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双叉奶中合生元对改善肠道菌群功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对双叉奶中合生元改善肠菌群的功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依卫生部《新增保健功能评价指标及程序的初步方案》,做动物及人体改善肠道菌群试验。结果 1.双叉奶中合生元对小鼠4种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小鼠肠道内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高剂量组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乳酸杆菌数量增加显著,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中剂量组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2.双叉奶中合生元对人体5种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与饮用前相比,受试人群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显著,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肠梭菌数量降低显著,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受试人群自觉症状观察:所有人无不良反应,可改善便秘、增加食欲、排气。结论 双叉能奶中合生元对小鼠、人体肠道菌群具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新型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鼠李糖乳杆菌NH001三联益生菌制剂对便秘小鼠小肠蠕动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 小肠推进率实验:将50只KM小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0.165、0.330、0.990 g/(kg•bw)益生菌制剂,灌胃14 d后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小肠墨汁推进率;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实验:将42只BALB/c小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自身对比空白组,适应性饲养后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各剂量组以相同剂量给予益生菌制剂灌胃。自身对比空白组于灌胃前无菌采集小鼠直肠粪便,所有小鼠灌胃30 d后无菌采集直肠粪便,使用16S rDNA基因测序对粪便中菌群DNA进行多样性及各水平菌群物种测定。结果 高剂量组便秘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数量较灌胃前显著增加(P<0.05),大肠埃希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较灌胃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三联益生菌能够有效促进便秘小鼠肠道蠕动能力,改善便秘症状;同时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2%碳酸氢钠、制霉菌素联合合生元益生菌冲剂治疗婴幼儿雪口病的临床疗效和和复发情况.方法 70例雪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2%碳酸氢钠漱口和制霉菌素,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碳酸氢钠、制霉菌素配合合生元益生菌冲剂治疗婴幼儿雪口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益生菌干预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肠道菌群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C57BL/6J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和益生菌干预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标准饲料、高脂高糖饲料以及高脂高糖饲料同时给予益生菌干预,连续喂养6周,测量并分析三组小鼠的体重。留取小鼠粪便样本,应用PCR-DGGE法分析菌群,应用酶反应比色法分析三组小鼠血脂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肥胖小鼠体重明显增加,益生菌干预组小鼠体重略有增加;肥胖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与正常对照组分别聚为两大类,益生菌干预组小鼠肠道菌群与正常对照组聚为一大类。肥胖小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益生菌干预组小鼠较肥胖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仍有差异。结论 高脂高糖饮食诱导肥胖小鼠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及脂代谢异常,益生菌干预可以改善肥胖小鼠菌群失调以及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肝脏功能的影响,为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地衣芽孢杆菌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免疫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及肝脏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酵母样真菌数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上升,同时高于对照组(均P结论 益生菌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驼乳来源复合益生菌对db/db鼠血糖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60只db/db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利拉鲁肽组、低剂量复合益生菌组和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12只C57BL/Ks小鼠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组分别灌胃0.3 mg/g二甲双胍及皮下注射0.2 μg/g利拉鲁肽,低剂量复合益生菌组灌胃乳酸菌1.0×108 CFU/d和酵母菌1.0×106 CFU/d,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灌胃乳酸菌1.0×1010 CFU/d和酵母菌1.0×108 CFU/d,其他组灌胃生理盐水。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及不同时间段血糖水平。ELISA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粪便菌群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FBG水平明显减少,改善葡萄糖耐受(OGTT)能力,降低HbA1c含量。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显著降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大肠埃希菌属水平,增加拟杆菌门、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水平,但对总菌与梭杆菌属无影响。结论 驼乳来源复合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降低db/db鼠血糖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3月发表的所有关于脑卒中患者应用益生菌制剂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使用RevMan 5.3和Stata 14.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1 5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肠道中肠球菌的数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SMD=-0.74,95%CI(-1.64,0.17),P=0.110],而益生菌组患者肠道中大肠埃希菌的数量低于对照组[SMD=-1.27,95%CI(-1.81,-0.73),P0.001];益生菌组患者肠道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SMD=1.50,95%CI(0.96,2.03),P0.001;SMD=1.66,95%CI(1.16,2.15),P0.001]。