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西南早、中侏罗世叶肢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中生代含煤地层分布广泛。1930年,王恒升、李春昱在闽北建瓯上樟垅创立“梨山煤系”用以代表福建中生代含煤地层,定其时代为早侏罗世。1933年,斯行健研究了长汀珠山该地层内所产植物化石,定其时代为里阿斯世。这样,梨山煤系的地质时代就从古植物方面得到了肯定,并长期为省内外地质工作者所引用。303地质队于1963年在漳平大坑井田对这套含煤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下部划分出大坑组和文宾山组,所含植物化石经徐仁研究定其时代为晚三叠世考依波—瑞替克期;上部改称为梨山组,属早侏罗世。稍后,省区测队在梨山组上部杂色碎屑岩中采获一些淡水瓣鳃类化石,定其时代为中侏罗世,故将其分出,称漳平群,后  相似文献   

2.
沈炎彬 《古生物学报》1994,33(2):156-164
描述了采自英国伯维克郡下石炭统下泥石群(杜内附)叶肢介一新属-longesheriagen.nov.据壳瓣生产带上发育大网状纹饰构造。归属于Loxomegaglyptidae科,从而使该科的地质历程从晚二叠世,一直追溯到早石炭世早期。讨论了新属与该科其它属之间的形态特征联系。认为化石为原理藏,含叶肢介崦层属非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的叶肢介均为新属种,时代是晚侏罗世,其中有Nestoria 1新种,Eosestheria 4新种,Yanjiestheria 1新种和新属Chifengestheria4新种。这些叶肢介的描述和研究,对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地区上部中生界的划分以及与邻  相似文献   

4.
冀北晚侏罗世叶肢介一新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北中生代晚期地层分布广泛,沉积盆地众多,沉积类型复杂,为一套陆相火山一沉积岩系,自下而上为:1张家口组至大北沟组,由火山岩至沉积岩,构成酸性喷发一沉积旋迥;2义县组,由喷发、间歇至喷发,构成中性喷发-沉积旋廻;3九佛堂组或青石砬组,为喷发期后沉积旋廻。以上各组产有Lycoptera-Ephemeropsis-Eosestheria之“热河生物群”化石。  相似文献   

5.
叶肢介化石的壳饰有三种基本类型,即针孔型、网格型和线脊型。新属阿巴嘎旗叶肢介(Abagaqiella)的壳饰属线脊型。具有线脊型壳饰的叶肢介化石大致有20多个属,分属于Asmussiidae Kobayashi,1954和Fushunograptidae Wang,1974(=Orthestheriida e Chang et Chen,1975)。Abagaqiella gen.nov.属于后一科。这一科的壳饰特征是:线脊直或弯曲,疏或密,大  相似文献   

6.
叶肢介属节腔动物门甲壳纲,主要由外部两瓣壳和内部的软体部分所组成。自泥盆纪出现以来,一直到现在生活在淡水池塘、沟渠中。叶肢介化石多保存为两瓣壳,其软体部分保存为化石是极为罕见的。1979年,我们在河北滦平县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中,首次发现了保存极为完美的叶肢介软体化石,有头部,第二触角,胸腹部体节,尾部,附肢,雄性第1、第2执握肢和雌性卵粒,以及一些幼虫。这一发现,对现生叶肢介和化石叶肢介的分类、化石埋藏条件与沉积环境分析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材料,系1963-1964年地质部第二普查大队张孝志、刘维纲等同志和笔者采自辽东台背斜北部,两个紧邻而又分割的中生代盆地,它们自北西而南东是大甸子盆地、南杂木断陷盆地.在行政区划上隶属辽宁省铁岭和新宾二县管辖.大甸子盆地位于铁岭东南30公里,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4公里.盆地的主要沉积,是中、上侏罗统的中基性火山岩与沉积岩互层的红色——杂色地层,下部夹有煤线,总厚约  相似文献   

