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双版纳不同森林类型的树洞密度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雁  郑征  董廷发 《生态学报》2019,39(2):494-501
树洞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许多动物提供栖息、筑巢、繁殖和躲避天敌的场所。因而,树洞的密度和特征通常被认为是限制树洞巢居动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因子,然而目前国内外对热带森林的树洞密度和洞口特征研究较少。选取西双版纳20 hm~2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面观测法调查了所有胸径≥5 cm的活体乔木上的树洞,分析其树洞密度和特征(高度、洞口大小、类型和洞口方位,并探讨树洞在不同森林类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树洞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2)两种森林类型的树洞均以高度较低、洞口较小、干中部洞口为主,受盛行风的影响洞口朝向主要集中在东北方向;(3)树洞高度、类型和洞口方位在两种森林间的分布差异显著(P0.01),而洞口大小不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森林类型会影响树洞的特征,因而加强森林生境异质性的保护对维持树洞巢居动物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直军 《动物学研究》1991,12(2):169-174
本文通过鸟类群落结构变化、鸟类摄食生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认识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变迁的进程。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由于森林破坏和滥捕乱猎严重,大型鸟类种和数量明显下降,啄木鸟科鸟类减少,森林砍伐造成一些蛀干害虫增生,自然平衡失调。目前,该区未出现明显的食叶害虫危害森林成灾情况,这与小型食虫鸟类受人为猎杀影响较小,仍能发挥其生态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3块1 hm2 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23株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预测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木质藤本)和样 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 获取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总生物 量为423.908±109.702 Mg•hm-2(平均值±标准差,n=3) ,其中活体植物生物量占95.28%,粗死木质残体占4.07%,地上凋落物占 0.64%。在 其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优势明显,占98.09%±0.60%;其次为木质藤本,占0.83%±0.31%;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均小于木质藤本的生物量; 附生植物最低,仅为0.06%±0.03%。总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以茎所占比例最高,达68.33%;根、枝、叶的比例分别为18.91%、11.07%和1.65 %。 乔木层生物量的径级分配主要集中于中等径级和最大径级。大树(D>70 cm)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占整个乔木层的43.67%±12.67%。树种分配方 面,生物量排序前10位的树种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63.43%±4.09%,生物量集中分配于少量优势树种。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叶面积指数 为6.39±0.85。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的地上生物量位于世界热带湿润森林的中下范围。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标准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木质藤本)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了西双版纳湿性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群落总生物量为360.909t·hm-2,其在各层的分配为:乔木层352.563t·hm-2(占群落生物量的97.69%)、灌木层4.737t·hm-2(占1.31%)、木质藤本3.108t·hm-2(占0.86%)、草本层0.501t·hm-2(占0.14%)。群落生物量绝大部分集中于乔木层。乔木层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为:干241.270t·hm-2(占乔木层生物量的68.43%)、根69.614t·hm-2(占19.75%)、枝37.287t·hm-2(占10.57%)、叶4.392t·hm-2(占1.25%);乔木层生物量的径级分配主要集中于中等径级,胸径在20~80cm间的6个径级,生物量达255.460t·hm-2(占72.46%);生物量在乔木层中垂直分配为:Ⅰ亚层219.365t·hm-2(62.22%)、Ⅱ亚层107.743t·hm-2(30.56%)、Ⅲ亚层25.455t·hm-2(7.22%);生物量大于乔木层生物量0.5%的树种共计26种,其中大于5%的有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19.67%)、云南玉蕊(Barringtonia macrostachya)(5.44%)、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5.27%),生物量种类分配反映出优势种明显的特点。乔木层叶面积指数为5.724。  相似文献   

5.
