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西北黄土石油开采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强化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的试验研究,充分利用强化原位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与土壤环境相结合的微生物生态技术,进行了土壤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土壤中平均石油含量在2754mg/kg时,经过lld~32d强化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土壤中石油含量降解可达40.92%~80.37%,验证了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西北黄土区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的有效性,探索了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3.
4.
石油污染土壤堆制微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异位生物修复技术堆式堆制处理方法 ,对辽河油田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处理研究 .处理工程设 4个处理料堆单元 ,每个处理单元长 118.5cm ,宽 6 5 .5cm ,高 12 .5cm .研究结果表明 ,当进行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为 5 .2 2 g·10 0 g-1土时 ,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 (Phanerochaetechrysospori um) ,经过 5 5d的运行 ,石油烃总量去除率达 5 4.2 % .堆制处理中影响污染土壤石油烃总量生物降解的主要变化因子为污染土壤的O2 和CO2 含量、降解石油烃微生物的数量、污染土壤pH的变化 .通过监测这些数据的变化 ,可直接反映该工程的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 .本处理工程采用定期通风措施 ,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廉 ,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实用化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污染土壤清洁技术 .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修复被认为是去除石油污染物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一种经济、高效且无二次污染的绿色清洁技术。受土壤环境条件和石油污染物性质等因素制约,土壤中土著石油降解微生物常存在数量不足、活性偏低、生长缓慢等问题,导致修复效果不佳、修复周期偏长。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可有效提高微生物降解效能,通过投加具有降解效能的功能菌株或菌剂、营养物质、表面活性剂、生长基质及固定化微生物等手段,可改善提升土著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文中梳理了已报道的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种类,总结了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微生物强化修复石油土壤的多种有效策略,提出了微生物强化修复石油污染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8.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石油工业迅速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在原油生产与输送过程中[1] ,井喷、泄露及沉降排放等引起的原油进入土壤造成的土壤污染 ,很难治理。原油在环境中残留时间长 ,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 植物生态系统 ,甚至地下水都产生危害 ,影响土壤肥力 ,破坏土壤生产力 ,严重影响当地的粮食产量及产品质量。当前 ,治理土壤石油污染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治理技术[2 ] 。污染土壤生物清洁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有害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无机物 (CO2 和H2 O)的过程。降解过程可以由改变土壤理化条件 (包括土壤pH ,温度、湿度、… 相似文献
9.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1 前 言在石油生产、贮运、炼制加工及使用过程中 ,由于事故 ,不正常操作及检修等原因 ,都会有石油烃类的溢出和排放。例如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井喷事故 ;输油管线和贮油罐的泄漏事故 ;油槽车和油轮的泄漏事故 ;油井清蜡和油田地面设备检修 ;炼油和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检修等。石油烃类大量溢出 ,应当尽可能予以回收 ,但有的情况下回收很困难 ,即使尽力回收 ,仍会残留一部分 ,对环境 (土壤、地面和地下水 )造成污染。其进入土壤后 ,会破坏土壤结构 ,分散土粒 ,使土壤的透水性降低。其富含的反应基能与无机氮、磷结合并限制硝化作用和脱磷酸作… 相似文献
10.