8.
论非洲叶肢介科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炎彬 《古生物学报》2003,42(4):590-597
叶肢介化石生长线下缘锯齿状构造曾作为非洲叶肢介科(Afrograptidae)分类的主要特征,通过扫描图像,从比较解剖学研究入手,揭示了现生与化石叶肢介壳瓣的锯齿构造是由于分布于生长线的一排刚毛,基部关节脱落而形成的;分析了生长线刚毛的形态是属于长针形的轴刚毛,主要司触角功能;在5科18属现生叶肢介中,至少3科7属32种具有生长线刚毛,22属化石叶肢介有锯齿构造;作者认为这一构造被视为非洲叶肢介科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不合适的,壳瓣的放射褶或粗瘤构造在高级分类上更重要,进而对该科的含义进行了厘定;从壳瓣具有多条放射褶这一构造特征来看,它与小叶肢介超科(Estheriellioidea)的成员在发生关系上比较密切,小叶肢介超科可提升为亚目(Estheriellidea),包括小叶肢介超科和非洲叶肢介超科,是中生代初兴起的一个类群。在白垩纪中期消失。  相似文献   

9.
安徽潜山盆地早第三纪叶肢介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1981年6月与安徽省地质局327地质队李继超工程师前往江苏六合冶山,观察寒武系剖面时,在冶山东部下寒武统深灰色薄层灰岩中,找到金臂虫、三叶虫(Redlichia,Pa-raprotolenella 等)(图版Ⅰ)、无铰纲腕足类以及软舌螺类等化石。金臂虫化石系在本区寒武系第一次发现,也是江苏省境内首次发现。该标本经笔者研究为一新属——Yeshanella。这不仅丰富了金臂虫类化石资料,而且为研究我国东部金臂虫类化石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0.
潜山盆地位于大别山东南侧,呈北东-南西向狭长分布。这里下第三系发育,化石丰富,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大量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陆续报道,引起了地层古生物学者极大的兴趣。1980年10月,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分队和笔者分别在盆地东侧的桐城县龙头树、朱桥、大苏庄和古井附近的痘姆组中采获两层叶肢介化石,并有丰富的介形类共生。这个发现,对于早第三纪叶肢介化石的分布和中国陆相古新世地层的划分对比都有重要意义。潜山盆地早第三纪红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望  相似文献   

11.
沈炎彬  朱彤 《古生物学报》1990,29(3):309-314
中国古生代的叶肢介知之甚少,南方早二叠世的叶肢介迄今尚无正式文献记载。1974年4月,福建地质一团在该省进行煤田勘探时,曾于钻孔中发现叶肢介化石,标注层位为龙潭组。只因化石数量太少,壳瓣保存不完整,产地又不详尽,因此,一直未作报道。之后,福建196煤田地质勘探队王信,在下二叠统童子岩组也找到了这一类型的叶肢介。1982年11月,  相似文献   

12.
报道的叶肢介新属(Kenyaestheriagen.nov.)采自肯尼亚MajiyaChumvi地区的一钻孔,属下三叠统上马几牙楚姆维组(UpperMajiyaChumviFormation),其特征为壳瓣后背缘最后几条生长线靠近背缘处形成一个凹缘构造,但生长线在背缘并不反转弯曲,同时具有放射线纹饰,据此将其归于凹缘叶肢介科(Ulugkemiidae)。该科是一个灭绝的类群,分布于中泥盆统至上三叠统,古生代的类型都发现于欧亚大陆,晚三叠世的Triasulugkemia见于阿根廷,新属首见于早三叠世,也是在南大陆出现的第二例凹缘叶肢介类。孢粉Lunatisporitespellucidus和叶肢介AquilonoglyptaCorniaPalaeolimnadiaFalsisca组合指示含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13.
胶东白垩纪叶肢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东中生代的叶肢介,最早是谭锡畴(1923)从莱阳县南务村北莱阳组纸状页岩采得的。同年葛利普(Grabau,1923)描述为Estheria cf. middendorfii,后经计荣森(1931,191页、210页)重新研究,改订为E. middendorfii var. sinensis。当时,他们都没有发表图片。六十年代中期,原地质部石油地质大队又在胶东一带中生代地层,发现一些叶肢介化石。1978年9—10月间,  相似文献   

