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蛋白的提取及应用李润,包孟彩,郝秀珍,孙卫国(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动物教研室,呼和浩特010021)珠蛋白系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分子中去掉血红素后的蛋白质部分,分子量约为34000,分子为对称性物质。在血红蛋白中,珠蛋白约占96%,血色素约占4%。血色素...  相似文献   

2.
云南具有丰富的植物区系,现知种子植物240科(裸子植物10科,被子植物230科),1,984属,约13,000种。无论从那一派分类学家的系统或观点来说,云南都有众多的古老或原始的科属。从云南种子植物属15个分布区类型比较分析,云南区系明显是热带性质并且具有丰富的温带成分,热带的属占云南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属,下同)61.89%,温带的属却占32.19%。中国特有属在云南分布约有83属,占云南总属数4.39%,并占中国特有属224个的37.05%。  相似文献   

3.
广东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廖文波  张宏达   《广西植物》1994,14(4):307-320
广东种子植物区系共有219科1434属4986种。其中:①热带区系成分占有较大的比例,约占非世界属的62.3%,表明广东区系受到热带区系的强烈渗透,次之为亚热带(至亚热带山地)成分约占32.2%,及中国特有分布占5.6%;②以单型属(72属),单种属(585属)和寡种属(562属)占绝对优势,共占85.0%,充分显示了广东区系的古老性和过渡性特点;③从区系组成和植被结构的特征成分来看,以华夏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包括:亚热带分布,亚热带山地分布,中国特有分布,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及一些亚洲热带分布中以亚热带为主的属:④在这些属中有东亚特有属132属,中国特有属75属以及华南—西南—中南半岛特有属68属等;这些属的存在毫无疑问地说明,广东区系是华夏植物区系的核心地区之一,同时也显示了热带区系与亚热带区系有着不可分隔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国产姜科植物的染色体计数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忠毅  陈升振  黄少甫   《广西植物》1982,(3):153-157
<正> 姜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的特有植物,全世界约有50属1,500种,根据已报道的文献初步统计,国外已进行染色体计数的种类约有20属150种;而占世界姜科植物的半数以上的属和90%的种未作细胞学研究。我国姜科植物种类丰富,约占世界姜科植物的~1/10(150种),但其中~2/8的种类未有染色体资料,这些种类虽为我国所特有,亦缺乏细胞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天南星属(Arisaema)植物全世界约有150余种,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北美洲,以亚洲为其分布中心。我国南北各省区有84种,占全属种数的56%。其中59种为我国的特有种,占国产本属种数的70.2%。在我国横断山脉地区就产约40种,占国产种数的47.6%,为本属多样化中心。 本属在天南星科中是一个较大的家族,种类丰富。在知其分布海拔高度的61种中,局限于海拔2000米以下分布的仅13种,其余48种都分布至2000米以上,其中分布达3000米以上的有29种,和达4000—4400米的有网檐南星(A.utile)、黄苞南星(A.flavum)等5种,而仅限于在海拔2000米以上分布的有23种,  相似文献   

