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春  胡火珍  莫显明 《遗传》2013,35(4):449-458
后生动物复杂的体内结构和器官结构多以网络状的管道系统出现。中空的管腔作为这个系统的重要结构单元承担了运输物质、区分器官不同部位功能、分隔机体和外环境等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管腔的发育障碍将致使相关器官形态发生畸形、功能紊乱。管腔型器官形态发生易被直接观察以及各种相关突变鱼和荧光转基因鱼的出现, 使得斑马鱼(Danio rerio)成为管道器官研究的优秀模式动物。斑马鱼血管、神经管、小肠、胰腺外分泌腺、前肾管等几种重要的器官的形态发生都伴随着典型的腔道发育过程, 是研究管腔形成的重要器官模型。管腔形成由胞外信号诱导、细胞极性化、胞内物质定向运输、腔内液体形成和胞内细胞骨架重构等相关管腔细胞内外发生的结构功能变化过程所构成, 而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过程是通过精确而复杂的分子调控网络来实现, 最终形成管道器官。文章对斑马鱼4种典型管腔型器官的空腔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综述, 并总结了此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们认为有机物质的转化,尤其是含氮的可塑性物质是新的原生质的形成和旧的原生质更新的必要材料,所以器官的形成和脱落与含氮有机物质的转化应有重要的联系,在研究棉花的蕾铃脱落中曾指出:由于含氮的可塑性物质从叶到子房的供给受到破坏的结果,所以在脱落的子房内按照与同一铃期而不脱落的棉铃来比,氮的含量是减少了,而醣的代谢也发生了改变。我们采用色层分析法,研究在开花盛期的叶、荚等器官中氨基酸转化的情况与花荚脱落的关系,由于这  相似文献   

3.
鲶鱼(Parasilurus asotus)小窝器官胚胎后发育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长林  刘莉军 《动物学报》1990,36(2):180-186
鲶鱼的小窝器官(电感觉器官)、其壶和感觉毛细胞的数量在胚胎后有很大增长,新的器官在一定时期内大量发生,单个器官内的壶和感觉毛细胞的数量则持续增加,器官形态有较大变化。本文统计了不同体长的鲶鱼三者的数量变化。实验表明,器官、壶和毛细胞可分别从2.5厘米体长时的1400、1400和8400增加到55厘米体长时的2.5万、20万和120万。这种数量的增长,特别是感觉毛细胞在胚胎后的增长机制和发生条件是值得注意的。本文研究了小窝器官的神经支配模式。  相似文献   

4.
钟涛  段旭宇  姜银银  刘光立 《广西植物》2020,40(9):1315-1324
为探究全缘叶绿绒蒿( Meconopsis integrifolia )的花内热量来源和温度调节功能,该研究选择在全缘叶绿绒蒿的巴朗山居群,对其进行遮阴及去瓣处理,并采用红外热像仪监测全缘叶绿绒蒿的花内微环境温度日变化及花器官温度,用环境温度计监测环境温度。结果表明:(1)太阳照射显著提高全缘叶绿绒蒿花内微环境温度和花器官温度,全缘叶绿绒蒿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花内微环境昼夜温差显著低于环境昼夜温差,全缘叶绿绒蒿的花具有温度调节功能。(2)白天环境温度较高时,太阳照射显著提高全缘叶绿绒蒿花内微环境温度,花瓣会降低花内微环境温度; 夜间环境温度较低时,花瓣闭合会提高花内微环境温度; 花瓣闭合运动降低了花内微环境昼夜温差,产生了保温效果。(3)在太阳照射下,花器官温度差异显著,雌雄蕊温度显著高于花瓣温度,且花器官温度由雌蕊柱头中心点向外递减,全缘叶绿绒蒿能有效调控花器官各部位的温度。综上认为,全缘叶绿绒蒿的花内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主要通过花瓣闭合运动降低花内微环境昼夜温差并能在太阳照射下调节各花器官的温度实现温度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花色苷对高等植物器官颜色的决定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花色苷本身的呈色属性、液泡定位及其在植物器官中的非均一性分布决定了花色苷能赋予植物器官颜色。花色苷单体和聚合体分子结构及其变化的多样性,以及花色苷合成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相关性决定了植物器官颜色的多样性。温度、光、水和矿质通过影响花色苷在液泡中的积累量而制约植物器官色度,液泡pH、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影响花色苷的分子结构变化而制约植物器官色相。同时,细胞形状也通过影响花色苷的光学属性而制约器官颜色的变化。最后,还对植物器官颜色的机理和人工改良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声音掩盖現象(即对某一声音的听敏度由于另一声舌的干扰而降低)在听觉生理学上是較被注意的問題。这一方面因为在声音掩盖的条件下,可引起一些类似在听觉器官某些病理状态吋发生的功能变化,因此声音掩盖可作为研究听觉器官这些病理状态的实驗  相似文献   

