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沼虾精子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对日本沼虾精子发生全过程的电镜观察表明:精原细胞核染色质分散,胞质内有线粒休、内质网的分布。初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块状,不均匀地分布于核中,内质同多小泡多。次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大多分布于核膜内侧,内质网聚集成团,精细胞分化形成精子的早期,胞核增大,核侧形成内质同多小泡的聚合体;中期的核内染色质浓缩,同时形成空囊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日本沼虾生精细胞核的形态变化及其在真虾部Caridea生殖进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透射电镜(TEM)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的形态变异。生精细胞的核经历了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浅碟状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其核膜由原来的完整变为不完整,成熟精子仅在精子尾部具有核膜;核内染色质由松散逐渐聚合分化,在成熟精子核内形成了泡状和丝状两种形态的核物质。精子具备泡状和丝状两种核物质是日本沼虾的重要特征之一。精核的形态可以作为十足类甲壳动物的重要分类依据;研究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的形 相似文献
3.
4.
5.
金属铜在日本沼虾体内的分布和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组织化学、透射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铜在日本沼虾各主要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铜离子浓度为0.08 mg.L-1的溶液中暴露10 d后的日本沼虾肝胰脏内,具有大量的电子密度较高的铜颗粒,主要分布在肝胰脏的肝小管和R细胞中,在血腔中有从R细胞排出的铜颗粒;电镜观察发现铜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的溶酶体中,少量颗粒吸附在滑面内质网上;这些铜颗粒通过积聚,在细胞顶端逐渐增多,从而出现外排现象。中肠细胞内也分布有铜颗粒,细胞质出现空泡化,线粒体内嵴部分解体,并有铜颗粒附着在线粒体上。在触角腺中分布有少量的铜颗粒,触角腺细胞内的铜颗粒主要分布于溶酶体中,内质网出现弯曲。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肝胰脏中铜的含量最高,达到546.39 mg.kg-1,肝胰脏有储藏铜元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输精管的结构及其在精荚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日本沼虾输精管从形态结构上可分为近端输精管、卷曲输精管、远端输精管和膨大的远端输精管四部分。各部分的管壁皆由分泌上皮、基膜、肌肉层和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分泌上皮包括高度明显不同的低柱状上皮和高拄状上皮两部分。输精管各部分管腔内含有处于不同形成阶段的精荚。进入近端输精管内的精子被支撑在一种嗜酸性基质中。近端输精管的分泌物主要帮助形成精子团,同时形成精荚壁的极小部分。卷曲和远端输精管分泌形成精荚壁的绝大部分,其分泌物由细胞顶端通过外排作用和顶泌机制分泌产生。膨大的远端输精管具有贮存精荚的作用,其分泌上皮也通过外排作用和顶泌机制产生分泌物包裹在已基本形成的精荚外侧,管壁肌肉层在雌雄交配时将管腔内的精荚切割成适宜长度并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7.
铅在日本沼虾体内的分布和积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组织化学、透射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b在日本沼虾各主要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625mg·L^-1Pb溶液暴露10d后的日本沼虾触角腺内,具有大量的电子密度较高的Pb颗粒.在电镜下细胞内的溶酶体中沉积有大量的Pb颗粒,这些Pb通过积聚,在细胞顶端部位逐渐增多,从而出现外排现象.中肠细胞内含有Pb颗粒,细胞质出现空泡化,核膜和线粒体内嵴部分解体.肝胰脏细胞内除分布有少量Pb颗粒外,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在沼虾鳃细胞内未发现Pb颗粒,但在鳃丝之间发现少量Pb颗粒吸附在鳃丝的表面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触角腺中Pb含量最高,达637.6mg·kg^-1;触角腺在Pb的解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组织化学、透射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b在日本沼虾各主要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625mg·L-1Pb溶液暴露10d后的日本沼虾触角腺内,具有大量的电子密度较高的Pb颗粒.在电镜下细胞内的溶酶体中沉积有大量的Pb颗粒,这些Pb通过积聚,在细胞顶端部位逐渐增多,从而出现外排现象.中肠细胞内含有Pb颗粒,细胞质出现空泡化,核膜和线粒体内嵴部分解体.肝胰脏细胞内除分布有少量Pb颗粒外,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在沼虾鳃细胞内未发现Pb颗粒,但在鳃丝之间发现少量Pb颗粒吸附在鳃丝的表面.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触角腺中Pb含量最高,达637.6mg·kg-1;触角腺在Pb的解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沼虾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结合细胞化学方法对日本沼虾精子进行子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日本沼虾精子琪似外翻的伞状,无鞭毛,不运动的精子主要由前端棘突,中间帽状体和后主体部分组成,精子的核属非浓缩型,内布许多絮状物质,外无核膜包被,呈Feulgen阳性反应,位于后主体部内;中间帽状体的细胞质内含有一对中心粒和15-20根放射状排列的纤丝,纤丝在帽状体凸面中央汇聚并延伸成精子的棘突,棘突和放射状纤丝皆具 相似文献
10.
