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倡导减量施用化学氮肥,探索科学施肥模式,以达到绿色、稳产、高产的种植目标,通过田间试验,以空白处理(CK0)、常规施氮(CK1)为对照,设置减氮比例和配施有机肥两因素试验,减氮比例设减氮20%(A1)、减氮40%(A2);配施有机肥设:不配施有机肥(B0)、配施普通有机肥(B1)、配施生物有机肥(B2),研究了减氮配施不同种类有机肥对玉米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化学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化学氮肥施用量的减少,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降低;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分配比例、吐丝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和产量;减氮20%配施普通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处理较不配施有机肥处理,两年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提高了31.38%和46.29%(P<0.05);产量分别提高了19.57%和23.78%,较常规施氮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7.15%和10.95%;减氮40%配施普通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处理较不配施有机...  相似文献   

2.
氮素减施对茶树光合作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当前茶园施肥水平下氮素减施对茶树的生长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施氮(空白对照CK),纯氮16 kg·667 m-2(减氮55.6%,处理A)、纯氮26kg·667 m-2(减氮27.8%,处理B)、纯氮36 kg·667 m-2(常规施氮CF)4个施氮处理,研究氮素用量减施对茶树光合作用、产量、氮素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比较,处理B能提高茶树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WUE);各施氮肥处理中以处理B的产量最高,氮肥农学效率最高,土壤养分剩余较少,氮素的利用效率较高;CF产量较处理B增加不显著,氮肥农学效率降低,土壤未利用养分较多。因此,减氮27.8%的施肥能保证与常规施肥的茶叶产量,氮素利用率明显提升,有利于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2018年早稻和晚稻田间试验,研究化学氮肥减量及配施稻秆生物炭对稻田土壤养分特性及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试验包括6个处理:不施氮(CK)、常规施氮(N100)、减氮20%(N80)、减氮20%配施生物炭(N80+BC)、减氮40%(N60)、减氮40%配施生物炭(N60+BC)。结果表明: 与常规施氮相比,单纯减氮20%和40%或配施生物炭对早晚稻不同生育期土壤pH、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无显著影响;减氮20%配施生物炭显著增加晚稻分蘖期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而减氮40%配施生物炭则显著增加晚稻抽穗期的电导率(EC)值。与单纯减氮相比,N80+BC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早晚稻抽穗期均显著升高,土壤pH值、全氮在晚稻成熟期显著增加;N60+BC的土壤全钾含量在早稻成熟期显著升高。不同处理早稻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生育进程逐渐降低,与分蘖期相比,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常规施氮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50.0%和71.6%,而配施生物炭处理则降低6.3%~45.5%,减氮配施生物炭显著降低了硝态氮的流失。在晚稻抽穗期,减氮配施生物炭植株吸氮量显著高于常规施氮和单纯减氮,增加幅度为34.8%~52.4%。综上,适度的减氮或配施稻秆生物炭能有效保持土壤养分,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供氮水平下施硅对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以辣椒品种‘奥黛丽’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栽培,设置正常施氮肥(1.0N:260.9 kg/667 m2)、氮肥减施40%(0.6N:149.1 kg/667 m2)、氮肥减施60%(0.4N:104.3 kg/667 m2)、不施氮肥(0N:0 kg/667 m2)4个不同供氮(基施)水平和2个硅肥(根施)水平(0 mmol/L、1.5 mmol/L),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下硅对辣椒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并筛选出最佳施肥处理,旨在为辣椒的增产提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1)0.6N供氮水平较1.0N、0.4N和0N供氮水平下的辣椒果实产量分别提高了7.18%、74.14%和87.99%,施硅处理后则进一步促进了果实产量,其中0.6N供氮水平下施硅较正常供氮量下的辣椒果实产量提高了15.33%;(2)0.6N供氮水平更有利于促进辣椒果实中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和可滴定酸、NO3?含量的降低,施硅后不同供氮水平下辣椒果实品质均显著提高;(3)0.6N供氮水平更有利于辣椒果实矿质元素的积累与土壤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其中0.6N供氮水平较1.0N供氮水平下的氮肥利用率与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97.57%和69.20%,施硅处理后不同供氮水平下辣椒果实矿质元素含量与土壤氮肥利用率均显著提高;(4)通过对辣椒产量及果实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0.6N+Si处理下的综合得分最高,即氮肥减施40%配施1.5 mmol/L的外源硅肥对辣椒产量、品质及氮肥的吸收利用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陕西杨凌进行的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减氮+秸秆还田以及添加双氰胺(DCD)对旱地雨养区冬小麦-夏休闲种植模式小麦产量和氮平衡的影响.