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次报道福建省竹林益害螨名录,它们分别隶属于蜱螨亚纲的6 个总科7 科19 属34 种。其中有致使竹林大量落叶的叶螨类群。导致毛竹生长衰退的瘿螨,跗线螨类群,也有对竹林害螨,小型昆虫有重要控制作用的捕食性螨类。  相似文献   

2.
天敌竹盲走螨在纯竹林中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针对我国南方毛竹林,近年害螨突发性成灾的现象,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纯竹林害螨总量平均高于混交林289.28%,混交林天敌竹盲走螨(Typhlodromus bambusae Ehara)总量平均高于纯竹林263.56%;混交林益、害螨比例为1:13,而纯竹林益、害螨比例是1:118。研究表明纯竹林地面垦复、劈草,使得以芒草为生的芒草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mistanthi Saito)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导致乡土优势种竹盲走螨缺乏中间食物,难以维持种群。在毛竹——芒草混生的毛竹林(含其它树种)由于毛竹上害螨和林下芒草裂爪螨受到共同天敌——竹盲走螨的控制维持着稳定的益、害种群数量,虽然有害螨,但不成灾,在纯竹林由于地面垦复、劈草破坏原有已形成的生物链,导致毛竹害螨失去天敌控制而突发性成灾,证明纯竹林中天敌锐减是导致毛竹害螨暴发成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样调查法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毛竹林毛竹害螨为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害螨为害对毛竹竹杆重量和出笋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使得竹林蓄积量下降,出笋量大大下降。建立了毛竹害螨对毛竹竹杆重量和出笋量损失的估测模型,并以此推导出了相应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4.
竹缺爪螨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报道严重危害毛竹生长和害螨--竹缺爪螨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发育历期以及在竹林间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20-3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其发育历期缩短,温度与发育历期呈直线回归关系:Y全代=651573-1.6250X(=-0.98);光照是影响竹缺爪螨的卵,幼螨存活及成螨产卵量的重要因素。在竹林间,毛竹换叶,降雨量,天敌数量是影响竹缺爪螨种群消长的和重要因素,最后提出综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朱砂叶螨越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原多混同于二斑叶螨(T.urticae),为世界性害螨,在我国严重危害棉花、瓜、豆、茄果类蔬菜及许多观赏植物。叶螨科叶螨属的很多种类以滞育态雌成螨  相似文献   

6.
李云端  陈化南 《昆虫学报》1991,34(4):496-498
1986年在土壤甲螨调查工作中,于西南农业大学竹林土壤中采得甲螨多头。经研究其中2头属洛甲螨科疹丘甲螨属新种。定名为棘疹丘甲螨,新种 Papillacarus echinatussp.nov.。描述如下。本文长度单位均为μm。 棘疹丘甲螨 Papillacarus echinatus Lee et Chen 新种(图1—2) 体色:黄褐色,体长:532—539,体宽:224—227。  相似文献   

