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2010年12月~2011年3月,作者首次发现约有60只家八哥Acridotheres tristis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公路大桥江南引桥附近的绿地和树上集群活动,并取食市民投喂的谷物。推测其极有可能是市民随意放生的结果。2011年6月下旬作者在哈尔滨市松北区附近发现有家八哥飞行,在随后的观察中发现其在松北区松北大道附近的金属高压线电杆顶端频繁降落,并发现其在电杆顶端筑巢(图1)。经观察,有4只家八哥在电杆顶端附近停落,并多次发现有衔食回巢行为,由此判断其正在育雏(图2)。观察发现家八哥每次离巢时间为7~20min,在巢内逗留8min左右再次离巢。归巢时  相似文献   

2.
冬春季矮岩羊集群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10月至12月、2008年11月中旬至2009年1月中旬和2009年3月至5月,采用样线法对四川竹巴笼自然保护区矮岩羊冬春季的集群特征进行了研究,春季共观察到73群451只矮岩羊,冬季共观察到170群1036只矮岩羊。发现春季平均群大小为6.18±5.186,最大群34只;冬季平均集群大小为6.65±4.564,最大群24只;春冬两季矮岩羊集群大小季节性变化不显著(P0.05)。在观察到的矮岩羊中,冬春两季矮岩羊集群都以混合群为主,分别占57.20%和45.20%;与春季相比,冬季混合群和独羊出现频率增高,而春季雌性群和母仔群增多;2-8只的集群冬季109群,春季56群,分别占总群数的64.12%和76.71%;9只以上的集群冬季46群,春季15群,分别占总群数的20.06%和20.55%。说明矮岩羊主要以2-8只的小群为主。冬季雌雄比为1∶0.64;雌幼比为1∶0.77;春季雌雄比为1∶0.72;雌幼比为1∶0.81。  相似文献   

3.
八哥原产在我国南方,邯郸市丛台公园1981年夏,从湖南省购入4只八哥幼雏,经过几年的人工饲养和驯化,自1984年以来,成功地进行了幼鸟繁殖。  相似文献   

4.
1985—1986年,我们在泾县包合乡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有可感染于人的缩小膜壳绦虫(成虫)及其终宿主黑线姬鼠、黄胸鼠和链形多头绦虫(蚴虫)及其中间宿主野兔,是安徽省的新发现。 一、缩小膜壳绦虫(长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取自1985年1月15日和1986年1月15日采到的两只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1986年1月13日采到  相似文献   

5.
朱鹮(Nipponia nippon)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述了朱鹮的濒危状况及陕西省洋县1981—1986年的繁殖数量,计6年9窝27幼,已知死亡4只,人工喂养3只。 朱鹮在洋县为留鸟,越冬期间偶尔返回繁殖地,2月中旬后不再离开。有显著的领域性。3月上旬开始营巢,中旬至4月初产卵,多数3枚(1—4枚)。孵卵期30天左右,育雏期约为40天,均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6月中下旬全窝育成后一起飞离巢区。  相似文献   

6.
2002年9月16日—11月28日和2003年9月9日—11月26日,在云南南涧凤凰山共网捕秋季迁移鸟176种6677只,分属13目29科。凤凰山鸟类夜间迁移时间开始于8月上旬,至11月中旬结束,可分为开始期、高峰期和结束期。高峰期出现于9月中旬—10月上旬,迁移波峰出现在10月初;高峰期间受圆月影响,中间出现2个网捕低谷。候鸟夜间迁移在日落后约1小时开始,在20:30—24:00出现第1个迁移高峰;随后鸟类迁移数量逐渐减少;到次日4:00左右又开始增多,出现当夜的第2个高峰;在凌晨5:30左右再度减少直到日出前为止。白天迁移主要出现在迁移后期,开始于10月中旬左右,10月下旬、11月中旬达到白天迁移高峰,随后逐渐减少,一直持续到11月下旬,1甚至到12月上旬。白昼迁移鸟在日出前约1小时开始迁过,8:30左右达到白昼迁移高峰,11:00后停止。凤凰山秋季迁移鸟的迁徙期持续约100天。夜间迁徙鸟在西南风无月有雾之夜在22:00过境高峰后,还会在午夜、凌晨和黎明前出现另外3个过境高峰,而其他天气仅在22:00出现1次过境高峰。  相似文献   