试验共设置不施氮肥(CK)、施氮220 kg·hm-2+秸秆不还田(FP)、施氮150 kg·hm-2+秸秆还田(OPT)和施氮150 kg·hm-2+秸秆还田+7.5 kg·hm-2双氰胺(OPT+DCD)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FP相比,OPT处理产量略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而氮肥利用率增加6.1%,氮肥表观损失率减小7.2%; OPT+DCD处理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最高,且氮肥表观损失率最低,3年平均产量分别比OPT和FP高10.4%和7.9%,氮肥利用率高20.8%和28.1%,氮肥表观损失率减少8.5%和15.1%.施肥40~45 d内,添加DCD可以提高表层土壤NH4+-N的含量,减少NO3--N的累积.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基因型的水稻品种日本晴、N70、N178和OM052为供试品种,氮肥采用尿素,按基肥(70%)和蘖肥(30%)两次施用,设置3个施氮水平(N用量设0、120、27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氮肥合理施用和氮高效水稻品种创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氮能增加水稻品种产量的原因是提高了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与对照(0 kg·hm-2)相比,当施氮量为120和270 kg·hm-2时,OM052籽粒产量在4个品种中增幅最大,分别为41.1%和76.8%;品种产量增幅不同是由于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在120、270 kg·hm-2氮处理下,4个供试品种中,日本晴籽粒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40.90 g·g-1、18.56 g·g-1)都最低,为氮低效品种,OM052籽粒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145.9 g·g-1、81.24 g·g-1)都最高,为氮高效品种.施N能够增加各品种的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使胶稠度变长,降低垩白率、垩白度和碱消值;随施氮量增加,热浆黏度、峰值黏度、回复值和崩解值递减,而消碱值递增.相关性分析表明,低N水平下,供试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与外观品质、蒸煮食味的相关性更显著.综上,OM052是一个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双高”基因型品种,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改善稻米籽粒品质,实现高产和优质的协同.  相似文献   

7.
以常规单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270kg·hm-2),设置秸秆还田(J)、秸秆还田+牛粪(JF)、秸秆还田+沼渣(JZ)3种有机培肥措施,耦合N1(较CK减量10%)、N2(较CK减量20%)和N3(较CK减量30%)3个施氮水平,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究有机培肥和减施氮肥对小麦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有机肥配施氮肥明显促进了小麦生育期分蘖的发生和有效群体数的形成,提高叶绿素含量并维持旗叶较高光合速率水平,促进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植株氮素吸收,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并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产量增幅为4.21%~17.80%,并以JFN2(JF+N2)处理组合产量最高(6 853.43kg·hm-2)。(2)同一有机肥培肥处理中,N2(减施氮肥20%)处理效果最好,能显著促进小麦群体形成,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产量;JFN2小麦群体数在成熟期分别比JFN1、JFN3增加5.16%、4.31%,JFN2叶绿素含量在花期分别较JFN1、JFN3增加2.29%、2.31%;JFN2处理产量分别比JFN1和JFN3显著增加11.41%和7.56%。(3)同一施氮水平下,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JZN1处理显著大于JFN1和JN1处理,分别增加8.93%和12.01%;花期JF处理氮素积累量在3种施氮水平下均分别显著高于其它2种有机培肥处理;JFN2处理籽粒产量显著高于JZN2和JN2处理,增幅分别为12.17%和6.09%。研究认为,有机肥耦合施氮量可促进小麦分蘖和有效群体数的形成,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加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从而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氮素平衡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是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保障产量前提下减少氮肥施用量可减少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以晚播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0 kg/hm2(N0)、168.75 kg/hm2(N1)、225 kg/hm2(N2)、281.25 kg/hm2(N3),每个施氮量水平下设置2个追氮时期处理:拔节期(S1)、拔节期+开花期(S2),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S1)条件下,在225 kg/hm2(N2)基础上增施25%氮肥(N3)对开花期氮素积累总量和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无显著影响;拔节期+开花期追施氮肥(S2)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开花期氮素积累总量和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升高;S2较S1显著提高成熟期籽粒及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花后籽粒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同一施氮量条件下,S2较S1提高了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开花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强度和花后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同一追氮时期条件下,籽粒产量N2与N3无显著差异,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S2较S1提高了晚播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拔节期+开花期追施氮肥,总施氮量225kg/hm2为有利于实现晚播冬小麦高产和高效的最优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9.