7.
混交林和纯竹林与毛竹害螨爆发成灾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在福建省6个不同生态区域内检查10对纯竹林与混交林受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竹刺瘿螨(Aculus bambusae)对毛竹危害情况.结果表明,纯竹林受螨害重,危害指数达22.1%~44.7%,平均35%.混交林受害轻,危害指数为2.7%~28.6%,平均17.5%,混交林与纯竹林之间受害程度经t-测验表明均达到极显著差异.6个样地中纯竹林害螨总量高于其相对的混交林。分别达67.74%、152.47%、299.5%、857.75%、331.67%、26.55%。平均为289.28%;调查混交林天敌竹盲走螨(Typhlodromus bambusae)总量分别比相对纯竹林高95.45%、-18.13%、207.69%、837.5%、190.3%,平均262.5%.纯竹林中益、害螨比例分别达1:27、1:21、1:233、1:282、1:27,平均1:118,而其相对的混交林益、害螨比例为1:12、1:12、1:30、1:3、1:3、1:20,平均1:13.由此可见,纯竹林受螨害程度、害螨总量平均是混交林的2倍,而天敌数量少于相对混交林的2~3倍,益、害螨比例显著低于混交林(t=2.975,P=0.003).本项研究揭示了由于受人为干扰(集约化管理、劈草、垦复)破坏了毛竹林原有的益螨-害螨-寄主植物之间相对稳定的平衡。导致毛竹害螨种群突发性增长,证明了纯竹林是诱发毛竹害螨爆发成灾成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华东地区园林叶螨的初步研究(蜱螨目:叶螨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经过数年的调查研究,查知华东园林植物上叶螨种类90种,分属3科22属。章报道了这些种类及其新的寄主植物和分布,研究发现,酢酱草如叶螨,柑桔全爪螨、构始叶螨、截形如螨,神泽叶螨,柏小爪螨,合肥埃须螨,俄勒冈小扁螨,刘氏短须螨和卵形短须螨等为园林植物上的主要种类,二点叶螨和朱砂叶螨是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害螨。通常被认为是主要种类,但在华东园林植物上分布尚有限,加强检疫防止它们的传播扩散是十分必要的,章讨论了其它有关问题,所有标本均存放于上海农学院园环系农螨研究室。  相似文献   

9.
根螨——一类重要地下害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根螨Rhizoglyphus spp,在土壤中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是世界性的害螨。随着我国蔬菜和花卉(特别是球根、球茎类)种植面积的扩大,根螨的为害值得重视,现根据有关文献编写此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六甲肉食螨对害嗜鳞螨捕食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首次报道马六甲肉食螨Cheytetns malaccensis对贮存物中重要害螨,害嗜鳞螨的捕食效应研究。马六甲肉食螨的雌螨、雄螨、前若螨、后若螨对害嗜鳞螨的成螨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温度对马六甲肉食螨捕食影响较大.在12-29℃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其捕食量增加,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1.0964 0.5084X(r=0.9765)。在猎物密度不变情况下,马六甲肉食捕食猎物的数量是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其方程为A=16.546^0.5425(r=0.9699).用寻找效率a与处理时间Th之比a/Th来衡量天敌对害虫控制能力.其值越大则控制猎物能力就越强。因此本试验表明:马六甲肉食螨控翩害嘈鳞螨的能力是雌>雄螨>前着螨>后若螨。  相似文献   

11.
记述尾足螨股前爪螨科二爪螨属1新种,具齿二爪螨Dinychus dentatus sp.nov.和革螨股Xue螨科中Xue螨属1新种,敦化中Xue螨Mesozercon dunhuaensis sp.nov.,中Xue螨属在中国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2.
中气门螨四新种记述(蜱螨亚纲,表刻螨科,胭螨科,寄螨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记述表刻螨科表刻螨属2新种:贺氏表刻螨Epicrius hejianguoi sp.nov.和黑龙江表刻螨Epicarius hei-longjiangensis sp.nov.;胭螨科囊螨属一新种:拟巨囊螨Asca submajor sp.nov.;寄螨科新革螨属一新种:囊形新革螨Neogamasus ascidiformis sp.nov.。模式标本存于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吉林省白城市。  相似文献   

13.
害螨抗药性测定方法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士兵 《昆虫知识》1996,33(6):355-356
作者在进行害螨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过程中,发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玻片浸液法操作困难,测定成功率低,难以在基层推广应用。技术改进后的测试方法操作简便,可显著提高测定速度,害螨机械损伤减少,明显降低待测害螨粘着后观察期间自然死亡率和处理后对照死亡率,测定结果的准确程度提高,可供进行抗药性研究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供试材料与害螨死亡标准1.1供试害螨:为室内饲养山楂叶螨TetranychusviennensisZacher的F1代2日龄雌成螨。1.2供试药品及浓度设计:97.6%久效磷技术级原药,配制成5×10-6、10…  相似文献   