6.
云南植物区系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云南具有丰富的植物区系,现知种子植物240科(裸子植物10科,被子植物230科),1,984属,约13,000种。无论从那一派分类学家的系统或观点来说,云南都有众多的古老或原始的科属。从云南种子植物属15个分布区类型比较分析,云南区系明显是热带性质并且具有丰富的温带成分,热带的属占云南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属,下同)61.89%,温带的属却占32.19%。中国特有属在云南分布约有83属,占云南总属数4.39%,并占中国特有属224个的37.05%。中国特有属的三个分布中心,有二个部分地分别在云南境内,即滇西北(新特有属中心)和滇东南(古老特有属中心)。云南本身的特有属有:爵床科的宽丝爵床(Haplanthoides),苦苣苔科的翼柱苣苔(Beciopsis)、毛药苣苔(Dasydesmus)、细筒苣苔(Lagarosolen),唇形科的龙老根(Skapanthus),茜草科的丁茜(Trailliaeodoxa)及伞形科的滇细叶芹(Chaerophyllopsis)和昆明芹(Sinodielsia)。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有高等植物470科,3700余属,约3万种,占世界高等植物种类的10%以上。有许多是北半球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植物,单种(型)属和少种(型)属约有1200余属,尤其是特有属种亦十分丰富,计有200多个特有属、约1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海会地区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虞蔚岩  李朝晖  黄成 《四川动物》2007,26(1):103-107
2004-2005年对江西海会地区蜻蜓资源进行了调查。标本经鉴定,初步确定海会地区蜻蜓目昆虫共计2亚目、10科、35属、52种,其中31种是江西省新记录。其区系组成的特点是:东洋成分占明显优势,有34种,约占总数的65.4%;古北区的种类相对较少,有16种,约占总数的30.8%。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晚白垩世植物区系及东亚、北美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文记载了黑龙江嘉荫县乌云组所产植物化石,计有53种,隶属39属、28科。其中蕨 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38种(包括单子叶植物1种),10个种为新种。 乌云组植物化石的区系及植被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区系成分中,大多是亚热带至暖温 带分子,具少数温带成分,由此组成的群落有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共同组 成暖性针阔叶混交林,指示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大约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再从 植物化石叶子外貌特征来分析,其中全缘叶占40%; 叶的体积以中型的占大多数,大型和小型 的均少数; 脉序以具掌状脉的占多数。这些特征说明,沉积时期亦为温暖潮湿的气候。 晚白垩世在东亚出观的35属化石中,其中27属和北美共有,约占总属数的77%,这种区 系组成的相似程度,表明其区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第三 纪或向更晚发展的进程中而逐渐减弱。主要由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使欧亚、北美在第三纪 初完全分离,此后这两块大陆隔离发展,植物区系的相同分子逐渐减少,以至现在生存植物中 的相同属仅占总数的4.1%,其中草本植物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晚白垩纪所产植物化石及同时代南方所产化石,大致可把晚白垩世的 植物区(带)划分为三个:(1)暖温带至亚热带植物区,主要代表植物是Metasequoia,Trochoden- droides,Platanus,Ampelopsis,Protophyllum,Pterospermites,Menispermites; (2)亚热带至热 带植物区,植物有Brachyphyllum,Cinnamomum,Nectandra和棕榈科植物; (3)亚热带或干 旱植物区,兼有南北过渡的植物或呈干旱性的植物。 乌云组植物大化石共有33属,和东亚,北美同时代植物群对比,出现不少相同属种,其中 15个属种出现在苏联晚白垩世的察加扬组及东锡霍特阿林,11个属种出现在日本晚白垩世 的Kuji地区,若与加拿大晚白垩世植物群比较,有11个相同属种; 与阿拉斯加晚白垩世植物 对比,则有12个相同属种; 若与乌云组同属一区的太平林场组比较,相同属种更多。再从孢粉 组合成分看,和本区松辽盆地明水组相同的属有15个,并具有少数晚白垩世代表性的花粉如 鹰粉、沃氏粉和山龙眼粉,表明乌云组的时代和明水组接近。同时在乌云组大化石中绝灭类型约占70%,证实该植物群的古老性。其时代属于马斯特里赫特期至达宁期而不是古新世。  相似文献   

10.
调查表明,新疆方喙象亚科(Cleoninae)象虫有60种,分隶于2族23属,其中有24种为我国首次记录。区系组成含中亚细亚、欧洲-西伯利亚、中央亚细亚,泛古北种和特有种五种成分,其中台亚细亚种最多,达31种,约占52%。在所记录的种类中,有47种为典型荒漠种,约占80%,其中14种种群个体数量较大,常成为荒漠昆虫群落的优势种。有9种对荒漠林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为害甜菜的达30种,约占50%,  相似文献   