11.
日本沼虾雄性生殖系统的研究:Ⅱ.精子的形态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运用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精子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精子属无鞭毛精子,为单一棘突型,呈图钉样,由主体和棘突构成;主体部分为帽状体,精核和细胞质带。帽状体由约20根辐射状纤丝组成,纤丝上具横纹,并汇合帽状基部,由此向后延伸形成棘突。 相似文献
12.
日本沼虾雄性生殖系统的研究:Ⅲ.输精管内精荚的结构与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光镜和电镜下研究日本沼虾输精管内精荚的结构与形成。结果显示:粗荚呈索状,由精子群、精荚基质、粘液团和荚壁组成;精荚基质与粘液团内均含有交织的纤丝,其中散布着絮状泡和同心圆形泡,精荚壁呈“C”型,单层,由致密纤丝、絮状泡和沟形的网状结构组成,包裹精子群和粘液团;前、中、后输精管的上皮细胞均具合成、分泌精荚形成物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Structure of Golgi apparatu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mary Golgi apparatus (GA) of eukaryotic cells consist of one or more stacks of flattened saccules (cisternae) and an array of fenestrae and tubules continuous with the peripheral edges of the saccules. Golgi apparatus also are characterized by zones of exclusion that surround each stack and by an assortment of vesicles (or vesicle buds) associated with both the stacks and the peripheral tubules of the stack cisternae. Each stack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Golgi apparatus, Golgi complex, or dictyosome) is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polarized, reflecting its role as an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the cell surface, and the lysosomal system of the cell. There is probably only one GA per cell, and all stacks of the GA appear to function synchronously. All Golgi apparatus are involved in the generation and movement of product and membrane within the cell or to the cell exterior, and these functions are often reflected as structural changes across the stacks. For example, in plants, both product and membrane appear to maturate from the cis to the trans poles of the stacks in a sequential, or serial, manner. However, there is also strong ultrastructural evidence in plants for a parallel input to the stack saccules, probably through the peripheral tubules. The same modes of functioning probably also occur in animal GA; although here, the parallel mode of functioning almost surely predominates. In some cells at least, GA stacks give rise to tubular-vesicular structures that resemble the trans Golgi network. Rudimentary GA, consisting of tubular-vesicular network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fungi and may represent an early stage of GA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4.
镉胁迫下春小麦中镉的分布、富集及转移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下重金属镉(Cd)在春小麦中的分布、富集及转移规律。结果表明:Cd胁迫下,小麦根、茎、叶和籽粒中Cd积累量随外源Cd的增加而增加,小麦不同部位Cd积累量为根叶茎籽粒;籽粒中Cd含量与土壤中Cd显著相关;小麦不同部位对Cd的富集能力差异显著,且随外源Cd处理浓度的增加,各部位富集系数逐渐降低,低Cd浓度时各部位更易富集Cd;小麦植株地上部的转移系数亦呈递减趋势为茎、叶籽粒;在春小麦全生育期,土壤中Cd含量无明显变化,根对外源Cd的富集吸收于生育期70d左右达峰值,小麦植株中的Cd也在80d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步减少,表明植株中的Cd,随籽粒的成熟逐步转移至籽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