7.
凤头麦鸡     
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在江苏为冬候鸟,地方名称为扯旗,皂隶。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凤头麦鸡来此越冬,留居4个月。1975—1979年在太仓观察,最早见到日期为11月24日,最迟见到日期为3月21日。见于江边,水域,田野及滩地。一般呈三、五小群或二、三十只的群游荡觅食。大群少见,1977年1月1日在嘉定偶曾见到约70只的群。 性机警,不易接近。警戒及兴奋时冠羽竖  相似文献   

8.
2002年9月16日—11月28日和2003年9月9日—11月26日,在云南南涧凤凰山共网捕秋季迁移鸟176种6 677只,分属13目29科。凤凰山鸟类夜间迁移时间开始于8月上旬,至11月中旬结束,可分为开始期、高峰期和结束期。高峰期出现于9月中旬—10月上旬,迁移波峰出现在10月初;高峰期间受圆月影响,中间出现2个网捕低谷。候鸟夜间迁移在日落后约1小时开始,在20:30—24:00出现第1个迁移高峰;随后鸟类迁移数量逐渐减少;到次日4:00左右又开始增多,出现当夜的第2个高峰;在凌晨5:30左右再度减少直到日出前为止。白天迁移主要出现在迁移后期,开始于10月中旬左右,10月下旬、11月中旬达到白天迁移高峰,随后逐渐减少,一直持续到11月下旬,1甚至到12月上旬。白昼迁移鸟在日出前约1小时开始迁过,8:30左右达到白昼迁移高峰,11:00后停止。凤凰山秋季迁移鸟的迁徙期持续约100天。夜间迁徙鸟在西南风无月有雾之夜在22:00过境高峰后,还会在午夜、凌晨和黎明前出现另外3个过境高峰,而其他天气仅在22:00出现1次过境高峰。  相似文献   

9.
1985年至1987年3月,我们在汉中地区野鸭资源调查中,发现两种雁鸭类的新纪录。至今陕西省鸟类有394种及亚种。两新纪录种简况如下:(量衡度以毫米及克为单位)。翘鼻麻鸭Tadornatadorna(Linné)性别♂(1)、♀♀.(3),体重1090、876.7,体长605、533,嘴峰58、46.3,翅长337、294,尾长147、118,跗蹠67、49.5。采集地:汉江河汉中市铺镇大梁段,1985.Ⅱ.5。四只翘鼻麻鸭,是由猎人邓新华一枪所获,当时该群约70—80只,在当地属冬候鸟。凤头潜鸭Aythyafuligule(Linné)性别♂♂(3),体重760—790(775),体长43.5—46(44.7),嘴峰40—42(41),翅长204—219(20…  相似文献   

10.
八哥的繁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8年3—7月在陕西省汉中地区勉县铜钱坝乡陈家湾村(东经106°29′,北纬33°06′),对八哥的营巢、产卵、孵化和幼雏的生长发育——包括体重、体长、翅长、嘴峰、跗蹠以及飞羽和尾羽的生长等进行了初步观察。八哥树洞营巢,窝卵数为6,孵化期18天,育雏期约25天。飞羽及复羽的生长约需17—20天。  相似文献   

11.
1963年12月上旬至1964年4月中旬,作者于名山永兴地区对嗜人按蚊(Anophelesanthropophagus)成蚊的越冬情况进行了观察,凡可能栖息该蚊的场所,每日或每2—3日调查一次,共调查16种场所666处次。结果从牛棚内共捕获嗜人按蚊27只,其中12月上、中旬7只,3月中旬至4月中旬20只。解剖镜检胃血22只,Ⅱ、Ⅲ期者17只,Ⅵ期者5只;观察卵巢22只,其中Ⅱ、Ⅲ期者18只,Ⅴ期者4只,成熟卵粒105—225枚;4月5日发现1只产卵不久的雌蚊;92.6%的雌蚊的生殖营养周期与卵巢发育是协调的。脂肪:共计观察26只,其中Ⅰ、Ⅱ期者25只,Ⅲ期者1只(出观于3月上旬),没有发现Ⅳ期…  相似文献   

12.
貉与豹猫的冬季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貉(Nyctereutes procyonides)与豹猫(Felts beng-alensts)是重要的经济毛皮兽。1965年11月中旬至1966年1月,1973年12月至1974年1月,在浙江宁海和常山地区收集这两种动物的胃,进行食物分析。 貉 体尺度量16只,其中12只,4只(见表)。实胃分析39只,其中14只,7只,性别不明18只。  相似文献   