减量施氮对大棚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东部沿海丘陵区玻璃大棚中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氮(N1, 800 kg·hm-2)、氮减量25%(N2, 600 kg·hm-2)、氮减量50%(N3, 400 kg ·hm-2)、不施肥(CK)4种不同化肥施氮水平和施有机肥(ON, 400 kg N·hm-2)处理,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农民习惯施氮相比,施氮量减少50%能保证黄瓜的果实产量,并大幅提高经济效益.不同处理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范围在94.2~136.1 mg·kg-1,均未超过我国蔬菜卫生安全标准,不同施肥处理比CK增加了18.1%~44.5%,其中N3处理下增加幅度最小.施用化肥降低了黄瓜果实中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施氮量600 kg·hm-2处理中最低.不同施氮处理在短期内改变土壤pH等理化性质,然而在过量施肥条件下黄瓜产量、经济效益与土壤性质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在东部沿海丘陵区的大棚生产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减少50%可以保证黄瓜产量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86,自引:5,他引:8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了解高肥力土训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差值法计算结果,当施氮量为75,112.5和150kg/hm^2时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16.0%,14.5%和13.5%,表明多达84%-86.5%以上的基肥氮未被作物吸收利用,氮平衡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氮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残留于0-1m土体中,当施氮量分别为75,112.5和150kg/hm2时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依次为83.3%,46.0%和58.8%,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0.5%,38.9%和19.0%,由此可见,在高肥力土壤上应严格控制基肥氮的用量或不施基肥,否则将造成氮素资源的大量浪费。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当前茶园施肥水平下氮素减施对茶树的生长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施氮(空白对照CK),纯氮16 kg·667 m~(-2)(减氮55.6%,处理A)、纯氮26kg·667 m~(-2)(减氮27.8%,处理B)、纯氮36 kg·667 m~(-2)(常规施氮CF)4个施氮处理,研究氮素用量减施对茶树光合作用、产量、氮素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比较,处理B能提高茶树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和水分利用率(WUE);各施氮肥处理中以处理B的产量最高,氮肥农学效率最高,土壤养分剩余较少,氮素的利用效率较高;CF产量较处理B增加不显著,氮肥农学效率降低,土壤未利用养分较多。因此,减氮27.8%的施肥能保证与常规施肥的茶叶产量,氮素利用率明显提升,有利于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棉田氮肥利用率及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滴灌和漫灌)和不同施氮水平(0、240、360、480kg N·hm-2)对棉田氮肥利用率及损失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氮肥被植株吸收、土壤硝态氮残留,以及氨挥发、硝态氮淋溶损失、硝化反硝化损失等氮素循环转化途径.结果表明:滴灌棉花籽棉产量、植株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显著大于漫灌.漫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显著高于滴灌;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中滴灌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占肥料氮施用量的比例为0.06%~0.14%,且显著高于漫灌;滴灌和漫灌硝态氮淋溶损失量占肥料氮施用量的比例分别为4.4%和8.8%,与漫灌相比,滴灌能显著降低淋溶水中硝态氮淋失量;滴灌和漫灌肥料氮的硝化-反硝化损失量分别占肥料氮施用量的17.9%和16.8%.硝态氮淋溶和硝化-反硝化损失是新疆棉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4个施氮水平下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显示: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2种穗型小麦植株地上部生物量(返青期、拔节期除外)、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都显著高于对照(不施氮),且均以180 kg.hm-2施氮处理最高,而2品种小麦各生育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却逐渐增加,且大都显著高于对照;2品种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土壤氮贡献率以及氮收获指数均表现出180 kg.hm-2>90 kg.hm-2>360 kg.hm-2的趋势,且不同氮肥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在试验条件下施用纯氮180 kg.hm-2可获得较高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氮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14.
采用2×4双因子完全交互试验设计,研究了常规和控制灌溉条件下氮肥减量施用(常规施氮300 kg N·hm-2、减氮10%、减氮20%和减氮40%)对稻田土壤线虫数量、种类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处理中共观测到16科28属的土壤线虫,分别为食细菌线虫7科12属,食真菌线虫3科4属,植食性线虫3科5属,杂食/捕食性线虫3科7属。其中丝尾垫刃属(Filenchus)为所有处理的优势属,占所有线虫总数的35.4%~47.9%。所有处理中均以食真菌线虫所占比例最高,食细菌线虫次之,然后是植食类线虫,杂食/捕食性线虫数量最少。常规灌溉条件下土壤线虫总数略大于控制灌溉下的线虫总数,但无显著差异;当施氮量减少20%(即降低到240 kg N·hm-2)时,土壤线虫总量有明显的提高,而随着施氮量的进一步降低,线虫总数并没有进一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Li WJ  Xia YQ  Yang XY  Guo M  Yan X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331-2336
