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海南毒豇豆事件之后是广西的毒白菜,接着又发生了青岛的“问题韭菜”,一时间,由农药残留而引发的伤人事件接踵而至,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顽疾。  相似文献   

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但是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大头娃娃"、"毒大米"、"毒奶粉"、"雪碧汞毒门"等事件的频发,让消费者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为配合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推广,提高广大民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发生,保护自身身心健康安全,笔者分析危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毒杀芬系有机氯农药,其近似分子式为C_(10)H_(10)Cl_8,分子量413.82;鱼类对毒杀芬十分敏感。近年来,我们在毒检工作实践中曾遇到几起因毒杀芬而引起大量死鱼的事件。我们采用快速薄层定性方法检验,迅速检出毒物,找到死鱼原因。国内有关鱼类毒杀芬农药中毒的快速  相似文献   

4.
选用氰戊菊酯乳油为底药,与其它3种药剂分别按有效成份进行不同比例的混配,测定其对烟蚜的毒力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氰戊菊酯乳油与辛硫磷乳油按3:2进行混配时,其共毒系数最大,为825.96;其次是按1:1进行混配时,其共毒系数为462.45;最小的为2:3进行混配时,其共毒系数为244.62.氰戊菊酯乳油与灭多威乳油按1:1进行混配时,其共毒系数最大,为367.09;其次是按3:2进行混配时,其共毒系数为297.08;最小的为2:3进行混配时,其共毒系数为157.32.氰戊菊酯乳油与吡虫啉按2:3进行混配时,其共毒系数最大,为1558.28;其次是3:2进行混配时,其共毒系数为603.01;最小的为1:1进行混配时,其共毒系数为326.13.各个配比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均表现出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梭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厌气性芽胞菌。肉毒梭菌和破伤风梭菌能产生较强的神经毒素,分别引起典型的肉毒中毒和破伤风疾病。肉毒中毒大都和吃污染肉毒毒素的食物有关。过去一直认为肉毒梭菌在肠道中不能生长和产生毒素;但是,近来的研究表明,肉毒梭菌能在新生小鼠和新近给了广谱抗菌素治疗的成鼠肠道中生长并产生毒素。最近认识到,新生儿肉毒中毒乃是婴儿猝死症的原因之一。因为肉毒梭菌芽胞能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毒毛花苷对核因子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的抑制作用,深入探讨其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细胞增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毒毛花苷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2)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毒毛花苷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作用;(3)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经毒毛花苷处理后,Ishikawa细胞Nrf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经毒毛花苷处理后,Ishikawa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Nrf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毒毛花苷可能通过下调Nrf2蛋白水平,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A型肉毒神经毒素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为A型肉毒神经毒素制品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DS-PAGE、HPLC测定A型肉毒神经毒素的纯度;采用毛细管凝胶电泳分析其在非还原条件及还原条件下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采用等电点聚焦电泳测定其等电点;对其N-末端氨基酸序列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NCBI blast数据库中A型肉毒梭菌Hall株的氨基酸序列作比对,确证其各组分的成分;对A型肉毒毒素复合物及A型肉毒神经毒素进行口服毒性分析,并对3批A型肉毒神经毒素原液和其半成品进行生物学稳定性研究。结果 A型肉毒神经毒素纯度99.00%;非还原条件下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2 000,N-末端氨基酸序列ALNDLQINVN,为完整的A型肉毒神经毒素;还原条件下,由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1 000、N-末端氨基酸序列为ALNDLQINVN的重链和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1 000、N-末端氨基酸序列为PFVNKQFNYK的轻链组成;等电点为4.91;口服A型肉毒神经毒素的小鼠LD50为1.50×107U/kg,是其复合物的7.9倍;3批A型肉毒神经毒素原液在2~8℃放置28 d生物学活性无下降,平均比活性为2.13×108U/mg,是其复合物的7.1倍;3批半成品在18~26℃放置28 d生物学活性无下降。结论 A型肉毒神经毒素纯度较高,非还原条件下为单链,还原条件下裂解为轻链和重链,其原液及其半成品的生物学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 1976年在这个国家是不寻常的。因为认识了一种新的内毒中毒,即婴儿肉毒中毒;同时这一年发生的肉毒中毒比过去四十年任何一年都多。 本报告介绍了这一年在三种肉毒中毒,即婴儿肉毒中毒,创伤性肉毒中毒和食物性肉毒中毒方面的经验。 食物性肉毒中毒 1976年共发生了二十三起由食物引起的肉毒中毒,比1970年到1975年每年平均发生起数(11.3)高2倍。在17起爆发中,证实了毒素型别。其中8起A型,7起B型,2起E型。有11起牵连到家庭储藏的食品,其中7起在食品中发现有肉毒梭菌或肉毒毒素。A型中毒中,一起是吃了家制的八目鳗罐头引起的,而其它几起则  相似文献   