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石油是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 ,已经对海洋及近岸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微生物降解是海洋石油污染去除的主要途径。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受石油组分与理化性质、环境条件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N和P营养的缺乏是海洋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主要限制因子。在生物降解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修复技术在海洋石油污染治理中发展潜力巨大 ,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介绍了海洋中石油污染物的来源、转化过程、降解机理、影响生物降解因素及生物修复技术等方面内容 ,强调了生物修复技术在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优势和重要性 ,指出目前生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日益增长的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带来的石油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微生物修复技术绿色环保,在石油污染修复中备受关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微生物修复技术发生了迅猛变革,并为高效降解菌剂的开发提供了资源,但目前还存在物种注释结果不够全面和精确、检测灵敏度有限等缺点。其他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提高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以及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等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特别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刺激剂,修复周期较短,修复成本相对较低,在未来可以大规模应用。另外,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结合成为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有效工具。本文总结了分子生物学手段在石油污染环境中的应用,梳理了近年来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方法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现有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效果,并对未来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数量研究表明:植被恢复30年后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数量都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人工刺槐恢复林细菌与真菌数量,随种植年限增长呈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到40年时再增加的变化规律;放线菌数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菌数量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相关性显著,真菌数量和有机质、全氮相关性显著,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肥力指标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揭示出微生物数量可作为评价植被改善土壤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检测是土壤修复、监测、评估时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绝大多数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培养,因而早期依赖于微生物培养的检测结果代表性不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依赖于微生物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手段。该文对近年来土壤污染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所采用的主要分子生物学方法按照其原理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根据不同技术的灵敏度、优缺点分析了其适用范围。指出了目前技术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缺陷并展望了土壤修复领域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烟碱类化合物基于烟碱结构改造修饰制备,相较菊酯、含磷类等杀虫剂,因其选择性毒力被认为是一类对人类和生态无害的农药。然而,近年来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过度施用,其残余或转化的物质通过在土壤与水体中累积,影响昆虫甚至哺乳动物及其生理与行为,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继发危害。本文聚焦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产业现状,面向生物降解新烟碱类杀虫剂这一迫切需求,围绕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微生物菌株资源,重点阐述微生物降解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代谢机制及其多样性。通过梳理新烟碱类杀虫剂生物降解及其应用转化的关键问题和前沿进展,旨在为借助合成生物学和宏基因组学手段建立或筛选安全可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的高效转化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破碎地形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对于理解复杂地形区生态过程与系统功能的空间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陕西省安塞县陈家洼为研究区,依据坡面地形变化选择不同坡位土壤,采用Biolog微平板培养法探究地形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土壤微生物群落培养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增长曲线总的呈现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的规律,且坡下部AWCD值与坡中部、坡上部间差异显著(P0.05);坡下部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显著高于坡中部和坡上部,但不同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贡献较大的碳源是糖类、羧酸类和多酚化合物类碳源;土壤含水率高低是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微生物群落丰富度(H)和均一度(D)与土壤全氮含量正相关,优势度(U)反之,土壤全碳、全磷和p H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差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与农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铜(Cu)既是生命体生长发育的必需微量元素,也是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土壤中过量的Cu不仅会对植物产生毒害,而且能够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生物修复技术作为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一种新型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文中对生物修复的主要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动物修复等在治理Cu污染土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效治理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Muhammad Sabir Amanat Ali Muhammad Zia-Ur-rehman Khalid Rehman Hake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2015,17(7):613-621
We investigated effect of farm yard manure (FYM) and compost applied to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at rate of 1% (FYM-1, compost-1), 2% (FYM-2, compost-2), and 3% (FYM-3, compost-3). FYM significantly (P < 0.001) increased dry weights of shoots and roots while compost increased root dry weight compared to control. Amendm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nickel (Ni) in shoots and roots of maize except compost applied at 1%. FYM-3 and -1 caused maximum Ni in shoots (11.42 mg kg?1) and roots (80.92 mg kg?1), respectively while compost-2 caused maximum Ni (14.08 mg kg?1) and (163.87 mg kg?1) in shoots and roots, respectively. Plants grown in pots amended with FYM-2 and compost-1 contained minimum Cu (30.12 and 30.11 mg kg?1) in shoots, respectively. FYM-2 and compost-2 caused minimum zinc (Zn) (59.08 and 66.0 mg kg?1) in maize shoots, respectively. FYM-2 caused minimum Mn in maize shoots while compost increased Mn in shoots and roots compared to control. FYM and compost increased the ammonium bicarbonate 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 acetic acid (AB-DTPA) extractable Ni and Mn in the soil and decreased Cu and Zn. Lower remediation factors for all metals with compost indicated that compost was effective to stabilize the metals in soil compared to FY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