益生菌组患者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SMD=-1.76,95%CI(-2.39,-1.13),P0.001;SMD=-2.21,95%CI(-2.92,-1.51),P0.001];益生菌组患者粪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量高于对照组[SMD=1.76,95%CI(0.84,2.68),P0.001]。结论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制剂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对妊娠期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及调节性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30只,分为对照妊娠组(正常妊娠小鼠)、妊娠期糖尿病组(妊娠期糖尿病小鼠)和益生菌组(妊娠期糖尿病小鼠每日在食物中添加益生菌),每组10只。妊娠期糖尿病组和益生菌组20只小鼠构建妊娠期糖尿病小鼠模型;ATB半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乳杆菌的含量;收集小鼠的心脏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CD4~+CXCR5~+Foxp3~+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细胞)和CD19~+IL-10~+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乳杆菌的含量分别为(5.600±0.922 3)、(10.050±0.769 3)和(4.750±0.621 2)LgCFU(每克粪便湿重中菌落形成单位数的对数值),益生菌组分别为(12.770±1.764 0)、(6.667±0.691 2)和(7.367±0.373 9)LgCFU,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0,P=0.004 9;t=3.271,P=0.008 4;t=3.609,P=0.004 8);妊娠期糖尿病组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Tfr细胞和Breg细胞比例分别为(0.032 0±0.005 35)%、(0.338 7±0.045 51)%和(0.058 8±0.015 81)%,益生菌组为(0.185 0±0.064 33)%、(0.600 3±0.083 26)%和(0.118 2±0.012 9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0,P=0.039 3;t=2.758,P=0.020 2;t=2.907,P=0.015 6);ELISA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组小鼠血清中IL-6、TNF-α、IL-10和TGF-β浓度分别为(45.33±5.649)、(470.00±50.130)、(3.43±0.541)和(0.33±0.055)ng/mL,益生菌组为(22.33±4.128)、(223.30±41.280)、(9.05±1.953)和(1.35±0.366)n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7,P=0.008 2;t=3.798,P=0.003 5;t=2.771,P=0.019 8;t=2.766,P=0.019 9)。结论调控肠道菌群可促进妊娠期糖尿病小鼠Treg细胞、Tfr细胞和Breg细胞比例增加,减少炎症反应和维持正常妊娠,研究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复合益生菌活菌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三联活菌后肠道菌群、血氧及血浆内毒素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进行培养和计数.42例肝硬化患者给予三联活菌治疗21 d.测定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血氨(干片法)、血浆内毒素(改良鲎试验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10.12±0.71比9.27±1.25,P<0.05).治疗后,双歧杆菌由9.27±1.25增至10.43±1.25,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血氨水平降低,并可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109.21±12.23)pg/ml比(71.46±9.12)pg/ml,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降低血氨及血浆内毒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口服法国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后的唾液中sIgA(分泌型IgA)含量的变化,从而判定其对提高消化道黏膜免疫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健康儿童28例,根据年龄分为4组,其中从每组随机抽出1或者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共为7例,而试验组则为21例。收集口服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前后正常健康儿童唾液标本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sIgA的含量。结果对照组儿童之间唾液sIgA分泌量差异较大,个体的唾液sIgA水平会随着身体健康状况和饮食条件等呈不稳定情况,而试验组儿童的唾液sIgA分泌量在连续口服益生菌冲剂6天后有了一个新的提高,并在继续服用益生菌冲剂的7天内获得比较高而稳定的水平。结论口服法国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可有效诱导消化道黏膜免疫应答,提高并维持儿童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口服乳酸杆菌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及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C_(57)BL/6小鼠口服乳酸杆菌后,脾细胞和胸腺细胞的增殖反应,腹腔巨噬细胞的C_3b受体活性及其对L_(92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都明显增强。停用乳酸杆菌10天后,以上免疫指标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其次,Wister大鼠口服乳酸杆菌后,检查粪便菌群中几种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活菌数目,结果表明对厌氧菌群的生长有扶持作用,对需氧菌群的生长则起限制作用,这提示有利于宿主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肠道菌群核酸提取自动化流程。方法:收集粪便样本,分别采用手工方法、核酸提取工作站提取核酸,然后利用液体工作站制备PCR反应液进行PCR扩增,最后采用文库工作站建库测序。结果:400μl样品用QIAamp~ Fast DNA Stool Mini Kit试剂盒裂解液裂解后,用MagMAX~(TM) Express 96机器提取核酸的方法与用QIAamp~ Fast DNA Stool Mini Kit试剂盒手工提取核酸的方法相比,测序得到的序列数基本一致,分析结果也没有明显区别;而单独采用MagMAX~(TM)Viral RNA Isolation Kit试剂盒提取核酸由于样品投入体积受限(50μl)、核酸浓度低、测序得到的序列数太少,不能满足后续的分析要求。结论:通过结合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盒,可以实现核酸提取、PCR反应液配制及文库制备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结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对老年前期及老年患者所致肠菌群紊乱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3例联合用广谱抗生素的老年前期及老年患者发生腹泻后,进行了肠菌群分析,部分做了难辨梭菌的培养。结果表明,全部被检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后都发生腹泻,应用抗生素种类繁多,其中以氨苄加庆大或先锋加庆大最多。取患者新鲜便作肠菌群分析,6例曾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其中2例肠粘膜有小片状伪膜附着。