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斌  高宝嘉  刘洋 《生态科学》2017,36(1):118-122
为研究油松受人工剪叶和松毛虫取食刺激后, 诱导因素与油松诱导抗性的相关性, 揭示油松的诱导防御机制,以油松和松毛虫为研究对象, 测定了油松体内防御酶系的变化。在河北平泉县选择油松-山杏混交林, 以无任何处理的油松为对照、设定剪叶、10 头和30 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 测定各酶在2014 年6 月(取食中期)、7 月(取食后期)、8 月(取食结束后一个月)的活性。结果表明, 各处理均能诱导油松抗虫性的产生。剪叶处理刺激能引起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高效表达; 10 头松毛虫取食处理刺激能引起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显著增高; 30 头松毛虫取食处理刺激能诱导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显著增高, 其中SOD 有明显的滞后诱导效应。说明对油松的不同处理在不同酶的活性上产生的诱导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诱导抗性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不同受害方式和受害程度的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Lamb.)针饲养马尾松毛DendrolimuspunctarusWalker虫幼虫 ,研究受害松针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马尾松毛虫取食受害松针后 ,幼虫的取食量下降 ,排粪量减少 ,对食物的消耗和利用指数降低 ,幼虫发育速率缓慢 ,死亡率增加 ,从而影响马尾松毛虫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3.
陈晨  周国娜  刘巧红  高宝嘉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573-2578
通过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油松两种林分类型针叶对不同色型油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黄色型幼虫相比,黑色型幼虫体重增长较快,雌蛹较重,怀卵量较大,存活率较高;与纯林油松针叶相比,混交林油松针叶延长了油松毛虫的发育历期、抑制了油松毛虫的生长发育,表明油松混交林针叶内可能含有不利于两种色型的油松毛虫幼虫生长发育的物质。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条件下,分别用马尾松针叶(Pinus massoniana Lamb.)、湿地松针叶(Pinus elliottii Engelm)、以及在不同的幼虫龄期从用马尾松针叶转移到用湿地松针叶饲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观察转换寄主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用马尾松针叶饲养转换到用湿地松针叶饲养,可显著影响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而且当在马尾松毛虫幼虫老龄期进行转换寄主饲养比低龄期转换寄主饲养,可显著缩短马尾松毛虫幼虫的发育历期,降低死亡率,同时,可显著增加幼虫体重、蛹重和化蛹率;对食物的营养效应也越强。(2)取食马尾松的松毛虫较取食湿地松的马尾松毛虫发育历期短,死亡率低,幼虫及蛹重增加,产卵量高。结果说明,马尾松毛虫从马尾松转换移到湿地松上取食对其生长发育与繁殖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廉梅霞  张育平 《昆虫知识》2011,48(4):982-985
观察明纹柏松毛虫Dendrolimus suffuscus illustratus Lajonquiere各龄幼虫取食习性和排粪规律,测量各龄幼虫的取食量和排粪量.结果表明,1)明纹柏松毛虫幼虫多为8个龄期,幼虫全期取食,主要在夜间进食,取食量和排粪量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增加,其中第7龄和第8龄幼虫的平均取食量和排粪量...  相似文献   

6.
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温度和营养对临界光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兆麟  贾凤友 《昆虫学报》1991,34(2):178-183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临界光周值,在适温区内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油松针叶,即营养质量不同的针叶,对油松毛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影响明显,从而影响着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这些结果,为油松毛虫的世代发生及种群动态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林相的松针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混交林中松树对害虫的生态调控作用机制,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下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马尾松针叶的马尾松毛虫与取食湿地松针叶的相比,其发育历期缩短,死亡率降低,幼虫及蛹(雌、雄)重增加,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量均提高;且其幼虫的代谢量(取食量与排泄量)更大,对食物的利用与消耗的各项指标均高。取食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同一种松树(马尾松或湿地松)针叶的马尾松毛虫,以取食纯林松针的幼虫生长发育更快,死亡率更低,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量更高,对食物的利用、转化和消耗率更强。混交林中的松针不利于马尾松毛虫的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8.
不同诱导因子对落叶松毛虫嗅觉和产卵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测定了落叶松毛虫幼虫和成虫对茉莉酮、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甲酯3种挥发性信号化合物以及对剪叶损伤、昆虫取食、茉莉酸和水杨酸等诱导因子处理的兴安落叶松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0.1%~10% V/V浓度下,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甲酯对幼虫有驱避作用;机械损伤、茉莉酮、茉莉酸、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甲酯均能诱导落叶松产生防御,明显减少了幼虫的取食选择.落叶松毛虫成虫对茉莉酮和水杨酸甲酯有明显的触角电位反应,且雌虫反应敏感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在诱导因子处理后的落叶松上,成虫产卵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的选择与适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马尾松老叶、新叶,湿地松老叶、新叶,当年生马尾松新叶、湿地松新叶和当年生以20%和40%β-蒎烯处理过的马尾松新叶作食料饲养马尾松毛虫。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在第1代发生期取食马尾松老叶、马尾松新叶、湿地松老叶和湿地松新叶等4种不同质量的食料后,因其食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物质β-蒎烯含量的不同,导致幼虫的存活率差异显著。其中,取食马尾松老叶的幼虫成活率最高(44%),依次为马尾松新叶(32.7%)、湿地松老叶(4%),而取食湿地松新叶的幼虫全部死亡。通过马尾松针叶增加外援β-蒎烯喂养马尾松毛虫实验,表明增加了外源β-蒎烯的松针饲养的马尾松毛虫幼虫与用同样松针未增加外源β-蒎烯饲养的幼虫相比,死亡率明显提高;松树中β-蒎烯含量的增加与幼虫成活率呈显著负相关。由此,我们阐明了马尾松与湿地松对马尾松毛虫的抗虫机制。  相似文献   