林下树种幼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森林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2007年10月底在西双版纳20 hm2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设置了450个幼苗样方(1 m2), 对样方内的树种幼苗(胸径<1 cm)进行了调查, 并观测了当年的实生苗(H≤30 cm)在2007~2008年旱季期间的存活变化。结果表明, 该区森林林下树种幼苗的组成比较丰富, 但个体数在物种间的分布极为不均匀。除4.17%的幼苗个体未鉴定外, 调查到的已知树种幼苗共计6 367株, 隶属于49科116属161种, 并且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分别达到了0.69、2.29和0.45。个体数少于5株的幼苗贡献了50.31%的物种数; 在1 m2的样方尺度上, 幼苗密度和种丰富度两者的平均值分别为(14.15±0.72)株·m-2和(3.73±0.10)种·m-2(Means±SE, n=450); 优势幼苗为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短刺锥(Castanopsis echidnocarpa)和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等, 它们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形、海拔和母树分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旱季期间, 幼苗的死亡比例较大(26.49%), 主要集中在优势幼苗。幼苗在干旱胁迫环境下的死亡格局表现出了明显的种间差异: 香花木姜子(Litsea panamanja)和望天树两优势幼苗的死亡率分别为62.65%和35.87%, 而假海桐和蚁花(Mezzettiopsis creaghii)等7种优势幼苗的死亡率较低(< 9%), 除望天树等13种优势幼苗外, 其余692株幼苗(共129种)仅死亡了10.40%, 而且有91种幼苗均没有发生死亡。幼苗间的存活差异有待于从种子大小、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及其所在空间位置的生境特征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雨林群落乔木树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块样地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山地雨林树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 500m2的样地上,随着起测胸径递增,各样地乔木个体数和树种丰富度均表现为依次递减;低海拔带上(850~1000 m)的山地雨林(1、2号样地)的各指数值无一定变化规律,较高海拔带上(1200~2000 m)的山地雨林(3~6号样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依次递减,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依次递增的趋势.较高海拔带上的山地雨林在较小乔木起测胸径(≥2 cm、≥5 cm、≥10 cm)的树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要明显大于低海拔带上的山地雨林,而两者在较大乔木起测胸径(≥20 cm、≥30 cm、≥50 cm)的各指数值无明显差异.随着取样面积的递增,各样地树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取样面积递增到2 000m2处均已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依据5个25m×20m样地的调查资料, 对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多样性、种面积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大戟科、茶科和樟科等树种组成; 乔木树种种类丰富,灌木、草本、藤本种类相对较少;随乔木径级的增大,个体/种的数量逐渐减小;群落中以中叶、全缘、革质、非尾尖、常绿植物占优势; 群落种-面积关系曲线在取样面积为1 500m2时开始趋于平缓,意味着该取样面积可以考虑作为群落最小表现面积.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地区不同生境陆生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地区不同生境陆生软件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9个生境中进行了定量调查和采集,共获得15000号标本,经鉴定,得44种和亚种,隶于3目15科36属,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种生境的物种子丰富度指数dMA的取值范围在0.240~4.634之间,多样性指数H的范围是0.100~1.043均匀度JSW为0.305~0.887。根据不同生境物种的相似性系数C进行系统聚类,9个生境在  相似文献   

9.
10.
三种干扰方式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济普  朱华 《广西植物》2002,22(2):129-135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的 3种人为干扰破坏 (择伐、皆伐和轮歇 )后形成的次生群落在物种和群落水平上植物多样性各个方面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 1 )择伐群落和皆伐群落乔木层物种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科、属、种 3个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但较轮歇群落物种更为丰富 ,多样指数更高。( 2 )轮歇群落林下灌草层的物种数在科、属、种 3个水平上高于择伐群落和皆伐群落 ,但 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则分别在各个水平上低于择伐群落和皆伐群落。 ( 3)轮歇群落先锋种类占较大比重 ,达76 % ,其它二类群落比例约为 5 0 %。( 4 )择伐和皆伐群落乔木层都由几种植物形成共同优势 ,轮歇群落则形成单优群落。 ( 5 )在生活型构成上 ,皆伐群落乔木树种种类相对较多 ,轮歇群落藤本植物较多 ,草本植物种类较为丰富 ,尤其一年生草本植物种类远多于其它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1.