14.
崔同翠 《古生物学报》1994,33(2):249-258
描述了在松辽盆地西部泰康,富拉尔基,齐齐哈尔一带晚白垩世嫩江组发现的非洲叶肢介科2新属6新种,讨论了非洲叶肢介科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非洲叶肢介科在浙江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洲叶肢介科的分子,过去在北方大陆上尚未发现其踪迹。本文记述了在浙江发现的属非洲叶肢介科的两个新属Migransia 和Zhestheria,并讨论了非洲叶肢介科的迁移和演化问题。本文除报道浙江的这一发现外,还介绍了它们在当地中生代中晚期火山-沉积岩系中的分布情况及与此有关的其它几个叶肢介化石。本文共描述了7属、11种,其中3新属、10新种。  相似文献   

16.
沈炎彬 《古生物学报》2006,45(2):175-181
报道的叶肢介新属(Kenyaestheria gen.nov.)采自肯尼亚Maji ya Chumvi地区的一钻孔,属下三叠统上马几牙楚姆维组(Upper Majiya Chumvi Formation),其特征为壳瓣后背缘最后几条生长线靠近背缘处形成一个凹缘构造,但生长线在背缘并不反转弯曲,同时具有放射线纹饰,据此将其归于凹缘叶肢介科(Ulugkemiidae)。该科是一个灭绝的类群,分布于中泥盆统至上三叠统,古生代的类型都发现于欧亚大陆,晚三叠世的Triasulugkemia见于阿根廷,新属首见于早三叠世,也是在南大陆出现的第二例凹缘叶肢介类。孢粉Lunatisporites pellucidus和叶肢介Aquilonoglypta—Cornia—Palaeolimnadia—Falsisca组合指示含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17.
山东蒙阴侏罗纪叶肢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东蒙阴地区出露一段狭长的中生代地层(图1),呈北西向分布,最初被命名为蒙阴系(谭锡畴,1923),归入下白垩统.早年,在这套地层中部的绿色砂泥岩中采获有脊椎动物及软体动物化石,有些学者则将其归入上侏罗统(顾知微,1962,1976),而将这套地层上部的火山岩系与胶东的青山组对比,划归下白垩统.蒙阴系之下,有一百余米红色岩层,最初划入下昆仑系,这一名称已近50年未被使用,近年来山东的地质工作者称其为汶南亚组,归入蒙阴组内,而将真正的蒙阴组改称为分水岭亚组.  相似文献   

18.
19.
安徽侏罗纪叶肢介,曾发现于舒城晓天附近,层位为上侏罗统毛坦厂组,计有2属、7种(陈丕基等,1982,第24—26页)。中、下侏罗统的叶肢介,一直未见报道。本文所描述的叶肢介是安徽区测队三分队陆伍云等同志于1980年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在巢湖东约10公里的含山县彭庄村边发现的,1981年5月,我所曹正尧、林启彬、黎文本及笔者与陆伍云等同志一起,观察了侏罗系剖面,重新采集化石。化石产于中侏罗统含山组下部厚约9米的灰黑色(风化后呈灰白色)泥岩。该地含山组假整合覆于中下侏罗统象山群之上。与叶肢介共生的尚有植物Equisetites sp. (cf. E.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叶肢介科的成员以个体大,生长线粗凸,其上有一排圆瘤,最后几条生长线在后背缘微微反弯曲,生长带宽而平,发育有大网状或线脊状装饰为特征。其个体之大,是叶肢介动物群中的佼佼者。该科原包括4属:Sinoestheria Chang,1957,Ganestheria Bi and Xie,1982,Stanleyviella Chen and Shen,1982及Sentestheria Wang,1981。通过对分类依据及构造特征的厘定,认为Sentestheria应划归于Nestoriidae。新建立2个属:Wanestheria(安徽叶肢介)及Brazilestheria(巴西叶肢介)。该科的地质历程较短,分布于晚侏罗世(Kimmeridgian)至晚白垩世(Coniacian-Santonian)。目前只见于中国、非洲及巴西。本文讨论该科与其它古似渔乡叶肢介类的关系。根据保存十分完好的Ganestheria的标本,对该属具有加厚的脊状背缘及背缘刺的特征做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