9.
猪气喘病实验猪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建立猪气喘病人工发病模型。方法 将分离得到的一株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Js株进行各种试验鉴定,证实其为Mhp强毒株。每头猪肺内接种Js株培养物2ml,15~25d后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采集病变组织,经冻干制成攻毒用组织毒。安检合格,批号为20000324。给15头小梅山二元杂交猪分别气管内注射以KM2培养基作10-2、10-3、10-4和10-5稀释的强毒,每头猪5ml,对照组注射培养基。攻毒后25d观察试验猪临诊症状,X线透视,记录病理变化。结果 10-2、10-3、10-4稀释的强毒试验组猪均出现了典型的猪气喘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论 人工发病试验测得Mhp Js株组织强毒接种气管内注射最小发病剂量为10-4稀释5ml,正式试验人工发病可用100个最小发病剂量即强毒冻干物1:100稀释气管内注射5ml,可确保攻毒成功。  相似文献   

10.
报道枝顶孢霉Acremonium strictum对毒光盖伞Psilocybe venenata子实体形成的影响。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弱的干扰竞争作用;人工培养时,毒光盖伞混合菌株产生大型、小型和畸形3种类型的子实体,推测毒光盖伞畸形子实体的形成可能是枝顶孢霉寄生的结果,为毒光盖伞的人工栽培和进一步合理利用、野生蕈菌的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辛纳毒蛋白和克木毒蛋白是本实验室纯化的2种新RIP,它们的作用位点是大鼠肝核糖体285rRNA的A4324.足迹分析表明除 A4324位外,其上、下文的鸟苷酸、腺苷酸也是辛纳毒蛋白和克木毒蛋白的识别位点.辛纳毒蛋白或克木毒蛋白修饰大鼠肝核糖体后,其rRNA的拓扑结构发生了变化,rRNA茎环结构中的双链区相对增多,核糖体的整体拓扑结构也随之变化,80 S核糖体减少,60 S和 40 S亚基增多.以上结果表明“S/R结构域”修饰后所引发的rRNA及核糖体拓扑结构的变化是RIP抑制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松  黄接棠 《蛇志》2005,17(4):237-240
目的 探讨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抑制作用。方法 王锦蛇血清与不同剂量的尖吻蝮蛇毒分别混合后,注射到小鼠背皮下,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抗出血活力;腹腔注射此混合物后,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抗毒效价;先后注射尖吻蝮蛇毒和王锦蛇血清,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引起的死亡、组织损伤和炎症的抑制、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 1ml王锦蛇血清可完全抑制10mg(干重)的尖吻蝮蛇毒的出血活力;1ml王锦蛇血清可中和11mg(干重)尖吻蝮蛇毒的致死活力;王锦蛇血清对由尖吻蝮蛇毒引起的致死、组织损伤和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保护和治疗作用。结论 王锦蛇血清是尖吻蝮蛇毒的强抑制剂,可能成为未来新的蛇伤治疗药物的原料。  相似文献   

13.
毒黄素对黄嘌呤氧化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椰毒假单胞菌(Pseudomona cocovenenans)中所分离提取的毒黄素(toxoflavin)对黄嘌呤氧化酶(EC.1、2 3、2)作用的动力学试验表明,毒黄素是此酶的非必需激活剂,而且对以次黄嘌呤为底物的反应的激活作用明显高于以黄嘌呤为底物的反应。此激活作用属于部分混合型。这一结果为探寻毒黄素对人体的致毒机理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产毒条件对苏芸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acillus thurtngiensis var israelensis)产毒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提高该菌产毒能力的各种适宜条件是,氮源以花生蛋白的促进作用最高,蛋白胨次之,尿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碳源以葡萄糖、麦芽糖,甘油及淀粉有促进作用;所试的6种生长素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产毒能力;Mg++、Ca++有明显的促进作用,Mn++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适pH为7.0—7.5,最适温度为28—32  相似文献   

15.
新型抗蝰蛇毒血清是采用国产圆斑蝰蛇毒与缅甸蝰蛇毒按一定比例免疫马匹后 ,从马血浆中精制而成。作者通过免疫电泳及动物实验 ,观察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与缅甸蝰蛇毒的免疫沉淀反应、体外中和作用、体内保护作用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 :国产圆斑蝰蛇毒和缅甸蝰蛇毒的 LD50 (腹腔注射 )分别为 (0 .30 6± 0 .0 0 3) mg/ kg、 (0 .2 90± 0 .0 0 3) mgkg。体外中和实验表明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均有中和作用 ,其中和抗体效价依次为 2 750μg/ ml (约 450 LD50 )、 2 4 90μg/ml(约 430 L…  相似文献   