13.
长耳鴞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至1985年5月对长耳鹗进行了繁殖生态的研究。长耳鹗的巢为落叶松或油松林中的喜鹃弃巢,附近仃村庄、河流、小溪。4月中旬产卵4—7枚,孵化期14一16天。育雏期45—50天。长耳鹑的食物以鼠类为主,如黑绒姬鼠、棕背鼤(鼠平)、大林姬鼠、大仓鼠、褐家鼠等,占食物总量的91%。一只长耳鹗每年可吃掉1625一1650只鼠,一对长耳鹗可保护462—471亩松林免遭鼠害,对预防人类某些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十日龄以后喂全鼠,昼夜喂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报告1984年10月—1985年1月徐州市、区及所属邳县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材料与方法1.1984年10月—1985年1月,取徐州市儿童医院和邳县铁佛医院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378份,经ROTA-ELISA检测阳性171份,其中158份标本提供了足够量的RNA,  相似文献   

15.
橙翅噪鹛的生态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洪成  黄炎 《四川动物》1991,10(3):34-35
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是我国的特有种;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是留鸟;从常绿阔叶林带到高山灌丛带都有分布,为优势种类。关于橙翅噪鹛的生态资料,过去只见零星报道;现将1984年5月—1987年7月期间所得资料报道如下。1非繁殖期此鸟在非繁殖期多结群活动,冬季常结成20—30只左右的大群,最多时可达50—60只。常见在地面或丛林底部穿梭跳跃,受惊时快速跳走或短距离飞行,隐蔽到灌丛深处。善鸣叫,鸣声多变,在清晨尤为响亮而频繁。常听见的鸣声似“wān dǒu—miè泊”和“gǚ、ěr”声。翌年3、4月份陆续进入繁殖地,所见群体在10只左右。5月初群体…  相似文献   

16.
1987—1989年在太原市南郊区,灰椋鸟(Sturnuscineraceus)种群密度在繁殖前为5.34只/公顷,繁殖后为17.11只/公顷,鸟巢密度为0.7只/公顷。4月中旬产卵,窝卵数4—9枚,孵卵期13—15天,巢内育雏期13—14天,巢外5—7天。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唐古拉山地区集中了青藏高原的三大动物——藏野驴(Equus hemionus Kiang)藏羚羊(Procapra picticaudata)和野牦牛(Bos grunniens),此外,藏原羚(Pantholops hodgsoni)也是高原地区特有种。了解有关这些动物的数量很有必要。1985年10月22日至11月10日,由林业部组织联合考察队对本区的野生动物进行了初步的数量调查。唐古拉地处青海西南部,行政上属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管辖,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主要的大型有蹄类是野驴和藏羚羊,野驴每群2—71只不等,藏羚羊最大的一群达279只。大部分动物都集中在公路两侧雪较浅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解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ubner)生物学上的差异,1979年1月中旬于简阳,将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取得的安阳种群棉铃虫越冬蛹一批,与四川和群在相同条件下作了比较饲养实验,现将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一、各虫态发育上的差异 以各种群的1978—1979年越冬蛹羽化蛾产的卵为原始材料,在室内同样条件下饲养三个世代,第一代各虫态发育差异较大,后两代的差异显著缩小(表1)。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14日,重庆清华中学寻禽记观鸟会在重庆市巴南区的清华自然保护小区缓冲区南观景台(106°32′11″E,29°27′22″N,海拔200 m)附近发现1对偏褐色八哥,1只在樟树上鸣叫,1只在水沟饮水;次日在核心区罗家湾林区(106°32′9″E,29°27′28″N,海拔190 m)又听见其鸣叫声.经鉴定为重庆市鸟类新纪录--家八哥Acridotheres tristis (Linnaeus, 1766).  相似文献   

20.
花鼠种群年龄和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卢欣 《兽类学报》1993,13(4):288-295
1991年3-10月在山西省中条山区猎获花鼠202只。以眼晶体干重为指标划分出4个年龄组,分析了种群年龄组成的季节变化。该鼠每年繁殖1次, 3月下旬-1月中旬怀孕,产仔期在4月中旬-5月中旬,胎仔数5.08±0.16只, 6月上旬幼鼠出现。幼鼠于翌年春季出蛰后参加繁殖。此外,还将晶体干重、齿高指数和臼齿磨损程度3种年龄指标所划分的结果作了比较,也证实体重、体长和尾长不能用于该鼠的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