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形是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按形态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形、剥蚀地形、堆积地形等;按规模可分为大地形、中地形和小地形等.地形的起伏会改变气候和土壤条件,所以,地形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海拔高度的影响海拔逐渐升高,气温相对下降.在通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雨量在一定高度上增多.因此,从山麓到山顶可以清楚地看到植物群落变化的情形.人们把这种分布叫垂直分布.例如江西庐山,一山独峙,凌空而起,山上山下气候迥然  相似文献   

2.
詹士高 《化石》2002,(4):27-29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简称吐—哈盆地) ,地处北天山东部的博格达山、哈尔里克山与中天山的觉罗塔格山之间。盆地东西长约600公里 ,南北宽约60~130公里 ,总体轮廓呈一不规则的狭长盆地 ,面积约4 8万平方公里。吐—哈盆地是我国海拔最低的盆地 ,其最低处的艾丁湖湖面比海平面还低154米。盆地地形具有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吐—哈盆地有厚达近万米的陆相沉积地层 ,象一本厚书 ,较完整地记录了盆地的地质演变过程 ,记录了盆地各个不同地质时期的自然地理景观和气候特征 ,记录了盆地动、植物界生灭兴衰和更替。除此之外 ,…  相似文献   

3.
植物分布-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研究中一个核心问题。采用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选取气候、土壤和地形3类环境类型中33个因子,对气候、气候-土壤、气候-地形、气候-土壤-地形4种环境组合对华北落叶松在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布预测进行建模和检验。利用ArcGIS空间统计,划分华北落叶松分布适宜区,并制作分布适宜性等级图。结果表明,不同环境类型组合对华北落叶松分布影响的训练集和检验集的AUC值在0.965-0.983之间,均达到极准确的精度水平。在影响华北落叶松分布的主导因子上,气候、气候-土壤两种环境类型组合均为最热月的最高温度、温度的年较差和季节性温度变异,累计贡献率均达到74%以上,而气候-地形、气候-土壤-地形两种环境类型组合中海拔和坡度的影响最大,分别为48.8%和51.8%。在影响华北落叶松适生区(中、高、极高适宜区)面积上,气候、气候-地形两种环境类型组合差异不大,分别为102583km2和100698 km2,而气候-土壤、气候-土壤-地形两种环境类型组合影响下的华北落叶松适生区面积出现显著下降分别为57134 km2和66754 km2。最大熵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华北落叶松分布,地形因子能明显改变单一气候因子对华北落叶松分布的预测结果,虽然土壤因子对落叶松分布格局的影响不大,但在适宜性、尤其是中等以上适宜区分布上,其影响作用显著。以上结论可为华北地区的生态修复和落叶松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侏罗、白垩纪非海相腹足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祥根 《古生物学报》1994,33(1):85-105
记述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侏罗、白垩纪非海相腹足类10属15种,其中6新种、1未定种。根据这些腹足类的地层分布特点将它们划分为3个组合,自下而上为1)Viviparussangongheensis组合,时代为早侏罗世;2)Viviparusqiketaiensis-Amplovalvatasuturalis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3)Cincinnaturgensi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对这些腹足类生活习性的分析,这两个盆地在早侏罗世气候温暖湿润,草木繁茂,大部分地区为平静、滞流的湖泊、沼泽;中侏罗世盆地相对下陷,水域扩大加深;中侏罗世末期至晚侏罗世早期,盆地抬升,水域范围明显缩小;至早白垩世,盆地又扩大加深。  相似文献   

5.
甘肃鸟类新纪录杨友桃张涛(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730000)(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科研室)关键词鸟类新纪录甘肃甘肃省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鸟类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曾有外国人深入甘肃腹地采集鸟类,发表文章,积累了一些资料。解放后我国学者郑作新、常...  相似文献   