14.
白学礼 《蛛形学报》2013,(2):96-109
本文报道宁夏中气门螨22科61属238种。其中厉螨科15属63种,寄螨科9属38种,血革螨科2属24种,赫刺螨科1属21种,裂胸螨科6属18种,巨螯螨科2属14种,6科共记录35属178种,占其种类的74.79%,是宁夏中气门螨的主要构成者。  相似文献   

15.
马立名 《四川动物》1990,9(3):12-13
在青藏高原北部采得血革螨科17种、皮刺螨科11种、寄螨科13种;维螨科2种、囊螨科1种、双革螨科2种、巨螯螨科2种、厚厉螨科3种、犹伊螨科1种和厉螨科4种。并对这些螨在自然界的数量等级和宿主关系作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6.
李云瑞 《昆虫知识》1997,34(1):60-61
稻叶甲螨Euretorssp.在我国的首次报道见于1977年,接着又连续有学者报道其发生及为害情况。据报道:“数十个害螨集中于稻叶的黄、绿交界处取食”[1]。“稻叶甲螨Eupelopssp……近几年来,在成都、重庆、开县及江油等地区都有局部发生和危害。今年在……桂花生产队的杂优稻田内发生量大且危害严重”;“折算产量损失达37.6%”(油印件)。又据描述:为害稻叶的甲螨”属于真前翼甲螨科(FamilyEupelopidae),鉴定为Eupelopssp,这种螨为害水稻叶片……特别在水稻返青分叶(原文如此,笔者注)初期,受害最重……特别对杂交水稻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匡海源 《昆虫学报》1998,41(3):300-305
本文记述瘿螨四个新种:纳瘿螨科Nalepelidae的五针松针羽瘿螨,瘿螨科Eriophyi-dae的黄连木刺瘿螨和楝五脊瘿螨,以及羽爪瘿螨科Diptilomiopidae的复盆子蜡皮瘿螨。文内量度为μm。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1五针松针...  相似文献   

18.
华北平原地区景观格局对麦田害螨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导致农田景观格局日趋单一,而农田景观格局的变化势必对害虫种群产生深刻的影响,阐明景观因子对害虫种群的作用是通过生境管理进行害虫控制的基础。以华北平原地区的山东省为研究区域,24个县级单元为样点,通过对卫星遥感影像和土地覆盖分类数据的分析,获取了样点单元的景观格局指数,同时定点调查了样点单元的麦田害螨种群数量。利用相关性分析明确了影响麦田中两种害螨—麦岩螨(Petrobia latens(Müller))和麦圆叶爪螨(Penthaleus major(Duges))种群发生的主要景观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因子对麦田中两种害螨种群均有显著影响,而两种害螨对景观因子的响应并不一致。麦岩螨的发生量与森林的最大斑块面积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森林类的形状和水体的景观形状指数均存在显著负相关;麦圆叶爪螨的发生量同水体的总面积、斑块面积比例、最大斑块面积指数以及县域范围的平均斑块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水体类的形状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麦田害螨发生较重的地区,在区域性景观规划时,可以通过优化农田周围的森林和水体管理,不利于其种群发生,从而达到对麦田害螨种群生态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对蘑菇的研究只注重育种、培养料成份、栽培场地研究,忽视病虫害的研究。近几年来,害螨的危害有所加重趋势。国外栽培蘑菇如荷兰、法国等发达国家采用现代化机械堆料,菇房设备先进,因此,蘑菇螨害不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洼甲螨科的分类研究进展(蜱螨亚纲:甲螨目:懒甲螨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洼甲螨科隶属于蜱螨亚纲甲螨目懒甲螨总科,是低等甲螨中进化相对较高级,介于低等甲螨和高等甲螨之间的过渡类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目前全世界有3属5亚属79种5亚种,国内现知2属16种.综述了洼甲螨科该科的分类沿革及分类研究进展;概述了洼甲螨科各属(亚属)的地理分布,指出该科目前所知分布较多的是古北界、新北界、东洋界;对中国洼甲螨科已知种进行了区系总结,目前青藏区和蒙新区各仅知1种,主要原因是缺乏深入研究;编制了洼甲螨科3个属及5个亚属和中国已知2属16种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