10.
粘虫高龄幼虫对转Bt基因玉米的消化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用重量法研究了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高龄幼虫对转Bt基因玉米MON810和Bt11叶片的消化和利用,以明确Bt玉米对暴食期幼虫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测定的5天中,取食MON810和Bt11两种Bt玉米叶片时,幼虫存活率和取食量均显著低于各自的对照组幼虫,取食Bt玉米叶片的幼虫体重呈下降趋势,第3 天时分别比第2 天减少12.2 mg 和7.4 mg,而取食对照玉米叶片时的幼虫日增重显著的高于处理组的幼虫,第3 天的日增重分别为100.4 mg 和119.9 mg。取食Bt玉米叶片的幼虫对食物的转化率(ECI和ECD)均为负值,在最初4 天的ECI和ECD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幼虫,但取食两种非Bt玉米叶片的幼虫的近似消化率(AD) 随取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取食第5 天分别为20.6 %和15.1 %;而取食MON810和Bt11叶片时幼虫的AD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幼虫。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松林内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92-2001年5种不同混交林型的马尾松林内各代幼虫发生量,受害面积和有虫株率的系统调查,研究了各种不同林型的松林对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混交的马尾松林对马尾松毛虫的种群动态有较大的影响。马尾松毛虫在马尾松纯林中发生量多,为害最严重。暴发周期最短;在与杉木等混交的马尾松林中发生次之;而在与阔叶树混交的马尾松林中平均每株虫口数少,发生与危害率及有虫株率均较其它林型小,不易引起松毛虫暴发为害。  相似文献   

12.
袁一杨  高宝嘉    李明  袁胜亮  周国娜 《生态学报》2008,28(5):2099-2099~2106
采用AFLP技术对平泉县的1个油松-落叶松混交林和2个油松纯林中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13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并调查了3个油松林群落的各种环境条件.结果表明,纯林中油松毛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混交林中的油松毛虫种群;林木生长状况为影响不同油松纯林群落中油松毛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混交林对油松毛虫种群之间的基因流有阻断作用,油松毛虫种群的基因流大小与油松林之间的物种多度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毛虫灾变发生类型与地貌及植被特征间对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  言对应分析 (correspondenceanalysis)由法国Benzecri于1970年首先提出 ,是在R型和Q型因子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分析方法[5] .它与主成分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主成分的特殊情形 ,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 ,它又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 .另外 ,它和典型分析也是相通的[4 ] .对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列联表行因素和列因素的基本分布特征和最优联立表示 ,并将彼此间的结构关系直观地展示出来 .对应分析已被用于生物学研究的不同领域[2 ,3 ] .本文应用对应分析方法 ,对小班 (s…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alternative hosts of an egg parasitoid.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 in three habitats: mixed forest, pure stand and sparse wood.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Liuyan County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Hu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103 species of alternative Lepidopteran hosts for T. dendrolimi . There were two critical periods throughout the year when there were no eggs of 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and few eggs of alternative hosts available for ovipsition by the parasitoids.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松林马尾松毛虫蛹及其寄生天敌群子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石根生  李典谟 《生态学报》1997,17(4):386-392
应用地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3种松柯马尾松毛虫越冬工蛹及其寄生天敌群子的窨结构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混交松林中蛹的半变异函数曲线为球形,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受害程度高的马尾松纯林中,蛹的半变异函数曲线为指数形,空间格局为聚集型,受害程度低的纯马尾松林中,蛹的半变异函数曲线是一条截距为0.423,斜率为0.003814的直线,表明为随机或均匀型的空间格局。3种松林中蛹的寄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毛虫成虫的营养成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何剑中  童清 《昆虫知识》1999,36(2):83-86
本文从松毛虫资源化的角度,探讨云南松毛虫成虫的营养价值。该虫的蛋白质、脂肪和总糖含量分别为68.30%、6.56%和1.31%,含15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并含V-A、V-B_1、V-B_2、V-C、V-D、V-E等多种维生素和卵磷脂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几丁质含量较高,为 17. 83%。  相似文献   

17.
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的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曾菊平  戈峰  苏建伟  何忠 《昆虫知识》2010,47(3):451-459
我国松毛虫种类丰富,已报道27种,其中6种频繁暴发,年危害松林面积达200万hm2以上、经济损失数亿元。松毛虫灾害研究可以为综合治理松毛虫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相关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影响松毛虫种群发生的关键性因子分析、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松树挥发性物质的成分鉴定及其对寄生蜂或寄生蝇的定位作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缺少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为此,文章就近些年来我国在松毛虫灾害机制与暴发机理研究、治理现状与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展望今后我国松毛虫治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思茅松毛虫幼虫在林间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并用刀切法对聚集度指标进行估计和检验,结果表明,思茅松毛虫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9.
植物群落对昆虫群落及种群生态效应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及种群之间的生态关系,本文运用典范相关,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判别分析等数学方法,以植物群落9个参数为自变量,以昆虫群落14个参数及松毛虫种群密度为因变量,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对昆虫群落及赤松毛虫种群所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植物群落以其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对捕食昆虫类群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植物群落科种组成的复杂程度则对寄生昆虫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二者皆对整个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用植物群落结构参数对赤松毛虫种群的发生类别进行判别,经检验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