6.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疆、欧亚大陆腹地,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6。在新疆辽阔的地域范围内,具有阿尔泰山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山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五大地形区域;既有我国陆地的最低点———海拔-154米的艾丁湖,也有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这种纬度跨度大(约15度)、海拔高差大和远离海洋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新疆气候带丰富、季节性温差大、昼夜温差大和干燥少雨的气候特点。除少数绿洲平原、较湿润的河谷外,新疆大部分地域都是不利于一般植物生存繁衍的沙漠戈壁、…  相似文献   

7.
西藏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孢粉植物群及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羊湖地区ZK1和卡拉苏代牙剖面(IP16)的孢粉分析和总有机碳(TOC)、元素含量分析等,建立了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的孢粉组合带、重建当时的植被类型及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该时期经历了5次植被类型的更替,即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经历了5次波动(2个半旋回), 即11 220 a.B.P.左右的第一气候旋回: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8 970a.B.P.左右的第二气候旋回,同样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然后进入半个气候旋回,即干旱气候期,推测今后有可能进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期。  相似文献   

8.
A.Gupta 《古生物学报》2002,41(4):517-523
根据从印度库茂恩(Kumaun)喜马拉雅纳尼塔尔(Naini Tal)温带地区获得的85cm钻井的孢粉资料,恢复了1720+/-130年以来晚全新世古植被演变史,并推测了当地的古气候,当前孢粉资料说明了该地区当时发育有栎树混交林和波动的温暖润气候,孢粉组合序列的初始阶段,森林距沉积盆地较远,但是,由于气候变得更加温暖潮湿,森林也很快茂密起来,约1200年前,因气候恶化,森林变得稀疏,而在约124年前,气候再次转好,麦类及其他作物花粉资料证明农耕活动大约开始于1460年前左右。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长江三角洲近500年来的气候历史记录,揭示了这种气候极端事件出现的规律、模式,及其与全球气候变迁的关系。在过去500年中(自公元1500年以来),共出现了16个区域性气候极端事件。所有这些事件都与所报道的埃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事件有关。研究表明,本区降雨量大的年际变化都出现在ENSO事件之中或之后。因此长江三角洲这种受人类影响日益增强的系统管理,必须考虑到这种主要气候变化的周期、强度,以及因人口的增长和社会机构的改变对气候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凯  梁红  严岩 《生态学报》2021,41(9):3499-3511
近地表地形的风场受坡度坡向、地表形态和空间格局等地形要素的控制,从而影响人的"风感"体验,是人居环境的选址与布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地形3D模型、划分网格、设定模拟工况,运用Fluent 14.0软件对不同山体地形坡度、形态和格局的风场进行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结果发现:(1)坡度在0.3以下对地形风场影响较小;当坡度大于0.5时,随坡度增大背风坡风影区逐渐增大,挡风效果更加明显;坡度大于0.7以后,随着风影区加大,回流涡旋更加明显。(2)风场受到周边地形形体的影响,尤其是迎风面和背风面截面变化率。迎风面截面变化率越大,风速变化越快;背风面截面变化越大,背风面的出现风影区和回流涡旋的几率越大。迎风面出现凹形迎风口会形成气体滞留区,而背风面凹形口后部会增加风影区和回流涡旋出现的几率。(3)不同地形格局对单个地形的风场具有强化和减弱效果。"三面环山"的相对封闭的地形格局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风场,并提高风感舒适度。在人居环境的风感营造和优化中,需要避开风感敏感区域,即风速激增区、回流涡旋区、无固定风向的强烈湍流区、气流不流通的静风区和气流死循环涡旋区等风感敏感区,并利用植被或者人工构筑物来消除敏感区或削弱这一影响。并根据不同的气候类型和城市特点进行选址、地形改造或者进行内部地形格局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风感舒适度。选择开放型地形格局和低坡度、平行风向的流线型地形能够加强通风,而塑造封闭性地形格局和垂直风向的陡坡地形能够减小风速。  相似文献   