7.
植物花器官的生长发育与温度密切相关,高温会导致花器官畸形及体内激素含量的变化.为探究不同生境配合外施生长素(IAA)对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花器官发育的影响,测定沙漠和人工绿地2种环境下及外施不同浓度生长素(IAA)的花花柴花器官大小(雌花花柱、雄花花丝)及花器官内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苞期...  相似文献   

8.
植物光合系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度变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光合作用是植物对温度变化最为敏感的生理过程.高温胁迫给植物光合器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在高温胁迫下,植物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并且能够在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上发生各种变化来渡过逆境.本文结合当今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光合系统热量耗散与光合修复的相关因素,如类囊体膜上相关蛋白,热激蛋白,水杨酸,抗过氧化物酶及抗坏血酸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阐述了植物光合系统对高温胁迫的防御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引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各个代谢途径(如光合作用)都有最适的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细胞新陈代谢的最适条件,要由许多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加以保证。在一定限度内,植物也能使它们的形态和习性以及特殊的器官和代谢途径去适应特殊的环境条件。植物所处的特殊环境有短期变化和长期变化。所有因素如温度,水供应、光强、土壤矿物质含量等,都很少或不能处于最适于植物生长的范围。因此。植物很少能在全部因素都处于最适条件下生长。但这未必就意味着植物是处于逆境下。光合速率的降低会引起植物生长速率的降低,但不会对植物产生伤害。而逆境通常是指引起伤害的偶然事件。由于代谢活性降低情况和真正逆境之间的转换可能是变数,因此,应当给出逆境的定义。一旦有了关于植物逆境和逆境作用的定  相似文献   

10.
以越冬期间库尔勒香梨花芽、树干、枝条等器官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器官形成层组织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等抗寒指标,同时监测了果园气温和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并采用隶属函数评价不同器官抗寒性,分析越冬期气温对新疆库尔勒香梨不同器官抗寒指标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库尔勒香梨越冬期间,不同器官同一抗寒指标和同一器官不同抗寒指标随气温、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差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抗寒指标均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差均呈正相关关系。(2)各器官形成层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其抗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SOD、CAT活性与POD活性呈正相关关系,并以CAT与POD活性相关性最强。(3)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贡献率最大的是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器官抗寒性强弱顺序为花芽组织树干阴面形成层枝条形成层树干阳面形成层。研究发现,库尔勒香梨各器官形成层POD和CAT活性在越冬期间较低气温和较强烈形成层温度变化时较高,并以SOD对低温伤害和形成层温度变化最敏感;整个越冬期抗寒性强的器官表现出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较低的相对电导率;形成层温度变化与抗寒生理指标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反映机体受到的低温冻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通常涉及多个组织和器官之间因相互作用而导致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功能衰竭的最终状态.本文建立了脂肪3D器官芯片、胰岛3D器官芯片及其联合应用的模型,可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和药物治疗进行多重评价.设计了一种双通道复合式微流控芯片,将脂肪器官分泌的细胞因子以及脂多糖(LPS)共同引入胰岛器官的芯片培养室,芯片通道连续灌流以模拟体液交换.通过分析脂肪细胞和胰岛细胞的脂联素(ADP)、白介素6 (IL-6)和白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情况,以及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较所产生的变化,分析胰岛细胞的损伤情况以及系统内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表明,LPS可以引起胰岛细胞的炎症反应以及功能性变化,且脂肪组织的存在能一定程度上加重这种反应,利拉鲁肽(liraglutide)通过减少脂肪和胰岛细胞的炎症反应,能够减轻LPS以及脂肪组织对胰岛细胞的刺激,以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脂肪器官和胰岛器官联合应用的平台可应用于由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多器官疾病反应,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等全身代谢类疾病药物评价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在同时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和降低温度的过程中,动物能量代谢水平和身体成分的适应性变化, 我们以成年雄性布氏田鼠为对象, 测定了温度为20℃ 和光周期为12L:12D (对照组),以及从温度为20℃ 和长光照条件(16L:8D)逐渐转换到温度为4℃ 和短光照条件(8L:16D)的过程中(实验组), 其体重、静止代谢率和能量摄入的变化, 以及经过8 周驯化后身体器官和组织重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动物的体重增长率低于对照组。在驯化期间, 静止代谢率无组内和组间差异。实验组动物的干物质摄入、能量摄入和消化能等组内差异不明显, 但对照组动物在驯化的第8 周显著降低。实验组动物的能量摄入水平在驯化后显著升高;小肠和胃的干重, 以及小肠和心脏等器官的湿重也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布氏田鼠能够采取降低体重、增加能量摄入和调整体内某些器官和组织重量的方式来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体外能灵敏地检测到体内器官温度变化的温度计,已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罗森研制成功。这种温度计有助于医生准确地确定和治疗肿瘤,因为肿瘤比正常组织温度要高。以前,测量机体内部器官温度的唯一方法是插入一支温度计,这种方法对有些器官(如脑和肝脏等)都是不现实的。 罗森研制的这种温度计,采用罕见的元素镨和磁共振图像原理。通常,这项技术在医院用于全身扫描。当含镨化合物注射到体内时,会发出射线波,这些射线波的频率随着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骨的生长     
近年来由于采用许多新技术,对骨的生长发育的研究已逐步深入,本文主要对骨的生长发育:如原发、继发骨化点的出现,骨长度的增加,骨横径变粗和骨髓腔扩大等作些介绍. 骨是动力学的器官,它和人体内其它器官一样是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虽然,骨的形态在胚胎时期已具备了,但其形态、内部结构在后天各种因素影响下是可以改变的.有人用X线摄片分析不同年龄的人和动物的股骨,看出由于站立或走路,作用力加大,骨小梁的发育增强. 骨组织内一般具有三种类型细胞,即骨细胞、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这三种细胞都起源于间充质,在一定条件下,三者彼此能转化,从  相似文献   