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均属于热带云雾林.为了揭示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在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分别设置8个和10个2,500 m2样方,调查所有DBH≥1cm的乔木、灌木和藤本植株.结果显示:(1)热带山地常绿林幼树(1cm≤DBH<5 cm)和小树(5cm≤DBH< 10 cm)的平均密...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跃华  曹敏  林露湘 《生态学报》2010,30(4):949-957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1 hm2(hectare)动态监测样地1993年与2007年之间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样地中胸径≥5 cm的乔木进行了每木调查。目前其树种组成的热带分布科、属所占比例分别为91%和94%,具有较高比例的热带植物区系性质。在1993年与2007年两次调查之间,树种数量由145种增至179种,仅有1到2个个体的稀有树种所占比例从54%降为51.1%。从森林的垂直结构来看,A、B、C三层的个体死亡率分别为12.8%、12.9%和19.0%,各层树木的增长率分别为-8.5%、-1.4%和44.8%。与此相对应,C层小径级的树木所占比例有较大提高。虽然小径级的树木在种类和数量上比例增大,但个体数量和种类组成相对稳定的A、B层优势树种变化不大,维持了群落结构的稳定性。14 a间,群落中新增加的具有先锋性质的树种不超过5个。1993年时,A、B两层尚有先锋树种存在,2007年已经从A、B两层中退出。因此,从14 a间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来看,虽然具有树木的死亡和增补,但其物种成分和群落结构的总体格局没有明显的变化,处于动态平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杨建波  马友鑫  白杨  曹慧 《广西植物》2019,39(9):1243-1251
为了评估云南省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该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收集了该地区4种主要森林植被(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针叶林)乔木多样性数据,结合遥感影像提取了该地区4种森林植被在1992年、2000年、2009年和2016年4个时期的分布,用Simpson、Shannon-Wiener和Scaling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比4种森林植被乔木均匀度差异,并利用Scaling生态多样性指数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评估该地区在4个时期的森林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1)森林面积比例变化有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表现为由1992年的65.5%减少至2000年的53.42%,减少到2009年的52.49%,再增至2016年的54.73%,但热带雨林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2) 4种森林植被对乔木多样性的贡献有明显差异,均匀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丰富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对乔木多样性贡献的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3)热带雨林和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乔木多样性呈现持续减少趋势,4个时期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排序为1992年>2009年> 2016年> 2000年。以上结果表明经济活动是影响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保护热带雨林对维持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测了西双版纳山地气候,建立了山地雨林生物量回归方程,调查了海拔1 100~1 820 m范围5块样地(面积0.16~0.25 hm2)的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结果表明,海拔1 105和1 610 m的年平均温度分别为20.1和16.6℃,年降雨量分别为1 659和2 011 mm,旱季(11~4月)降雨量分别为295和283mm,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81%和84%;5块样地生物量变化为256.4~368.6 t.hm-2,平均为312.6t.hm-2,其中乔木占97.1%、木质藤本占1.2%、幼树和灌木占1.3%、草本和幼苗占0.4%;采用热带季节雨林生物量回归方程估计山地雨林生物量,会使得总生物量以及树干和树根生物量高估38.3%~61.5%,树枝生物量低估7.6%~30.8%。可见,西双版纳山地海拔增加导致雨季降雨量增加,山地雨林生物量较热带季节雨林降低32.6%,季节雨林生物量方程不适用于山地雨林。  相似文献   

15.