11.
茭白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植物,也是一种优良的中国特产蔬菜。介绍了将茭白引种到美国华盛顿地区后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将引种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优良性状也进行了报道:(1)此品种在该区域几乎不产生灰茭;(2)它在该地产茭期长达4-5个月;(3)表现出很强的孕茭性能;(4)这种植物能很好地适应华盛顿地区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地形因素对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分布区内设置171块临时样地,研究它的盖度和多度与经纬度、海拔、坡向、坡度、风向坡等地形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最严重地区位于102° E左右,随着纬度增加入侵能力逐渐下降,但不显著(p>0.05);紫茎泽兰在中国的分布以云贵高原,尤其是云南高原为主体,通过云贵高原与原产地墨西哥、哥斯达黎加的气候条件对比,推断紫茎泽兰将来在中国的分布区主体还将局限在云贵高原,但不排除在某些局域气候条件下,形成斑块的可能;该次调查的海拔范围为75 m~2 330 m,以200 m为一个海拔梯度,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紫茎泽兰的盖度与多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p<0.05),但在2 000 m左右已趋平缓,表明紫茎泽兰适宜生长在海拔2 000 m左右; ANOVA的结果显示:坡向对紫茎泽兰的入侵影响显著(p<0.05),通过多重比较发现,北坡和南坡的盖度比东坡大(p<0.05);北坡的多度比东坡大(p<0.05),说明东坡不易被紫茎泽兰入侵,而北坡和南坡紫茎泽兰的盖度和多度差异并不显著(p>0.05),说明温度与湿度可能不是造成不同坡向紫茎泽兰入侵差异的主导因素;坡度对紫茎泽兰入侵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风向坡对紫茎泽兰的盖度影响不显著(p>0.05),而对多度的影响显著(p<0.05),背风坡的多度显著大于侧风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南缘植被进行实地调查,对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群落组成进行研究,并选取11个影响物种丰富度的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利用PCA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气候、地形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区共有植物15科32属38种,植物群落种类匮乏,物种组成单一,植物生活型主要以灌木、多年生草本为主,占所有物种的80%以上;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植物群落组成明显受到水热条件的制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水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水分、能量共同制约了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二者的共同解释率为44.3%。此外,地形因子对研究区物种丰富度也存在一定影响,能进一步提高环境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的解释率。总之,库姆塔格南缘物种组成单一、物种丰富度格局受到水热条件的共同制约,同时地形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赵东升  王珂  崔耀平 《生态学报》2023,43(19):7830-7840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来减缓温室效应,同时植被也通过改变地表能量收支影响温室效应。在过去的气候-植被研究中,大多关注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而植被对气候反馈的研究相对较少。植被通过调节地表能量收支、水通量等重要地气过程影响局地、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厘清植被对气候的反馈效应机制及其结果,并识别其地域差异。从生物地球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两方面分析植被与气候之间的作用机制,对全球及关键区域内植被变化对局地、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反馈效应进行了系统总结:(1)生物地球物理反馈的区域特征明显,生物地球化学反馈则表现在全球尺度上,二者相互作用但难以统一;(2)植被破坏带来的气候影响在气温效应方面与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地理分布相关:热带森林破坏带来增温效应,北方森林破坏带来降温效应,温带森林破坏则会通过增加森林反照率抵消丢失的固碳降温效应,气温效应表现不明显;(3)当前研究对关键过程机制考虑不够完善,不同研究方法的结果差异较大,且缺乏高质量观测数据的验证;同时考虑生物地球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的净气候反馈研究尚无法支撑植树造林对气候变化单一减缓作用的常规理解。本文可为科学评估植树造林对气候变化作用的方向与强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形梯度的岩溶槽谷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权  李阳兵  刘亚香  胡先培 《生态学报》2019,39(21):7866-7880
揭示当前多因素驱动机制下岩溶槽谷区典型地貌单元在地形梯度上土地利用分布的一般规律与差异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2017年landsat TM高清影像和30 m×30 m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为数据源,并结合实地调查,通过地形位分布指数、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及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性指数指标计算,探讨岩溶槽谷区地形梯度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共同特征与差异。结果表明:(1)岩溶槽谷区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山坡(高地形位)-槽坝(低地形位)两种分布格局特色存在,且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梯度上主要以低、中、高3种地形位组合模式;(2)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梯度上呈现梯度效应,表现出各自分布特征与差异;(3)岩溶槽谷区土地利用多样性、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合理性在地形梯度上分布格局既存在一些共同性特征,又存在各自差异性;(4)地形梯度土地利用特征差异性是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将浙江省分成平原沿海地区、丘陵-盆地和山地3个地形单元,研究地形和采样数量对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克里格插值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省平原沿海地区、丘陵-盆地和山地的森林凋落物碳密度半变异函数基台效应在28.3%~72.4%之间,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不同地形的克里格插值精度高低顺序为平原沿海地区>丘陵-盆地>山地,随着地形复杂程度增加,其插值精度降低;同一地形单元内的克里格插值精度随采样数量增加而提高,以山地的插值精度提高最为明显.在地形复杂区域有必要设置较多的采样点以提高插值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一)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位于东径116。15′—120。50′,北纬30。50′—31。50′之间,包括江苏太湖区域的宜兴,、溧阳;浙江的长兴、吴兴;安徽的广德、郎溪等地县。该地区地形特点是山区、盆地相间排列,山脉河流纵横交错.并有丘陵起伏,一般海拔300~500米左右。有的地区是浙江天目山的余脉。地区气候属于中亚热带自然地带,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5.8~19℃,1月平均温度2.5~4℃,7月平均温度28.6~29.1℃;年降水量1160毫米以上;无霜期235~240天以上;土壤为黄红壤。本地区气候适中.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有山有水,有多种植被类型,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蕴藏量很大。  相似文献   

