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指(趾)和并指(趾)畸形症状,在人类中 是较为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但在人群中不同的 个体往往表现出遗传性状有很大差异。根据 Mckusick氏的研究,把多指(趾)畸形按额外指 (趾)赘生的部位分,大致可归纳为挠侧、胫侧、拇 指、食指等4种不同类型。另外对并指(趾)畸形, 根据指(趾)与指(趾)之间的部分或全部皮肤性 或骨性的联结及融合情况可分为5种类型[2]  相似文献   

2.
多指(趾)、并指(趾)和缺指病,在人类为多 见的遗传性疾病。而短指(趾)、少指(趾)节病 (Brachyhypophalangia)则较为少见。1951年Bell 将遗传性短指(趾)分为5型[73。在A:型短指 中,以患指中间指骨变短,并可能与远节指骨相 融合为主要特征。我们调查的家系中,所有患 指(趾)都有不同程度的中节指骨、远节指骨变 短及该两节指骨相融合的现象。外观呈两节手 指畸形。与有关资料C3 ,4,6,83所论述的该病症状 相对照,认为该短指少指(趾)节病家系患者基 本符合Bell中的A,型。现将我们的调查报 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个短指(趾)节病家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了一个短指(趾)节病家系的调查结果。该家系属于Bell氏的遗传性短指(趾)病中的C 型,即第二、三、五指的中指节过短型畸形。经家系调查母系正常,父系四代共调查到147人中,共发现 典型病例6人(男女各3人),经系谱资料分析,其遗传方式符合常染体外显不完全型的显性遗传规律。 关键词:短指(趾)节病,家系调查,常染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4.
达建  王建文  陈巧风 《遗传》1989,11(3):34-34
本文报告了一个短指(趾)节病家系的调查结果。该家系属于Bell氏的遗传性短指(趾)病中的C 型,即第二、三、五指的中指节过短型畸形。经家系调查母系正常,父系四代共调查到147人中,共发现 典型病例6人(男女各3人),经系谱资料分析,其遗传方式符合常染体外显不完全型的显性遗传规律。 关键词:短指(趾)节病,家系调查,常染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5.
一个短指(趾)少指(趾)节畸形家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一短指(趾)少指(趾)节畸形苗族家系的调查结果。该家系中患者双手、双足第一指(趾)近节指(趾)骨变短粗,第二、三、四、五指(趾)中节指(趾)骨缺如,属于遗传性短指(趾)畸形的BellA-1型。患者手纹与贵州正常苗族人有较大差异。该家系父系正常,母系4代共调查75人,发现患者22人(男13人,女9人)。系谱分析表明,该畸形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6.
一个中指短指畸形家系的遗传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在山西省绛县发现了一个中指短指畸 形的汉族家系,与文献报告不同[1,2]。现将遗传 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630例正常学龄儿童手的皮纹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崇高  王京美 《遗传》1979,1(4):7-9
近几年,皮纹学(Dermatoglyphics)的研究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Reed[5]根 据皮纹表现的规律,制定了一个皮纹图式,做为 医生诊断某些疾病的简单依据。Uchrida[6],则依 皮纹表现,提出七条做为检查染色体疾病的适 应征。观察证明,皮纹学不但在染色体疾病中 已得到应用,进而对先天性心胜病[7]癌症[8]、小 儿白血病[9]以及子宫内环境影响(如病毒、药 物)胎儿皮纹学变化[2]等方面均有报告。我国 除在法医上早有应用外,近年来在先天性大脑 发育不全患儿的染色体检查诊断中,使用了皮 纹学的方法[1]。为了进一步做好染色体疾病的 诊断、先天性畸形的研究、探讨皮纹学与遗传性 疾病的关系,有必要做一些临床常用的正常值, 特别是儿童时期的皮纹学常值,以便与其它各 种异常情况进行对比。本文是在初报250例[3] 的基础上,增加到63。例的进一步观察报告。  相似文献   

8.
多指(趾)、并指(趾)和缺指病,在人类为多见的遗传性疾病。而短指(趾)、少指(趾)节病(Brachyhypophalangia)则较为少见。1951年Beu将遗传性短指(趾)分为5型。在A_1型短指中,以患指中间指骨变短,并可能与远节指骨相融合为主要特征。我们调查的家系中,所有患  相似文献   