在使用大量、多种抗生素后,最短在半天内,大多在2周内即发生腹泻,菌群中肠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小梭菌及真杆菌有显著的差异,均明显低于正常,6/15例难辨梭菌为阳性,检出率40%。治疗先停用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或用健康人粪便滤液灌肠,15例停止腹泻,2例使用万古霉素才停止。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选择了几种药性不同的中药,使用各种选择性培养基,对给药组和正常动物组的地鼠肠菌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芪组与正常动物组比较需氧菌的量有所增加,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1)。而其他几味苦寒药(大黄、黄芩、白芍等)对需氧菌的作用不明显。在各类厌氧菌的分离结果中,各给中药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给药组之间比较,药性相同的组之间没有显著变化,药性不同的组之间变化显著。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中药对正常地鼠的肠道菌群是有明显影响的,与正常动物组相比及不同药性组间相比各类菌的增长或减少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低温条件下用螯合剂沉淀法分离的小鼠小肠上皮隐窝和绒毛细胞是否具有生化完整性.方法:使用螯合剂在低温(冰浴)条件下分离和富集小肠上皮绒毛和隐窝细胞;抽提DNA、RNA和总蛋白,用电泳的方法检测完整性;用Real-time PCR检测溶菌酶Lysozyme的表达以判断隐窝、绒毛细胞富集程度.结果:低温条件下分离的肠上皮隐窝、绒毛细胞形态完整;基因组DNA完整,未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现象;富集细胞的RNA完整;富集隐窝、绒毛细胞的蛋白未降解,两组总蛋白具有表达谱差异性;隐窝细胞富集物溶菌酶mRNA表达水平较绒毛细胞富集物高30倍以上.结论:小肠隐窝绒毛的生物学性状可在低温螯合剂沉底法分离过程中得到保存,提示此方法可以用来分析生理和创伤痛理条件下小肠上皮基因和蛋白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16.
人体肠道内生存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库”及“隐藏的器官”。近年来,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及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MetaHIT)的实施,关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逐渐走向高潮,其中肠道菌群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露出来。胆管癌作为一种预后极差且发病率逐渐升高的消化系肿瘤,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特别是细菌逆行性感染及肠道微生态失衡在胆管癌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就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及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检测方法及研究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螺旋藻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采用注射氨苄青霉素的方法, 制造小鼠腹泻模型, 造模成功后灌服不同剂量螺旋藻进行治疗, 取不同治疗时间的粪便样品, 检测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菌群的数量,并在螺旋藻灌胃8 d后, 测定小鼠不同肠段各指标菌群的数量。结果表明, 中高剂量组螺旋藻对腹泻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有明显调整作用, 有效缩短了肠道菌群由失调到平衡的时间;粪便样品同各肠段内容物所反映的菌群的变化趋势相同, 即治疗恢复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总体上高于生理盐水组, 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均低于生理盐水组, 但取样位置不同, 各指标菌群的数量明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特点与苯巴比妥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5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都给予苯巴比妥治疗,检测新生儿肠道菌群与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胆红素含量,判定患儿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65例患儿治疗7 d后,有效490例(有效组),有效率为86.7 %。有效组的血清胆红素、经皮胆红素含量都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的血清α-GST、CK-MB含量都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的肠球菌属、埃希氏菌属、链球菌属相对丰度均低于无效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在565例患儿中,Spearsman分析显示苯巴比妥治疗效果有效与肠球菌属、埃希氏菌属、链球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都呈现相关性(P<0.05)。结论: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有待提高,通过胆红素、α-GST、CK-MB、肠道菌群检测能有效判定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肠道菌群与治疗效果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肠道菌群定量定性分析法,利用用药前后的自身对照,研究了静脉应用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的先锋铋对30例足月、患非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干扰,结果表明:两组抗生素均造成新生儿肠道菌群紊乱。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使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其他细菌无显著变化,优势菌由乳杆菌变为肠杆菌,腹泻率26.7%,菌群失调程度Ⅰ°—Ⅱ°;先锋铋使正常肠菌群成员显著减少,仅酵母菌过盛繁殖,成为优势菌,腹泻率53.3%,菌群失调程度多为Ⅰ°—Ⅱ°。部分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人工饲养树[鼠句]肠道菌群感染情况及其各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通过肠道细菌采样、培养、分离和菌落生长特性观察,并经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生化编码鉴定管试验和9种药敏试验分析,初步鉴定了107例人工饲养树[鼠句]肠道感染细菌的种类和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本次细菌培养共从树[鼠句]肠道中培养分离出5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株,革兰氏阴性菌3株,以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最为多见。同时确定了菌株的药敏情况为:(1)大肠杆菌对头孢类药头孢哌酮最为敏感,对药物磺胺甲嚼唑/甲氧苄定、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高敏;(2)沙门氏菌对阿米卡星最为敏感,对药物头孢哌酮青霉素G高敏;(3)链球菌对试验药物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呋喃妥因显示为中敏;(4)葡萄球菌对头孢类药头孢哌酮、磺胺类磺胺甲晤唑/甲氧苄定、沙星类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和氨苄西林最为敏感,对其它药物均为中敏;(5)假单胞菌对药物左氧氟沙星最为敏感,对大多数药物都显示高敏。结论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可能是树鼢肠道中正常寄生的主要菌群,同时其它菌群也有寄生。用药敏实验筛选出的药物可为临床用药和动物的生物净化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