18.
2002~2005年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5种新记录:乌龟(Chinemys reevsii)、平胸龟(Platyternon megacephalum)、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银环蛇(Bungarus muhicinctus)和短尾蝮(Agkistrodon brevicaudus)。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爬行动物41种,隶属于3目9科27属,其中蛇类占80.49%。保护区的爬行动物以东洋界种为主占总数的82.93%,其次是广布种占总数的17.07%,无古北界种。结果表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种类丰富,这与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相关。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植被与土壤盐渍化关联性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秉晨曦  程勇翔  吴玲 《生态学报》2021,41(23):9364-9376
准噶尔盆地作为北疆地区主要的气候单元其环境变化会影响北疆地区整体的的生态环境变化。植被作为衡量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了准噶尔盆地的生态状况,近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准噶尔盆地地区气候格局发生改变,盆地相比于往年降水和气温明显升高,这种改变影响了盆地的植被变化同时也会在部分地区诱发土壤盐渍化灾害。土壤盐渍化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导致植被退化的因素,其生成原因与地形和气候因素有关。为了探究准噶尔盆地植被变化与土壤盐渍化的关联性,基于2002-2019年生长季MOD09A1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法、Mann-Kendall趋势分析,Hurst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植被和土壤盐渍化变化趋势以及两者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区域降水和气温升高的影响,近20年来准噶尔盆地生长季植被整体呈增加趋势,各季节增加区域面积占比为63.50%-90.93%,平均为77.98%。土壤盐渍化呈减少趋势,各季减少区域面积占比为46.50%-86.78%,平均为70.68%。在地形低洼、排水不畅的区域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植被因盐分胁迫导致衰退,植被减少及巨大的蒸发降水比使得该地区土壤进一步变干,湿度降低。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季植被与土壤盐渍化的变化中呈显著负相关的区域面积占比为37.36%-57.83%,平均为51.75%。Hurst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当前植被和土壤盐渍化两者呈显著性变化的区域未来预测与当前变化方向相同,两者呈一般性变化的区域未来预测与当前相反。研究有助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了解准噶尔盆地近年来生态环境变化,结果为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长江三角洲近500年来的气候历史记录,揭示了这种气候极端事件出现的规律,模式,及其与全球气候变迁的关系,在过去500年中(自公元1500年以来),共出现了16个区域性气候极端事件,所有这些事件都与所报道的埃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事件有关,研究表明,本区降地雨量大的年际变化都出现在ENSO事件之中或之后,因此长江三角洲这种受人影响日益增强的系统管理,必须考虑到这种主要气候变化的周期,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