胞内结冰),使原生质脱水凝固或受机械伤害而造成的。2.冷害(chilling  相似文献   

7.
2008年南方低温对我国红树植物的破坏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初, 我国南方19个省经历了50年一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极端气候对华南沿海各省的红树林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2008年3月, 在我国南方各省红树林区的10个代表性地点, 对这次寒害造成的红树植物伤害程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 冬季低温对红树林的影响极为显著, 特别是在低纬度的海南、广西和广东湛江, 由于极端低温正值夜间退潮, 对红树林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纬度较高的福建, 本地红树种类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及引种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等, 由于长期适应于冬季较低的气温或在种植前经过抗寒锻炼, 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各地主要红树植物中, 广布种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最为耐寒, 其耐寒性均大于红树科的木榄、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强, 抗寒能力最低, 因此, 即使在其原产地海南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寒害, 在纬度更高的引种地出现大面积受害甚至全部死亡, 而从孟加拉国引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却显示出一定的抗寒能力。同一地点的红树植物幼苗的抗寒能力低于大树。此次寒害也造成了苗圃场的种苗大量死亡, 成熟的植株提前落花落果, 这势必会影响后继一两年内红树林的自然更新和人工造林。因此, 在未来红树林造林或人工引种中, 一定要考虑到红树植物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8.
寒害或冻害?     
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可因温度范围的不同而分为所谓零上低温和零下低温危害。Levitt在他的抗性生理专著Responses of Plant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中分别将其称为Chilling injury和freezing injury。国内学者对前者译为“冷害”,似已统一。但对于后者则有的译作“冻害气有的却译作“寒害”,造成一些不应有的紊乱。我查阅了有关文献,Chilljng意指making or becoming cold or cool, rather cold, 所以Chilling injury译为“冷害”可以说是十分恰当的。而  相似文献   

9.
华南某些地区冬季常受不定期寒流的侵袭,气温突然下降,一些对温度较敏感的热带植物常造成寒害。本试验结果指出:零上低温对橡胶树的物质代谢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下降和持续时间的延长,椽胶树的正常代谢发生变化。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磷化合物的分解代谢加强,合成受阻,特别是有毒物质如氨在植物体内积累。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冷害和冻害)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 是制约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自然界, 植物通过感知低温信号并启动一系列响应机制来抵御冷冻伤害。MAP蛋白激酶家族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信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其是否参与冷冻胁迫信号传递仍不清楚。最近, 朱健康、杨淑华和种康研究团队先后报道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通过MAPK级联反应途径参与冷冻胁迫应答反应, 通过磷酸化ICE1来调控其稳定性, 并阐明了ICE1提高植物抗冷冻能力的分子机制。他们的研究完善了ICE1介导的低温应答网络, 是植物低温应答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并为未来的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气温被普遍认为是春季物候期最主要的控制因子之一, 然而低温对植物物候的影响效应一直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西双版纳由于地处热带地区的北缘, 其气温相对于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较低。自1959年以来,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入了来自世界各个热带地区的4万余种植物进行保护, 之前的研究证明西双版纳的低温对这些引种植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因此,1974年西双版纳出现的极端低温势必对引种植物造成极大威胁, 同时也是对这些植物低温适应能力的一个考验。通过对比43种引种植物物候期(生长抽梢期与开花期)在1974年与常年的差异情况, 分析不同来源(热带亚洲、热带美洲与热带非洲)引种植物对西双版纳低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 经历西双版纳1974年初的极端低温之后, 使81%的引种植物生长抽梢期提前, 同时也造成35%的引种植物在该年没有开花; 而植物生长抽梢提前的主要原因则是极端低温以及低温过后气温迅速回升。引种植物均能顺利度过1974年的最冷时期, 并出现生长抽梢物候, 这意味着引种植物在经历极端低温之后都能够进行正常的生长活动, 但极端低温对引种植物繁殖活动的不利影响大于其对生长活动的影响; 引种植物对西双版纳极端低温的适应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 亚洲来源植物>美洲来源植物>非洲来源植物。因此在迁地保护植物的选择过程中, 应多选择亚洲热带植物, 其次为美洲热带植物, 而对非洲热带植物的引入则需谨慎考察。  相似文献   

12.
植物抗寒指标的种类及其应用   总被引:190,自引:0,他引:190  
植物的低温危害包括冷害和冻害,前者由0℃以上的低温引起,后者则由0℃以下的低温造成。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以上两种低温危害都会出现。但是,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低温表现出不同的抗性。通过抗寒性的鉴定可以确定不同植物的低温适应能力。鉴定植物的抗寒性既需要合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磷脂酶D(PLD)的磷脂降解功能和信号转导功能均能影响植物的抗冻性.本研究以PLDγ2基因被敲除的拟南芥突变体及其野生型为材料,进行低温驯化和冻害胁迫处理,随后由这两种植株的表型及其离子渗透率等来分析PLDγ2基因对拟南芥抗冻性.结果发现,经直接冻害处理后,PLDγ2敲除型的抗冻性与野生型基本一致;但经过低温驯化后的冻害处理,PLDγ2敲除型的抗冻性弱于野生型,即表明PLDγ2基因参与了低温信号转导作用.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PLDγ2基因介导脯氨酸调控的可溶性物质调控途径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调控的抗氧化系统途径;但是与低温信号激素ABA不在同一条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低温生物学与植物种质的长期保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超低温生物学有可能解决种质的长期保存问题低温生物学与许多生物学问题具有密切的关系。它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植物的寒害和抗寒性,以及水果和蔬菜的低温保存等方面,已有过长期大量的工作;近十多年来,运用低温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对植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日益显露出它的重要作用,特别  相似文献   