11.
粤北大东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东山位于广东北部,地理位置约为24°50′~25°00′N,112°37′~112°47′E。大东山有种子植物161科,560属,1124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0属,14种;被子植物155科,550属,1110种。大东山区系的表征科是蔷薇科、樟科、茶科、壳斗科、山矾科、冬青科、木兰科、安息香科和金缕梅科。属的地理成分组成为热带分布属占54.34%,温带分布属占45.66%。本区系与江西九连山及福建武夷山区系有密切的联系,与黑石顶、大瑶山和花坪区系的联系也较紧密。大东山区系属华南地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2010~2012年连续3年调查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包括昆仑山、祁曼塔格山、库木库里盆地的鸟类资源.共录得鸟类16目38科90属166种,约占新疆鸟类总数的36.6%.其中,金腰燕(Hirundo daurica)、冕柳莺(Phylloscopus coronatu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 gularis)为新疆首次记录.考察区介于青藏区与蒙新区之间,鸟类区系特点表现为高地型(23种,占13.9%)与中亚型(约49种,占29.9%)相互渗透,而北方型(69种,占42.1%)虽然排在首位,但多数是旅鸟,东洋型(1种,占0.6%)的种类比较罕见.依协克帕提湿地是鸟类的一个繁殖地,也是迁徙的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13.
安徽琅琊山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安徽省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107种,分属于25科56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20种,占18.69%)、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14种,占13.08%)、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11种,占10.28%)、红菇科Russulaceae(10种,占9.35%),以上4科仅占琅琊山大型真菌总科数的16%,而种数占全部种数的51.4%;优势属有鹅膏属Amanita(8种,占7.48%)、栓菌属Trametes(7种,占6.54%)、乳菇属Lactarius(5种,占4.67%)、小皮伞属Marasmius(5种,占4.67%)、红菇属Russula(5种,占4.67%),共包括30种,占全部种数的28.04%.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世界性分布成分(66.07%)、泛热带分布成分(19.64%)、北温带分布成分(10.71%)、东亚分布成分(1.79%).琅琊山大型真菌主要是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其次是泛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这种分布状况可能与该地区的气候、地理和植被等自然条件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种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性分布种(70.09%)、温带分布种(14.95%)、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4.02%)及中国-日本共有种(0.93%)等4个分布类型,表现出一定的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4.
广东蕨类植物区系的特点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广东蕨类植物区系共有56科139属464种,其中含有很多原始的类型及孑遗种.区系分析表明:①广东有3个单型科.9个单型属及4个木本属;②以热带至亚热带分布科为主,占39.3%,另泛热带科占33.9%,广布科占21.4%.温带科仅占7.1%;③单种属和少种属占绝对优势.共占77.0%.又以泛热带属(41属)和热带至亚热带(41属)占优势.共占59.0%,此外亚热带属(36属)亦占25.9%,而温带属(12属)和广布属(9属)较少;这种分布格局显示了热带区系成分向亚热带地区渗透和过渡的特点;④广东蕨类区系与广西(特别是东南部)最为相似,属相似性指标达0.84,种的相似性系数亦达0.62,广东与海南、湖南南部、福建、江西南部亦较相似,充分显示了华南蕨类植物区系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5.
鹿科动物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与系统进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鹿科麂亚科中的小麂、赤麂和黑麂的线粒体全基因组,从而定位它们的控制区,并从GenBank获得鹿科另外3个亚科9种动物的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利用MEGA软件计算了各物种控制区序列的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通过比较序列同源性,以羊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为外群,构建NJ分子系统树,探讨了鹿科4个亚科12种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序列分析表明,鹿科12种动物控制区序列的碱基长度在909~1049bp之间,A T含量约占62.06%,其中363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占34%)。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以线粒体控制区构建的鹿科12种动物分子系统树基本与NCBI分类一致;(2)美洲鹿亚科驼鹿属驼鹿在鹿科这12种动物中处于最为原始的地位;(3)小麂比赤麂和黑麂更为原始;(4)獐亚科獐属的獐与美洲鹿亚科狍鹿属的狍鹿和美洲狍鹿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分布于广东的176种蝽科昆虫的区系结构进行剖析,全属东洋区及与东洋区有关的跨区系种,具有鲜明的东洋区特性,纯属东洋区系种127种,约占72%,连同分布延伸到古北区的偏东洋区系种39种,则共达166种,约占94%,占绝对优势。从各亚科看,盾蝽亚科纯属东洋区系种占95%,荔蝽亚科占93%,短喙蝽亚科占75%,蝽亚科占70%,兜蝽亚科占55%,益蝽亚科占40%。  相似文献   