9.
椪柑营养诊断的DRIS初步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3年Beaufils提出综合诊断施肥法(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d System,简称DRIS)[1]后,Sumner等人相继制订了大豆[2]、玉米[3]、甘蔗[4]、马铃薯[5]和小麦[6]等农作物的DRIS标准,并在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柑桔生产中,直到1984年Beverly等人才建立伏令夏橙的DRIS标准[7]。而对椪柑的DRIS标准则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庄伊美等报道的福建省24个高产(亩产2000-5000公斤)椪柑园的资料[8],试图制订椪柑的DRIS初步标准,以供生产上应用之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亲缘供者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对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程序(AutoPBSC程序)与单个核细胞采集程序(MNC程序)的影响及经验分析。 方法选取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小红细胞亲缘供者31例45次采集为小红细胞组,选取同期非小红细胞亲缘供者51例60次采集为非小红细胞组,分别应用AutoPBSC程序和MNC程序,比较两组采集情况及采集产品相关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计量资料的差异。 结果与小红细胞AutoPBSC程序组比较,小红细胞MNC程序组血小板(PLT)降低率[(25.88±15.83)﹪比(36.64±10.22)﹪]、采集效率[32.65﹪(23.60﹪,73.82﹪)比63.74﹪ (59.83﹪,68.55﹪)]、采集物体积[(158.83±34.39)比(222.91±63.9)mL]、MNC总数[(218.04±117.57)×108/L比(350.24±127.64)×108/L]、CD34+细胞总数[113.83×106/L (79.25×106/L,154.10×106/L)比233.26×106/L (177.18×106/L,392.51×106/L)]、MNC计数[(4.04±2.61)×108/kg比(5.54±2.22)×108/ kg]、CD34+计数[1.84×106/kg (1.16×106/kg,4.41×106/kg)比3.64×106/kg (2.49×106/kg,6.37×106/kg)]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非小红细胞AutoPBSC程序组比较,非小红细胞组MNC程序组采集物体积[(162.83±51.74)比(242.56±43.25)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红细胞体积偏小时,应用MNC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比应用AutoPBSC程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C.neoforman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土壤、鸽粪等自然环境中的机会性致病酵母菌,在易感患者中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脑膜脑炎,病死率和致残率高[1]。全球每年约有近25万例新生隐球菌感染病例,其中约18.1万人死亡[2]。近20年来,我国的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但是隐球菌病的治疗药物种类有限,  相似文献   

12.
木本植物花药培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正华 《遗传》1984,6(4):34-37
近十年来,已从木本植物的8个科、9个属、约23 个种中获得了单倍体植株,它们是:茄科的滨黎叶拘祀 (Lycium halimifolzum Mill.)[33],宁夏拘祀(L. barbarum L.)t'3拘祀(L. chinense Mill.)[2]。杨柳科的 黑杨(Populus nigra L. )[33,小叶杨X黑杨(P. simonit Carr. X P. nigra L.),大青杨(P. ussuriensis Komar. )[32],加拿大白杨X香杨(P. canadensis Moench X P. koreana Rehd.),哈青杨X钻天杨(P. harbinensis Wang et Skv. X P. pyramidalis Roz.)[4],银白杨X小 叶杨(P. albs L. X P. simonii Carr.)[5],中东杨(P. berolinensis Dipp. ),中东杨X钻夭杨(P. berolinensis Dipp. X P. pyramidalis Roz. ),小青杨(P. pseudo-simonii Kitagawa.)[6],小青杨X钻天杨(P. pseudo-stmonzi Kitagawa. X P. pyramidalis Roz.)[5],小叶杨(P. simonii Carr.) M,胡杨(P. euphratica Oliv. )[7][8]。芸香科的权 壳(Poncirus trifolata (L.) Raf.)[25], 柑桔(Citrus microcarpa Bge.)[9] 葡萄科的葡萄(Vitis vinifera L.)[10]蔷薇科苹果属的揪子(Malus pruni f olia (Wi- 11d.) Borkh.)[11]以及苹果(Malus pumilea Mill.)[12]。七叶树科的欧洲七叶树(Aesculus hippocastanum L.)[30] 无患子科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13]。此外,在 我国已从杉木花药培养获得小植株[14],油茶也已从花 药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芽点[15]。  相似文献   