16.
蝮蛇毒抗凝血活酶组分及蝗蛇毒、圆斑蝰蛇毒和眼镜蛇毒粗毒,不仅能够水解血浆中的磷脂,而且还能水解完整人红细胞膜和完整人血小板膜上的磷脂。但是五步蛇毒和金环蛇毒粗毒却不能水解完整人血小板膜上的磷脂。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由于抗凝血活酶组份和几种蛇毒粗毒的作用,人红细胞和人血小板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红细胞由正常的双圆盘形变成带刺的小球,人血小板的外形变成蜂窝状。  相似文献   

17.
以两个转Bt基因抗虫玉米品系G03-2396、G03-2739和对照玉米品种苏玉16为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它们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 并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这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系不同组织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及亚洲玉米螟3龄与5龄幼虫取食转基因玉米后体内和粪便中的Bt毒蛋白含量.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玉米心叶对玉米螟幼虫的毒性较强,初孵幼虫取食6 d后的存活率不到3%,3龄幼虫取食6 d后的存活率小于70%,抗虫玉米雌穗的毒性小于心叶.两个转Bt基因玉米心叶和雌穗中均表达了一定量的Bt毒蛋白,但心叶中的毒蛋白含量高于雌穗;Bt毒蛋白表达量依次为G03-2739心叶(39.6 μg·g-1FM)> G03-2396心叶(26.1 μg·g-1 FM)> G03-2396雌穗(17.0 μg·g-1 FM)> G03-2739雌穗(14.6 μg·g-1 FM).取食转基因玉米心叶或雌穗后,3龄幼虫体内的Bt毒蛋白含量显著高于5龄幼虫;同龄幼虫取食心叶后其体内及粪便中Bt毒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取食雌穗的个体.其中,取食G03-2739心叶的5龄幼虫粪便中的Bt毒蛋白含量最高,达10.4 μg·g-1 FM;取食其雌穗的3龄幼虫粪便中的Bt毒蛋白含量最低,仅2.7 μg·g-1 FM.  相似文献   

18.
鹅膏毒肽是我国蘑菇中毒事件中致死率最高的蘑菇毒素。鹅膏毒肽引起机体中毒的主要机制为鹅膏毒肽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Ⅱ (RNAP Ⅱ)特异性结合并抑制mRNA形成。本文系统整理了有关α-鹅膏毒肽与真核生物RNAP Ⅱ相互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由于同一时代各领域对该主题有不同研究角度,研究进展既有平行也有交叉,因此,本文将鹅膏毒肽与真核生物RNAP Ⅱ相互作用的110多年研究史(1907-至今)分为8个阶段,包括(1) 鹅膏毒肽的早期研究、(2) 化学结构解析、(3) 毒理学研究、(4) 构-效关系研究、(5) 生物化学研究、(6) 分子生物学研究、(7) 结构生物学研究和(8) 药物开发与评价。本文按以上顺序,分主题论述α-鹅膏毒肽与真核生物RNAP Ⅱ相互作用的研究历程和重要研究结果,以期给中毒和临床毒理学等领域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采用凯式定氮法替代苦味酸法测定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for injection)明胶含量的可行性,以期对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明胶含量测定方法的变更起到借鉴作用。方法 通过专属性、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耐用性验证,确认采用凯式定氮法测定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明胶含量的数据可靠性;对凯式定氮法与现有苦味酸法测定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明胶含量的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2种测定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中右旋糖酐20、蔗糖、A型肉毒毒素复合物对明胶含量测定无干扰,该方法专属性良好;准确度回收率位于95%~99%之间;重复性RSD为0.73%;中间精密度RSD为2.10%;且耐用性良好,可采用凯式定氮法进行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明胶含量的测定。同时与现有苦味酸法相比,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Bland-Altman分析,2种方法测量的差值均位于测量差均值的95%置信区间内,说明2种方法一致性良好。结论 可采用凯式定氮法替代苦味酸法进行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明胶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自然界虎纹捕鸟蛛雌蛛数量远多于雄蛛数量,为了探究雌、雄蛛粗毒的差异,用不同方法比较了单个虎纹捕鸟蛛雌、雄蛛粗毒的特征.雌蛛单次螫毒量为(26.5±2.47)μL,冻干后粗毒质量为(5.01±0.78)mg,明显高于雄蛛单次螫毒量(10.83±1.35)μL,冻干后粗毒质量(2.05±0.17)mg;用Lowry法和Bradford法测定雌蛛和雄蛛粗毒的蛋白质含量,两种方法均表明雄蛛粗毒中蛋白含量高于雌蛛.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雌蛛和雄蛛粗毒蛋白,并215 nm检测色谱图,发现大部分洗脱峰重叠,而雄蛛色谱图中多两个主峰.Tricine 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雌蛛粗毒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 kD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而Tris 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雌蛛粗毒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kD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基于雌蛛和雄蛛粗毒蛋白含量的差异,有必要对虎纹捕鸟蛛雌、雄蛛粗毒进行独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