15.
植物化感物质活性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综述了化感物质活性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其功能机理。化感物质活性在自然过程中,由于温度、光周期、水和土壤等的不同而变化,在功能过程中随其初始浓度、化合物结构和混合程度不同而变化,在植物体内由于组织器官和成熟程度不同而变化,而研究技术和操作过程也影响化感物质的活性。文章还讨论了未来化感作用研究的发展方向。未来化感作用研究将集焦于如下五方面(1)更有效地在实践中,特别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鉴定和提纯化感物质;(2)化感作用在分子结构水平的功能定位;(3)应用化感作用解释植物种间相互作用;(4)化感作用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的驱动力作用;(5)化感作用在进化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铃兰科)的花部器官发生发育过程。吉祥草花被片、雄蕊的发生方式是由近轴端向远轴端发生的逆单向型(reversed unidirection),花发育后期花被片合生形成花被筒,花丝与之贴生。伴随花被片、雄蕊发生,三枚心皮也由近轴向远轴方向相继发生,随后彼此合生发育。花序顶部的花易发生花器官数目变异。结合早期花原基形态以及花器官数目变异情况分析,吉祥草的花被片与雄蕊可能是由共同原基分化而成。从花部器官发生式样和花被筒形成时间两方面比较吉祥草属、白穗花属和铃兰属的特征发现,三属中,铃兰属处于相对进化的位置,而白穗花属比吉祥草属更为原始。  相似文献   

17.
烟草愈伤组织器官发生过程中外源激素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利用愈伤组织系统在与器官发生有关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Thorpe 1980,刘涤 1983)。对烟草愈伤组织系统的研究明确了外源激素对器官发生类型的调节作用(Skoog 1971,Engelke等1973,刘涤等1980)。但是,这些研究仅考虑到外源激素的作用,而对器官发生过程中的其它变化并不了解。最近,Kamada和Harada(1981)比较了胡萝卜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内源IAA和ABA含量的变化,Noma等(1982)证实形成胚的和不形成胚的细胞间GA_3含  相似文献   

18.
光合作用的“午睡”现象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作物经济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叶片面积的大小,光合速率的高低和光合时间的长短及分配到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器官中的光合产物的多少。因此,光合速率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个产量构成因素。在一天当中,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叶片的光合速率往往发生规律性的变化。通常,光合速率早晚低而中午高,其日变化进程和太阳幅射强度的变化相类似,是一条单峰曲线。然而,在空气温度高,湿度小而阳光充足的夏季晴天,许多植物的光合日变化进程是一条双峰曲线,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而中午有一个低谷。这种光合速率的中午降低现象,人们常称之为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植物化感物质活性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化感物质活性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其功能机理.化感物质活性在自然过程中,由于温度、光周期、水和土壤等的不同而变化,在功能过程中随其初始浓度、化合物结构和混合程度不同而变化,在植物体内由于组织器官和成熟程度不同而变化,而研究技术和操作过程也影响化感物质的活性.文章还讨论了未来化感作用研究的发展方向.未来化感作用研究将集焦于如下五方面:(1)更有效地在实践中,特别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鉴定和提纯化感物质;(2)化感作用在分子结构水平的功能定位;(3)应用化感作用解释植物种间相互作用;(4)化感作用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的驱动力作用;(5)化感作用在进化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化通常指生物体生长发育成熟以后,随年龄增加生理机能逐渐减退,内环境稳定性下降,组织器官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最终走向衰老、死亡的过程。神经系统老化是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形成的基础和条件。由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与中枢神经系统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和可塑性调节密切相关,所以NGF在神经系统老化和神经退行性变疾病如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NGF在脑老化中的变化及其与AD发病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