17.
基于Cytb基因序列探讨蝽亚科11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代金霞  郑哲民 《昆虫知识》2005,42(4):395-399
对蝽亚科6属11种昆虫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比较其同源性,统计密码子使用频率并应用生物学软件构建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432bp序列中,碱基T,C,A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是38.1,18.2,31.9和11.8%,表现出强烈的AT偏向性;就每个氨基酸密码子来看,第3位点的A+T含量较高,达到85.5%。该序列片段中共有162个核甘酸位点发生变异(约占37.5%),种间序列差异范围为0.9%~19.4%,平均为16.6%,变异较大。以筛豆龟蝽Megaeopta cribraria为外群,通过多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一致,这6属11种昆虫大致形成4个分支:珀蝽属、碧蝽属、菜蝽属3属的关系最接近,形成一个分支;真蝽属的3种聚为1支,与第1支形成姊妹群;曼蝽属的2种形成1支;麻皮蝽位于系统树的基部,为分化较早的1支,是蝽亚科中较为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于2010至2021年对海南省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植物园内的木生大型真菌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标本2 212份,经形态和分子系统研究,发现木生大型真菌702个种,根据最新分类系统隶属于19个目、68个科、256个属。其中多孔菌科、锈革菌科、炭角菌科、炭团菌科和丝齿菌科等16个科为优势科,共529个种,约占总数的75%;炭角菌属、锈革菌属、木层孔菌属、环纹炭团菌属、褐孔菌属、多年卧孔菌属、栓菌属和灵芝菌属等32个属为优势属,共357个种,约占总数的51%。此外,共有3个新属和92个新种是本研究根据采自海南省的模式标本发现发表的。这些物种中22种为食用菌,71种是药用菌,6种是有毒菌类。  相似文献   

19.
2006-2010年期间,对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研究.采集到蝶类标本共计4800余号,经过整理鉴定出蝶类230种及亚种,隶属10科24亚科126属.其中36属71种为优势类群,占总种数的30.87%;眼蝶科有46种,占20.0%;灰蝶科有37种,占16.1%,为次优势类群;喙蝶科、蚬蝶科为单属单种,属于罕见类群;其他各科为常见类群.在230种蝶类中,属于古北界的种类占总种数的26.5%,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总种数的5.7%,两界兼有种类和广布种类占总种数的67.8%,即广布种类成分最多,东洋界成分最少.230种蝶类隶属126属,其中单种属有75个,占总属的59.5%,包含的种类占总种数的32.6%;多种属有51个,占总属的40.5%,包含的种类数有155种,占总种数的67.4%;属种比值系数为0.548.结果表明,该地区蝶类区系以单种属为主.  相似文献   

20.
姜科植物地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讨论了姜科的分类系统、起源、进化和地理分布.姜科为一还热带分布科,按Burtt[8]的系统分2亚科4族.全世界有52属,约1377种,其中姜亚科含48属,1268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其现代分布中心在印度-马来西亚。闭鞘姜亚科含4属,109种,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及非洲。本文在化石资料及现代分布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姜科的早期分化时间、地点及现代分布格局形成。化石记录表明.欧洲、北美及印度的白垩纪、早第三纪均发现过姜科的化石,据此姜科植物的起源时间应不晚于早白垩纪。姜亚科的早期分化中心推论在劳亚古陆的南部.欧洲和北美没有现代姜科的分布是因为第三纪冰期的影响.而亚洲热带地区现代姜科植物繁盛是因为气候适宜.且相对稳定所致.南美的姜亚科种类应是由非洲传人.而大洋洲的姜亚科种类则是由马来西亚传入.闭鞘姜亚科的早期分化中心推论在西冈瓦纳古陆.亚洲及大洋洲的闭鞘姜亚科的种类应是随印度板块飘向亚洲时传入。中国姜科植物有22属.209种(占全世界属的42%.种的15%).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亚区(占全国属的90%).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亚区(占全国属的68%)。最少为中国-日本亚区(占全国属的45%)。统计数字表明.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