在苏南太湖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和肥料添加剂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水稻产量、各生育时期植株累积吸氮量、阶段氮累积量和花后氮素转运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当施氮量高于200 kg·hm-2时,增施氮肥的增产效应不显著(P>0.05);花后氮素转运率和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用肥料添加剂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累积吸氮量、花后氮素转运量和氮肥利用率,且该效应在高施氮量( ≥200 kg·hm-2)条件下表现更明显.本试验条件下不施用肥料添加剂时,施氮150kg·hm-2可同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夏季玉米产量及土壤水氮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在黄土高原南部旱地有大量氮素残留背景的田块上,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夏玉米生长及对土壤水分、硝态氮、铵态氮累积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过量施氮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其氮肥利用率只有3.9%,残留率则高达87.2%。施氮240kghm^-2时,0~200cm土层土壤水分达到593mm,且可以下渗到200cm土层;不施氮和施氮120kghm^-2以小区土壤的蓄水量分别为561和553mm,可下渗到180cm。对矿质态氮而言,施氮量可以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和分布,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施氮0,120,240kghm^-2时.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78,148,290kghm^-2,硝态氮的下移前沿分别到达60,60,140cm。可见,适量施氮会促进作物对土壤水氮的利用。提高作物生物量和产量;过量施氮导致硝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累积,提高硝态氮随水分淋溶危险;但硝态氮向下层土壤的移动显著滞后于水分。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施氮量和不同肥料调控措施对露地菜地土壤氨(NH3)挥发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在华北地区典型露地菜地设置了不同施氮水平和肥料调控措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春播黄瓜生育期内减氮20%和50%分别比常规施氮量降低氨挥发25.7%和48.0%;添加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生物炭分别比等氮量氮肥处理氨挥发降低10.0%和6.1%;春播黄瓜生育期内减氮20%和50%分别使N2O排放量比常规施肥处理降低28.8%和61.0%;等氮量条件下添加联合抑制剂使N2O排放降低58.9%,而添加生物炭处理的N2O排放增加14.1%;在同样的条施覆土施肥方法下,与纯化学氮肥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30%氮肥对氨挥发和N2O减排的作用效果都不显著.对于集约化菜地,合理控制氮肥用量是降低土壤氨挥发及N2O排放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黄绵土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利用率是确定推荐施氮量和施氮效果评价的关键参数.本文通过黄土高原黄绵土区持续34年(1981—201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氮肥当季利用率和累积利用率的影响及氮肥当季利用率与累积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除试验起始年(1982)外,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油菜和胡麻3种作物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和累积利用率都有显著影响,其中小麦以氮磷钾配施(NPK)处理平均氮肥当季利用率最高,其次为氮磷配施(NP)处理,分别较单施氮肥(N)处理提高了77.7%和62.0%;油菜也以氮磷钾配施(NPK)处理平均氮肥当季利用率最高,其次为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施(MNPK)处理,分别较单施氮肥处理提高了93.7%和65.6%.有机肥与氮肥配施(MN)处理氮肥当季利用率较单施氮肥(N)处理显著增加,而有机肥与氮磷配施(MNP)和氮磷钾配施(MNPK)处理氮肥当季利用率较相应氮磷配施(NP)和氮磷钾配施(NPK)处理明显降低.氮肥当季利用率与作物籽粒产量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累积利用率与作物籽粒产量的相关关系不明显.表明与氮肥累积利用率相比,当季利用率能较及时地反映特定土壤肥力、作物种类、品种和环境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特征.  相似文献   

19.
明确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稳产高产和绿色高效提供一种新的种植模式。2018年和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在机插种植下设置3个氮肥水平,分别是0、195、240 kg·hm-2;在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种植下设置3个氮肥水平,分别是158.4、195、240 kg·hm-2,研究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模式下,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量下,与对照相比,覆膜水稻产量均有显著提高,2018和2019年分别增产4.1%和6.1%。覆膜种植能够提高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相同施氮量下,成熟期覆膜水稻氮素积累量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增加2.5%和5.8%。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肥偏生产力(NPP)、氮素生产效率(NPE)和氮收获指数(NHI)会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两年结果表现一致,相同施氮量下,覆膜处理与对照相比,能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肥回收利用率(NRE)、氮肥偏生产力(NPP)和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NMPE)。覆膜种植能...  相似文献   

20.
在成都平原通过 3a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覆盖 (地膜和麦秸 )旱作和施氮水平对稻麦轮作体系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水稻季 15 0 kg/hm2 ,小麦季 12 0 kg/hm2 的条件下 ,覆盖旱作和传统淹水体系均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 ,但使氮盈余急剧增加。不施氮或低量施氮会造成作物产量的显著下降和土壤氮素亏缺。水稻覆膜旱作对稻麦轮作的系统生产力 (水稻 小麦 )没有显著影响 ;但水稻覆麦秸旱作条件下系统的生产力有降低的趋势 ,主要由于水稻覆麦秸旱作条件下 ,水稻产量下降 ,而麦秸覆盖在小麦季的后效作用不足以弥补水稻产量的下降程度。水稻、小麦的氮素吸收表现出与作物产量类似的规律。水稻季土壤很难累积无机氮 ,而且与施肥和覆盖旱作与否没有关系。小麦季土壤中积累了较多的无机氮 ,而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