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制定博落回果实药材质量标准,为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生药学研究,理化鉴别,醇浸出物测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及HPLC色谱法.结果:对博落回果实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6个不同产地及收集时间博落回果实的醇浸出物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活性成分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和HPLC定量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制定了博落回果实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研究紫锥菊的生药学内容,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开发和利用紫锥菊的药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包海鹰 《菌物研究》2005,3(1):43-45
菌物生药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菌物学、生药学、中药学等许多学科,以菌物药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菌物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指标以及引种驯化、发酵等生物工程和寻找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菌物药的研究在当今世界也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菌物生药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将这一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学科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对民间药太白三七[Tongoloa silaifolia(de Boiss)Wolff]的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结构和粉末特征、理化成分定性、薄层层析定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并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其所含铜、锌、铁、锰等8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从而为太白三七的鉴别、品质评价、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别等方面,对山苍子进行了较全面的生药学研究,为广泛地推广这一药物资源,使之准确、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Maxim.)根茎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定等方面作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表明根茎的结构特征为皮层部位有纤维群。木质部导管沿切线方向排成三列,化学成分试验表明根茎中含有黄酮、生物碱、糖类等多种成分。  相似文献   

7.
湖北八角莲属四种药用植物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晓菊 《生态科学》2002,21(2):108-111
本文对湖北分布的八角莲属四种植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发现不同种之间的显微特征明显,为四种药材的鉴别以及伪品药材的识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陕西产杜仲子药材制订质量标准。采用生药学研究方法,包括:种子比率测定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酸败度测定法、油脂含量测定法、薄层色谱法及HPLC法,对不同产地样品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对5批样品的种子比率、水分、灰分、酸败度、油脂测定以及指标成分桃叶珊瑚苷TLC定性鉴别和HPLC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制订了陕西杜仲子药材质量评价方法,初步规定了各项指标的限度,确定了质量标准。本文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好,操作简便,是一种能全面、有效地控制陕西产杜仲子药材质量的较理想方法。为陕西省杜仲子的科学利用和杜仲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艳山姜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的干燥成熟果实,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习用药物,艳山姜在贵州省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30 hm~2,是贵州"南药"的第一大宗产品,也是治理石漠化的重要经济植物,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亦是民间常用的香料植物资源。该研究采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方法,对艳山姜果实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并对α-蒎烯、莰烯、β-蒎烯及1,8-桉叶油醇四个主要心血管药理活性成分进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艳山姜果实性状鉴别特征为果皮见12~20条纵棱隆起,顶端具花被残基突起,种子团由白色隔膜分为3瓣,每瓣具种子8~20粒不等,较易散落。显微鉴别特征为:种子横切面具1~2列油细胞,外胚乳细胞含淀粉粒,并可见细小草酸钙方晶;果实粉末可见螺纹导管、草酸钙方晶、淀粉粒、石细胞等。气相色谱法测得艳山姜果实挥发油中α-蒎烯、莰烯、β-蒎烯及1,8-桉叶油醇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92%、3.966%、9.703%、27.171%。该研究的性状、显微鉴别方法准确、简单、易行,可作为艳山姜药材的鉴别依据;气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测定结果精确可靠,可用于艳山姜果实挥发油的含量测定。该研究结果为艳山姜药材的鉴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西特产植物罗汉果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7,自引:10,他引:57  
李典鹏  张厚瑞   《广西植物》2000,20(3):269-275
综述了广西特产药用植物罗汉果的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学、提取分离方法和应用研究 ,为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罗汉果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遥感反演县域耕地地力状况,快速、准确、高效地实现耕地定级,是区域耕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客观需求.本研究以东平县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TM卫星影像和耕地地力评价资料,构建以地表含水量指数(SWC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特征参量的水分植被地力指数(MVFI),进而优选得到最佳反演模型,并在县域空间上进行...  相似文献   

12.