15.
孙鲁龙  段秋艳  翟衡 《植物学报》2019,54(2):237-244
近年来霜冻对我国果树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建立科学的模拟霜冻程序对于加强果树霜冻基础研究十分必要。基于对大田霜冻天气的实际观测, 分析了自然霜冻在降温速度、低温极限、升温速度以及霜后光照条件方面的特点, 建立了用于实验室环境下的霜冻处理程序。结果表明, 霜冻发生时气温的变化主要包括降温、低温维持和升温3个阶段。降温和升温阶段气温的变化近似线性; 霜后一般伴随较强的光照。经研究确定模拟霜冻条件为: 黑暗环境下, 气温在30分钟内从室温(20°C)降到5°C, 在5°C维持30分钟, 之后以0.8°C·h -1的速度降到-2°C, 在-2°C维持2小时, 再以4.7°C·h -1的速度回升到5°C结束霜冻处理。霜冻处理后的恢复条件为气温16°C及光强800 μmol·m -2·s -1。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外源ABA对火龙果苗活性氧(ROS)代谢的调控作用,阐明ABA提高火龙果耐寒性的机理,以‘台湾6号’红心火龙果扦插苗为材料,用150mg/L的ABA预处理后,进行10d的低温胁迫(8℃/0℃,12h/12h),测定火龙果苗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后,火龙果苗出现水渍状斑点及萎焉黄化等寒害症状,寒害指数达0.52,而外源ABA处理使寒害指数降低至0.20。(2)低温胁迫使火龙果苗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REC)也显著升高;外源ABA显著降低了H_(2)O_(2)含量、MDA含量和REC。(3)火龙果苗SOD、POD、CAT活性在低温胁迫下显著增强,外源ABA使这些酶活性进一步增强。(4)低温胁迫使火龙果苗APX、DHAR、GR及MDHAR活性显著增加,As A、GSH、DHA、GSSG含量也显著提升,但As A/DHA和GSH/GSSG比值下降;外源ABA可显著提高APX、GR及MDHAR活性,增加As A、GSH含量,并提高As A/DHA、GSH/GSSG比值。可见,外源ABA处理能增加火龙果苗抗氧化酶活性和As A-GSH循环的代谢活性,增强ROS的清除能力,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和电解质外渗,有效缓解火龙果苗受到的寒害。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低温降低膜的流动性,并损伤细胞表面膜(质膜)上酶的活性(如ATP酶),是造成低温伤害的关键。由于生物膜的流动性与其结构功能密切相关。因而植物抗寒力与其在低温下能否保持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有关。胆固醇能稳定膜结构,并提高植物细胞对低温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近代仪器与传统小气候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人工胶林群落结构的生物学效应;对若干生态因子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讨论。胶树体温与测试地日照强弱密切相关。西双版纳树温西南高,东北低,西向与北向最高温之差约为1℃;树表和浅层受日照影响直接而明显,随深度增加而减弱,树心比较间接,既受环境影响又受本身机体调节。冬季胶林边行热效应较明显,比林内树温高2℃左右,若加充分利用对防寒有一定意义。树温和气温有差别,气温变幅大,树温变幅小,有利于植物正常生活,建议直接测定树温观察寒害。胶林中适当种植茶树,冷季有增暖效果,能对轻度寒害起缓冲作用。涂黑树干法不是理想防寒措施,因边行增温不明显,况且密林深处有轻微降温趋势,可能导致寒害加重。  相似文献   

19.
马占相思树苗对低温冻害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盆栽马占相思PNG17868家系树苗为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树苗生长发育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抗冻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和时间延长,植株细胞电导率显著升高,细胞膜ATPase活性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亦不断升高,表现出耐寒植物较典型的生理特点,说明该植物有明显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寒性。在零下低温(0~6℃)胁迫下,植物细胞防御系统的保护酶类(CAT、POD、SOD)的活性先是升高,然后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这表明了马占相思PNG17868家系对低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温度日益降低(0~6℃)条件下体内保护酶仍能维持较高的活性水平,减轻了由膜脂过氧化引起的膜伤害,是植物提高抗寒性、免遭低温冻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抗冷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温度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然而低温却是限制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此,各国政府及研究部门一直都把植物低温适应性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按照低温的不同程度,植物的低温伤害可分为冷害(chilling injury;零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和冻害(freezing injury;零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两大类。早期关于植物冷害机理和抗冷机理的研究,是从比较冷敏感(chilling-sensitive)植物和抗冷(chilling-insensitive)植物或比较未经冷驯化的植物(non-cold-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