13.
根据许多国家统计指出,每5个死亡的婴 儿中就有1个是先天性畸形[4]。在所有出生的 婴儿中有畸形者高达6 %,其中以神经管缺损 (包括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4]最为常见。神经 管缺损的发病率有地理差异,变化在 之间,多数国家为2[4] 1973年发现,神经管 缺损这类疾病,可利用免疫学方法(定量测定母 血甲胎蛋白的含量)在妊娠的第16-20周作出 诊断。妊娠早期引产,可避免畸形婴儿的出生。 这对家庭及国家都有好处。当前,我国号召每 对妇夫最好生一个孩子,因此,人们当然希望 自己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产前预测胎儿是否 患有神经管缺损,为健康孩子的出生提供了可 有旨。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73年首次报告吸取绒毛诊断早 孕胎儿性别后[1,2],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绒毛作产 前诊断有了很大进展[3-14]。取绒毛方法方面:有 Hahnemann (1969, 1974)宫腔镜下钳取法[4,5], 我们的吸管负压抽吸法,及Rhine (1975)宫腔 冲洗法[10]。经实践证明,以抽吸法较好[9,12,13] Old (1982)又在负压抽吸基础上加超声显相 胎盘定位,取材更为准确[9]。绒毛培养方法大 致有两种:一是将绒毛剪碎后原位培养;一是 经胰酶处理制成混悬液培养[8],但效果都不理 想。本文报告在综合国内外绒毛培养经验的基 础上自行设计的一种新的接种方法,即:将绒 毛经胰酶处理后用玻片对合推压,使绒毛表层 不能再分裂增殖的合体细胞层与其下层分离, 暴露出能分裂增殖的朗罕氏细胞层,以利生长。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叶肉细胞再生植株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育礼 《遗传》1983,5(2):13-14
早在五十年代,人们就以消除病毒为目的 进行马铃薯茎尖培养。六十年代,花药培养技 术应用于作物育种,七十年代Y. Irikura等从野 生马铃薯花药获得(2,一12)单倍体植株[7] J. F. Shapard, R. E. Totter等人通过马铃薯叶 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8], P.Γ。 БyTeJKO , A. A. KyИKO。最近报道栽培马铃薯和 野生种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融合〔[9]。我国黑龙江 克山农科所报道了马铃薯茎尖培养种薯[2],最 近甘肃省农科院王玉娟等人获得栽培马铃薯花 药再生植株[1],关于叶肉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的 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克汀病遗传— 缺碘病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第 《遗传》1980,2(6):45-47
克汀病(cretinism)有地方性和散发性之 分,前者系由Platter[1]于1614年首先报告;后 者系由Curling[2]于1850年首先报告,1871年又 由Fagge等详加描述。近年来对散发性克汀病 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已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它 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为先天性甲状腺发育障 碍,其病因系由自身免疫所致[3.4].另一类由甲 状腺激素合成障碍所致,系一种遗传代谢病[5]. 根据此类患者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发生的环节 不同,又可分为酪氨酸碘化障碍,碘酪氨酸脱碘 障碍,碘酪氨酸结合为碘甲状腺原氨酸障碍,甲 状腺球蛋白降解障碍(碘蛋白质分泌异常和甲 状腺球蛋白缺陷),碘化物摄取障碍和甲状腺对 TSH(垂体促甲状腺激素)无反应及对毛(甲状 腺素)耐受性增高等不同类型[[610地方性克汀病 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归纳起 来有三种假说,即(1)胚胎期缺碘病因假说;(2) 遗传病因假说,和(3)自身免疫病因假说,其中 以胚胎期缺碘病因假说在目前被较多的作者所 承认。本病的缺碘也醒有较多的证据,但本文 作者认为此假说尚不能满意地解释地方性克汀 病的一切方面,包括:  相似文献   

17.
一例原发闭经46,X,psu dic(X)(p22. 3::p22.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自1974年来,已有等臂双着丝粒X的多种病例报道[5,6]。我国1982年才开始报道,至今已报道约有6例[1-3]。现将我室发现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董兆文  汪安琦 《遗传》1982,4(3):5-6
自Goodpastur。等[3]建立染色体的银染色方 法以来,该技术已在细胞遗传学的各个领域得 到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研究18S-28S rDNA 的分布与转录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4]。银 染技术可以特异性地使核仁组织者区(NOR) 着色(称之Ag-NOR),其银染位置与染色体上 核糖体基因(rDNA)的分布相一致[10]  相似文献   

19.
香英兰根腐病是为害香荚兰的严重病害之一,世界上很多香荚兰产区均有发生,在波多黎各发生特别严重,已成为该地区发展香荚兰生产的阻碍因素[10,11]。近年来,马达加斯加[9]、印度[6]、乌干达[5]均报道过本病。  相似文献   

20.
香荚兰根腐病的研究Ⅱ.病害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荚兰根腐病是香荚兰(Vanilla frangrans)的严重病害之一。据报道[4-6]世界上许多产区的香荚兰根腐病均为Fusarium oxysporum f.sp.vanillae(tucker) Gordon所致。已经证实,厦门地区室内种植的香荚兰根腐病亦为该菌所致[1],为害严重。国外许多文献[2-7]报道过本病,但对其发生规律尚缺乏系统研究。在我国也未见报道。本文所报是作者近年来在这方面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