贵州赫章县野生韭菜资源调查与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是野生葱类资源的重要分布地区,特别是赫章县野生韭菜的分布面积较广。为了详细了解和研究野生韭菜的分布,对赫章县野生韭菜地理分布、生境及气候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对其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赫章县主要分布有3种野生韭菜,它们分别为多星韭(Allium wallichii Kunth.)、卵叶韭(Allium ovalifolium Hand.-Mazz.暂定名)和近宽叶韭(Allium hookeri Thwaites暂定名);对17种水解氨基酸检测表明,除脯氨酸外,野生韭菜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均较栽培韭(Allaum 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的含量高;而野生韭的含糖量却明显低于普通的栽培韭;在9种微量元素中,卵叶韭的锰、锌、铁的含量明显高于栽培韭和其他野生韭菜;对4种重金属检测表明,镉的含量在3种野生韭中均超标,特别是卵叶韭中的镉含量明显高于栽培韭和其他2种野生韭,卵叶韭的砷、汞、铅的含量也较高,超出了国家限量标准;原生境的多星韭的叶片和薹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栽培韭菜。本次调查中的野生韭菜资源生物学特征有明显特异性,营养成分存在很大差异,对这些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将对丰富我国韭菜资源保存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韭菜营养品质改良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石飞  杨庆媛  王成  江娟丽  胡蓉 《生态学报》2021,41(14):5747-5763
区域耕地休耕规模测算是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源承载力视角理解,其本质是将休耕空间布局于耕地资源承载力相对较低的区域。立足于从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探索耕地休耕规模,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和生态足迹方法,以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国家第一批休耕试点县的贵州省松桃县为案例区,修正了耕地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ECEF,简称"修正模型")与耕地能值可持续指数(ESIcl),测算了松桃县2016年休耕面积范围值。结果表明:(1)耕地能值生态盈亏可以作为乡镇是否应该休耕的判定标准,基于此测算的最大休耕面积关键在于测算生态耕地面积。总体来看,全县耕地能值生态赤字,应该安排耕地休耕;从分乡镇来看,有3个乡镇可以不休耕、25个乡镇应该休耕。按照全县平均统计(SCAL)和按照分乡镇统计(STL),全县最大休耕面积分别19558.62hm2和17673.83hm2。最大休耕面积中等及以上等级的乡镇散布于4个区域的8个乡镇。(2)ESIcl可以作为休耕乡镇时序的判定标准,其优先休耕乡镇的最大休耕面积之和即为全县最小休耕面积。全县ESIcl偏低,应该适度休耕。优先休耕、适度休耕和暂不休耕的乡镇分别有2个、23个和3个。全县最小休耕面积1396.10hm2,占耕地面积的1.88%。按照全县平均统计(SCAL),全县休耕面积范围值1396.10-19558.62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88%-26.34%;按照分乡镇统计(STL),全县休耕面积1396.10-17673.83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88%-23.8%。修正模型和ESIcl为测算区域休耕规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技术方法,以期为其他类似区域开展休耕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南方丘陵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逸  郭熙  江叶枫  饶磊  孙凯  李婕  王澜珂 《生态学报》2019,39(17):6522-6533
构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是抵御区域耕地生态风险,保障耕地生态质量的重要举措。研究以南方丘陵区典型县-奉新县为研究区,选取部分景观格局指数构建南方丘陵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了县域尺度耕地景观生态安全状况及其空间聚集特征,并尝试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区域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影响作用的空间地域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处于"危险"状态的行政村占研究区总数的12.92%,区域耕地景观生态安全问题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较传统全局回归模型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可以较好地揭示影响因素作用的地域差异;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景观生态安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平稳性,依据影响因素作用强度的地域差异可以将研究区划分为距居民点的距离、地形位指数、年平均降雨量负向影响区和人口密度正向影响区。研究为确定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干扰来源及探究耕地保护对策如何落实到空间地域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 (Roman.) Stapf)为禾本科蜀黍族薏苡属植物,其果仁薏苡仁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之功效.目前对薏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活性和功能食品开发方面,缺乏对其生药学的系统研究.因此长期以来对薏苡的研究存在着起源不清、品种杂乱、种质资源利用欠佳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多种现代生物技术已用于薏苡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薏苡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本文就薏苡的起源与进化,种属分类,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分子水平揭示薏苡遗传结构及与近缘植物的亲缘关系,为明确薏苡今后种质资源的开发和优异基因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制定合理施肥方案,确保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研究陕西蒲城县农业区麦田土壤中全氮(TN)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蒲城县土壤全氮含量范围在0.42—1.32 g·kg^-1之间,变异系数为21.0%,属于中等变异强度,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分布不均匀;486个原始全氮含量样点剔除特异值后,符合正态分布;半变异函数的最佳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函数块金值为5.83×10^-3,偏基台值为7.26×10^-3,块金值/基台值为0.46,说明全氮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普通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该县全氮含量呈现出由西南到东北逐渐下降的趋势,除分布于西南方向的荆姚镇和原仁乡有一些斑块状样区(11.5%)处于中等含氮水平以外,其余88.5%的调查样区土壤全氮含量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缺乏状态,这与农户对西南灌区氮肥的投入多于东北山原区密切相关。该县相关部门要重视氮肥的投入,提高该县整体氮肥含量,同时针对“西南多氮东北少氮”的实际情况,实行因地施肥与精准分区管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博罗县下村场土地资源的潜在优势,分析了该场目前土地利用的特征及其存在问题,探讨了今后其土地治理开发的主要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吴金凤  方斌  方玮轩 《生态学报》2015,35(14):4733-4741
自然和经济要素相结合构建农田利用布局可最大限度地优化农田经济和生态效益,是耕地保护最有效的路径之一。以浦江县为例,运用ArcG IS技术,以影响作物生长的自然因子为自然要素指标迭加成9个自然单元,运用生态位社会经济评价值确定出431个经济单元,两者结合形成作物综合要素单元,并以当地代表性的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蔬菜、水果为参照设计出具有最佳适宜性和较高综合效益的农田利用布局。测算结果与浦江县的客观发展实际相应证,说明生态位社会经济评价值NSEV与自然要素的结合确定作物布局区的方法,不仅能适度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且该方法实用性较强,选取的作物自然要素指标和经济要素指标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19.
Pinin (PNN) was originally characterized as a desmosome-associated molecule. Its func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its regulation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are still undefined. Data on PNN expression,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CC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database. Immunohistochemistry revealed high PNN expression in tumour cells. PNN expression showe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RCC, acting 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RCC. PNN up-regulation might be attributed to epigenetic alterations in RCC. Immunofluorescence revealed PNN expression mainly in the nucleus of RCC cells. The transfection of siRNA targeting the PNN gene resulted in enhanced apoptosis, which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reduced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which were assessed using wound healing and transwell migration assay.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revealed associations between PNN expression and several signalling pathways involved in cancer progression, as a potenti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carcinogenicity of PNN. The analyses of the 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 platform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s between high PNN expression and tumour immune infiltrating cells. PNN may function as an oncogenic factor by reducing apoptosis and promoting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in R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