徐武美  宋彩云  李巧明 《生态学报》2015,35(23):7756-7762
生态位理论认为,养分空间异质性分布会减少种间竞争排斥而有助于物种共存;而中性理论则认为群落树种呈独立于环境特征的随机分布。为研究土壤养分异质性与乔木树种多样性的联系,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随机设置了16个1 hm~2样方,调查了各样方乔木树种多样性,计算了各样方土壤有效氮(AN)、有效磷(EP)、有效钾(EK)、有机质(OM)、p H、总氮(TN)、总磷(TP)、总钾(TK)的变异系数以代表各样方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分布的相对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TK变异系数与乔木树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该区域不同植物可能在钾资源的利用上存在明显的生态位分化,钾的异质性有助于树种共存;OM、AN变异系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明显正相关(P0.1),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缓解了种间竞争压力,树种多度分布相对均匀,有助于树种共存。除TK外,其它土壤指标的变异系数与乔木树种多样性的正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表明这些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分布对乔木树种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小,中性或其它生态学过程可能掩盖了这些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分布对乔木树种多样性的影响。这说明,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树种共存,但同时应当重视中性过程等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群落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氮沉降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该文通过设置4种氮添加水平(对照(0)、低氮(20 kg N·hm-2·a-1)、中氮(50 kg N·hm-2·a-1)和高氮(100 kg N·hm-2·a-1)), 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对落叶松(Larix gmelinii)原始林树木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氮和高氮添加对落叶松胸径相对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随施氮年限的增加而增强。不同高度的树木对氮添加的响应有很大差异, 较低树木(树高<16.5 m)的生长对氮添加无显著响应, 而较高(树高>16.5 m)的树木在中氮和高氮处理下胸径生长有显著加速(胸径相对生长率增幅>79.5%), 但随着树木高度的进一步增加, 这种加速作用明显下降。研究结果显示氮添加会促进落叶松胸径生长, 这种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较高的落叶松个体中。  相似文献   

17.
Tropical rain forests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numbers of the species with diverse growth habit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 content in the major trees of the tropical rain forests in Xishuangbanna. This will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utrient losses from such sites that result from harvesting and flow of nutrients within the ecosystem an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and rational for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s among biomass components of trees varied: The ordering of major elements concentrations was K>N>Mg>Ca>P in branch, stem and root tissues but was N>K>Mg>Ca>P in leave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ll nutrients per ha occurred in the stems followed by branches, roots and leaves. Of the total uptake of 6167.7 kg ha−1 of all nutrients,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nutrients was found to be N (2010.6 t ha−1), P (196.3 t ha−1), K (2123.8 kg ha−1), Ca (832 kg ha−1) and Mg (1005 kg ha−1). However, comparing the nutrient uptake of other tropical and sub tropical fores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ates for the Xishuangbanna forests were 20–35% low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values.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地区不同生境蜜蜂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地区不同生境蜜蜂的物种多样性。共鉴定蜜蜂总科5科、22属、77种。8个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MA的取值范围在1.914~7.877之间,多样性指数H′的范围是0.608~1.398,均匀度指数Jsw为0.716~0.956,其中保护区、雨林和灌丛拥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橡胶林的最小,而均匀度指数以曼养广龙山最大,农田最小。根据不同生境物种的相似性系数C进行系统聚类,8个生境在相似性系数0.169的水平时全部聚合在一起。傣族龙山在保持雨林的蜜蜂物种多样性中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很有限,且当龙山面积越小,受人为干扰越严重时,物种多样性的损失就越大。雨林一旦被开垦为橡胶林或农田,雨林中原有的许多蜜蜂将会消失,物种多样性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9.
氮沉降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该文通过设置4种氮添加水平(对照(0)、低氮(20 kg N·hm-2·a-1)、中氮(50 kg N·hm-2·a-1)和高氮(100 kg N·hm-2·a-1)), 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对落叶松(Larix gmelinii)原始林树木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氮和高氮添加对落叶松胸径相对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随施氮年限的增加而增强。不同高度的树木对氮添加的响应有很大差异, 较低树木(树高<16.5 m)的生长对氮添加无显著响应, 而较高(树高>16.5 m)的树木在中氮和高氮处理下胸径生长有显著加速(胸径相对生长率增幅>79.5%), 但随着树木高度的进一步增加, 这种加速作用明显下降。研究结果显示氮添加会促进落叶松胸径生长, 这种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较高的落叶松个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